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風云》(以下簡稱“檢”):據(jù)了解,您曾做過政府秘書,鄉(xiāng)企廠長,后擔任某國有大型企業(yè)集團副總經(jīng)理。在中國的話語體系里,這可以說是很成功的,是什么原因讓你決定辭掉工作,專職進行寫作?
許開禎(以下簡稱“許”):成功這個詞,現(xiàn)在被用濫了。什么叫成功,怎么樣的人才算成功?在當下的價值體系或話語體系里,似乎事業(yè)有成,有顯赫的官場職務(wù),或者有足夠的財富,就算成功。但我跟這些全不沾邊。按時下對成功的定義來界定,我應(yīng)該算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沒有官,沒有足夠的金錢與財富。但是,我并不認為自己是失敗的。在我看來,成功是指一個人的生活歷程,很多事你經(jīng)歷了,體驗了,有了刻骨的記憶,有了錐心的感受,你的人生就算成功。每個人到這個世界上來的目的不同,軌跡也不盡相同,不同的人追求不同的生活,有了不同的結(jié)局,我們很難用統(tǒng)一的體系來評價哪個人是成功的,哪個人是失敗的?;蛘哒f,成功不是他人給你的界定與評價,而是自己對自己的認同。對我而言,走了不少彎路,冒了不少風險,最終將自己的愛好變成自己的事業(yè),將寫作變?yōu)榻K生可以從事的職業(yè),并能依靠它來養(yǎng)家糊口,安身立命,這就是我的成功。
當年辭職,是因為我心中始終有文學夢,有文學情結(jié),放不下。不管是在國企,還是在政府部門,都有一種虛度年華的感覺,這種感覺很折磨人。尤其在政府時,感覺那種一張報紙一杯茶的日子,是一種苦刑,我一直在問自己,這到底是不是我需要的生活?盡管這種日子在別人眼里非常優(yōu)越,非常成功,但我知道,它不是我想要的日子。我內(nèi)心渴望的是那種充滿激情,放手能搏,能賭,能為自己的未來或理想去拼、去瘋的日子。
檢:一個有意思的細節(jié)是,您在專職從事寫作后的2004年,在中國名剎羅什寺閉關(guān)修煉一年,潛心研習佛法,這其中有什么緣由?
許:人在一定的時候,要停下腳步來,回頭打探一下自己?;蛘哒f,在快速的行進中,我們的人生難免泥沙俱進,所以適當時候,停下腳步,梳理一下自己的人生,整理一下自己的腳步,對人的一生有好處。當初所以去寺院,有這方面的因素。覺得自己總在行走,總在跟著時代的腳步混沌前行,雖然獲得了許多,但是里面泥沙俱在。我必須搞清楚,哪些是自己必須要的,哪些是可以放棄不要的。而要想清這些,必須到一個脫離開紅塵的地方,必須到一個能讓靈魂安靜地落地的地方,這地方就是寺院。去寺院,另一個原因,就是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掃,讓多年來無意或有意中沾染到心靈的塵埃得以去掉。人要輕裝上陣,但現(xiàn)實社會又讓我們背負了太多,我們在行走中總認為這也重要,那也是必需的,可到底什么才是我們真正不能舍棄的呢?諸如此類命題,我們在世俗生活中是想不清的,世俗的一切遮蔽著我們的眼睛,也遮蔽著我們的心。
寺院一年,除了對佛家文化有研究外,更重要的,它洗清了我內(nèi)心的塵,讓我明白惡欲和貪婪才是我前行中最大的敵人。因為不管是在國企,還是在政府那些年,我內(nèi)心深處,對名、對利還是有很大的眷戀。離職后苦寫兩年多,所以一個字發(fā)不出去,原因在于我對文學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我不是因為愛而回到書桌上寫作,而是想證明某樣東西,拋開已有的輝煌或成功,想重新拿起筆,用文學來證明另一個我。這種世俗或功利的驅(qū)動傷害了我文字的品質(zhì),讓我的文字一開始便沾染上投機主義的東西。也是在寺院,我還想清楚另一個問題,人究竟該怎樣活著,究竟該以怎樣的心態(tài)去對待所謂的成敗。
檢:您的創(chuàng)作應(yīng)該說有一個分水嶺,九十年代初主要寫散文,后來寫起了官場小說,是否和自己的一些經(jīng)歷有關(guān)?
許:每個寫作者,寫作過程都是有段可分的。尤其我們六零后,一開始大家?guī)缀醵紝懺姡驗槟莻€年代詩歌極為盛行。另外,詩歌和散文相對進入快,也是每個寫作者開始練筆的過程。寫小說需要較強的生活積累,人生積淀,太年輕時寫不了小說,除非天才。就我個人而言,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基本是寫散文與詩歌,也寫過一段時期的詩歌評論,發(fā)表過不少評論文字。寫小說是辭職后的事。
寫官場時政小說,真正的內(nèi)因是對生活的思考。這不得不再回到國企工作的那些年。中國的國有企業(yè)其實不是真正意義的企業(yè),也是一個變了形的官場,一個小官場。官場有的東西,國有企業(yè)全有。或者說,國企是社會的一個縮影。這個社會上有的,國企里面全有。這個社會上沒有的,國企里面也可能有。單說腐敗,國企既是腐敗的受害者,也是腐敗的參與者。國企六年的經(jīng)歷,讓我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更加深入。
檢:您覺得什么樣的官場小說堪稱佳作?
許:小說無定法,文學作品大都如此。但是好的東西還是有一個共同的評價體系,那就是只要是真實的書寫,不違良知的書寫,就是優(yōu)秀的。官場作品數(shù)量龐雜,寫作隊伍更是眾多,但真正能稱得上優(yōu)秀的,卻極少。湖南作家王躍文的《國畫》,閻真的《滄浪之水》稱得上這類作品中的典范,具有經(jīng)典意義,也具有深刻的社會價值。在我看來,官場作品必須脫開官字,它不是對官場的簡單描摹,更不是對官場的戲說或歪曲,更不是對官員的染黑,它是對官本位文化的探究,以及這種文化久長的熏陶或浸淫下,官場中各色人等的變形。他們的壓抑,他們的苦衷,他們的種種心靈困境與折磨,以及向上向善的掙扎。文學作品必須是向上的,向善的。很多官場作品出發(fā)點就錯,著意在描黑、描黃,在放大社會陰暗面,扭曲官員的人性,將官員描寫的一無是處,這是不正確的,說穿了是對官場的無知與不了解,是模仿。優(yōu)秀的官場作品,必須寫出官場的真實,寫出官員的良知,也就是中國官場的希望。在揭黑批腐的同時,要把光亮照進來,要讓讀者痛恨腐敗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未來。
檢:不少人認為,作家只負責指出問題,解決問題是政治家的事。您是否同意?
許:一定程度上,這話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說,作家是注重思考的,作家的責任就是對現(xiàn)實社會發(fā)出詰問,提出批判。解決問題要比提出問題復雜得多,也麻煩得多。作家可能會發(fā)現(xiàn)社會問題,也可能會尖銳地指出現(xiàn)實生活出了什么問題,但要讓作家開出方子,來治理好這些問題,對作家就有些為難了。作家大都是感性的,而解決問題需要理性的思辨,需要對癥下藥,更需要動大的手術(shù),這些能力作家都不具備。
解決問題也不光是政治家的事,我認為它應(yīng)該是全社會的事。比如當前治理腐敗,我們不能簡單地把治理任務(wù)推給政府,推給某一些人,每個人在治理腐敗,凈化社會方面,都應(yīng)該有所擔當。我曾經(jīng)在一次訪談中說,腐敗泛濫到如此程度,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guān)系。我們每個人都是腐敗的受害者,同時也是腐敗的制造者,縱容者。特權(quán)思想不是官員獨有的,它根植在我們每個人心中,不過是官員身上表現(xiàn)得更明顯更突出罷了。我們的老百姓,都痛恨腐敗,但是一旦自己遇事,首先想到的就是通過非正常手段解決。比如開車違章,我們不是按規(guī)定及時去交罰款,接受交警部門的處罰,而是四處托關(guān)系,打電話。諸如此類,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正因為我們有這樣的文化,這樣的習慣,腐敗才有土壤。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遵守社會秩序,都敢于同違法亂紀現(xiàn)象做斗爭,今天腐敗的形勢沒這么嚴重,腐敗分子也不會有如此多的機會。企業(yè)家要拿地,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拉官員下水,如何讓官員給自己特殊政策。企業(yè)環(huán)保措施不力,環(huán)評過不了關(guān),我們不是按要求按規(guī)定去下大力氣整治污染,做自己該做的事,而是絞盡腦汁,想著怎么通過非正常手段拿到合法的環(huán)評報告。企業(yè)如此,個人也是如此。所以,腐敗不是哪一類人的事,也不僅僅是制度設(shè)計的問題,大者說,它是一種文化,在這片土地上有非常強的生命力。往具體里說,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特權(quán),都希望享受到特權(quán)的關(guān)照,腐敗才能如此有恃無恐。因此,當前治理腐敗,凈化社會,更應(yīng)該是全民的事。我們要從文化上徹底將不合理的東西剔除出去,不給這些腐敗骯臟的細菌提供可生存的土壤,然后再用鐵的手段去鏟除腐敗,既治標,更要治根,標本兼治,這個社會才能走向清明。
采寫:聞濤
編輯:鄭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