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華鋒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二四五隊,湖南吉首416000)
湘西龍王江金銻礦地質特征及成礦條件探討
尹華鋒*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二四五隊,湖南吉首416000)
龍王江金銻礦位于雪峰弧形構造帶中段,賦存于板溪群五強溪組一套淺變質的碎屑巖系中。礦床主要產在2條NE向逆沖斷層所挾持的陶金坪復背斜中。依據礦體構造、礦脈(體)產出形態(tài),可劃分為3類:即石英脈型、破碎蝕變巖型和糜棱巖型。在扼要闡述礦床地質特征的基礎上,探討了成礦地質條件,指出了找礦方向。
金銻礦;地質特征;成礦地質;找礦方向;湖南龍王江
龍王江金礦位于湖南溆浦縣城東南17km,面積102km2。該區(qū)經過數十年的找礦勘探,發(fā)現并探明了泥潭沖、江東灣、江溪壟、南江坪、桃坳等5處中小型礦床,白竹坪、雁鵝界、黑灣、椒坪、火毛塘等5處礦點,可稱為龍王江金銻成礦集中區(qū),找礦前景良好。通過多年的探采實踐和地質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地質資料和科研成果,在扼要闡述礦床地質特征的基礎上,探討了成礦地質條件,指出了新的找礦方向,或可作為該地區(qū)和類似地區(qū)找礦研究之參考。
龍王江金銻礦位于江南造山帶西南段,雪峰弧形構造帶中段,安化—靖州深斷裂上盤,主要由一系列NE向復背斜、復向斜組成。礦區(qū)構造主要為NE向陶金坪復背斜,該復背斜自北而南由右行斜列分布的下里灣背斜、黃麻田、邱家灣倒轉背斜及松樹腦背斜組成。復背斜兩翼被2條NE向的逆沖斷層(F1、F2)所挾持。區(qū)域出露地層主要為青白口系板溪群五強溪組淺變質巖系,為金銻礦的主要容礦層位,巖性為灰綠色薄層含粉砂質板巖、板巖,局部夾鈣質砂巖。厚度大于1935m。次為南華系富祿組、洪江組,與下伏五強溪組呈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觸。
礦區(qū)內未見巖漿巖出露。但在礦區(qū)東南約20km的葛竹坪—小沙江一帶大面積出露白馬山花崗巖體,在其內、外接觸帶見有金、鉛、鋅白鎢礦床(點)分布。
按礦床產出特征及其與構造關系,可將龍王江金銻礦集中的礦床劃分為3個類型,即石英脈型、破碎蝕變類型和糜棱巖型。礦床主要產于陶金坪復背斜近軸部的陡傾斜劈理化帶或陡傾斜劈理化帶與緩傾斜劈理化帶的過渡部位(圖1)[1-2],成礦嚴格受斷裂破碎帶控制。
2.1石英脈型金(銻)礦
該類金(銻)礦主要賦存于剪切斷裂破碎帶內,成組成帶出現。斷裂破碎帶主要由石英大脈、碎裂巖及角礫巖組成。礦體與圍巖界線清楚,多數以斷裂面為界,但在礦體頂、底板蝕變圍巖中,部分尚具有金礦體或金礦化。以泥潭金礦為例,簡述如下:
泥潭沖金礦位于邱家灣倒轉背斜北西翼的倒轉翼上,區(qū)域陡傾斜劈理化帶與緩傾斜劈理化帶的結合部位。主要控礦斷裂構造為EW向剪切帶,走向長90~810m,厚度0.10~3.17m。主要礦體平均厚度1.04~1.36m,Au品位平均7.14~8.92g/t,由地表以淺向深部呈柱板狀延伸,垂深達500m以下。礦石類型主要為石英脈型金礦石,其為破碎帶型及蝕變巖型金礦石,局部見金銻礦石。金主要以次顯微金和顯微金賦存于載金礦物毒砂中。
2.2破碎蝕變巖型金礦
該類金礦化主要沿斷裂帶發(fā)育,礦體由成礦熱液沿斷裂帶交代圍巖而形成,使之成為蝕變礦化體,礦體與圍巖無明顯的界面,礦體邊界由Au品位圍定,控礦構造主要是剪切斷裂及其密集的劈(片)理化帶,走向NNE、NE向,傾向SE,傾角陡,為58°~75°。以南江坪金礦最典型。
南江坪金礦位于陶金坪復背斜北西翼北段近軸部,下里灣背斜南西傾伏端之南江坪線型背斜巖層產狀較陡的南東翼。已發(fā)現5條硅化砂巖和絹云母化,板巖組成的礦化蝕變帶,總長3200m,單條蝕變帶長760~1500m,寬8~120m不等。金礦體主要集中在V1、V5礦化帶,走向22°~45°,傾向SE,以58°~73°的傾角向NE方向傾伏。礦體走向長101~192m,傾向延伸131~201m;厚度0.55~7.56m,平均1.08~3.21m;Au品位0.803.90g/t,最高12.34g/t,平均1.06~2.65g/t;賦存標高539~107m。有用礦物為單一自然金,金屬礦物有黃鐵礦、毒砂,少量或微量黝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硫銻鉛礦、磁黃鐵礦等;非金屬礦物以石英為主,次為絹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綠泥石、粘土礦物、綠簾石、石榴石、電氣石等。主要礦石類型為石英—絹云母—硫化物—自然金礦石和石英—硫化物—自然金礦石,而石英—絹云母—自然金礦石則為低品位礦石的主要礦石類型。
2.3糜棱巖型金礦
該類型金礦主要賦存于與區(qū)域主剪切帶平行或呈微小交角的次級剪切帶內,由石英脈、角礫巖、糜棱巖及含金(銻)礦脈組成,圍巖蝕變微弱。以白竹坪金礦點為例。
該礦點地處陶金坪復背斜西南傾伏端,次級松樹腦背斜南東翼,賦存于背斜軸部劈理產狀由緩變陡部位,與陡傾斜劈理化帶一致。礦體剪切帶內,剪切面較為平直,剪切帶由角礫巖、糜棱巖組成,并有少量石英脈。糜棱巖具定向排列,早期充填在剪切帶內的石英脈有被拉長、壓扁之現象,而呈大小不等的透鏡體。
區(qū)內共發(fā)現11條破碎帶及石英脈,其中V1、V2、V3為主要含金銻剪切帶,呈NE向右行斜列分布。單條脈長450~1150m,厚0.18~1.64m,Au品位0.04~13.40g/t,局部見銻,品位0.08%~1.75%。V1脈見2個小金礦體,長12~24m,厚0.41~1.08m,Au品位1.58~11.68g/t,礦化不連續(xù)。主要載金礦物為毒砂,占金的配分94.05%。圍巖蝕變微弱,蝕變帶寬度0~20m,總體呈平行于剪切帶的線型分布。
3.1構造條件
龍王江金(銻)礦集中產于2條區(qū)域性斷裂(F1、F2)所挾持的陶金坪復背斜中,次級的背斜控制了礦床的分布。F1、F2斷層為導礦構造,次級NNE-NE向斷層及與區(qū)域斷層共軛產出的近EW向斷層為容礦構造,該類斷裂為脆—韌性剪切斷裂,一般沿走向及傾向延伸較穩(wěn)定,斷裂破碎帶寬度較窄,故礦脈(體)沿走向及傾向延伸較穩(wěn)定,而厚度較薄的特點。當EW向剪切帶與NE向劈理化帶交匯部位,形成柱狀富集的礦體。
3.2地層巖性因素
區(qū)內金(銻)礦床均賦存于板溪群一套厚大的含火山物質的沉積巖建造中,板溪群既是礦源層,又是儲礦層,具有顯著的層控效應。研究表明,板溪群中Au (22.28×10-9)、Sb(18.69×10-6)含量較高,為金(銻)成礦提供了礦源。容礦圍巖的主要組合為含粉砂質巖板巖或粉砂質板夾絹云母板巖或兩者互層,以及砂巖與絹云母板巖組合。粉砂質板巖、砂巖物性相對較脆,易于形成構造裂隙,提供儲礦空間,而絹云母板巖主要呈塑性,且空隙度小,易于形成封閉環(huán)境,有利于礦化富集。
3.3變質作用條件
區(qū)域變質作用的變質流體使地層成礦元素活化、運移,并初步富集。動力變質作用使剪切帶范圍內的成礦物質發(fā)生重新組合,并定向遷移至擴容空間富集成礦。
3.4巖漿巖條件
區(qū)內F1斷層可與其西南部隱伏花崗巖株相溝通,為成礦提供熱(動)能和深部礦化劑也不無可能。
(1)已知礦床邊深部找礦、攻深掃盲是新一輪找礦的重點,以尋找延深礦體或邊深部未知礦體(隱伏礦體)。
(2)采取地質為基礎,物探相配合的方法,對As6、As7兩個Au、As、Sb綜合異常[3]進行驗證,擴大已知礦床找礦范圍。
[1]鮑振襄.溆浦縣龍王江銻金礦帶地質特征[J].湖南地質,1990,9(1):35-41.
[2]尹傾鋒,向田,楊洪超,鮑振襄,包覺敏.湖南江溪壟金銻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J].地質與資源,2007,16(4):275-279.
[3]桂祁零,余小艷,伍先中.湖南省溆浦縣陶金坪礦區(qū)金、銻礦預查報告[R].2005.
P618.51
A
1004-5716(2016)02-0174-03
2015-10-27
尹華鋒(1966-),男(土家族),湖南沅陵人,工程師,現從事礦產資源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