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小松 逆光布面油畫 50cm x 60cm 2015年
周小松 告別蘇斯達里布面油畫 40cm x 50cm 2015年
2015年夏天7、8兩個月,筆者和中國美術學院同事以及其他院校同人,作為中國美院全山石藝術中心研創(chuàng)班成員,在全山石先生帶領下,遠赴俄羅斯,進行了深入的藝術考察交流與寫生之旅。在此次藝術行程中,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占據(jù)了多半時間的寫生活動。筆者在2007年冬天去過俄羅斯,那回行程較短,但冰天雪地的俄羅斯,顯示出的古老帝國的氣派和無邊雪國的壯美仍然激發(fā)筆者回國后創(chuàng)作了《銀色帝國》系列風景畫。這次再去俄羅斯,事先安排又是以寫生為主,所以筆者充滿了期待,所有的學員都充分準備了畫材,負重甚多,一路勞頓,只為寫生多出作品。
寫生的主要地點是在圣彼得堡及介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中間的小鎮(zhèn)——弗拉基米爾州的蘇斯達里。蘇斯達里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小鎮(zhèn),鎮(zhèn)上的東正教古老教堂非常多,樹林、河流、老教堂,變化多端、層次豐富的天空和云彩,這一切都十分入畫,很容易組合成一幅幅動人的充滿俄羅斯風情的畫面。
周小松 圣彼得堡的伊莎·基輔教堂布面油畫 66cm x 53cm 2015年
周小松 弗拉基米爾的老居民樓布面油畫 60cm x 50cm 2015年
這次寫生以短作業(yè)為主,尺幅基本是50cm x 60cm左右。在蘇斯達里的寫生以風景為主,作業(yè)時間更短,因此多為3至5個小時完成一幅。這種寫生最為重要的是抓住風景中觸動畫家的一些要素,很可能只是在對象中顯露出的那么一點點。比方說,筆者的寫生作品《雨后一小時》就是盡力搶雨后至太陽出來的那個短暫過程中的教堂風景,對象既有被大雨洗刷過后的愈發(fā)清亮明凈的色彩,又有透過云層陽光隱隱約約灑在屋舍樹木上的一層暖色,十分微妙又比較短促,讓筆者在寫生中不敢說一氣呵成,卻也是必須十分搶時間。首先搶著寫生的部分就是雨后的天空。濃厚的烏云移動速度快,又能感覺到陽光在努力穿透層層云障,這種快速播放的云彩天空的大片,對畫家的感受力和捕捉能力是不小的挑戰(zhàn)。云天畫完后,天空下的老教堂和相關景物雖然是固定造型,但它們在變化的光線下形成的色彩關系也是漸次轉化流變的,讓筆者來不及細描慢寫,也是盡力捕捉、描畫物象在雨后嬗變的華衣。類似的情況,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俄羅斯的風景寫生中。它的美不僅在物象,天空的變化以及對景物的影響,構成了俄羅斯風景的另一大特色。筆者在圣彼得堡的寫生作品《圣彼得堡的伊莎 · 基輔教堂》亦是此類較典型的例子。遺憾的是,大教堂在冷光(天氣較陰冷卻也有陽光,在寫生的傍晚前陽光還忽隱忽現(xiàn))照灑下的金色的輝煌和無盡向上的神圣,筆者無力完整表達。
這次寫生行程中,時間較長的一段是在圣彼得堡。有肖像《紅 · 之一》,也有人體《圣彼得堡藝術中心寫生課的第一堂》。俄羅斯姑娘的造型和膚色都特別適合油畫的表現(xiàn)語言,比起國內課堂中教與學不同時期的寫生,自然更觸發(fā)靈感和易于輕松表現(xiàn)。也是以一兩天的短作業(yè)為主,只是由于在室內光線較穩(wěn)定的原因,畫得可以相對從容些,有一些局部的細微描繪。畫面完整感強一些。大家又出了不少好作品,有一些頗有追懷列賓等巡回展覽派的風格,有一些讓自己的畫筆又生動了起來。
對于筆者這一類長期從事創(chuàng)作的畫家而言,所有的創(chuàng)作都在追求完整感,少的是寫生中的那一些靈動,那一些鮮活,那一些氣韻呈現(xiàn)。這一回的俄羅斯大地的藝術之旅,讓我們在寫生中又一次找到繪畫的更多快樂,至少在一定時期內,讓筆者的創(chuàng)作作品多一些俄羅斯的記憶,多一些寫生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