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生物反饋療法”系借助工程技術(shù),讓病人領悟身體上平時不能感覺到的信息,并控制自身局部反應的一種心理“行為療法”。換句話說,就是應用一些電子儀器,把病人的血壓、心率、脈搏、腦電圖、皮膚電阻和體溫等情報,轉(zhuǎn)換成各種能為病人自己感覺到的信號,如音調(diào)、光點和數(shù)字等,使病人在儀器的指導下,設法把自己的這些功能調(diào)節(jié)到最合適的狀態(tài),使情緒松弛,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臨床證實,這種方法對偏頭痛、高血壓、神經(jīng)官能癥等與情緒有關的疾病是十分有效的。
情緒的啟示
清代《冷廬醫(yī)話》中記載了一則十分有趣的故事:有位江南書生在京考中了狀元,因過于高興而發(fā)狂,大笑不止。一位名醫(yī)看后對他說:“你的病治不好了,不逾10天就會死的。趕快回家吧,遲了就來不及了。你回家路過鎮(zhèn)江時,一定要找何醫(yī)生再看一看?!蓖瑫r寫信一封讓書生帶給何醫(yī)生。書生到了鎮(zhèn)江,果然病就好了。醫(yī)生的信上寫了些什么呢?信中說,這位書生“因喜極而狂,喜則心竅開張,不可復合,非藥石之所能治。故以危言懼之以死,令其驚恐憂郁,則心竅閉,至鎮(zhèn)江當已愈矣?!?/p>
情緒,既不是什么“激素”,又不是什么“特效藥”,怎么能夠治病呢?不信嗎?國外也有這樣的例子。據(jù)說英國著名化學家法拉第在年輕時由于工作緊張,導致神經(jīng)失調(diào),身體虛弱,久治無效。后來,請來一位名醫(yī)診治。這位醫(yī)生給法拉第作了詳細的體格檢查,可他沒開藥方,只說了一句話就走了。他說:“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yī)生?!?法拉第仔細琢磨覺得有道理。打這以后,他經(jīng)常抽空去看滑稽戲、馬戲和喜劇等,在研究工作之余,總要安排到野外和海邊度假,以保持經(jīng)常的心境愉快,調(diào)劑生活情趣,結(jié)果他活了76歲。
情緒是否就這樣奇妙呢?不盡然。它之所以能治病,首先是因為它能致病。在古代,人們就已認識了情緒與疾病的關系,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最古老的醫(yī)學經(jīng)典《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說:“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則迷惑而不治?!边€指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胃,思勝恐”(“勝”字即中醫(yī)學說的“克”)等等?,F(xiàn)代的研究表明,情緒與疾病關系十分密切。心臟和血管是對情緒反應最敏感的器官。人們常有這樣的體驗:驚慌時會感到自己的心臟怦怦跳動;憤怒、焦慮時則心率加快、血壓上升等。這種情緒狀態(tài)如果持續(xù)下去,就可能造成心率不齊、高血壓病或冠心病。在不愉快的消極情緒下,如憂愁、悲哀、痛苦、焦慮時,胃腸蠕動明顯減慢,胃液分泌明顯減少,胃腸機能受到嚴重的擾亂,使人不思飲食。高興時,即使粗茶淡飯,也覺甘之若飴。悲哀時,縱有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蠟。情緒過度緊張,可促使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心肌梗塞、腦溢血、高血壓等病癥發(fā)作。
情緒既然能致病,是否能治病呢?于是人們開始了用良好的情緒來治療疾病的探索,相繼出現(xiàn)了不少心理治療方法。如催眠療法、暗示療法等,但不少病人往往較為敏感,對某些心理治療持懷疑態(tài)度。是的,一個人的情緒就那么好調(diào)動嗎?能否用一些客觀的指標,如聽覺、視覺、觸覺的信號,使病人看得見摸得著,從而相信它呢?科學家們開始思索探討了,就這樣“反饋療法”便萌土待發(fā)了。
米勒的成功
從1960年起,美國心理學家米勒開始從事如何用意志控制動物自主神經(jīng)功能的研究。米勒設想,像血壓、心率和腸蠕動等等自主神經(jīng)(即不為人所控制的)功能的條件反射,是否可通過操作條件反射引起。他首先從別人的研究中吸取精華。他特別欣賞Skinner的實驗:在按設想制造出的箱子里,裝有杠桿。當觸及或按壓杠桿時,飼料盒就露出食物。然后,將禁食的鼠放進箱里,發(fā)現(xiàn)它們在箱里亂跑,當它們偶然觸及杠桿時,就得到了食物的犒賞。在重復這種行為的過程中,這些鼠很快地學會去按壓杠桿,從而得到食物。按杠桿獲食的隨意行為是由于食物對鼠的條件反射。這種反射,被稱為犒賞性操作條件反射。
基于Skinner這一成功的試驗,米勒用這種方法成功地完成了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操作條件反射。米勒在實驗中,用肌肉松弛劑松弛了鼠的所有隨意肌,并給予人工呼吸。為了操作控制,他準備了犒賞,即用電刺激鼠腦愉快中樞。他先用流速圖測得鼠的心率,然后在心率增加的時候給聲音信號。通過儀器稍刺激一下愉快中樞,重復這種操作,就能逐漸增加它們的心率。
在心率生物反饋操作條件反射成功之后,米勒便把這種技術(shù)用于其他自主神經(jīng)。結(jié)果于1967年首次獲得成功,這就是所說的生物反饋。
臨床的效果
生物反饋治療臨床上已用于治療身心疾病。用肌電圖反饋技術(shù),可治療肌收縮性頭痛、書寫痙攣、痙攣性斜頸和抽搐,其中以對肌收縮性頭痛最為有效,其次為書寫痙攣。空氣阻力生物反饋可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呼吸聲反饋療法能控制支氣管哮喘所致的呼吸困難。生物反饋技術(shù)應用廣泛,有用于控制食道下部括約肌的運動的,治療食道性返流癥患者的,也有用于控制肛門括約肌、以控制排便的,還有用于控制腹腔壓力、有助于孕婦分娩時控制自己的腹腔壓力的。用皮溫生物反饋,可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還可治愈偏頭痛,治療雷諾氏病。心率反饋技術(shù)可成功地控制心律不齊,等等。
生物反饋療法還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國外當前十分盛行這種療法。臨床實踐使更多的人相信,它在身心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應用,必將為更多的病人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