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福 謝少華
一、案例背景
2015年初,廣東省佛山市對口幫扶云浮指揮部制訂了《佛山教育系統(tǒng)對口幫扶云浮工作實施方案(2015—2017年)》,提出了佛山云浮兩市于2015至2017年實施教師互派項目。2015年,佛山市共派出32名教師到羅定市(云浮市屬下的縣級市)支教。其中,羅定市連州鎮(zhèn)中心小學通過比較兩地學校管理差異,在支教教師的幫助下開展了學校管理的復制與改進工作實踐,對一些佛山市學校正在開展而本校沒有開展的基礎性工作直接復制開展,對一些兩地學校均在開展但本校成效較差的工作加以改進,促進了學校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為農村薄弱學校提高管理水平探索出一條有效捷徑。
二、案例實施
1.復制與改進工作的方式
有鑒于支教教師對于提升受援學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經羅定市教育局與佛山市禪城區(qū)、高明區(qū)教育局商定,2016年春,禪城區(qū)、高明區(qū)教育局共派出15名有一定學校管理經驗的行政干部或骨干教師到羅定市15所小學支教,主要幫助受援學校改進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受援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和支教教師的專長,聘請支教教師任學校掛職副校長、兼職教研員等行政職務,協助學校開展管理的復制與改進工作。
2.復制與改進工作的內容
受援學校管理的復制與改進工作以德育常規(guī)、教學常規(guī)和學校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目的是夯實基礎,規(guī)范管理。
德育常規(guī)工作的復制和改進,參照佛山市內學校,從五個方面開展:一是通過校會、級會、主題班會和“國旗下講話”等途徑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重視正面引導,糾正不良行為;二是通過整頓路隊及出操集會秩序,強化學生紀律訓練;三是加強學生值周巡查工作,堅持每天進行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評比;四是突出學生管理主體的作用,強化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五是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社團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進一步落實德育實踐途徑。
教學常規(guī)工作的復制和改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改進備課工作。復制佛山市學校集體備課的模式,通過團隊協作討論形成電子教案共享,教師再結合本班學生實際生成個性化教案。二是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復制佛山市學校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三是改進作業(yè)設計。根據學生學習發(fā)展水平的不同,分梯度設計個性化作業(yè),因材施教。
學校文化建設的復制和改進,從三個方面切入:一是改造校園物質文化環(huán)境,在營造幽雅班級環(huán)境的基礎上,進一步美化學校整體環(huán)境;二是修訂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如結合學校實際修訂完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學常規(guī)管理制度》《課堂常規(guī)管理制度》《小學生學習守則》等;三是通過開展師德建設活動,以佛山市支教教師為榜樣,培養(yǎng)教師敬業(yè)奉獻的高尚師德,深化學校精神文明建設。
3.復制與改進工作的成果
2016年2月春季開學,受援學校啟動了學校管理的復制與改進工作,至4月,學校各項基礎性工作得到了規(guī)范提升。羅定市教育局召開了受援學校校長和支教教師參加的學校管理復制與改進工作交流展示會,會上各校展示交流了本校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成效。5月,羅定市教育局召開了全市小學校長參加的羅定市小學深化內涵發(fā)展工作會議,在會上印發(fā)了15所受援學校開展的學校管理復制與改進工作經驗材料,其中8所學校的校長作了工作經驗和成果匯報發(fā)言。與會人員一致認為,15所受援學校開展的學校管理復制與改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三、案例討論
15所受援學校開展學校管理復制與改進的工作實踐,證明了學校管理復制與改進模式的可行性。那么學校管理應以哪些工作為切入點,才能使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更見成效?通過什么途徑才能快速準確地找到學?;A性工作中的問題?農村薄弱學校補強工作短板,達到規(guī)范管理的目標之后,進一步深化發(fā)展的方向是什么?針對這些問題,探討如下。
1.以基礎性工作為切入點
學校基礎性工作是教育教學改革不可或缺的內容,只有把各項基礎性工作做好,一所管理規(guī)范的學校才得以形成。在德育常規(guī)工作方面,要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以及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要落實少先隊活動、課外活動等德育實踐途徑,否則良好的校風就難以形成。在教學常規(guī)工作方面,要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展示的機會,否則課堂效能低下。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要通過校園環(huán)境建設,通過培養(yǎng)教師敬業(yè)奉獻精神,使學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和制度基礎,否則學校辦學品位就難以提升。受援學校在開展學校管理復制與改進工作之初,就以學校基礎性工作中的短板作為切入點,結合校情,參考先進經驗,在短期內就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師生中樹立了改革的信心,為下一步工作的深入開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發(fā)掘基礎性工作的薄弱點
學校基礎性工作的薄弱點,會影響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因此,需要管理者用診斷的目光觀照各方面的工作以發(fā)現薄弱點。診斷時,可以使用“以常衡變”的方法?!俺!?,指管理規(guī)范的學校各項工作所達到的水平狀態(tài);“變”,指農村薄弱學校目前各項工作的狀態(tài)?!耙猿:庾儭?,即以管理規(guī)范的學校各項工作所達到的水平作為正常標準,去衡量農村薄弱學校目前的各項工作,從中發(fā)現薄弱點。具體到這15所受援學校,就是以支教教師作為學校管理工作的外部診斷者,學校管理者和支教教師共同比較兩地學校各項工作的差異,從中找出學?;A性工作中的薄弱點。
3.探尋學校深化發(fā)展的生長點
農村薄弱學校若以各項基礎性工作為切入點,把基礎性工作中的短板按應有標準做好做強,就能成為一所辦學規(guī)范的學校。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探尋農村學校深化發(fā)展的生長點。一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校管理者要用創(chuàng)新思維推動學校發(fā)展,時刻把握教育教學發(fā)展的新方向,走在時代的前列。二是融合發(fā)展。探尋城市學校文化和農村學校文化融合之路,有選擇地將城市學校的文化元素融入農村學校的發(fā)展建設。 三是特質發(fā)展。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農村當地特色資源,培育適合學校成長發(fā)展的項目,形成學校特色。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