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麗 許欣
[摘要]根據已故漫畫家熊頓同名漫畫作品及本人陳述改編而成的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就其故事框架本身而言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悲劇,但導演韓延卻運用“二”式人物的塑造、語言的幽默化處理、心理蒙太奇創(chuàng)作手法的大段運用,將“幽默”打造成了影片的基調,并穿插了友情、親情、愛情等溫情元素和熊頓論調人生的“名言效應”,為觀眾呈現了一部喜劇意味濃厚的勵志影片,堪稱悲劇的喜劇化處理手法的表率。
[關鍵詞]《滾蛋吧!腫瘤君》;悲??;喜劇化處理
由韓延執(zhí)導的電影《滾蛋吧!腫瘤君》根據已故漫畫家熊頓同名漫畫作品及本人陳述改編而成,其創(chuàng)作背景及注定的令人悲傷的結局已然為該片披上了一層難言的傷感。但同《滾蛋吧!腫瘤君》這部漫畫作品一樣,電影中悲慟被巧妙化解,觀眾感受最深的是一種積極向上、樂觀堅強的力量,該片已然跳脫了無限放大悲慟的俗套,而為觀眾還原了一個真實樂觀的熊頓,個中情節(jié)更是讓觀眾爆笑而不失感動,實為一部勵志佳作。
一、以“幽默”打造影片基調
以故事框架來看,電影《滾蛋吧!腫瘤君》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悲劇,但影片關于幽默基調的打造最大限度地緩沖了悲傷直抵人心的痛,這是導演對悲劇進行喜劇化處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一)“二”式人物的塑造
正如影片女主角熊頓自己說的,她是一個被同學稱作“二姐”的人,“二”是她的性格,是她幽默特質的外在表現,也是她堅強的根源。影片開端由熊頓慷慨激昂、輕快明朗的旁白引入,緊接著是一個心理蒙太奇的運用,當觀眾開始試著期待29歲的她會有怎樣的豐功偉績時,畫風一轉,出現在觀眾眼前的是一個在大街上擺出怪異姿勢擋住別人路,在馬路上橫沖直撞的呆萌形象,這個頗具趣味的開端讓熊頓“二”的形象在觀眾心中瞬間矗立,順勢鋪就了影片的幽默基調。
熊頓,狗熊的熊,牛頓的頓,這是她風趣的自我介紹方式,也透露出她幽默無處不在的處世態(tài)度,而她的處事方式總是透著那么一點“不知眉眼高低”,卻也是她最難能可貴的真性情。她為了給男朋友的家人留下好印象,即使熬夜趕稿也要盡量趕去參加男朋友表姐的婚禮;男朋友臉上的厭惡昭然若揭,她置若罔聞,仍舊真性情地“走在自己的路上”;她第一時間發(fā)現了表姐裙子上的線頭并且要幫忙拽掉,卻大條地扯掉了裙子的肩帶;她在男朋友面前對他媽媽的“大便頭”狂笑不止,卻還認真地要求去打招呼;她喝光了桌子上所有杯子里的酒,跟男朋友的親人胡說八道,回家對著電視里面的“男神”胡言亂語……這是影片關于熊頓這個人物性格塑造的極短篇章,卻將這個神經大條女形象打造得惟妙惟肖,這也為后面熊頓患病期間持有的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鋪就了一條順理成章的路,一個不吝于細節(jié)的人,有著將“大事化小”的本領,在常人看來壓力山大的事情在熊頓這里總有那么一些微不足道的意味,正如她所說的:“反正開心不開心都是活一天,那就大搖大擺地活唄?!边@就是影片最想傳達給觀眾的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二)語言的幽默化處理
幽默語言的運用是奠定該片喜劇底蘊的重要手段,熊頓面對困境及疾病的自我調侃無處不在,既觸發(fā)了觀眾爆笑的神經,也是對熊頓達觀的生活態(tài)度的謳歌。影片開端,熊頓幻想她的一個噴嚏的蝴蝶效應可以影響全世界的時候,現實的不如意馬上讓她開啟自嘲模式:“對這個城市來講,我壓根算不上蝴蝶,充其量是一只無人知曉的幺蛾子?!逼鋵嵾@是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的寫照,身在異鄉(xiāng),人們希望通過努力達到自己所期望的那個生活目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被生活買賬,大多數時候人們是徒勞無功的。面對不如意,熊頓仍舊可以樂觀地看待一切,對生活報以微笑,這是最難能可貴的生活態(tài)度,也是處于困境的人最應該擁有的生活態(tài)度。當朋友們獲知熊頓病情苦于要不要告知熊頓時,熊頓已然察覺到自己患了重病并猜測是白血病,但她仍舊樂觀豁達,并在朋友們指責她點餐太多的時候回道:“人生得意須盡歡,吃掉一頓少一頓。”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現實,熊頓卻通過一句話化解了悲涼,使觀眾不至于在痛苦中沉淪。而后,朋友們告訴熊頓她患的是腫瘤,熊頓仍以一句話寬了觀眾的心:“喪著臉干嘛?腫瘤嘛,切掉啦!”同時還伴有可愛的肢體動作。疾病面前,詼諧調侃間少了太多沉重的意味,產生了最強大的勵志效應。影片中段,熊頓因為化療要剃光頭發(fā),一個沉重瞬間她仍舊不忘打趣自己:“小女子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fā)?!贝颂?,她不是心寬到無視傷悲,夏夢讓她閉上眼睛的一刻,她掙扎了一次,才最終閉上了眼睛,她是在給自己留一個最后的念想吧。她始終是了解自己的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種全身性的疾病,五年內的治愈率不足20%,醫(yī)生能做的只是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她很有可能看不到自己再長出新頭發(fā)的樣子了。關于這些,她了然于心,但她終究都將這些埋藏于那個夜色中空蕩的走廊里蜷縮著用漫畫給自己打氣的那個脆弱又無限堅強的真實的自我。在與癌癥進行最后抗爭的時期,她虛弱到無法起身去拿要送給梁醫(yī)生的毛線,但她仍舊在自己愛的人面前談笑風生:打了那個藥之后就一直想吐,吃了止吐的藥就一直便秘,吃了便秘的藥一直頭疼,你說我還吃不吃頭疼的藥?。克⑿χf出了這些話,卻深深刺痛了梁醫(yī)生和觀眾的心,這種痛并不是該片喜劇化處理手段的敗筆,反而激發(fā)了這部影片最本真的理念——疾病面前,熊頓是脆弱的,但她用強大的內心為愛她的親人和朋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痛心的程度,熊頓和周圍的人用盡全力卻也沒能留住這條鮮活的生命,但從不在意料到可能的失敗時就荒廢了前進的腳步,那是對自己和親人最殘酷的判決。
(三)心理蒙太奇的運用
簡而言之,心理蒙太奇就是運用聲畫的有機組合來表達人物心理活動的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滾蛋吧!腫瘤君》這部影片在短短的120分鐘內多次運用了這種表現手法,為影片增添了很多諧趣。影片開頭,心理蒙太奇被第一次運用于熊頓關于自己的一個噴嚏對于世界的影響,這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想象,頗具趣味。當熊頓發(fā)現男朋友劈腿時,心理蒙太奇被第二次運用,此時她眼中的一切開始結冰,房屋、路人、景物……這是她當下內心的最真實寫照,生日當天被老板炒魷魚,接著發(fā)現男朋友背叛了自己,她稱那天是她人生中最倒霉的一天,卻不知命運并未給她緩冰的機會,而這個結冰的世界也預示了她厄運的開始。
熊頓患病后,心理蒙太奇被大量運用,昏迷中的她與體內的腫瘤——一群面目猙獰的行尸走肉開始了一場又一場的戰(zhàn)爭,要么是她身手矯健地靠著精準的槍法將這些怪物一一擊斃,要么是她就快被這些怪物奪去生命時梁醫(yī)生及時雨般的出現化解危機……這些都是現實中熊頓親身經歷的一切,影片并未通過塑造一個傷心欲絕的患癌病人及絕望的家屬的形象來表達癌癥帶給主人公的痛苦,而是通過這樣一種詼諧的方式既讓觀眾走進熊頓的世界,又巧妙地化解了悲傷,進而傳遞給觀眾一種面對疾病樂觀向上,面對生活積極勇敢的態(tài)度。
影片中心理蒙太奇的另外一種形式的運用是用于表達熊頓對于梁醫(yī)生的愛慕之情和夏夢這個人物形象的強大氣場,采用了慣有的韓劇和清宮戲的橋段將熊頓小女生的內心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也不拖沓地將夏夢的人物性格和盤托出,不但增強了影片的詼諧感,更是給透著冰冷的醫(yī)療情節(jié)增添了一絲溫暖意味。
二、以“美好”貫穿影片始終
無論是疾病或困苦,來自愛人、朋友、親人的溫情大概是最好的解藥,緩解悲傷,稀釋殘酷,《滾蛋吧!腫瘤君》將這些溫情的元素不著痕跡地貫穿于影片始終,給了壓抑的故事本身一個宣泄的出口。
(一)無果的愛情,缺憾的美
影片開頭,熊頓對主治醫(yī)生梁俊柏的感情充滿一廂情愿的意味,但熊頓對此樂此不疲,對于美好的追求任何人都沒有權利阻止,況且熊頓本身就是那樣一個樂觀派,愿意為自己認定的事情努力而始終保持達觀的心態(tài),她可以在重病期間化著濃妝穿著低胸的裙子來回穿梭于醫(yī)院的角落,追隨梁醫(yī)生到每一個地方;她在每一次梁醫(yī)生查房的時候毫不掩飾自己對他的好感……起初,梁醫(yī)生對這一切始終是無動于衷的,就算熊頓打扮得再美他也視而不見,但終究他還是被熊頓的堅強所震撼并感動。但他不敢輕易動心了,熊頓拖著帶病的身軀,這并不引起他的嫌棄,但是他女朋友患病離去的過往使他不敢輕易對熊頓付出真感情,甚至即使內心充滿對熊頓的欣賞也在嘴上否認了一切,這引起熊頓的失望和不滿,也導致熊頓第一次出院時兩人都帶著些許遺憾,但誰都不敢期望再見,因為這種再見太過于沉重了。熊頓病情惡化入院,梁醫(yī)生連同熊頓自己都清楚地知道她即將要面對什么,熊頓含著淚講她過往的故事,他就靜靜地聽,兩個彼此相通的心靈無需任何曖昧的言語就已經緊緊地靠在了一起,如若不是命運捉弄,他們該是最契合的眷侶吧!這段愛情雖然無果,卻慰藉了熊頓一顆不安的心,有缺憾但仍舊很美。
(二)堅定的友情,一路相隨
老鄭、艾米、小夏和病友夏夢是熊頓生活困頓之時和抗癌之旅最堅定的支柱,這些朋友用行動對友情做出了最本真的詮釋。熊頓深陷失業(yè)和失戀的痛苦之時,他們給了她一個最驚喜的生日Party;熊頓查出患有癌癥后,他們對她的照顧無微不至,滿足她所有不可思議的要求;熊頓偶遇劈腿前男友和現女友約會,他們使出渾身解數捉弄這個“渣男”讓她解氣;熊頓因為化療需要剃光頭發(fā),他們一起剃下頭發(fā)陪著她愉快地度過了那個并不愉快的時刻……熊頓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運的,這些朋友的支持和陪伴雖然并未挽回她的生命,但至少給了她一段快樂的抗癌時光,友情的一路相隨,寬慰了她強大外表下那顆脆弱的真心,也給了觀眾一些暖心的慰藉。
(三)濃烈的親情,堅強的后盾
親情大概是一股最強烈的力量,無聲地化解所有苦難,讓所有不堪被忽視和淡忘。熊頓的堅強讓她即使知道自己病情的嚴重性,仍然沒有選擇第一時間告訴家人這殘酷的現實,但終究如她所說的:“我知道這一天會來,但沒想到會來得這么快?!奔胰耸冀K是最堅強的后盾,或早或晚,但終究不會缺席熊頓這段痛苦的時光。影片關于熊頓父母知道女兒病情后悲慟的刻畫寥寥帶過,導演最想傳達的是親情的溫馨,而不是讓觀眾感受熊頓父母痛失女兒的悲涼,這是影片的溫情所在。
(四)論調人生,直抒胸臆
影片中關于熊頓人生態(tài)度的大段刻畫使影片的壓抑情緒得到了非常充分的釋放,同時也向觀眾傳達了面對生活困境時應有的態(tài)度。面對癌癥很可能判給她的死刑,熊頓達觀面對,她說:“你得相信上帝給我們安排每一次掙扎都是有目的的,跟死神親密接觸的機會都沒有過,那才叫白活了?!薄盀槭裁匆才盼覀兩。鞘窃谔嵝盐覀?,人生只有一次,誰都不知道哪一天就嘎嘣,所以要珍惜,抓緊有限的時間燥起來,哪怕是沖動,也就后悔一陣子,但要是活得太慫了呢,就會后悔一輩子?!薄叭瞬荒芤驗樵缤碛幸惶鞎谰筒幌牖盍?,死只是一個結果,怎么活著才是最重要的,經歷過,愛過,堅強過,戰(zhàn)勝過,自己有過這些過程,才算沒白活過吧!”“人,不能因為害怕失去,就不去擁有了。”……面對生活困苦,有太多的人因此而一蹶不振,熊頓的這種笑對生活的態(tài)度不是人人都能夠自己參悟得透的,但卻是每個人最應該擁有的心境,利用熊頓這樣一個背負生命之痛的形象將這些最簡單卻最不易讓人心領神會的道理傳達到每一位觀眾的內心,是影片打造熊頓“名言效應”的初衷。
綜上所述,導演韓延這種運用“二”式人物的塑造、語言的幽默化處理、心理蒙太奇創(chuàng)作手法的大段運用打造影片“幽默”基調,穿插友情、親情、愛情等溫情元素和熊頓論調人生的“名言效應”,將悲劇進行喜劇化處理的手法,從根本上跳脫出以往悲情片的俗套,給了觀眾耳目一新之感,實為悲情片拍攝新手法的表率。
[參考文獻]
[1] 李浩.悲情的喜劇化表達——談《滾蛋吧!腫瘤君》[J].青年文學家,2015(10).
[2] 王燕玲.唯愛是驅散陰霾的力量——論《滾蛋吧!腫瘤君》中的愛與被愛[J].電影評介,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