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科峰
“定制客運”的未來不是夢
文/錢科峰
“私人定制”源于一部風靡一時的電影,其后“定制模式”被商界廣為引用,定制讓供需雙方達成更加人性化的默契,也讓產(chǎn)品與服務走向因需而設的新境界。最近,“定制模式”向公路客運行業(yè)走來,一種因需而設因需而變的客運服務正在蝶變,紹興市汽運集團日前開通了一條“國考專線”,專為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筆試的旅客量身定制,一時引起關注。
這條“國考專線”屬于臨時性專線,卻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了服務的人性化與定制式,各縣市區(qū)設立六個接送點,點對點接送到杭州的三個考場,網(wǎng)絡平臺報名,先預約再成團,定制線路與攬客過程全透明,以“互聯(lián)網(wǎng)+定制”的模式開行專線車。
事實證明,這一舉措頗受歡迎,因為定制服務迎合了需求方出行不便以及自駕成本過高的痛點,把客戶需要代勞的事情做得妥帖到位,自然會有好口碑。無獨有偶,紹興的公交企業(yè)也在最近開行了幾條“定制公交”,有休閑專線,有通勤專線,定制思維一時風頭無二。
客運定制這件事,說穿了并不神秘,無非是打破固定班線的僵化,汲取旅游包車的靈活,根據(jù)市場需求設置特定的服務要素,拓寬客運的外延,豐富服務的內涵,通過供給側改革的實施滿足旅客的個性化需求,也滿足市場多元發(fā)展的需求。
說到底,這是供需雙方誰適應誰的問題,也是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一次轉變,班線客運很大程度上是需求方適應供給方的營運模式,而旅游包車則是供給方適應需求方的營運模式,定制化的客運則將兩者的優(yōu)勢進行了融合,以平等對話的方式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服務??梢钥隙ǖ氖?,定制客運不是一種噱頭,而是一個方向,是供給側與需求側進一步磨合互利的新趨勢。
定制式的客運服務將確立需求方的主導地位,也將對供給側提出更高的產(chǎn)品創(chuàng)新要求,對此,各地客運企業(yè)都已有所行動,旅游班車的定制、家庭型租賃客車的定制、商務專線的定制,個性化套餐式的“定制客運”方興未艾。在我印象中,紹興汽運對定制客運的理念實踐相對較早,無論是開行已有好些年頭的海定皮革城雙休專線,還是“運旅一體”的客運班線,都體現(xiàn)了定制特色。當然,定制客運是個新鮮事物,難未要經(jīng)歷市場考驗,“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必然存在,一則與市場的培育與成長有關;二則受到同質化的市場競爭導致局限;三是客運企業(yè)沒有將定制進行到底,在定制與需求之間的最后一公里沒有打通,半成品的定制模式無法打動人心;四是行業(yè)管理的“鐵律”跟不上市場變化的腳步,不變應萬變的制度約束也可能成為束縛定制的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
市場環(huán)境在變,客戶需求在變,公路客運行業(yè)必須要學會適應求存,而定制客運恰恰是供給側與需求端目標一致高度融合的發(fā)展方向。從當前試水可知,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定制客運”的要求不僅僅在于如何定制,更在于精準把握市場需求的脈搏,預測與研判需求方的動態(tài),并有一套更成熟更高效的營銷推廣機制,以及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定制”的信息對接平臺,使定制客運從一開始就能得到源頭控制,就能更好地掌控整個服務流程的最大性價比,這是一套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的組合拳,用心與用功更在創(chuàng)意與創(chuàng)新之外。
“定制客運”的未來不是夢,“定制客運”是公路客運行業(yè)轉型的一個正確范本,即便定制模式還是那么小眾化,定制過程中會有坎坷與挫折,因需求轉變的服務理念是值得我們探索實踐并為之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