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子華子》版本源流考

2016-08-02 03:26:40
關(guān)鍵詞:版本

劉 碩

(東北師范大學(xué) 亞洲文明研究院,吉林 長(zhǎng)春130024)

?

《子華子》版本源流考

劉碩

(東北師范大學(xué) 亞洲文明研究院,吉林 長(zhǎng)春130024)

[摘要]《子華子》自南宋以來一直被視為偽書,沒有得到重視。對(duì)于其書著錄最早始于南宋,今未見宋元版流傳。傳世本始于明代。明代流傳前期主要為十卷本,后期自嘉靖刊本合為二卷本,后世多從二卷本。清代流傳亦主要為二卷本,偶見十卷本或是據(jù)明本而刊。《道藏》十卷本和《新刊五子書》十卷本應(yīng)是同源而異流。后世參以《道藏》本的本子多是較好的本子,如《子匯》本、吉藩本、綿眇閣本等。

[關(guān)鍵詞]《子華子》;程本;版本

“子華子程氏名本,字子華,晉人也”[1]。“子華子”與“程本”見于《莊子》《列子》《呂氏春秋》《韓詩外傳》《孔子家語》等書。《子華子》一書,舊題晉人程本撰,其思想大抵“以道德為指歸,而經(jīng)紀(jì)以仁義,存誠(chéng)養(yǎng)操,不茍于售”[1]??梢?,其思想不完全歸屬于一家,應(yīng)是以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子思想為主,兼具儒家思想。歷代著錄多歸為雜家類,亦有歸入道家類者。《子華子》一書歷來有多家辨為偽書。朱熹認(rèn)為劉向《書錄》亦為偽作?!蹲尤A子書錄》云:“其書編離簡(jiǎn)斷,以是門人弟子共相綴隨紀(jì)其所聞而無次敘,非子故所著之書也。”[1]據(jù)《書錄》所說,《子華子》一書在當(dāng)時(shí)即已亡佚,今本是其弟子追述之作。然《漢書·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及兩《唐書》均不見著錄,至《中興館閣書目》始見著錄,因此歷代學(xué)者多有辯難。

一、歷代著錄情況

《子華子》一書自南宋始見著錄,或?yàn)槭肀?,或?yàn)槎肀?,多認(rèn)定為偽書。晁氏《郡齋讀書志》對(duì)其評(píng)價(jià)曰:“多用《字說》,謬誤淺陋,殆元豐以后舉子所為耳?!盵2]511但四庫館臣認(rèn)為,“諸子之書偽本不一,然此最有理致文彩。辨其為贗則可,以其贗而廢之則不可。陳振孫謂其文不古而亦有可觀,當(dāng)出近世能言之流,實(shí)為公論。晁公武以謬誤淺陋譏之,過矣?!盵3]1565可見,諸家對(duì)其真?zhèn)螁栴}爭(zhēng)議不大,而對(duì)于其內(nèi)容文字的優(yōu)劣有不同的認(rèn)識(shí)。

現(xiàn)將歷代諸家著錄列出:

(宋)《郡齋讀書志》:“《子華子》十卷。”

(宋)《直齋書錄解題》:“《子華子》十卷。稱晉人程本,字子華,與孔子同時(shí)??记笆朗分炯爸T家書目,并無此書,蓋假托也?!?/p>

(元)《宋史·藝文志》:“《子華子》十卷。自言程氏名本,字子華,晉國(guó)人?!吨信d書目》曰:‘近世依托?!祆湓唬骸畟螘病!?/p>

(元)《文獻(xiàn)通考》:“《子華子》十卷?!?/p>

(明)《百川書志》:“《子華子》二卷?!?/p>

(明)《趙定宇書目》:“《子華子集》一本?!?/p>

(清)《絳云樓書目》:“《子華子》十卷,偽書也。然宋時(shí)有會(huì)稽官本。晁公武言《子華子》中多引《字說》,殆是元豐以后舉子所為?!?/p>

(清)《虞山錢遵王藏書目錄匯編》:“《子華子》十卷?!妒鲎尤A子》一卷。”

(清)《也是園藏書目》:“《子華子》十卷?!?/p>

(清)《四庫全書總目》:“《子華子》二卷,舊本題晉人程本撰?!?/p>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是秦以前原有《子華子》書,然《漢志》已不著錄,則劉向時(shí)其書亡矣。”[3]現(xiàn)存的《子華子》中不見宋版。在明代的流傳過程,有十卷本與二卷本兩種分卷方式。宋代諸家著錄皆為十卷本,不見二卷本。明時(shí)始見二卷本。然二者內(nèi)容并無大差別,應(yīng)是明人刊刻時(shí)將十卷本合為二卷而行于世。大致于嘉靖之后,所傳《子華子》大都為二卷本。今所見《子華子》最早版本為正統(tǒng)十年的《道藏》本,之后是明弘治九年李翰刊《新刊五子書》本。二者差別亦不大,但相較之下,《道藏》本較精,《新刊五子書》本訛誤、脫文較多。后代刊刻多循《新刊五子書》本一系。兩系互有參校。后之較精審的本子,多是循《道藏》本一系。

二、明代的刊刻

《子華子》現(xiàn)存最早的本子是正統(tǒng)十年(1445)刊刻的《道藏》本。明代有全本《子華子》十二種,并有眾多的節(jié)選本及注本。全本茲列如下:

1.明正統(tǒng)十年(1445)《道藏》本——《道藏》十卷本

2.明弘治九年(1496)李翰刊《新刊五子書》本——《新刊五子書》十卷本

題晉人程本著。半葉九行,行十九字。四周雙邊。小黑口,雙黑魚尾。版心書“子華子”,下書頁碼。無《書錄》無目??即吮九c《道藏》本有字句差異,而后來諸本多本于《新刊五子書》本,間有用《道藏》本參校者。此本對(duì)后世諸本影響?yīng)q大。與《道藏》本不同處,處處可見?!兜啦亍繁尽蛾柍邱闱枴菲小吧f物”,此本作“生育萬物”?!兜啦亍繁尽犊鬃淤?zèng)》篇中“我之所以行也”,此本作“我所以行之也”?!痘?huì)問》篇“故曰殘固之謂寇”之句前有“為冠冕之寇”句,此本脫??芍?,兩本同源而異流。

3.明嘉靖三十年(1551)劉禋刊本——?jiǎng)⒖肀?/p>

4.明嘉靖間刊本——嘉靖間刊二卷本

題晉人程本著。半葉十行,行十九字。四周單邊。雙黑魚尾。版心書“子華子序”“子華子上”“子華子下”,下書頁碼。有《書錄》。鈐有“曾在周叔弢處”印。另有兩方印模糊不可辨??即藘删肀緦?shí)合十卷本而成,于內(nèi)容并無大別。惟將十卷本之前五卷合為上卷,將后五卷合為下卷。而宋時(shí)諸家著錄均為十卷本,不見二卷本,蓋于此本時(shí)合。自此二卷本遂行于世。后世的本子,應(yīng)大都以嘉靖刊本為源。

考此本與《新刊五子書》本皆為半葉九行,行十九字,并無內(nèi)容差別。如前所舉《陽城胥渠問》中作“生育萬物”者,此本并《新刊五子書》本、劉刊本同。作“青黃黻黼”者,三本亦同,惟《道藏》本作“青黃黼黻”。而與《新刊五子書》本異處,如《孔子贈(zèng)》中“庬洪蘆符以相形也”之“庬”,此本作“龐”,《新刊五子書》本作“庬”?!侗睂m子仕》中“然且大倫斁敗”之“大”,《新刊五子書》本作“大”,此本作“太”。惟字之寫法與《新刊五子書》本和劉刊本小異??梢姶吮九c《新刊五子書》本之關(guān)系密切?!洞蟮馈菲小案覇枴酢踔灾尽敝袩o“夫子”二字,惟劉刊本補(bǔ)“夫子”二字,此本亦作“敢問夫子之所以志”,知曾參校劉刊本。

5.明萬歷四年(1576)南京國(guó)子監(jiān)刊《子匯》本——《子匯》二卷本

題晉人程本著。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四周雙邊。雙黑魚尾。象鼻書“萬歷四年刊”,版心書“子華子序”“子華子上”“子華子下”,下書頁碼,最下著刻工,計(jì)有葛夆、朱貴、黃明、吳晉、晏四、義、里、黃里、劉壽、付機(jī)、溫志、裴魁、胡斈、鄧秦、楊文丙、楊文亮、易玄、戴谷、鄧渼等人。有《書錄》。卷耑題“子華子卷上”,下書“雜家一”??肌蹲訁R》本與嘉靖刊本多同,如《神氣》中“其小人謹(jǐn)志之”之“其小人”三字,作“而小子”。又如《北宮子仕》中“人中虗圓不徑寸”之“虗”字,于此本刊刻之時(shí),惟有《子匯》本與嘉靖刊本同,蓋《子匯》本以嘉靖刊本為底本。然又應(yīng)參之以《道藏》本。于前所述,《陽城胥渠問》中“生生萬物”,《孔子贈(zèng)》中“我之所以行也”,《虎會(huì)問》中“故曰殘固之謂寇”之句前有“為冠冕之寇”句,皆與《道藏》本同。

6.明萬歷六年(1578)吉藩崇德書院刊《二十家子書》本——吉藩二卷本

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二字。四周雙邊。雙黑魚尾。象鼻書“崇德書院”,版心書“子華子序”“子華子上”“子華子下”,下書頁碼,最下書刻工,計(jì)有堯、名、象、登、秀等。天頭處間有注釋,或注字音、或注字義、或注人名,皆較簡(jiǎn)。此本為明人謝汝韶校。

謝汝韶字其盛,長(zhǎng)樂人。嘉靖戊午鄉(xiāng)薦,初授錢塘諭,端士習(xí),正文體,弟子翕然稱得師……以持正,多與時(shí)忤,左遷傅吉藩……掛冠歸,年才四十余。杜門著書,凝塵滿席,外事不問也。[4]1072-1073

可見謝氏精于校書,用功甚深。此本??滔啾扔谥爸T本較為精審,更正了多處訛誤。郎兆玉對(duì)此本評(píng)價(jià)較高,云:“(吉藩本)乃其傅謝汝韶所校讎,無一字差訛,較舊刻自辨?!盵5]吉藩本應(yīng)是與《道藏》本和《子匯》本相參,故更正了之前的很多訛誤。但又多有與其他本皆不同之處,如《陽城胥渠問》中“棲三陰之正氣于風(fēng)輪”,此本皆作“風(fēng)轉(zhuǎn)”;“夫是之謂萬化”,此本作“萬物”?!犊鬃淤?zèng)》中“明旌善類”,惟此本作“明族善類”?!蛾套印分小坝媚芄馊谡阎杂辛⒊?,惟吉藩本與《子匯》本作“用能光融昭著以有立于朝”?!洞蟮馈分小拔迨鹿偈┢渌恕?,除吉藩本與《子匯》本外,皆作“五事各施其所宜”?!蛾套訂桙h》中“嬰則有罪矣”。惟吉藩本與《道藏》本同。應(yīng)是參?!兜啦亍繁?。然此本中亦有與《道藏》本和《子匯》本皆有異者,如《道藏》本《神氣》篇中“其小人其謹(jǐn)志之”,《子匯》本作“而小子其謹(jǐn)志之”,此本作“而小人其謹(jǐn)志之”,與《新刊五子書》本和劉刊本同,不知據(jù)何本改。

7.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五子書》歐陽清刊本——?dú)W陽清刊二卷本

題晉人程本著。半葉八行,行十七字。上下單邊,左右雙邊。單魚尾。有《書錄》。版心書“子華子序”“子華子卷上”“子華子卷下”,下書頁碼。鈐有“毛晉”“汲古主人”“毛氏子晉”印。此本于眾本中最不精良,訛誤較多。如序中“謹(jǐn)目錄”,此本作“譁日錄”。惟嘉靖刊本作“謹(jǐn)日錄”,蓋由其進(jìn)一步訛誤。諸本《陽城胥渠問》篇中皆作“通三而為一”,此本誤作“通二而為一”。

8.明萬歷三十年(1602)綿眇閣刊《先秦諸子合編》本——綿眇閣二卷本

半葉十行,行二十字。上下單邊,左右雙邊。單魚尾。版心書“子華子序”“子華子上卷”“子華子下卷”,下書頁碼,最下書“綿眇閣”。有《書錄》有目。鈐有“雙鑒樓珍藏印”“江安傅氏藏園鑒定書籍之記”印。

傅增湘對(duì)綿眇閣本評(píng)價(jià)甚高,云:

此即世所傳綿眇閣子書也,余求之二十年不可得,即殘篇散帙亦未經(jīng)目覩,蓋傳世之稀如此……紫東為余收書十余年,不知余之求此,僅視為尋常明刻叢書等,故不以告余,其評(píng)價(jià)亦出子匯、中都、吳琯、程榮之下,豈知其罕秘乃如此哉!……書為黃壽收自江北,蟲傷頗重,文子、亢倉子、公孫龍缺蝕甚多,當(dāng)訪友人中有藏此本者補(bǔ)完之。[6]529-530

9.明刊《且且庵初箋十六子》本——且且庵二卷本

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四周單邊。雙黑魚尾與單白魚尾間出。象鼻書“子華子”,版心書“上卷”“下卷”,次書頁碼,下書“堂策檻”。有書目、凡例及目錄。卷耑書“子華子”,次行下書“武林郎兆玉完白點(diǎn)評(píng)”,次行下書“友石九鼎禹恭閱”,次行下書“男郎斗金公宣糾偽”。天頭處有注,行間夾有小注。

郎兆玉是萬歷四十一年(1613)進(jìn)士,生卒年不詳。其書可能刊刻于萬歷末至天啟年間。書前標(biāo)明“一本得之吉藩”,可知此本應(yīng)與吉藩本關(guān)系甚大。文字多從吉藩本改,但又不完全和吉藩本同??贾c吉藩本不同者,則多與《十子》本同。如《子華子書錄》中“目錄”誤作“日錄”。然此本是批評(píng)本,因此還參考了多種節(jié)本和點(diǎn)評(píng)本,其于字句上亦可能參而改之。

10.明刊《諸子褒異》本——《諸子褒異》二卷本

此本與《且且庵初箋十六子》應(yīng)為同一版。

11.明天啟間刊《合諸名家批點(diǎn)諸子全書》本——諸子全書二卷本

單魚尾。此本與《且且庵初箋十六子》本內(nèi)容不同者,惟書前多郎兆玉《敘子華子》一篇,將原有錯(cuò)誤者改。并鈐有“郎兆玉印”“癸丑進(jìn)士”“堂策檻印”印。此本與《諸子褒異》本都應(yīng)是且且庵本的后印本。

12.明刊《十子》本——《十子》二卷本

題晉人程本著。半葉十行,行十九字。四周單邊。雙黑魚尾。版心書“子華子序”“子華子卷上”“子華子卷下”,下書頁碼。有序。鈐有“錢曾”“遵王”“江安傅沅叔考藏善本”印??即吮緲用病⑿锌罡袷?、字句與嘉靖刊本全同,蓋同一版而來。傅增湘《明刊十子跋》云:

《子華子》二卷,前有劉向校上敘錄……右十子明刊本,半葉十行,行十九字,白口,左右雙欄,各種均無刻書序跋,不審為何時(shí)所梓,然以字體刊工風(fēng)氣觀之,其鐫刻當(dāng)在正、嘉之間。且各卷于玄、殷、敬、貞、徵、完、慎、敦諸字皆闕末筆,則由天水舊刊覆梓傳世可無疑矣……于廠肆又購(gòu)得《子華子》一冊(cè),楮墨尤精……然余博稽簿錄,初無明刊十子之說,惟《郘亭書目》注有明刊《十二子》之名,而其所列為何書,版刻為何式,均不可得而詳……而余所獲此十子當(dāng)即郘亭所載之十二子,而逸其二耳……然則此十子者雖略有缺失,而雕鐫既精,淵源復(fù)舊,且為世不經(jīng)見之書,從此珍為罕秘,與宋槧同觀,寧有愧哉。[7]卷六277-278

傅增湘在這里所說的《子華子》應(yīng)該指的就是此本,但有兩點(diǎn)值得我們注意:首先,傅氏通過字的缺筆來斷定《十子》本為從宋本而來,進(jìn)而“珍為罕秘,與宋槧同觀”。但經(jīng)筆者考察,《十子》本《子華子》為四周單邊,而不是傅氏所著錄的“左右雙欄”;“貞”“玄”“完”“慎”“敬”“徴”諸字皆不見缺筆;《十子》本中的其他本避諱的標(biāo)準(zhǔn)也不一??梢?,傅氏并沒有將《十子》本細(xì)觀一遍,而是將其作為一個(gè)整體來斷定其源頭。這樣做是失察的。且宋代著錄皆為十卷本,故傅氏認(rèn)為此二卷本為覆宋本是值得商榷的。其次,傅氏認(rèn)為他所收集的“十子”,應(yīng)是《郘亭書目》所注的明刊《十二子》之一部分。但其實(shí)明代應(yīng)該有兩種《十二子》刊本:一個(gè)是正德、嘉靖間《十二子》本,另一個(gè)是明末葉方疑刊《十二子》本。二者面貌皆有較大區(qū)別。而傅氏所收的《十子》與正德、嘉靖間《十二子》本應(yīng)是同一版而來。

三、清代的刊刻與傳抄

清代《子華子》既有刻本流傳也有抄本流傳??瘫居?jì)有六種,抄本計(jì)有二種。茲列如下:

1.惠周惕抄十卷本

題晉人程本著。半葉九行,行十九字。有《書錄》,脫“光祿大夫”上“護(hù)左都水使者”六字及“校讎子華”下“子書凡二(殘為‘一’)”四字??即顺緸槭肀荆宄鶄髦径酁閮删肀?。蓋此本應(yīng)據(jù)明本抄錄而來。

書后有跋語云:

子華子圣人之徒也。其言數(shù),則本于《易》;其言治,則崇堯舜;其言道,則折衷于孔子;至于黜符瑞、辨鼎湖二段,尤足破千古之惑。文之曲折遒逸,當(dāng)在先秦以上。文中引中行氏,已是戰(zhàn)國(guó)時(shí)人?!犊鬃淤?zèng)》一章,當(dāng)是因《家語》、《韓詩外傳》而附會(huì)者。吳門惠周惕書于德州旅舍……又云:“趙真吾姓之所宗氏,則程與趙同一姓也。數(shù)典不忘其祖,君子哉!周惕又題?!盵8]

考惠周惕生年不詳,卒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9]763,生活于順治康熙兩朝。此本為十卷本與世之并行二卷本不同??计涓袷健?nèi)容字句,此抄本與《新刊五子書》本同,應(yīng)據(jù)此而抄。

2.清雍正年間金之俊評(píng)閱本——金評(píng)十卷本

書前有四序:《子華子九篇序》,上下單邊,左右雙邊。半葉八行,行十三字。版心方書“子華子九篇序”,下書頁碼,鈐有“元綸”?。弧独坐Q時(shí)序》,四周單邊,半葉六行。版心書“序一”“序二”“序三”,下書頁碼。鈐有“雷氏鳴時(shí)”、“蓬山主人”印;《刻子華子序》,四周單邊,半葉五行,行九字。版心書“序”,下書頁碼,刻工為“方”。鈐有“方之翰印”“崧生氏”??;《子華子序》,上下單邊,左右雙邊。雙黑魚尾。半葉九行,行二十字。象鼻書“子華子”,版心書“序”,下書頁碼。《子華子傳》,四周單邊,雙黑魚尾,半葉九行,行十八字。版心下書頁碼。有目,不僅將原目寫出,而且自分細(xì)目。正文上下單邊,左右雙邊。雙黑魚尾,象鼻書“子華子”。版心書卷數(shù),下書頁碼。卷耑題“子華子卷之一”,次行下題“春秋晉人程本子華子著”,次行題“明后學(xué)禾郡金之俊彥章甫評(píng)閱”,次行下題“陽羨陳景潞彥夫甫”,次行題“東魯王復(fù)性未孩甫”,次行題“北海方之翰朝曦甫訂正”,次行下題“清源趙秉衡平甫甫同訂正”,次行題“川南雷鳴時(shí)君令甫督刻”,次行上題“陽城胥渠問”。天頭間有小注。書后有明萬歷三十二年李應(yīng)旌、明崇禎二年喬中和、康熙甲寅年吳琯跋尾。此本恢復(fù)了原來十卷本的分卷方式。

鄭振鐸《西諦書話》著錄此本:

程本著。明金之俊評(píng)閱十卷二冊(cè)。川南雷鳴時(shí)刊。子華子,偽書也,首有劉向序,亦偽作。然明單刊本則不多見。此書明代川中刻本,版片至清猶在,故附有康熙甲寅吳琯跋,及雍正五年李徽序。

金之俊所評(píng),純是明人習(xí)氣,無足觀。余于中國(guó)書店書堆中見之,以其罕覯,乃收之。[10]286

考之此本,其文句多從《新刊五子書》本一系,應(yīng)承劉刊本而來,間參以《十子》本,并有自改,如《大道》中“流形于萬有”,惟此本作“流其形于萬有”。《北宮意問》中“畦圃之毓?fàn)枴?,惟此本作“畦圃之蔬爾”?/p>

3.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四庫全書》二卷本

題周程本著。半葉八行,行二十一字。四周雙邊。單黑魚尾。象鼻書“欽定四庫全書”,版心書“子華子”,下書頁碼。卷耑題“欽定四庫全書”,下題“子部十”,次行題“子華子”,下書“雜家類一雜學(xué)之屬”。書前有《提要》(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子華子原序》(《子華子書錄》)?!端膸烊珪繁緸閮山偠讲蛇M(jìn)本。考之內(nèi)容與歐陽清刊本極為相似,歐陽清刊本蓋其源矣。如《大道》中《道藏》本與《新刊五子書》本“敢問□□之所志”一句應(yīng)有兩字脫文,而惟有歐陽清刊本補(bǔ)“吾子”二字?!端膸烊珪繁境卸浿?,亦作“吾子”。經(jīng)筆者觀察,歐陽清刊本為眾本之中較不精審者,其來源中沒有如《子匯》本那樣好的本子,因此原有脫文、訛誤大都沒有經(jīng)過改正,訛誤較多。而《四庫全書》本直取歐陽清刊本,是《四庫全書》收書擇本之失察。

4.清嘉慶十四年(1809)刊《墨海金壺》本——《墨海金壺》二卷本

題失名著。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三字。上下單邊,左右雙邊。小黑口,無魚尾。版心書“子華子原序”“子華子提要”“子華子卷上”“子華子卷下”,下書頁碼。卷耑題“子華子卷上”,下書“墨海金壺子部”,次行下題“失名”。有《書錄》,并有子華子提要(即《四庫全書提要》)。書后書“皇清嘉慶十有三年歲在著雍執(zhí)徐陽月昭文張海鵬較梓”句?!赌=饓亍繁九c綿眇閣本多同,字的寫法稍有小異,應(yīng)是承之而來。

5.清道光十三年(1833)王氏堂蔭館刊《二十二子全書》本——《二十二子全書》二卷本

題晉程本撰。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四周雙邊。雙黑魚尾。象鼻書“子華子序”“子華子”。版心書“卷上”“卷下”,下書頁碼。

后有跋語云:

按《子華子》書首載劉向校定序而《藝文志》乃無此目?!端濉贰ⅰ短啤芳啊端沃尽废o。吳兢、李淑,二家書目亦不載,必后世文士依托也。朱子曰:“其理多取佛老醫(yī)卜,其字多用《左傳》、班、史,其粉飾涂澤,俯仰態(tài)度類近時(shí)。巧于模擬,變撰者所為,決非先秦古書也。原其所自,祗因《家語》有孔子與程子傾蓋而語一事。意必當(dāng)時(shí)賢者遂造為此書,以傳合之?;蛟疲骸巴蹊溞灾⒁捔钔?,皆居越多作贗書。然又恐非所及。”據(jù)此則書之假托審矣!然其文辭議論,時(shí)有可觀,固詞林之所必錄也。丁丑夏日潛庵子志。[11]

此跋語認(rèn)為“《隋》《唐》及《宋志》悉無”是失察,《宋史·藝文志》中已有著錄?!抖尤珪繁九c《子匯》本、綿眇閣本、《墨海金壺》本帶有相同的特點(diǎn),差別很小。然詳考其字句,應(yīng)多與《子匯》本同。如《子華子書錄》中“以相校復(fù)重十有四篇”,綿眇閣本、《墨海金壺》本并作“以相校重十有四篇”,而惟《二十二子全書》本與《子匯》本作“以相校復(fù)重十有四篇”。此本應(yīng)是承《子匯》本來。

6.清道光金山錢氏《珠叢別錄》本——《珠叢別錄》二卷本

題失名著。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三字。上下單邊,左右雙邊。小黑口,無魚尾。版心書“子華子原序”“子華子提要”“子華子卷上”“子華子卷下”,下書頁碼。卷耑題“子華子卷上”,次行上題“失名”,下書“金山錢熙祚錫之?!?。書前有序。并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此本是道光間金山錢氏據(jù)《墨海金壺》本而來。其內(nèi)容板式一與《墨海金壺》本同,所小異者乃將《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置于原序之前。

7.清同治八年(1869)劉履芬抄二卷本

題失名著。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三字。書前有《欽定四庫全書提要》及序。卷耑題“子華子卷上”,下書“墨海金壺子部”,次行下題“失名”。鈐有“彥精善本”印。書后有“同治己巳三月,從莫大令友芝借本傳錄江山劉履芬”。考之抄本內(nèi)容、行款格式皆與《墨海金壺》本,并于卷首標(biāo)明“墨海金壺子部”。此書源流明矣。提要據(jù)《珠叢別錄》本改。

8.清光緒元年(1875)湖北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子書百家》二卷本

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四字。四周雙邊。小黑口,黑雙魚尾。版心書“子華子序”“卷上子華子”“卷下子華子”,下書頁碼。前有《子華子書錄》,但內(nèi)容次序有改,所改動(dòng)字句與吉藩本全同。此本內(nèi)容訛誤較少,亦承吉藩本而來。

現(xiàn)將《子華子》版本源流繪出,如圖1③。

圖1 《子華子》版本源流圖

[注釋]

①《四庫總目提要》云:“程本之名見于《家語》,子華子之名見于《列子》,本非一人。”劉建國(guó)認(rèn)為,《莊子·則陽》和《莊子·讓王》中所提到的“子華子”和“華子”同為一人,但都不是《子華子》一書的作者程本,“而是不同時(shí)代的兩個(gè)人……實(shí)則趙簡(jiǎn)子時(shí)的子華子和魏瑩時(shí)期的子華子同時(shí)此三字,但為二人,一是程本字子華,一是華姓的魏國(guó)官員?!?/p>

②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集》。朱熹云:“其前一篇托為劉向而殊不類向?!?/p>

③《道藏》本、《新刊五子書》本應(yīng)是兩個(gè)源頭。后世校者多用《道藏》本一系與《新刊五子書》本一系互參,來形成較精的本子。其中后世分卷多從嘉靖刊本,形成二卷本。惟有少數(shù)抄本和評(píng)本為十卷本。實(shí)線代表直接影響,虛線代表間接影響。

[參考文獻(xiàn)]

[1]題劉向撰.子華子書錄[M].明正統(tǒng)十年《道藏》本.

[2][宋]晁公武撰,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校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清]紀(jì)昀,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97.

[4][明]佚名.福州府志·循良[M].臺(tái)北:成文出版社,1967.

[5][明]郎兆玉.且且庵初箋十六子[M].明天啟郎氏堂策檻刻本.

[6]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第三冊(cè)·子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7]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清]惠周惕.《子華子》跋[M].抄本.

[9]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0.

[10]鄭振鐸.西諦書話[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lián)書店,2005.

[11][清]《二十二子全書》本跋[A].二十二子全書[M].清道光十三年王氏堂蔭館刊本.

[收稿日期]2015-10-10

[作者簡(jiǎn)介]劉 碩(1990- ),男,碩士研究生,從事中國(guó)古典文獻(xiàn)學(xué)研究。

[中圖分類號(hào)]G256.2

[文獻(xiàn)標(biāo)識(shí)碼]A

[文章編號(hào)]2095-7602(2016)07-0064-07

猜你喜歡
版本
傅察及其《忠肅集》成書版本與研究?jī)r(jià)值
《武林舊事》版本考略
中文信息(2016年9期)2017-02-04 14:31:45
淺談《紅樓夢(mèng)》的版本
人間(2016年31期)2016-12-17 18:33:29
《全宋文》所收陳師道《答張文潛書》校勘拾遺
古籍版本鑒定
《體能訓(xùn)練》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歷史溯源及其訓(xùn)練學(xué)比較研究
《李賀歌詩編》密韻樓叢書本提要
《百宋一廛賦注》提要
毛鳳枝《關(guān)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論
善本戲曲叢刊中的關(guān)公戲著錄研究
戲劇之家(2015年16期)2015-09-12 00:36:39
海南省| 安泽县| 元朗区| 青河县| 湟源县| 韩城市| 沅陵县| 穆棱市| 安平县| 宜昌市| 巧家县| 昌平区| 驻马店市| 康乐县| 苗栗县| 东辽县| 保山市| 迁西县| 垣曲县| 旅游| 民和| 彩票| 南川市| 溆浦县| 无锡市| 邯郸市| 渝中区| 南昌市| 边坝县| 漳州市| 盐山县| 宁南县| 普兰店市| 富蕴县| 鄂托克前旗| 石泉县| 淅川县| 滨州市| 商河县| 上犹县| 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