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 (西安 710021)
?
三參胃炎湯為主治療慢性糜爛性胃炎的臨床觀察
張艷
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 (西安 710021)
摘要目的:探討在證屬肝胃郁熱型慢性糜爛性胃炎的治療中,三參胃炎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的應用效果。方法:以隨機數字表法,將86例慢性糜爛性胃炎證屬胃郁熱型患者分為對照組及治療組,每組43例。對照組接受三參胃炎湯治療,治療組接受三參胃炎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癥狀及胃鏡下黏膜變化情況。結果:28d治療結束后,治療組主要癥狀、單核細胞浸潤及中性粒細胞浸潤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兩組治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三參胃炎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可有效的改善證屬肝胃郁熱型慢性糜爛性胃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胃鏡下黏膜狀況。
主題詞 胃炎/中醫(yī)藥療法針刺療法 @三參胃炎湯 胃鏡
慢性糜爛性胃炎是由多種因素所誘發(fā)的,以胃部疼痛、腹脹及反酸為主要臨床癥狀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之一[1-2]。近年來臨床觀察顯示,在本病的治療中,中醫(yī)治療具有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3-4]。而本研究將證屬肝腎郁熱型慢性糜爛性胃炎作為觀察對象,以分析聯(lián)合三參胃炎湯及針刺治療的治療效果,結果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將86例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間就診,證屬肝胃郁熱型的慢性糜爛性胃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3例。以接受三參胃炎湯治療者為對照組,以接受三參胃炎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者為治療組。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33~60歲,平均46.12±10.33歲;病程2~8年,平均5.32±1.63年;幽門螺旋桿菌(+)者38例。治療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32~63歲,平均46.35±11.06歲;病程2~9年,平均5.57±1.31年;幽門螺旋桿菌(+)者36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幽門螺旋桿菌(+)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入選標準經病理學檢查證實,且符合慢性糜爛性胃炎的診斷標準[2]; 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胃脘痛(肝胃郁熱型)的診斷標準[5]; 2周內未接受藥物治療; 簽署知情同意書。
治療方法對照組接受三參胃炎湯治療,三參胃炎湯主方:黨參、丹參各20g,三七、柴胡、川楝子各10g,蒲公英30g,紅花、延胡索、白及、黃連、烏藥及砂仁各15g,吳茱萸5g。以胃痛明顯者,加香附、郁金、荔枝核各10g;以腹脹明顯者,加木香、蘇木各10g;以嘈雜明顯者,加石膏、梔子各10g;以噯氣明顯者,加陳皮、枳實、佛手各10g。治療組接受三參胃炎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三參胃炎湯及西藥治療方案同對照組,同時給予針刺治療,主穴為中脘、氣海及關元;以胃痛明顯者,加天樞、外陵;以腹脹明顯者,加下脘、上風濕點;以嘈雜明顯者,加太沖、曲泉;以噯氣明顯者,加足三里、太溪。進針后均給予平補平瀉法行針,得氣后留針30min,針刺治療1d1次,連續(xù)治療6d后,休息1d。兩組治療時間均為28d。
療效標準分別于入組時及治療28d后,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胃痛、腹脹、噯氣三項主要癥狀進行評分,0分為無癥狀,1分為癥狀輕微且不影響日常生活,2分為癥狀較重但可耐受,3分為癥狀重無法耐受;并分別進行胃鏡檢查,留取局部黏膜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對單核細胞浸潤及中性粒細胞浸潤進行評價,以正常為0分,以輕度異常為1分,以中度異常為2分,以重度異常為3分。對比治療前后主要癥狀及黏膜變化情況。并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以臨床癥狀消失且胃鏡檢查正常者為治愈,以臨床癥狀緩解,胃鏡檢查好轉者為好轉,以未達到以上治療標準者為未愈。以治愈率及好轉率之和為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此外,對比兩組治療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治療結果中醫(yī)主要癥狀積分比較28d治療結束后,治療組主要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胃鏡下黏膜情況分析28d治療結束后,治療組單核細胞浸潤及中性粒細胞浸潤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中醫(yī)主要癥狀積分比較
注:28d后與治療前比較,△P<0.05;兩組比較,▲P<0.05
表2 胃鏡下黏膜情況分析
注:△28d后與治療前比較,P<0.05;▲兩組比較,P<0.05
兩組不良反應分析對照組出現(xiàn)腹瀉3例,局部出血1例,暈針2例;治療組出現(xiàn)腹瀉5例,局部出血3例,暈針1例。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討論因胃痛、腹脹及噯氣等臨床癥狀為慢性糜爛性胃炎的主要臨床癥狀,因此此病當屬中醫(yī)學“胃脘痛”的臨床范疇。目前中醫(yī)學可將本病分為“肝胃郁熱”、“寒邪犯胃”、“食滯腸胃” 及“瘀阻胃絡”等多種臨床類型[6-9]。
三參胃炎湯并非臨床經典方劑,其是通過總結常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后所總結出的經驗方。在其方劑組成中,以黨參、丹參及三七三種藥物為君藥,其中黨參具健脾益氣之功,丹參具活血祛瘀之效,三七具活血化瘀之效,三藥合用可達健脾益氣、活血通絡之效;同時以柴胡、蒲公英、紅花、黃連及白及和為臣藥,柴胡可疏肝解郁,蒲公英可清熱解毒,黃連可清熱解毒,三藥合用可達通肝理氣,清熱瀉火之效,紅花可活血化瘀,白及可止血消腫止痛,兩藥合而為用,可助活血祛瘀,消腫生肌之效;并以川楝子、延胡索、烏藥、砂仁及吳茱萸為佐使之藥,川楝子可疏肝理氣,延胡索、烏藥及砂仁均可理氣止痛,吳茱萸則具養(yǎng)胃和胃之功,可佐使君臣兩藥達疏肝理氣養(yǎng)胃之效。全方諸藥合用則可達調肝和胃、活血生肌之效。而近年來臨床應用中同樣顯示,在肝胃郁熱型慢性糜爛性胃炎的治療中三參胃炎湯具有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10]。
針刺治療為中醫(yī)傳統(tǒng)治療方法,其是以中醫(yī)經絡理論為指導,通過對局部穴位進行刺激,達到調節(jié)經絡氣血的作用。目前,在多種疾病的基礎及臨床觀察中,針刺治療均有著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11-13]。而本研究為提高肝胃郁熱型慢性糜爛性胃炎的臨床治療效果,將針刺治療應用其中,結果顯示,在慢性糜爛性胃炎證屬肝胃郁熱型的治療中,聯(lián)合三參胃炎湯及針刺治療不僅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也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胃鏡下黏膜損傷情況。本研究所應用的針刺治療中,主穴分別為中脘、氣海及關元三穴,三穴均屬任脈穴位,其中中脘為胃經募穴,具調理脾胃,化濕降逆之效;氣海,具益氣助陽、調經固經之效,關元為小腸募穴,具培補元氣之效,兩穴均為“調節(jié)氣機”的重點穴位。三穴合用,可達通達氣機,調脾益胃之效。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2年,上海)[J].中華消化雜志,2013,33(1):5-16.
[2]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胃腸病學,2013,18(1):24-36.
[3] 王子平.胃寧康湯治療慢性糜爛性胃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5,36(8):958-959.
[4] 馮青青,王湞,彭秋平,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某部軍人隆起型糜爛性胃炎45例[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4,11(2):160-162.
[5]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2:9-10.
[6] 陳順利.胃脘痛的中醫(yī)辨證治療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6):1003.
[7] 皮大鴻,潘東洪.中藥拔罐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14,33(29):3658-3659.
[8] 張安富,蘭小強.小柴胡湯加減治療胃脘痛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11):1965.
[9] 王宏,鄭紅,歐秀華,等.肝氣犯胃型胃脘痛的中醫(yī)治療進展[J].世界中醫(yī)藥,2013,(11):1377-1379.
[10]晉相林.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肝胃郁熱型慢性胃炎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1,26(6):740-741.
[11]王輝,何婭,陳松盛,等.電針對阿爾茨海默病大鼠認知功能及海馬 Nogo-A 、NgR 表達的影響[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5,44(2):147-150.
[12]周景輝,吳耀持,謝艷艷,等.針灸治療膝骨關節(jié)炎的應用效果及機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35(28):5255-5260.
[13] 周萍,胡紅,曾志華,等.補腎壯骨湯聯(lián)合針灸及阿侖膦酸鈉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31(22):3663-3665.
(收稿2016-03-11;修回2016-04-19)
【中圖分類號】R57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