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海安縣南莫鎮(zhèn)青墩村,陳茂榮帶著一家八口人,用數十年的助人行動,傳承著父輩的烈士精神,奏響了時代最強音。
1947年10月,陳茂榮的父親加入華中野戰(zhàn)軍,11月,在泰興運糧河伏擊敵人據點時,不幸被殺害,英勇就義。那年,陳茂榮還不滿2歲。
父親犧牲,母親改嫁,陳茂榮靠年邁的奶奶撫養(yǎng)成人。雖然幼年過得極其艱難,但父親的犧牲和奶奶的教誨,在他心里印上了一個朦朧的意識——長大后要像父親,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他從父輩那里繼承了勤勞樸實、處處替人著想的稟性,也從慈愛的、相依為命的奶奶那兒熏陶了與人為善、樂于助人的家風。從懂事上學起,他就幫家里干活,打豬草,燒火做飯,處處關心體貼家人,友愛他人。
18歲時,從學校畢業(yè)后,他靠自立創(chuàng)業(yè),成為隆盛鋁業(yè)公司經理。在當年,他就用第一筆收入給五保老人購寒衣、送年禮,并在全縣首創(chuàng)以個人名義建立的寒窗助學資金。
為人父后,陳茂榮和妻子更是教導一雙女兒要保持勤勞簡樸、與人為善的品質。陳茂榮從事個體業(yè),年收入10萬元,他自定的一年個人生活支出控制在3000元左右。他給家庭定的日常生活標準是粗茶淡飯。他給兩個可愛外孫的零花錢控制在300元以內。他買的車子是用于運輸的卡車。
正是這樣一個生活普通的家庭,四十多年來,卻默默無聞、持續(xù)不斷地樂善好施,先后為社會捐助超100萬元。正如南莫鎮(zhèn)黨委領導所說,陳茂榮“管老的,管小的,管病的,管死的,唯獨不管他自己”。
他和家人還拿出5萬元,設立“四只羊”扶貧助殘工程,使20余名殘疾農民有了生活保障;連續(xù)9年,每年拿出2萬元設“敬老禮”,為敬老院96位老人送去四季不斷的“愛心禮”;每年拿出5萬元設立“捐資助學基金”,先后資助12名中小學生學習、生活費用,為10名貧困大學生捐助上學車旅費;為當地學校墊交10萬元建設金,建好了學生食堂和籃球場;一次性捐贈3名重癥學生10萬元醫(yī)療費;為當地修理危橋,替困難農戶安裝了廣播、有線電視、電燈;扶助60余名農民工自主創(chuàng)業(yè),脫貧致富;捐萬元建青少年校外“愛心書屋”……全家扶助過的人達300名,這些人中有老烈屬、殘疾軍人、復員軍人、農民工、殘疾人、待業(yè)青年、下崗工人和貧困學生。全家累積捐助的衣物、食品十車也裝不下。
陳茂榮的事跡傳開后,南莫鎮(zhèn)黨政領導稱贊他是贏得民心的民辦“民政部長”,受助的孩子敬稱他為“愛心爺爺”,受助的沙崗敬老院老人贊他為“慈善天使”,受助的村五保老人稱他為“陳善人”……
62歲時,陳茂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說:“作為一名革命烈士子女,我只不過做了本分事、良心事。與人為善、助人為樂永遠是我的信念?!?/p>
(江蘇省婦聯(lián)宣傳部 供稿)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