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民
導(dǎo)語:宋美齡吃生菜、牛排或雞肉,蔣介石則喜好軟爛的中式餐點,各吃各的,并不干擾。
宋美齡于1897年出生于上海浦東,父親宋嘉澍幼年即前往美國打工,后受洗為基督徒,并進入神學(xué)院就讀,成為衛(wèi)理公會牧師,回國后經(jīng)營出版業(yè)致富。宋美齡與二姊宋慶齡曾同赴美國留學(xué),九年后返國,長住上海。1922年,蔣介石在上海初遇宋美齡。當時蔣介石已有家室,而且信佛,仍熱烈追求基督徒宋美齡,宋母強烈反對。蔣乃解除婚姻關(guān)系,與宋交往。1927年12月1日,蔣宋兩人結(jié)婚,此時蔣40歲,宋30歲。蔣介石也在1930年受洗成為基督教徒。
1937年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時,蔣介石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實際控制全國軍政大權(quán);年底,宣布遷都重慶,蔣宋兩人也多居住于重慶。抗戰(zhàn)勝利之后,短暫回到上海。后去美國,直到1954年,宋美齡才自美國返回臺灣定居,直到蔣介石于1975年去世之后,宋美齡才專機赴美,與其娘家侄女團聚。1986年以后,她又回臺北。但1988年蔣經(jīng)國去世之后,政局改觀,宋美齡乃決定于1991年返美長??;直到2003年10月逝世于紐約,享壽106歲。綜觀宋美齡一生,居住于美國的時間多,臺灣上海兩地則是他較為熟悉的環(huán)境。
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出身背景完全不同,所受的訓(xùn)練也有天壤之別。兩人如何共飲共食?可謂一極大的謎團。蔣宋美齡隨蔣中正居住于官邸時,自然有侍從人員服務(wù),晚年居住美國期間,仍受到相當禮遇,不僅維持侍從武官的規(guī)格,還有護理人員隨時照料。宋美齡去世之后,有關(guān)單位曾經(jīng)出版一本《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行誼口述訪談錄》,對宋美齡日常生活有相當清楚的介紹。
宋美齡一直有晚睡晚起的習慣,早餐時間并不固定,也相當簡單,一份三明治或一片蛋糕,加上紅茶或咖啡即可。因為長年居住美國,宋美齡偏好西式飲食,且注重保養(yǎng),食量不大,經(jīng)常食用生菜色拉以養(yǎng)生及控制體重。她一生為皮膚病所苦,必須謝絕海鮮等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肉品多為牛、豬與雞。蔣介石夫婦感情相當好,無論是重慶還是臺北,蔣都盡量回寓所,與宋美齡一起進午餐。宋美齡吃生菜、牛排或雞肉,蔣介石則喜好軟爛的中式餐點,各吃各的,并不干擾。晚餐就固定四菜一湯,但各自一盤,中餐西吃。
蔣宋美齡喜好的生菜以西紅柿、蘿蔓萵苣、小黃瓜、西洋芹和胡蘿卜為主,蘸酸奶或油醋醬汁,蔣介石每每要說宋美齡愛吃生菜色拉,“像羊一樣?!彼蚊例g因為食量小,無法吃完肉品時,每每將剩余食物與其寵物分享。一位護理人員回憶:如果廚房準備牛排,蔣夫人會要護理人員先切下她要吃的份量,將其余的部分與護理人員分享,決不會將吃剩下的食物留給其他人食用,這種尊重部屬的風度,贏得許多尊敬。宋美齡晚年進食更少,可以好幾天不吃東西,只喝點雞湯。
蔣家為虔誠基督徒,一到西方宗教慶典如感恩節(jié)或是圣誕節(jié)時,自是熱鬧非凡。全家團聚,烤牛排、烤火雞、蛋糕、都不可少。一遇家人生日,則壽桃、壽面這類應(yīng)景食物,也充分準備。蔣宋美齡喜歡甜食,除了巧克力外,還有紅豆松糕。她經(jīng)常到圓山飯店,與朋友、家人一起進餐。吃中餐時,多半會有紅豆松糕;搭配西餐的甜食,自然以冰淇淋或巧克力為上選。蔣宋美齡還有一個特別愛吃的點心叫“跑馬蛋”,其實是火腿杏仁烘蛋:蛋汁攪拌到起泡后倒入預(yù)熱的平底鍋,加上火腿丁、杏仁片等餡料,卷成橄欖狀,即成。這道菜必須在起鍋后立刻上桌,所以叫做“跑馬蛋”,一旦涼了,就缺乏蓬松之感,與開封著名的“鐵鍋蛋”到有幾分相似。
蔣宋美齡的飲食簡單,但特別注重飲食禮儀,這倒是教養(yǎng)與長年的官式生活養(yǎng)成的習慣。在官邸用餐時,服務(wù)人員必須根據(jù)飲食穿著,如果吃中餐,就穿著白色長袍馬褂;如果吃西餐,就穿著白西裝、打領(lǐng)結(jié),不容馬虎。餐具擺放的位置也不容疏失,否則宋美齡就要表示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