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尚龍
人可以貌相,實際上人際關系中也一直在以相貌取人,據(jù)說一些收入頗豐的單位在招聘面試時,會把長相作為潛要求,不是說一定要找漂亮的,而是要看上去順眼的。有些老板在提拔雇員時,直截了當?shù)囊缶褪敲嫦?,確切地說要忠厚。
幾千年來,中國人面相的最高境界就是忠厚,與奸詐形成兩極,并且漸漸被臉譜化,比如三國中的關羽和曹操。乃至在俗常的生活里,人們背后也在議論他人的面相,即使是一個官,在體面的場合亮相,照樣有人說,這個人面相很好的,或者這個人面相很不好的,好的面相無非就是該長肉的地方長肉,目光安寧,不好的面相也無非就是不該瘦削的部位瘦削,眼神逼人。
更多的人愿意和面相忠厚的人相處,覺得心里踏實一點,相遇面相不好的人,從一開始心里就防著。實際上相處下來兩種面相恰是相反的結論也未必。不管怎么說,面相忠厚者未必有好結果,但是忠厚還是普遍受到認同。
“忠”為什么是“心字底”而不是“豎心旁”?因為通常要表明一個人情感的堅決時才用“豎心旁”,感覺是徹頭徹尾、死心塌地;比如“感情”,情的程度要超過感,所以“心”就要豎起來,不能躺在底下。人真要是有一顆忠心的話,就不能豎起來,一定是低調的,不張揚的,不自我表揚的,甚至就是把自己埋沒掉,忘記掉,把自己的忠說得天花亂墜的人必定是不忠之人,就像四十年前的全民忠字舞一樣。
在一個上司面前忘我既是非常必要又是非常困難。和珅是一個奸臣,卻不妨礙他在乾隆面前偽裝成第一忠臣,他對乾隆表忠心說,奴才就是一條狗。乾隆不悅也不明白,和珅解釋說,狗對主子不會記仇,叫作“有忠無心”。乾隆被這幾句馬屁話拍得頭頭轉,也可見得忠厚的人,是不玩心術的。再看一下,這一顆心長在正中央,說明此人不善旁門左道、貪污腐敗。
如果說,除了忠于婚姻忠于愛人忠于職守,“忠”主要是針對胸懷壯志的人,比如盡忠報國,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做忠臣與奸臣的機會——那么“厚”是每一個人為人處事的積分,一個厚道的人總是會有好的口碑。“厚”的本義與山石有關,山石隱喻了“厚”的諸多特征:穩(wěn)重、沉默、實在……厚道的人絕少夸夸其談,絕少輕浮,更多的倒是話語不多,不會斤斤計較,吃點虧也不放在嘴上,至于刻薄、咄咄逼人,厚道的人學也學不像。再去看厚道人的臉面,還真少三角眼、尖下巴、嘴唇薄削削、面無四兩肉……
(摘自《青年報》 圖/游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