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行政單位預算實施有效的績效管理,是促進行政單位優(yōu)化內部管理,發(fā)揮財政資金最大效益的有效手段。在以往行政單位封閉運行,財政資金使用有限公開,公眾知情權、監(jiān)督權相對缺乏的情況下,績效管理往往流于形式,其實際效能大打折扣。因此,研究財務公開條件下的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推動行政單位財務預算制度改革,具有積極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行政單位 預算管理 績效管理 制度改革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經濟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財政收入逐年增加,支出規(guī)模和結構日益壯大和完善,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保障作用。社會公眾越來越關注財政資金的分配和使用,也日益把經費的績效管理推上風口浪尖,要求得到充分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因此,加強新形勢下的行政事業(yè)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對于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能,確保發(fā)揮最大效益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當前行政單位財務公開與預算績效管理現狀
(一)公開范圍相對狹窄
根據財政部要求,部門預決算(除涉密內容外)要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項級科目。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地方和單位處于有限公開或局部公開狀態(tài),出現兩種傾向:一種是“淺層次公開”。即只按支出功能類別公開到類級科目,對資金流向和用途未予細化。另一種是“選擇性公開”。即只選擇在部分經濟業(yè)務單一,資金總量較小的部門開展預決算公開工作,沒有覆蓋到所有預算單位,在建設、交通、社保等重要領域,特別是下屬事業(yè)單位的預決算公開工作尚未落實有效到位。
(二)考評結果缺乏剛性
依據現行法律法規(guī),財政部門無權對各預算單位工作業(yè)績進行全面評價,有的地方雖已將績效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但其考核權重和指向邊緣化明顯,考核結果對總體評價而言微不足道。同時,由于績效評價的局限性,其考核結果與黨政考核、社會監(jiān)督結果相沖突時,必然是財政考核“避車讓道”,其“指揮棒”和“約束帶”作用有限。
(三)制度建設明顯滯后
無論是預決算公開制度還是績效管理制度,從操作層面講,常態(tài)化制度尚未有效建立并運行。財務部門在編制年度預算和績效目標時,往往只考慮預算支出總體規(guī)模、項目指標和行政運行的整體順暢。而業(yè)務部門在編制年度工作計劃時,往往忽略經費支出的平衡性和預算績效的最大化,對行政成本和行政效率關注度不夠,從而導致兩者“各自為戰(zhàn)”,工作推進和資金保障默契程度明顯不足。
(四)思想觀念存在誤區(qū)
一些部門的財務人員甚至是領導干部對預決算公開和預算績效管理尚未引起高度重視,工作缺乏通盤考慮,無預算支出、超預算支出甚至是先支后批現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同志認為財政經費有用就用、能花就花,投入產出的效率意識不強。有的同認為預算公開、績效考核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只要不違紀違規(guī),就不用承擔責任,對規(guī)范開展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
二、財務公開對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影響
(一)績效管理要求更高
公開意味著監(jiān)督。在“陽光下”開展績效管理工作,勢必對財政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勢必對預算編制過程、執(zhí)行過程、執(zhí)行結果三個環(huán)節(jié)的績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倒逼預算單位嚴格落實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實行考核問責。
(二)指標體制要求更嚴
預算績效目標作為一套量化的、有約束性的指標體系,必須以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為尺度,克服指標“松弛化”、考核“走形式”等傾向,其時間進度、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投入產出等指標設定要與單位職能,與具體業(yè)務緊密掛鉤,體現個性與共性相結合、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杜絕指標制定的“盲目性”、“隨意性”和制定、實施“兩張皮”現象,使績效評價體系涵蓋經濟業(yè)務的全過程。
(三)監(jiān)督管理要求更實
財務公開條件下,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不僅僅是預算單位和財政部門的責任,財政經費使用支出還要接受紀檢監(jiān)督、人大監(jiān)督、社會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審計監(jiān)督等全方位監(jiān)督,對預算單位依法依規(guī)使用資金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加強財務公開條件下預算績效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轉變思想觀念
財政是庶政之母,公開財政資金的來源和去向,提高使用效益,是地方政府和預算單位的應盡職責。在行政事業(yè)單位管理過程中,要強化財務核算制度法規(guī)的教育和宣傳,著力扭轉輕預算、重支出,輕績效、重成效,輕財務、重業(yè)務的傳統(tǒng)觀念,從根本上促進行政事業(yè)單位領導干部和財務人員牢固樹立“財務業(yè)務兩手抓”、“績效實效兩手硬”的思想理念,確保預決算公開和預算績效管理制度落到實處。
(二)完善評價模式
建立分類別的預算績效評價系統(tǒng),在人大、政協(xié)、發(fā)改、財政、審計、交通、建設、統(tǒng)計等部門及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遴選經驗豐富的專業(yè)人員,按照支出項目類別,建立如工程類、管理類、公共服務類、社會事業(yè)類等績效評價專家?guī)欤氲谌姜毩⒃u價機制,提升績效評價公信力。預算單位在編報年度績效目標時,要把好源頭“質量關”,報專家組評估、財政部門審定后才能作為考核標準,從根本上避免“績效松弛”現象。
(三)健全規(guī)章制度
亟需建立健全四項制度體系:建立公開公示制度,對預算單位特別是重點項目、重要領域的績效管理,實行績效目標公開、評價過程公開、評價結果公開的“三公開”原則,接受社會監(jiān)督。建立跟蹤監(jiān)控制度,加強對專項資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審核評價,提高財政資金的投入產出比。建立考核問責制度,聯(lián)合紀檢監(jiān)察、組織、人力社保等部門,加大評價結果應用力度,作為領導干部和財務人員提拔晉升的重要依據。
(四)加強審計監(jiān)督
進一步加強對行政事業(yè)單位,特別是預算外收入多、收支頻繁的單位的常規(guī)審計和專項審計,注重審查預批復及執(zhí)行情況,審查支出的合法性、效益型,審查開支的標準和范圍,對無預算使用、挪用、非法占用財政資金等行為,要堅決依法查處,確??冃Ч芾砉ぷ鞯膰烂C性。
四、結語
隨著行政事業(yè)單位財務公開制度的深入推進,優(yōu)化預算績效管理模式,提高績效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已成為財務制度改革的當務之急。因此,預算實施控制過程中,必須大力宣傳績效管理的內容和要求,使相關人員強化預算績效意識,落實績效控制舉措,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從而為行政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制度的優(yōu)化奠定良好基礎,也為財政資金的有效運行提供充分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卓燕.淺析行政單位預算績效管理[J].《中國工會財會》,2014年04期.
[2]張小娟.行政事業(yè)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難點以及對策探討[J].《管理觀察》,2015年第13期.
[3]劉秋雷.淺談行政事業(yè)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J].《行政事業(yè)資產與財務》,2014年24期.
作者簡介:李斌(1977-),男,浙江紹興人,漢族,本科學歷,處長,行政事業(yè)會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