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涵
提高貧困線標準只是扶貧的第一步。政府加大醫(yī)療、教育投入,同時輔以各種扶貧政策,盡力幫助貧困家庭脫貧才是最重要的
貧困線,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和社會發(fā)展階段的條件下,維持人們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費的物品和服務的最低費用,貧困線又叫貧困標準。
世界銀行2015年10月初宣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將國際貧困線標準從此前的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25美元上調至1.9美元。此次大幅上調意味著全球貧困人口數量大量增加。
實際上,這條線并不是唯一標準。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貧困線,但普遍來說他們都會利用單一貧困線來比較經濟福利程度。在比較國際間的貧窮時常以購買力平價為基準,避免貧困線因兌換率改變。因此“以少于一美元生活一天”解釋為“一天內購買貨物及服務的總開支少于在美國以一美元所能購買的貨物及服務”(自行生產的貨物及服務也計算在內)。
幾乎所有社會都有貧窮的民眾。貧困線是一個有用的經濟工具,可以用來統(tǒng)計貧困人口,并有助政府來考慮是否利用福利、失業(yè)保險去減少貧窮。
厘定貧困線須要找出所有必需品總開支,即成人一年開支的平均數。此方法是評估能夠維持可忍受的生活的最少開支。其基礎源自美國貧窮門檻,并隨通貨膨脹上升。在發(fā)展中國家,最昂貴的開支常是房屋租金。因為它對貧困線有很大影響,經濟師常常留意房地產市場及住屋價格。
貧困線界定標準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政府開始接受由國家統(tǒng)計局設定的農村貧困線,把它作為識別農村貧困人口規(guī)模和農村貧困發(fā)生率的標準。該貧困線設定的方法是符合國際規(guī)范的,首先,確定一種營養(yǎng)標準,國家統(tǒng)計局將營養(yǎng)標準確定為每人每天2100大卡。然后,根據20%的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費結構來測定出滿足這一營養(yǎng)標準所需要的各種食物量,再按照食物的價格計算出相應的貨幣價值。這一貨幣價值成為“食物貧困線”。最后是確定“非食物貧困線”,簡單的方法是既可以主觀地確定食物貧困線在整體貧困線中的比例,也可以參照整個社會的恩格爾系數或低收入人群的恩格爾系數來確定這一比例。
而農村的貧困線是建立在生存貧困的觀念上的,該貧困線被用來識別處于生存困難的人群,而城市貧困線已經超越了生存貧困的觀念,貧困線不僅包括為了保證最低的營養(yǎng)所需要的購買食品支出,還包括用于教育和醫(yī)療的基本支出。一定意義上,城市貧困線是建立在發(fā)展貧困的觀念上的,用它識別出來的貧困人群不僅包括了生存貧困人口,也包括了發(fā)展貧困人口。
貧困線中國標準
國際貧困標準實際上是一種收入比例法。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在1976年組織了對其成員國的一次大規(guī)模調查后提出了一個貧困標準,即以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社會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為這個國家或地區(qū)的貧困線,這就是后來被廣泛運用的國際貧困標準。
1985年,中國確定人均年純收入200元作為貧困線,此后根據物價指數,逐年微調。貧困線之下,還設置了收入更低的絕對貧困線。2007年標準調整為1067元,2008年,中國絕對貧困線標準為人均純收入785元以下,低收入貧困線標準為人均純收入786元-1067元。
其實,中國貧困線過低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世界銀行將每人每日1美元定義為最低標準的貧困線,中國距此標準尚有一段距離。
2009年,中國新的扶貧標準,將貧困線提高至人均年收入1196元。到2005年年底,中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還有2365萬人。如果按照人均1天消費1美元的國際標準,中國的貧困人口總數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
其實,1196元已經是舊標準了。國家已出臺相關政策,“十二五”期間貧困線的標準是提高到人均純收入1500元。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第一年,也是貧困線標準正式提高的第一年?,F有貧困線標準比2009年1196元的貧困標準提高了25%。但相比不斷上漲的物價,1500元的貧困線標準還是顯得低了些。
1500元能干什么?在大城市也許只能訂一桌酒席、買一件衣服、買一本電子書,只占相當多家庭月支出的幾分之一??珊芏嘭毨Ъ彝ヒ荒甑目偸杖胍仓挥?-3個1500元,并以此維持家庭的最低溫飽。在糧價日益走高的今天,即使是在較為偏遠的農村,米價也在2-3元/公斤以上,一個成年人一年的口糧支出可能就要六七百元。如果算上其他必要的生活成本,1500元的貧困線標準僅夠貧困家庭糊口。如果物價再漲下去,恐怕糊口都會成問題。提高貧困線標準顯然勢在必行。
現在的貧困線標準是高是低,不妨參考下亞洲鄰國的情況。2011-2015年段,越南的貧困戶標準是:農村貧困戶標準為人均年收入480萬越盾以下,折合成人民幣就是1511元。而2010年越南人均GDP是1162美元,而中國是4500美元,相差近4倍,為什么中國貧困線標準反而比越南低呢?無論是從綜合國力還是人均GDP、人均國民收入角度看,中國都沒有理由維持如此低的貧困線標準。
考慮到物價上漲因素,貧困線標準應該留有一定的余量,就目前來看,把貧困線標準提高到2500元應該是比較合適的,而且今后還應把貧困線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以防物價上漲傷害到承受力最弱的貧困家庭。各地的低保標準也應相應提高。雖然一年只有1000元的增長,但卻可以讓很多貧困家庭聞到久違的肉味,添點犖菜,給孩子買幾件新衣服、新文具。政府手里多擠出一點,貧困家庭的收入就會大有改善。
當然,提高貧困線標準只是扶貧的第一步。政府加大醫(yī)療、教育投入,擴大醫(yī)保和免費教育覆蓋面,降低醫(yī)療費和學費,減少因病因學致貧,同時輔以各種扶貧政策,盡力幫助貧困家庭脫貧才是最重要的。
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個標準比2009年提高了92%,比2010年提高了80%。
按照當日人民幣市場匯價1美元兌6.3587元人民幣計算,中國新的國家扶貧標準大致相當于每日1美元。按此標準,全國貧困人口數量和覆蓋面也由2010年的2688萬人擴大至1.28億人,占農村總人口的13.4%,占全國總人口(除港澳臺地區(qū)外)的近十分之一。
實施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中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發(fā)展道路,基本實現了“千年發(fā)展目標”,貧困人口減少了4.39億。然而,貧困仍然是中國需要優(yōu)先解決的問題。
按照中國現行的年人均收入2300元人民幣的農村扶貧標準計算,國內目前仍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參照世行上調前的貧困線標準,中國有兩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按世行上調后的最新標準衡量,中國的貧困人口將大幅增加。
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說,世界銀行制定的扶貧標準主要用于研究和國別比較,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會參考這一標準,并根據自身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確定自己的標準。
責任編輯 王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