楊文章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普及和新課程標準大力推廣,新的教學理念逐步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新課程標準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和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中國早已進入信息化時代,教師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進行探討,從而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 信息技術 地理課程 整合
一、我國高中地理教學現狀
我國地理教學中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死記硬背”,這樣根本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生根本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長此以往,學習的興趣就會磨滅殆盡。枯燥無味的課堂氛圍會讓學生產生抑制情緒,這些都是各大高校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優(yōu)勢
1.課程標準提出“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將培養(yǎng)面向信息化的社會創(chuàng)新人才作為教育的首要目的。因此,傳統(tǒng)教學方式——死記硬背已無法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F代化的網絡技術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更多資源,學生可以在網上查找自身所需的教學資源,也可以在網上與其他同學交流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補充自身缺乏的知識和技巧,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可以利用網絡了解其他國家的地理知識和風土民情,增加地理知識積累。
2.多媒體教學通過聲音、圖片、視頻給學生以直觀的視覺感受,可以加大對學生的沖擊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另外多媒體資源豐富,可以滿足學生多方面需求,使學生在多樣的學習方法中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方法。
三、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
1.將地理知識與多媒體結合。
在地理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課件使用量和使用頻率,不可過多、頻繁使用,否則會造成事與愿違的局面。教師在講臺上只顧自己講解課本知識,不與學生互動,學生一味聽講、做筆記,這樣的教學方式根本達不到教學目的。要做到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有機整合,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2.結合新的社交工具、社交平臺,加大與學生的溝通力度。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各種網絡交流平臺、聊天工具日益增多,網站、博客、微博、微信、QQ、BBS等聊天工具逐步拉近了師生間的交流。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微博、網站等了解老師的動態(tài),學生可以通過留言等方式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在網站、博客上發(fā)表的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也可以將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分享給學生。這樣的交流可以避免當面交流的尷尬,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3.探索利用網絡開展探究式學習。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教學過程中,教師堅持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將學生當做知識的載體,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標準明示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樣教師必須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尋求新的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個主題或問題,讓他們圍繞這個主題或問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進行資料查找、觀點歸納及列舉求證,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課堂設立小環(huán)節(jié),將時事政治、當下熱點放在這個版塊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地理教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地理素質教育更上一個層次。
4.將教師與教材有機整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學資源不再像以前那樣貧瘠,變得豐富起來。很多好的教學資源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共享、重復觀看學習。由于網絡資源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導和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網絡資源。教師自身要緊跟時代潮流,加強自身學習,熟練掌握各種網站地址、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同時分析網絡資源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對學生加以引導,綜合各種教學資源,將這些教學資源與自身的教學方法、教學經驗結合起來,增強教師自身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前將所需的資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的文件夾或做成內部網站,讓學生訪問文件夾選擇有用信息,也可以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參考信息,如網址、搜索引擎、相關人物等,由學生自己去Internet或資源庫中搜集素材。相比較來說,后者比前者更能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這里要強調教師對信息的掌握程度和熟悉程度。并學會對多種常用軟件的基本操作,如微軟office系列辦公軟件:word文檔、PPT制作等。另外,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和地理有關的網站,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5.將學生與教材有機。
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使得教學資源不再固有,教學內容變得多種多樣。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獲取大量學習和研究內容的信息資源,如圖片、動畫及視頻等。這樣學生可以先自己學習教材內容,標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過社交平臺和教師、同學進行溝通。學生也可以在網上搜索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料,利用網絡將自己的問題解答,這樣可以鍛煉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時最好做個記錄和分類,尋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
四、結語
信息化給教學帶來了很大便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采用傳統(tǒng)技術的同時應該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和特點,不能全部放棄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師仍然只是傳播的載體,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自身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將現代信息技術和地理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悠.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作用[J].中學地理參考,2002:75-76.
[2]吳君,何開進.地理學科新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實驗研究[J].龍巖學院學報,2005(23):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