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東:應破解“贏了官司丟了市”的尷尬局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 吳漢東
4月22日,在中央政法委宣傳教育指導室和最高法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主辦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研討會”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吳漢東介紹說,我國97%以上的專利、商標侵權和79%以上的著作權侵權案,由于難以證明侵權所造成的損失和侵權人違法所得,不得不采用法定賠償標準,平均賠償額分別為8萬、7萬和1.5萬,訴求比例不到35%,低于企業(yè)同等專利授權費、培育商標知名度的廣告費或同類作品平均稿酬。而2009年至2013年間,美國專利訴訟全部賠償數額的中位數高達430萬美元。賠償數額低使企業(yè)雖贏了官司,卻丟了市場。為何會出現這一尷尬局面?吳漢東指出,與發(fā)達國家知識產權訴訟的判賠金額相比,我國知識產權損害賠償數額較低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產生損害賠償數額偏低的原因,首先或是知識產權本身商業(yè)價值不高,即高水平、高價值、高效益的知識產權為數不多,尚不足以構成大規(guī)模高賠償額裁判的價值基礎。此外,我國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認定未能借鑒專業(yè)化的無形資產評估方法,以保證判賠數額認定的科學性。他建議,應從市場價值的角度估算知識產權案賠償數額,同時對惡意侵權和反復侵權者,適用懲罰性損害賠償,以三倍或兩倍賠償數額,防止繼續(xù)從事侵權活動。
本刊編輯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