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威廉·莎士比亞是譽滿英國文壇的著名劇作家和詩人。他的十四行詩以其豐富的詞匯、巧妙的修辭和精美的結(jié)構(gòu)在英國詩歌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宛若悅耳動人的音符響徹在英國詩壇的上空,經(jīng)久不衰。第二十九首十四行詩描繪了詩人心境的變化——由自怨自艾到精神振奮,從而謳歌了友誼的力量。文章通過分析該詩的結(jié)構(gòu)和語言特點,點明該詩的主旨內(nèi)涵,從中感悟莎翁詩歌的藝術(shù)魅力。
關(guān)鍵詞:十四行詩;結(jié)構(gòu)特點;語言特點;友誼
作者簡介:劉晶(1991-),女,陜西榆林人,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文學翻譯。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02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享譽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劇作家和詩人。他的作品或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針砭時弊;或謳歌友情和愛情的美好,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情懷。第二十九首十四行詩即歌頌了友誼的偉大。本文首先分析該詩的結(jié)構(gòu)特點,其次分析其詞匯、句式和修辭等語言特點,最后點明主旨。
一、結(jié)構(gòu)特點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采用抑揚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全詩由前三節(jié)每節(jié)四句和最后一節(jié)的一個對句構(gòu)成,韻腳為abab cdcd efef gg,被稱為莎士比亞體(Shakespearean Sonnet)。一般而言,前三節(jié)主要是針對一個話題展開論述或抒發(fā)感情,最后一節(jié)提出結(jié)論。此詩在結(jié)構(gòu)布局上遵循上述特點,前兩節(jié)詩人敘述自己的多舛的處境,第三節(jié)筆鋒陡轉(zhuǎn),詩人顧影自憐的心境轉(zhuǎn)變?yōu)闅g快振奮的情感,最后一個對句將全詩推向了高潮,點明了全詩的主旨,彰顯了友情的力量。
第一節(jié),詩人開篇便訴說自己的悲慘境遇,“時運不濟”且命途多舛,怎奈遭盡世俗的冷眼,深感處事之不易,唯有愴然而涕下。誰知竟連老天爺也這般裝聾作啞,對詩人的哭訴充耳不聞,詩人也只能獨自默默地承受痛苦,直面慘淡的境遇。怪只怪自己命運不佳,也只好“顧影自憐”,暗自神傷。詩人在第一節(jié)中便營造了一種不為人賞識,求助無門,獨自傷神的凄涼的氛圍。使讀者亦不由地為之感到嘆惋。
第二節(jié),詩人懷著悲苦的心情,開始艷羨他人,其自卑自憐的形象躍然紙上。他多么希望有好運常伴、擁有堂堂的儀表、時有好友作陪,也希望自己學富五車、“文采斐然”。此處的“one”和“him”均為泛指,指代擁有以上品質(zhì)的人們。在羨慕他人的同時,詩人尤感自身的卑微,竟然連平日里最得意的本領也難以為他帶來片刻的歡愉。這里的“看家手段”極有可能是指莎翁編寫劇本、出演戲劇和寫詩方面的高超技藝。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延續(xù)著第一節(jié)的悲慘境遇,“With what I most enjoy contented least”一句將自卑自憐的情感推向了極致,在與他人的比較中,更為自己的凄苦處境平添了幾分凄涼。
結(jié)合當時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其處境,頗能解釋詩人的凄楚心情。隨著名聲在倫敦的上揚,“被同行看成搶飯碗的人,惹得‘大學才子羅伯特·格林大為光火,罵莎是‘暴發(fā)戶烏鴉,是‘跑龍?zhí)椎慕巧??!奔又?592年,由于傳染病四起,倫敦關(guān)閉了劇院,使得詩人的生活沒了著落,過著流離的日子。由此可見,詩人有悲苦、自卑自憐的心情也不無幾分道理。
然而,當讀者沉浸在對詩人處境的無限同情之時,第三節(jié)中,詩人卻筆鋒陡轉(zhuǎn),一個 “yet”使得之前的凄苦抱怨一掃而盡,取而代之的是歡快雀躍的心情。“Haply I think on thee”,因為念及好友,詩人的心情猶如云雀沖向天門般歡愉。在英詩中,云雀往往象征著自由和歡快。全詩讀至此處,有種撥開云霧見天明的感覺。友誼使得詩人不再沉浸在悲痛之中,使其重拾生活的希望和信心。由此可見,友誼是多么令人振奮和歡欣鼓舞啊。
最后一個對句,全詩的主旨得以升華,強調(diào)了友誼的重要性。朋友的關(guān)愛對詩人來說是無盡的財富,“縱帝王屈就我,不與換江山”。末句中“scorn”一詞更是將友誼的偉大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正如方平教授所言:“一首好的十四行詩一般往往要求能描繪出一個思想感情的轉(zhuǎn)變過程(或者發(fā)展過程),這多少和我國舊體詩的七絕、五絕相類似……十四行詩更講究構(gòu)思和布局,要寫出層次、寫出深度、寫出飽滿的立體感來……從起句到結(jié)句,已經(jīng)經(jīng)歷一個起承轉(zhuǎn)合的過程?!鄙勘葋喌倪@首十四行詩在謀篇布局上完全符合“起承轉(zhuǎn)合”的特點,全詩描繪了詩人的心境由凄楚到歡快的轉(zhuǎn)變,凸顯了友誼的重要性和力量。結(jié)尾以一個警句結(jié)束,啟人深思。
二、語言特點
2.1 詞匯層面
全詩中“state”一詞出現(xiàn)了三次。第一次出現(xiàn)在第一節(jié)中,“state”指詩人遭盡世人冷眼的凄楚的境遇;第二次出現(xiàn)在第三節(jié)中,指詩人在悲痛中忽念及朋友后的心情漸漸轉(zhuǎn)變的狀態(tài);最后一節(jié)中的該詞指詩人寧可擁有友誼,不與君王換的心態(tài)。由此可見,“state”一詞貫穿全詩的始終,反映了詩人的思想情感的逐步變化,使得全詩的層次感明顯,線條清晰。
2.2 句式層面
有時,為了滿足一定的目的,詩歌的句式會有所變動。句式的變化,“都會同原句在意義上、程度上、語氣上有所差別。這主要出于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創(chuàng)造出某種節(jié)奏和韻律,二是為了加強某一部分語氣或者突出某個詞的語義?!痹撛姷牡诙?jié)的最后一句“With what I most enjoy contented least”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一句中,詩人將“content with”這一詞組拆開重組,將介詞“with”置于句首,而將動詞“content”置于句末,將程度副詞“l(fā)east” 置于其后。詩人安排這樣的句式變化既是出于押韻的考慮,“possessed”和“l(fā)east”押韻,同時也強調(diào)突出了詩人凄楚的處境和自卑自憐的心情。
2.3 修辭層面
這首詩中,詩人綜合運用了明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使整首詩更有生命力。在“Haply I think on thee, and then my state / Like to the lark at break of day arising”中,詩人運用明喻(simile),將念及朋友時的歡愉的心情比作是“云雀蹁躚”,歡快之情溢于言表。這與之前的苦悶心境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了友誼的力量?!癆nd trouble deaf heaven with my bootless cries”一句使用擬人(personification),用“deaf”修飾“heaven”;用“bootless”修飾“cries”。形象地描繪了詩人當時求助無門、凄楚可憐的境況,易使讀者產(chǎn)生共鳴。仍以“With what I most enjoy contented least”為例,該句中使用了對比(contrast)的手法。“most”和“l(fā)east”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由于詩人的自卑自憐,連素日里最引以為傲的本事也難以為他帶來片刻歡愉,更加彰顯了詩人當時凄苦的心境。莎士比亞巧妙地使用修辭使得全詩更富靈性,文字更顯張力。
三、結(jié)語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以其豐富的詞匯,精致的修辭和精美的結(jié)構(gòu)享譽詩壇。該詩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詩人開篇即傾訴自己的不幸遭遇——“時運不濟,又遭人白眼”,在艷羨他人之后又顧影自憐。爾后筆鋒驟轉(zhuǎn),想到自己的朋友,令他歡快不已。最后一節(jié)點明全詩主旨,即友誼的力量。開頭兩節(jié)的悲苦境遇為后文做了鋪墊,與其后的歡愉心情形成強烈的對比。最后一句更是將全詩推向了高潮??傊?,該詩無論從結(jié)構(gòu)或語言上都充分彰顯了莎翁的十四行詩的藝術(shù)魅力,突出了友誼的不朽力量。
參考文獻:
[1]龍文森,《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二十九首試釋》[J].黑龍江大學學報,1986(2).
[2]方平,《兩首優(yōu)美的抒情十四行詩——兼談十四行詩的藝術(shù)特點》[J].1982(2).
[3]景曉鶯、王丹斌,《英語詩歌常識與名作研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