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廊道綠化中常見竹子的管理與養(yǎng)護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寬葉箬竹等5種常見的竹子的形態(tài)特征、生長習性及管理養(yǎng)護,以供廊道綠化種植管理參考。
關鍵詞:竹類;廊道綠化;管理;養(yǎng)護
近年來,周口市在全省平原綠化中創(chuàng)造了“周口經驗”,其中廊道綠化更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廊道綠化所栽植的植物多種多樣:有常綠喬木、常綠灌木;有落葉喬木、落葉灌木;有經濟林,有竹類,也有藤木。沈丘縣新區(qū)新開的主要道路廊道栽植的樹種有旱柳、欒樹、大葉黃楊、海桐、懸玲木、珊瑚樹、夾竹桃、白蠟、槐樹、枸骨、鳳尾蘭、刺槐、楝樹、金葉女貞、黃櫨、臭椿、小蠟、棕櫚、側柏、南天竹、廣玉蘭、香樟、桂花、小葉女貞、石楠、南天竹、火棘、馬褂木、垂柳、紫薇、紫穗槐、月季、迎春花、木槿等綠化植物及寬葉箬竹、剛竹、紫竹、淡竹等竹類40余種。筆者經過觀察實踐,總結了寬葉箬竹、剛竹、紫竹、淡竹、桂竹等5種竹子的形態(tài)特征、生長習性及在廊道綠化中的養(yǎng)護管理,以供廊道綠化參考。
1.1形態(tài)特征。矮生竹類,稈簇生,高達2 m。節(jié)間中空,較小。葉大,矩圓披針形,表面綠色光滑,背面淡綠,散生銀色短絨毛,在中脈一側生有1行氈毛。小枝頂端有1~3個葉片;葉片長10~40 cm,寬1.5~8 cm。秋季葉子的邊緣變白色。地下莖為復軸形,有橫走鞭。原產于中國,分布于華東、華中地區(qū)陜南漢江流域,山東南部也有栽培。筍期4~5月。
1.2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耐旱,較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輕度鹽堿土中也能正常生長,喜光,耐半陰。喜在低山谷間和河岸生長。
1.3管理養(yǎng)護。寬葉箬竹常用于作地被綠化材料及河邊護岸。管理養(yǎng)護時要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土壤缺水,注意排除竹林中的積水。生長季節(jié)每月施稀薄肥水1次,冬季施土雜肥。冬季保持土壤濕潤更可使葉青翠碧綠。夏季除去林內雜草,使其腐爛成肥料,同時疏松林地表層,改善物理性能,促進竹子生長。
2.1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一次結實植物,畢生開花一次,花后營養(yǎng)體自然死亡。地下莖單軸散生。稈高10~15 m、徑8~10 cm,稈挺直,綠色,新枝微被白粉,成長的稈呈綠色或黃綠色,節(jié)處呈兩環(huán),隆起;節(jié)間在分枝一側有縱溝。葉2~5枚生于小枝頂端,長橢圓狀披針形、平直、下垂,夏秋季翠綠色,冬季轉黃色。筍期5月。
2.2生長習性。耐寒,能耐-18℃的低溫。適宜生長在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方,在黏重土生長較差。喜酸性土至中性土,但pH8.5左右的堿性土及含鹽0.1%的輕鹽土亦能生長,但忌排水不良。剛竹抗性強,竹材強韌。
2.3管理養(yǎng)護。竹筍出土旺盛期后要進行檢查,退筍及時挖去,并去掉一部分小的、弱的竹筍。整枝用小木棍或鐵鉤沿新竹的枝干分岔處直接打下竹枝。整枝強度一般以打下竹竿最下的枝條3~5盤為宜。
3.1形態(tài)特征。地下莖單軸散生,稈高達3~8 m幼稈淡綠色,密被細絨毛,有白粉,1年后漸變?yōu)樽刈仙磷虾谏?。葉2~3枚生于頂端,窄披針形先端漸長尖,下面基部有細毛,邊緣有小齒,背面有白粉。末級具2或3葉;葉耳不明顯,有脫落性鞘口繸毛;葉舌稍伸出;葉片質薄,長7~10 cm寬約1.2 cm。筍期4月下旬。
3.2生長習性。喜光陽性,喜溫暖、濕潤氣候抗寒性強,能耐-20℃低溫。耐陰、稍耐水濕,喜涼爽,忌積水、適合砂質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對氣候適應性強。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最宜,過于干燥的沙荒石礫地、鹽堿土或積水的洼地不能適應。竹鞭的壽命可達10年以上,1~6年為幼、壯齡階段以后逐漸失去萌發(fā)力。
3.3管理養(yǎng)護。栽后天晴應澆定根水,覆蓋松土至高出地面。成活后,要經常松土、除草、施肥護筍和鉤梢整枝,并進行合理采伐,雨季應排除積水。注意主要病害有毛竹叢枝病、梢枯病、稈莖腐病、竹黑痣病等,主要蟲害有竹織葉野螟、竹筍夜蛾、竹斑蛾、竹巢粉蚊、黃脊竹蝗等,主要通過噴灑多菌靈等藥劑防治。竹間不宜過密,應隨時對過密的老、弱竹進行疏除。
4.1形態(tài)特征。地下莖單軸散生。稈高18 m,莖粗2~5 cm,新稈密被白粉,為藍綠色;老稈綠色或灰黃綠色,節(jié)下有白粉環(huán)。稈環(huán)、籜環(huán)均稍隆起;籜鞘淡紅褐色或綠色,有紫色細縱條紋,無毛,有紫褐色斑點。每小枝有2~3片葉,葉舌紫褐色。末級小枝具2或3葉;葉耳及鞘口繸毛均存在但早落;葉片長7~16 cm,寬1.2~2.5 cm,下表面沿中脈兩側稍被柔毛。筍期4月中旬至5月底,花期6月。
4.2生長習性。適應性強。在冬季絕對溫度不低于-18℃的地區(qū)都可以露地栽培,能耐一定程度的干旱和貧瘠,也能耐短時間的水澇,在輕度鹽堿土中也能正常生長。
4.3管理養(yǎng)護。通常采用移植母竹造林,早春或梅雨季移竹,較易成活。發(fā)筍率很強,栽培管理較容易。栽后天晴應澆定根水,再覆蓋松土至高出地面。成活后要經常松土、除草、施肥、護筍和鉤梢整枝,并進行合理采伐,雨后要及時排水。
5.1形態(tài)特征。稈高可達20 m,粗達15 cm,新稈無毛,無白粉或被不易察覺的白粉,偶可在節(jié)下方具稍明顯的白粉環(huán)。節(jié)間長達40 cm,壁厚約5 mm;竿環(huán)稍高于籜環(huán)?;X鞘革質,背面黃褐色,有時帶綠色或紫色,有較密的紫褐色斑塊與小斑點和脈紋,疏生脫落性淡褐色直立刺毛;籜耳小形或大形而呈鐮狀,有時無籜耳,紫褐色,繸毛通常生長良好,亦偶可無縫毛;籜舌拱形,淡褐色或帶綠色,邊緣生較長或較短的纖毛;籜片帶狀,中間綠色,兩側紫色,邊緣黃色,平直或偶可在頂端微皺曲,外翻。末級小枝具2~4葉;葉耳半圓形,縫毛發(fā)達,常呈放射狀;葉舌明顯伸出,拱形或有時截形;葉片長5.5~15 cm,寬1.5~2.5 cm。筍期5月下旬。
5.2生長習性。喜光陽性,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寒,能耐-18℃低溫、喜山麓及平地之深厚肥沃土壤,不耐粘重土壤。耐鹽堿,適應性強。
5.3管理養(yǎng)護。栽后天晴應澆定根水,再覆蓋松土至高出地面。成活后要經常松土、除草、施肥、護筍和鉤梢整枝,并進行合理采伐,雨后要及時排水。及時預防桂竹簇葉病。
參考文獻
[1]金雷,張國育.河南高速公路綠化管養(yǎng)指南[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夏振平.園林植物栽培與綠地養(yǎng)護技術 [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13.
[3]金雅琴.園林植物栽培學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466300河南省沈丘縣木材檢查站楊甲成
466200河南省項城市林技站王娟鄧朋
466000河南省周口市林業(yè)監(jiān)測站張艷霞王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