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曾子文章對《道德經(jīng)》的讀以致用
——閱讀的“潛水作業(yè)”之十

2016-08-18 02:04:37曾祥芹
高校圖書館工作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五經(jīng)曾子道德經(jīng)

●曾祥芹

(河南師范大學(xué) 河南新鄉(xiāng) 453007)

?

【閱讀·交流】

曾子文章對《道德經(jīng)》的讀以致用
——閱讀的“潛水作業(yè)”之十

●曾祥芹

(河南師范大學(xué)河南新鄉(xiāng)453007)

閱讀的“潛水作業(yè)”是實現(xiàn)經(jīng)典深閱讀的有效方略。曾子6篇文章引用老子《道德經(jīng)》23例,體現(xiàn)了儒家“有為而治”和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差異和融合。綜觀曾子對《五經(jīng)》和《道德經(jīng)》的讀以致用,可以斷言,是“六經(jīng)博士”支撐了曾子文章。

閱讀的“潛水作業(yè)”曾子文章《五經(jīng)》《道德經(jīng)》讀以致用有為而治無為而治六經(jīng)博士

郭店楚簡《道德經(jīng)》證實其存世最早,成書在《論語》之前??鬃佣啻螁柖Y于老子,《莊子》、《禮記》、《呂氏春秋》、《史記》均有記載。師從孔子十年的曾子拜讀《道德經(jīng)》是完全可能、符合情理的事。曾子說過:“比干為天下忠臣之始,為道德而作五千言?!北砻婵?,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笨鬃诱f:“君子遠庖廚?!眱杉沂菍α⒌?,從實質(zhì)看,儒家和道家如二水并流,皆為河洛文明的傳承者,彼此是互補的。曾子文章中的許多觀點、材料、思路、方法都來自老子的《道德經(jīng)》。

1 《論語》對《道德經(jīng)》的運用

《論語·學(xué)而1.2》:“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有子講“孝悌為仁之本”,這個“務(wù)本→本立→道生”的遞進邏輯實際與《道德經(jīng)·第42章》相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边@是對萬物產(chǎn)生于“道”的高度概括,作為宇宙本源的道,化生混沌一體之氣,即道生一;混沌一氣動分陰陽兩儀,即一生二;陰陽交感的力作用稱為三,即二生三;陰陽交感產(chǎn)生無限二分變化,生成天下萬物,即三生萬物。萬物依然保持著陰陽互補的結(jié)構(gòu),即“負陰而抱陽”,且與本源之道(混沌一氣)共振,使得宇宙整體和諧統(tǒng)一,即“沖氣以為和”?!氨玖⒍郎笨烧f是“三生萬物”這個哲學(xué)方法論的具體化表述:君子智本立,就有學(xué)道之“一生”,就有體物知己之“二生”,就有明辯是非之“三生”,也就產(chǎn)生了萬物善惡不同性能之理念;政之德本立,就有了禮道之“一生”,就有賢賢小小之“二生”,就有了隱惡揚善、執(zhí)二用一、中庸法度之“三生”,也就生成了“萬欲不同”的社會利益之和諧;孝之人本立,就有了順道之“一生”,就有了先憂后樂之“二生”,就有了物養(yǎng)心愛以報父母恩為禮之“三生”,也就生成了天下萬家眾國之安泰。

《論語·學(xué)而1.12》:“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禮之應(yīng)用,以和諧最為寶貴;先王之治道,以禮的區(qū)分為最美好。)《論語·子路13.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講和諧共處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喜歡同流合污而不和諧共處。)對讀《道德經(jīng)·第56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挫掉鋒芒,消解紛擾;收斂光耀,混同塵垢;這樣就符合微妙同一的自然之道。)有子的“和為貴”與孔子的“和而不同”主張以禮治國,屬于“有為而治”;老子的“玄同”主張以正治國,屬于“無為而治”,二者異中有同,都體現(xiàn)了珍貴的和諧精神。

《論語·學(xué)而1.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不擔(dān)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dān)心自己不了解別人。)這是對《學(xué)而1.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發(fā)揮??鬃雨P(guān)于“自知”比“知人”更難的憂患意識,源自《道德經(jīng)·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善于認識別人的人可謂智慧,深刻了解自己的人更是高明。戰(zhàn)勝他人的人稱為有力,戰(zhàn)勝自己的人稱為剛強。)老子認為,對內(nèi)的“自知”、“自勝”比對外的“知人”、“勝人”更為重要??鬃宇I(lǐng)悟并吸納了道家的儉嗇精神。

《論語·里仁4.23》: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因簡約而失敗的很少。)此意源自《道德經(jīng)·第67章》:“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矣。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其中的“三寶”之一“儉”,說的是,儉嗇能夠廣積財富,如果舍棄儉嗇只求財富,必定死路一條。

《論語·公冶長5.26》: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孔子及其弟子的志向雖有高下之別,或為圣人的安仁,或為俠士的求仁,或為仁人的不違仁,但都表現(xiàn)了共同的濟眾的無私之心。特別是顏淵的“不自我夸耀、不施勞于人”的仁者之風(fēng),顯然根源于《道德經(jīng)·第22章》:“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不自我夸耀,所以能有所成就;不自高自大,所以能成為眾人的官長。)吹牛、表功是人生一大忌諱。

《論語·雍也6.22》:孔子說:“務(wù)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睂ψx《道德經(jīng)·第60章》:老子說:“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用“道”治理天下,鬼神就不靈驗了;不是鬼神不靈驗,是神祗不傷害人;不僅神祗不傷害人,圣人也不傷人。)孔子站在人文科學(xué)立場,老子站在自然科學(xué)立場,都不輕信鬼神,也不反對宗教。

《論語·雍也6.2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智者喜歡水,仁者喜歡山。智者活躍,仁者寧靜。智者快樂,仁者長壽。)孔子關(guān)于智者樂水、喜活、愛樂的思想顯然源自《道德經(jīng)·第6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爭利,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住要安于卑下,存心要深沉,交友要相親,言語要真誠,為政要有條有理,辦事要無所不能,行為要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物無爭,才不犯過失。)孔子層樓更上,觀出水的“九種德性”(詳見《孔子家語·三恕第九》)就是在老子觀水的“七善”基礎(chǔ)上揮發(fā)出來的。

《論語·述而7.2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孔子的“擇善而從,擇不善而改”的理念肯定借鑒了《道德經(jīng)·第27章》的思想:“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也可作善人的借鑒。)二位都是從“善”與“不善”兩面看問題。

《論語·述而7.27》:“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孔子釣魚但不用網(wǎng)捕魚,射鳥但不射棲宿巢中的鳥。)孔子釣魚不一網(wǎng)打盡,射鳥不射繁衍后代的鳥這種保護生態(tài)的原則精神,實際得到老子的啟發(fā)?!兜赖陆?jīng)·第16章》說:“不知常,妄作,兇。”(不懂自然規(guī)律,一味蠻干,會產(chǎn)生兇險的后果。)看來,兩位圣賢都在提醒人們:要“有所為”取自然資源,“有所不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要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破壞自然環(huán)境將自食其果。

《論語·憲問14.5》:“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笔且粤?jīng)營天下,還是以德經(jīng)營天下?孔子對南宮的提問明確表示反霸道、興王道。這個“強弱向?qū)α⒚孓D(zhuǎn)化”的辯證思想來源于老子?!兜赖陆?jīng)·第43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最柔弱的力量,能在最堅強的實體中穿來穿去。)《道德經(jīng)·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人活著時身體是柔軟的,他死后身體變得僵硬。萬物草木活著時枝干柔軟,它死后質(zhì)感變得枯槁。所以,堅強的東西歸于死亡一類,柔弱的東西歸于生存一類。因此軍隊強大了必將失敗,樹木強大了必將摧折。堅強占劣勢,柔弱占優(yōu)勢。)《道德經(jīng)·第78章》:“弱之勝強,柔之貹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弱能勝強,柔能勝剛,天下沒有人不知道,就是沒有人照著做。)通過互文對讀可以體會到,孔子正是吸收了老子“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的發(fā)展變化觀,才反對以力經(jīng)營天下而主張以德經(jīng)營天下的。

2 《曾子》對《道德經(jīng)》的運用

《曾子制言上》:“良賈深藏如虛,君子有盛教如無?!?善做生意的商人隱藏自己的珍寶,不輕易讓人看見;有盛德的君子平易如常人,好像什么長處也沒有。)這個觀點顯然來自老子:“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蹦鞘囚斦压?前530)老子于洛邑回答孔子問禮時講的,這話雖然轉(zhuǎn)引自《史記·老莊申韓列傳》,未見于《道德經(jīng)》,但證明曾子思想的來源是沒有疑問的。

《曾子疾病》:“親戚不說,不敢外交;近者不親,不敢求遠;小者不審,不敢言大?!痹雨P(guān)于做事要由近及遠、由小及大的思想受到老子的啟發(fā)?!兜赖陆?jīng)·第14章》講“道”是無形、無聲、無痕的混沌的“一”,“天地之道,大以小為本,多以少為始?!薄兜赖陆?jīng)·第63章》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p>

《曾子天圓》:“上首之謂圓,下首之謂方?!边@個“天圓地方”之說,不止源于《周易》,也來源于《道德經(jīng)·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它自己。)因為“天圓地方”不宜單從形狀看,而應(yīng)視為一種“道”的理念,意謂天地有別,圓方各異,陰陽相依。所以老子認為:“人受天地變化而生,頭圓法天,足方象地?!?/p>

3 《孝經(jīng)》對《道德經(jīng)》的運用

《孝經(jīng)·諸侯》章:“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痹醋浴兜赖陆?jīng)·第9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金玉堆滿堂,誰能長守藏。富貴又驕縱,自己招禍殃。)金玉既指物質(zhì)財富,也指妻子兒女。人世間的一切金玉財寶,都是天地賜予人類的養(yǎng)命之物, 它流通似水。老子從反面警示,金玉富貴不可長保;曾子從正面取經(jīng),不驕不滿才能長守富貴。.

《孝經(jīng)·感應(yīng)》章:“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明察天道地理,天地神靈就會有明顯的感應(yīng)。)這個“天人感應(yīng)”的觀念源自《道德經(jīng)·第10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悖,長而不宰。是為玄德?!?生養(yǎng)了萬物而不占有,推動了萬物而不自以為盡了力,涵蓋萬物而不干擾。這才是深遠的“德”。)老子把“哺育萬物而不占為己有”視為一種天德,孔子吸納了“合于天德則顯王道”的思想。

4 《曾子問》對老子思想的運用

《曾子問》記述孔子問禮于老子的話有四處:

第8章曾子問“古代行軍一定要載上遷廟的神主同行嗎”,孔子引用老子的話來回答:“吾聞諸老聃曰:‘天子崩,國君薨,則祝取群廟之主而藏諸祖廟,禮也。卒哭成事,而后主各反其廟。君去其國,大宰取群廟之主以從,禮也。祫祭于祖,則祝迎四廟之主,主出廟入廟,必蹕。’老聃云?!?/p>

第15章曾子問“出葬的柩車已拉到路上,如發(fā)生日食,送葬變動不變動”,孔子又引用老子的話來回答:“昔者吾從老聃助葬于巷黨,及堩,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聽變?!让鳎炊倚?。曰:‘禮也?!丛岫饐栔唬骸蜩巡豢梢苑凑咭?。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遲數(shù),則豈如行哉?’老聃曰:‘諸侯朝天子,見日而行,逮日而合。夫樞不早出,不莫宿。見星而行者,唯罪人與奔父母之喪者乎!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見星也?且君子行禮,不以人之親痁患?!崧勚T老聃云?!?/p>

第16章曾子問“為何殤葬之禮用棺木殮尸”,孔子再引老子的話來回答:“吾聞諸老聃曰:‘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殤也,墓遠,召公謂之曰:何以不棺斂于宮中?史佚曰:吾敢乎哉?召公言于周公,周公曰:豈不可?史佚行之?!職懹霉滓鹿祝允坟家病!?/p>

第18章子夏問“有父母喪事在身的人不能回避兵役之事合禮不合禮”,孔子還引用老子的話來回答:“吾聞諸老聃曰:‘昔者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褚匀曛畣蕪钠淅?,吾弗知也?!?/p>

這四段話雖不見于《道德經(jīng)》,但屬于老子的思想沒有疑問;它不僅表明孔子、曾子對老子是如何尊重,而且可以概觀老子對禮的見識和因革?!兜赖陆?jīng)·第31章》提到喪禮:“兵者不祥之氣,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珜④娋幼?,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戰(zhàn)爭這不祥的東西,不是君子所用的,不得已而用它,最好淡然處之?!珜④娬驹谧筮?,上將軍站在右邊,就是說,打仗要按照辦喪禮的儀式對待。殺傷那么多,以哀痛的心情參加,戰(zhàn)勝了按照辦喪事禮儀辦理。)老子所談的并不限于喪禮的儀節(jié),而是藉喪禮表達對戰(zhàn)爭為人類帶來慘烈災(zāi)難時流露出戒懼審慎的哀戚心情?!兜赖陆?jīng)·第38章》也談到禮:“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喪失‘道’而后才有‘德’,喪失‘德’而后有‘仁’,喪失‘仁’而后有‘義’,喪失‘義’而后有‘禮’?!Y’這個東西,是忠信的不足,是大亂的開始。)老子把“禮”排在“道、德、仁、義”之后,認為“道”是最高境界,往下一層比一層低,社會的壞風(fēng)氣都是由于背離了“道”而引發(fā)的后果。老子藉“禮崩”既表現(xiàn)了對時代悲劇的悲憫之情及深厚的人道關(guān)懷,又表達了貫通形上之道與形下之禮義,以求其“無為而治”的理想。

5 《主言》中對《道德經(jīng)》的運用

《主言》:“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故非德不尊,非道不明?!笨鬃痈嬖V曾子的這個“尊德明道互促論”源自《道德經(jīng)·第51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使萬物生長,德使萬物繁殖,體質(zhì)使萬物得到形狀,具體的器物使萬物得到成形。因此,萬物沒有不尊崇“道”而重視“德”的。)

6 《大學(xué)》對《道德經(jīng)》的活用

《大學(xué)》“經(jīng)”1章:“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边@個“三綱領(lǐng)”暗用了老子的話:“為學(xué)日增,為道日損。”學(xué)習(xí)第一階段,通過增加知識,解決人生困惑;學(xué)習(xí)第二階段,通過丟棄成見,不斷接近天道?!坝H民”的繁體字“”,字形左上為辛,左下為木,右邊的“見”字是“現(xiàn)”的意思;按五行學(xué)說,木為東方之首,有生發(fā)之意,辛為西方之金,有制化之功。本者仁也,辛者義也,這種“示現(xiàn)仁義之心”就是“親”,因此“親”不宜簡單解釋為“新”,拔高為“棄舊圖新”。“親民”是用仁愛道義之心對待百姓。

《大學(xué)》“傳”10章:“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所以,如果言語逆良心而出,必會傷良心而返;財富違天理而聚,必會依天理而散。)這個“悖出悖入”論活用了《道德經(jīng)·第40章》的“反者道之動”(走向反面是“道”的運動)。如果一個人的言行違背本心,違逆天理,則本心與天理定會給其以懲罰。“言”與“貨”的悖出和悖入,就是這個“向?qū)α⒚孓D(zhuǎn)化”的道理。

《大學(xué)》“傳”10章:“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國家不要以財利為利,而應(yīng)該以仁義為利。)正如《道德經(jīng)·第2章》所說:“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圣人用“無為”去處事,用“不言”去教導(dǎo),憑萬物生長變化而不加干涉,生養(yǎng)了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推動了萬物而不自以為出了力,功成而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勞永在。)因為你沒有功名利祿之心,所以誰都去不掉你。顯然,曾子這個“重義輕利”觀受了老子“功成弗居”觀的啟迪。

綜觀曾子六篇文章與《道德經(jīng)》的關(guān)系,其聯(lián)結(jié)點,《論語》有10例,《曾子》有3例,《孝經(jīng)》有2例,《曾子問》有4例,《主言》只1例,《大學(xué)》有3例,它們反映孔子思想、曾子思想與老子思想既存在著師承,又表現(xiàn)出差異。《道德經(jīng)》81章有數(shù)十個觀點,可歸納為“天人合一、無為而治、以德行政、官場不敗”四大論點;質(zhì)言之,全書講治國安民的王者之道?!巴酢弊秩龣M代表天、地、人,中間一豎代表道,是“道”將天、地、人支撐起來。道家重視“無為而治”,儒家青睞“有為而治”,二者并不互相排斥?!盁o為”而治與“有為”而治是一個整體的正反兩面。以上23例證明,道家老子的《道德經(jīng)》和儒家孔子、曾子的《論語》、《曾子》、《孝經(jīng)》、《曾子問》、《主言》、《大學(xué)》之間,呈現(xiàn)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纏狀態(tài),大有龍吟鳳鳴的祥瑞之聲。

結(jié)語

“六經(jīng)博士”撐起了曾子文章

通過10篇“潛水作業(yè)”,你會感受到曾子文章的“冰山底座”,即寫作中深廣的“閱讀底蘊”。筆者敢說,曾子堪稱“六經(jīng)博士”。這里需要說明三點:

第一,曾子所處的春秋末、戰(zhàn)國初時期,《易》、《書》、《詩》、《禮》、《春秋》還沒有確立為《經(jīng)》。“五經(jīng)”之說是漢代才有的事?!皾撍鳂I(yè)”系列僅僅為了方便讀者了解曾子寫作文章前對前代和同代文化典籍的廣采博取,銳意說成對《周易》、《尚書》、《詩經(jīng)》、《禮記》、《春秋左傳》的讀以致用,合稱為曾子對《五經(jīng)》的讀以致用。

第二,儒家“六經(jīng)”,本指《詩經(jīng)》、《尚書》、《儀禮》、《樂經(jīng)》、《周易》、《春秋》,到西漢《樂經(jīng)》失傳,故漢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設(shè)立“五經(jīng)博士”,方奠定了儒家經(jīng)典的尊貴地位。東漢在“五經(jīng)”基礎(chǔ)上增加《論語》、《孝經(jīng)》,變?yōu)椤捌呓?jīng)”。唐代又增加《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爾雅》,成為“十二經(jīng)”。宋代再加上《孟子》,擴為“十三經(jīng)”。宋代以后通行的“五經(jīng)”指《周易》、《尚書》、《詩經(jīng)》、《禮記》、《左傳》。之所以用《禮記》代表《禮》,是因為《禮記》涉及面廣,其影響超過了《周禮》、《儀禮》。之所以用《左傳》代表《春秋》,是因為《左傳》發(fā)展了孔子《春秋》的編年體,成就高于《公羊》和《谷梁》二傳?!皾撍鳂I(yè)”系列中采取的《五經(jīng)》是宋代以后通行的“五經(jīng)”,這樣能比較充分地展示曾子繼承和發(fā)展儒學(xué)“五經(jīng)”的成就。

第三,筆者提出曾子博讀的“六經(jīng)”,不全是孔子傳授的“六經(jīng)”,而是指《五經(jīng)》加《道德經(jīng)》?!拔褰?jīng)博士”原是漢武帝時設(shè)立的,那是專門傳授儒家經(jīng)學(xué)的學(xué)官,與現(xiàn)代的“博士學(xué)位”不同。漢初,《易》《書》《詩》《禮》《春秋》每經(jīng)置一博士,故稱五經(jīng)博士。據(jù)《后漢書·儒林列傳》記載:“于是立五經(jīng)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書》歐陽、大、小夏侯,《詩》,齊、魯、韓,《禮》,大、小戴,《春秋》嚴(yán)、顏,凡十四博士?!边@14家都屬于今文經(jīng)學(xué)?!傲?jīng)博士”是從“五經(jīng)博士”推衍出來的,其創(chuàng)新點,一是把漢代的“學(xué)官”概念提前運用到春秋戰(zhàn)國,這是合理的,因為“博士”源于戰(zhàn)國,起初,博士的職務(wù)主要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二是“六經(jīng)博士”超越了儒學(xué),囊括了道學(xué)。

曾子一生讀過哪些書?恐怕是一個難解之謎。10篇“潛水作業(yè)”的互文對讀,已經(jīng)證明曾子六篇文章對儒、道《六經(jīng)》的讀以致用。其“讀以致用”的方略全面而又靈活:在內(nèi)容方面,包括“文事的類推,文理的演繹,文情的感奮,文境的拓展”;在形式方面,包括“文體的仿造,文序的借鑒,文技的移植,文辭的活用”。必須指出,曾子的閱讀范圍并不局限于《六經(jīng)》,而《六經(jīng)》已夠博大精深了。

筆者說曾子堪稱“六經(jīng)博士”,是指曾子精通《五經(jīng)》和《道德經(jīng)》,對這些典籍達到了融會貫通的程度。這種“融會貫通”不單指曾子六篇文章與“六經(jīng)”的橫向“融會”,而且指曾子六篇文章之間的縱向“貫通”(這一點還來不及展開,留待他文去補充)。曾子兼采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諸子學(xué)說,且終身以傳播儒家經(jīng)典為己任。恰恰是“六經(jīng)博士”的閱讀底蘊支撐了曾子主著的六篇文章。西方猶太圣賢曾這樣教導(dǎo)猶太人:讀過很多書的人,如果他不會用書上的知識,仍可能是只馱著很多書本的騾子。曾子決不是馱著《六經(jīng)》的騾子,而是創(chuàng)造性運用《六經(jīng)》的“述而有作”的大儒。

(劉平編發(fā))

Put Daodejing to Use in the Articles of Zengzi: the tenth Reading Diving

Zeng Xiangqi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China)

Reading diving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realize classical deep reading. Zengzi putDaodejingto use in his 6 articles for 23 examples, which embodies the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 of the ideas of Confucian's "To rule with severe laws" and Taoist's "To rule without severe laws". Throughout Zengzi's use of the reading ofWujingandDaodejing, we can affirm that the specialists in six classics props up Zengzi's articles.

Reading diving. Zengzi's articles.Wujing.Daodejing. Put the reading to use. To rule with severe laws. To rule without severe laws. Specialists in six classics.

2014-01-20

G255

A

1003-7845(2016)04-0078-05

曾祥芹,河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兼任中國文章學(xué)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閱讀學(xué)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圖書館學(xué)會閱讀推廣委員會顧問等。

猜你喜歡
五經(jīng)曾子道德經(jīng)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道德經(jīng)》的“中和”思想探究
“四書五經(jīng)”包括哪幾部書
勤向窗前讀五經(jīng)
曾子殺豬
曾子殺豬
快樂語文(2016年29期)2016-02-28 09:03:36
《道德經(jīng)》“雞犬之聲相聞”與《桃花源記》“雞犬相聞”
語文知識(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4
曾子殺人
朱熹的《四書》與“五經(jīng)”
《易說道德經(jīng)》
永吉县| 兰坪| 外汇| 阿瓦提县| 河源市| 苏州市| 永善县| 恭城| 当涂县| 聊城市| 仙桃市| 攀枝花市| 固原市| 班玛县| 尼玛县| 巴青县| 新津县| 化州市| 武城县| 庆安县| 台中市| 安仁县| 凌海市| 北京市| 信丰县| 正宁县| 桂平市| 铜山县| 揭西县| 迁西县| 黄浦区| 巴东县| 志丹县| 永新县| 无棣县| 嘉祥县| 黄大仙区| 和平区| 岐山县| 师宗县|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