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初到洛陽,對(duì)千年古都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雄偉壯觀的龍門石窟,歷史悠久的白馬寺,花香四溢的王城公園,雄踞中原的麗景門……不過,最讓我好奇的卻還是一種美食——此物名曰“洛陽不翻”。
乍聽其名,以為是某種洛陽特產(chǎn),待洛陽朋友領(lǐng)進(jìn)老城古街內(nèi)時(shí)方知,原名“洛陽不翻”竟是當(dāng)?shù)仡H有名氣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類似燒餅的一種面食。
走進(jìn)洛陽老城的一家飯店,點(diǎn)上一盤“洛陽不翻”。盤未上桌,餅香先飄了過來!那餅,金黃發(fā)亮,暄暄騰騰,薄如紙,圓如盤,碼在一起,猶如黃金集會(huì)!洛陽朋友說,“但凡外地來洛的游客,沒有不到老城嘗一嘗‘洛陽不翻的?!崩铣侵杏泻芏嘟?jīng)營“洛陽不翻”的飯店,真可謂是“滿城盡是不翻餅”!
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我們走進(jìn)飯店后廚,經(jīng)與廚師通融,觀看了“洛陽不翻”的整個(gè)制作過程?!奥尻柌环钡脑鲜巧虾玫木G豆,經(jīng)漲發(fā)、去皮,磨成豆?jié){,然后加入雞蛋、食鹽,調(diào)成糊狀,盛在盆中。將專門的烙餅鏊子或鐵鍋燒熱后,趁著熱氣,舀一勺調(diào)好的面糊,嗞啦一聲倒入鏊子或鍋中,灶下填些稻草,只管烙去。與其他地方烙餅方法不同的是,洛陽烙餅只管一面烙去——面糊倒入鏊中、鍋內(nèi)便不再翻動(dòng),直至烙熟為止?!奥尻柌环敝纱硕鴣?。
由于鏊子、鐵鍋都是特制的平鍋,而且舀的面糊劑量很小,所以烙出的“洛陽不翻”薄如錫紙,幾可透明;圓如滿月,精巧可人;餅色金黃,高貴典雅;面香馥郁,誘人流涎。烙好的“洛陽不翻”,夾起來嘎嘎有聲,既酥且脆,如同玉片在手、箔紙碼盤,讓人不忍下箸吞食。
“洛陽不翻”烙制看似簡易,實(shí)則大有說道:一曰火候,灶下的柴火“過硬”“過猛”,面餅便會(huì)烙煳;“過軟”則餅生不熟,入口粘牙。二曰力道,一勺下去,舀的稀面糊必須適量,多則攤出的餅厚,烙出的“洛陽不翻”粘口不爽;面糊過少,則攤出的面餅稀薄斷層,迎光一挑,千瘡百孔,“餅相”不雅。三曰配湯。吃“洛陽不翻”干嚼餅沒意思,必須佐以“蒜水”蘸吃。那“蒜水”,由紅油、香油和蒜泥調(diào)配而成,將巴掌大小的“不翻”蘸入“蒜水”,然后送入口中,豆香入餅香,面香襯蒜香,真是味道純正,清香爽口,簡真是妙不可言,用洛陽人的話說是“誰吃誰知道”!還有一種吃法就是做成“洛陽不翻湯”吃,即把兩片“不翻”疊放在大碗內(nèi),澆上一勺滾燙的驢骨湯,再放些煮好的黃花菜、海帶絲、木耳、粉條、韭菜、香菜、紫菜、蝦皮、錦珍之類,灑上醋、胡椒粉,便成了辣酸咸香、油而不膩、余味悠長的“不翻湯”?!安环瓬本G瑩瑩、油汪汪、熱乎乎、香噴噴、清泠泠,端到桌上,油花翻浮,香氣撲鼻!
據(jù)洛陽朋友介紹,“洛陽不翻”竟與康熙帝有關(guān)。某年,康熙帝微服私訪來到洛陽欒川大青溝,走得是又饑又渴,恰巧路邊有一老婦在烙餅,康熙和隨從便上前討要。老婦邊烙邊說:“餅還未翻,一會(huì)才熟?!笨滴醯酆碗S從餓得實(shí)在挺不住了,便抓起面餅大口吞食起來,邊吃邊說:“不翻了,這樣就可以了!”于是,后人便將此餅命名為“洛陽不翻”。
時(shí)光荏苒,如今,受過“皇封”的“洛陽不翻”像千年古都洛陽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fā)著醇厚的窖香,引得八方游客紛至沓來,只為一睹古都的芳顏,只為一嘗薄如紙、黃如金、唇齒留香的“洛陽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