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
從某種程度上說,郭德綱相聲也是向傳統(tǒng)相聲的回歸。因為傳統(tǒng)相聲源于民間瓦舍,是貧苦人以說笑話謀生的技藝,相聲藝人自己都說自己的表演是“玩藝兒”,有的還說是“說胡話的”。
郭德綱相聲,對中國之前幾十年的主流相聲是個顛覆,所以他自稱“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中國的主流相聲界對郭德綱也非常不屑。
中國以前的主流相聲是什么樣呢?
要主題先行,要帶著任務、帶著使命說。比如說要諷刺社會不良現(xiàn)象,要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撻生活中的假惡丑,要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還得有個首尾相連的故事,等等。
在郭德綱相聲里,這些東西全都不見啦。
用作家王蒙的話講,郭德綱的相聲就是“信口開河”,可以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個性鮮明的人物,沒有針砭時弊,也沒有歌頌真善美等。
郭德綱相聲有的是什么呢?
性別的倒錯,比如把女人的特征男人化:“他夏天穿著個丁字褲,冬天穿著個棉丁字褲……”
極度的夸張:“他游泳游得太快了!快到什么程度了?他的褲衩都追不上他……”
其他如拿搭檔開涮,拿自己開涮,還有很多手法。
總之,郭德綱的相聲,離敏感話題更遠,離百姓更近,離市井更近,可以說是更沒有底線,也少了些被封殺的風險。
從某種程度上說,郭德綱相聲也是向傳統(tǒng)相聲的回歸。因為傳統(tǒng)相聲源于民間瓦舍,是貧苦人以說笑話謀生的技藝,相聲藝人自己都說自己的表演是“玩藝兒”,有的還說是“說胡話的”。舊社會中國的相聲藝人們,就是在露天的街頭,說學逗唱,想盡辦法把聽眾吸引過來,把人留下,讓聽眾們舍得掏銀子。因此,傳統(tǒng)相聲就跟東北的傳統(tǒng)二人轉一樣,靠糟蹋自己和搭檔,靠各種不著邊際的笑話來吸引聽眾。
但是,幽默又確實很重要,因為它能給人們帶來笑聲。有人運用“拆字法”,得出“和諧社會”的意思就是“人人有飯吃,人人能說話”。我覺得光有這兩條還不夠,還得加上一個“人人笑起來”,因為很明顯:如果“人人有飯吃”而都不快樂,“人人有話說”卻都是互潑臟水,互相掐架,這社會能和諧得起來嗎?
缺乏幽默感的人是不快樂的;缺乏幽默感的滋潤,人生難免顯得干澀,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碰撞也難免互不相讓,兩敗俱傷。
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發(fā)展程度、和諧程度,跟該國國民的幽默程度應該是成正比的。衡量國民幽默程度的指標有三個:一、該國誕生幽默大師的數(shù)量;二、該國擁有優(yōu)秀幽默作品的數(shù)量;三、該國政治人物、普通國民的幽默氣質如何?
以這三個指標來看中國。首先,咱們中國的幽默大師,公認的、仍然健在的,就是一個演小品的趙本山,另加一個說相聲的郭德綱了。趙本山近幾年來逐漸淡出演藝圈,而仍然活躍在各類舞臺上的,就剩下一個郭德綱了。
郭德綱相聲說的都是傳統(tǒng)段子,漫畫大師方成說聽他的相聲“和在舊社會聽的大體沒有兩樣,連現(xiàn)場觀眾反應情況也差不多”。他的相聲看似“信口開河”,實則能有效地撓觀眾癢癢,能讓觀眾在緊張和迷茫的情緒中放松一下,快樂一下,因此得到觀眾的普遍歡迎也是可以預料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