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偉 偉
(鄭州大學 教育系,河南 鄭州 450001)
?
當代大學生拖延行為現(xiàn)狀及其干預
郭 偉 偉
(鄭州大學 教育系,河南 鄭州 450001)
拖延現(xiàn)象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為了解大學生拖延行為現(xiàn)狀,運用心理學規(guī)律對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引導大學生克服拖延的相關建議。采用Aitken拖延問卷對某高校12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拖延現(xiàn)象在男女之間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拖延行為的平均成績之間存在十分顯著的年級差異(p<0.001)。城鎮(zhèn)與農村的平均分值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分值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大學生;拖延行為;拖延干預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快,人們生活壓力加大,由此導致的拖延行為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中,拖延現(xiàn)象更是普遍存在。例如:臨近考試時挑燈夜戰(zhàn),布置的作業(yè)或論文不到截止日期之前不去準備,鬧鐘鈴響了關掉再睡5分鐘……由此可見,拖延行為是大學生生活學習的常態(tài),給他們帶來了很大困擾,必須加以引導。對此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
對于拖延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理解。Sabini 和Solomon等人分別從認知和情緒的角度對拖延行為進行界定,認為拖延是一種非理性的、與個體的心理痛苦相聯(lián)系的延遲行為。此外,研究者們還從拖延行為后果的角度來考慮,認為拖延是可以推遲計劃中預期要做事情的開始和完成時間的一種行為。而Lay提出的定義則認為拖延具有跨時間、情景的一致性,是一種具有個人傾向性的行為延遲[1]。從心理學視角分析,拖延是拖延者恐懼失敗、追求完美也是恐懼成功的一種應付恐懼的心理策略;同時拖延也是拖延者避免疏遠,避免親近,使自己處于安全的舒適區(qū)的一種維護心理平衡的策略[2]。由此可見,拖延是指在完成一件為了維持生存必須完成的任務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懶惰的,具有自愿、回避和非理性特征的一種行為。
筆者對鄭州市某高校的大學生群體展開問卷調查,以了解當代大學生拖延行為狀況,并基于問卷結果,提出相應的建議,以使大學生在校園中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2.1調查對象與方法
2.1.1調查對象
本次問卷采用分層抽樣法對某高校全日制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做了問卷調查,總共發(fā)放問卷141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回收率是85.1%。
2.1.2方法
本次調查所使用的大學生拖延行為現(xiàn)狀的問卷為Aitken拖延問卷,是Aitken在1982年編制的一個用于評估大學生長期持續(xù)拖延行為的自評量表。 該問卷由19個條目構成。采用五級評分法,“完全不符合”記1分,“基本不符合”記2分,“不能確定”記3分,“基本符合”記4分,“完全符合”記5分,其中2、4、7、11、12、14、16、17、18等9個題目是反向記分。運用spss13.0對調查的數(shù)據(jù)進行全面而系統(tǒng)的分析。
2.2研究結果與討論
2.2.1不同性別大學生拖延行為的比較
對不同性別的某高校在校大學生拖延行為問卷結果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具體分析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大學生拖延行為的性別差異
注:*p<0.05,**p<0.01,***p<0.001
男女被試的平均分值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方差齊性檢驗結果不顯著(p>0.05),即兩組的方差齊。女生與男生的分值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t=-1.354,df=118,p>0.05)。說明拖延現(xiàn)象在男女之間不存在明顯差異,但從均值上看男生比女生稍低,這可能與性格有關。男生做事稍微利索干脆一點,而女生較喜歡拖沓。相比男生而言,女生日常生活中的瑣事較多一點,可能不知道該怎樣正確地分配和管理時間,也就比較容易出現(xiàn)拖延行為。
2.2.2不同年級大學生拖延行為的比較
對各年級學生的結果進行方差分析。先進行方差齊性檢驗,其結果Levene Statistic=2.507,組間自由度df1=3,組內自由度df2=116,顯著性概率Sig.值(即p值)為0.062,即p>0.05。這表明各年級組的方差在0.05顯著性水平上差異不顯著,即各組方差是齊性。然后對各組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2:
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拖延行為的平均分之間存在顯著的
表2 大學生拖延行為的年級差異
注:*p<0.05,**p<0.01,***p<0.001
年級差異(F=10.646,p<0.001)。事后分析的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大一和大二的平均分差異不顯著,p>0.05;大一和大三的平均分差異顯著,且大一高于大三的平均分,p<0.05;大一和大四的平均分差異也顯著,且大一高于大四平均分p<0.001;大二和大三的平均分差異顯著,且大二高于大三的平均分,p<0.01;大二高于大四的平均分,p<0.001;大三和大四的平均分差異顯著,且大三平均分高于大四,p<0.05。
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拖延行為進行方差分析:大一新生拖延現(xiàn)象最為嚴重,比任何一個年級拖延平均分都要高。這可能是大一學生剛從學業(yè)繁重的高中來到了他們所謂的大學天堂,沒有了以往的壓力,什么事都往后推。另外,可能有的學生剛進入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還不適應大學生活,不知道怎么分配時間,所以也就出現(xiàn)了拖延行為。
2.2.3不同來源地大學生拖延行為的比較
表3 大學生拖延行為的生源地差異
注:*p<0.05,**p<0.01,***p<0.001
來自不同生源地的兩組被試的平均分值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方差齊性檢驗結果不顯著(p>0.05),即兩組的方差齊。城鎮(zhèn)與農村的分值之間存在顯著差異(t=4.814,df=118,p<0.05)。相比農村,來自城鎮(zhèn)的大學生拖延行為更為嚴重,這可能是來自城鎮(zhèn)的學生生活條件好一點,父母滿足他們的要求較多,為他們所做的準備也比較周全和完美。在農村,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們早就形成了勤奮的習慣,能夠獨立自主,照顧家人的情緒、飲食起居等。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性格也會受其影響。因此,相比城鎮(zhèn)大學生,農村大學生的拖延較不明顯。
2.2.4大學生是否獨生子女拖延行為的比較
表4 大學生拖延行為的獨生子女差異
注:*p<0.05,**p<0.01,***p<0.001
獨生子女拖延平均分值為55.83±7.048,非獨生子女為52.967±8.254。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方差齊性檢驗結果不顯著(p>0.05),即兩組方差齊。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分值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t=1.511,df=118,p>0.05)。以上結果表明,是否是獨生子女對大學生拖延行為沒有明顯影響。
針對大學生拖延行為現(xiàn)狀,必須從各個環(huán)節(jié)來加以干預,但最重要的是應從個人角度來改善大學生拖延現(xiàn)狀,促進其個人健康成長。
3.1科學的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不當是拖延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時間管理傾向與拖延行為是顯著負相關[5]。因此要避免拖延,學生應該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時間管理習慣。科學的時間管理包括正確區(qū)分事件優(yōu)先級和培養(yǎng)時間分配能力[3]。依據(jù)問題的緊急和重要程度,可將問題區(qū)分為4 種類型(如圖1所示)。事件處理的優(yōu)先級為:先處理重要和緊急程度高的事(第一象限);其次處理的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第二象限);然后應當處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第四象限),如接電話;最后處理的則是不重要不緊急的事(第三象限),如與朋友閑聊。依據(jù)時間的分配,急的事情分配的時間應多一些,因為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則會轉化成緊急事件而引起焦慮。
3.2增強自我效能感
葉艷暉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與拖延行為顯著負相關,且在時間管理傾向和拖延行為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5]。高自我效能感的個體確信自己有能力掌控形勢并獲得良好的結果,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個體則認為自己在完成某項活動或任務時沒有能力和信心。拖延者就是自我效能感較低的群體。高自我效能感可以使人們增加在困難面前的積極態(tài)度,變得更有自信心,更有自主性。對教師和輔導員而言,可以通過疏導學生的心理焦慮和壓力,通過安慰與鼓勵等方式,用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正視學業(yè),學會自我肯定,減少逃避心理[6]。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讓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有一種勝任感, 對任務形成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且有信心完成該任務。如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拖延者能成功完成的學習任務和活動, 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和時間管理能力, 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實施適當?shù)母深A過程中,要適時對拖延者減少拖延行為、并按時完成任務的良好表現(xiàn)進行正強化, 如物質獎勵或贊揚,來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對自己能力的認識。
3.3正確的歸因
拖延行為的個體通常把能力作為評價自我價值的標準,該觀念和不穩(wěn)定有關。海德認為,當人們在工作和學習中體驗到成功或失敗時,會尋找成功或失敗的原因[7]。一般來說,人們會把行為的原因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韋納同時把“穩(wěn)定性”作為一個新的維度,把行為原因分為穩(wěn)定的和不穩(wěn)定的[8]。拖延者認為,如果不付出多少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就會覺得自己能力很強;如果付出很多努力卻失敗了,便會覺得是無能的表現(xiàn)。因此可以看出,能力通常被認為是穩(wěn)定的和不變的。而能力在多種情境下也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那些經(jīng)過努力還是失敗者,這樣的經(jīng)歷會使他們引發(fā)更多的消極情緒和無力感。可以看出,正確的歸因可以影響個體對結果的情感反應,增強成就動機和成就行為。因此,大學生應做到正確歸因,判斷是外部原因還是內部原因導致自己行為失敗,不要只歸為內部原因,如努力、能力等,還應考慮有一些外在影響因素。正確的歸因同時也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增強自信心,逐步擺脫拖延行為。
[1]董一.淺談大學生拖延行為與自我控制的關系[J].社會研究,2012,(29):91—92.
[2]王錫梅.基于心理學視角下的拖延行為[J].社會心理科學,2013,28(11):16—18.
[3]張玉妹.大學生學習拖延狀況及其干預[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3,33(2):78—81.
[4]馬澤威.拖延現(xiàn)象研究綜述[J].中國科技信息,2013,55(3):112—117.
[5]葉艷暉.大學生自我效能感在時間管理傾向與拖延行為間的中介效應[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3):436—438.
[6]牟蕾,曹宇鵬.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業(yè)拖延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高校管理,2012,(5):139—140.
[7]宮麗,劉繼茹.歸因理論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J].社會心理科學,2009,(2):110—111.
[8]徐愛紅,徐夢吟.大學生拖延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3,23(1):26—28.
責任編輯:盧宏業(yè)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4.041
2016-06-12
郭偉偉(1989—),女,河南鄭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
G444
A
1674-6341(2016)04-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