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唐時期的南京城市景觀

2016-07-31 20:03:17姚亦鋒
中國名城 2016年2期
關鍵詞:宮城建康都城

姚亦鋒

南唐時期的南京城市景觀

姚亦鋒

南唐(937—975年)是南京城市建設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六朝衰落之后城市再次繁華復興。南唐修建的城墻把秦淮河的居民區(qū)包入城市內,軍事防御的“城”與商貿經濟的“市”結合,進而為后來的明朝城郭奠定了格局基礎;后主李煜的詩詞給南京歷史留下意蘊無窮的文化氣質。

城市變遷;金陵城;李煜;南唐

1 南京古城建設的歷史背景

六朝(229-589 年)江南割據(jù),在南京建都城持續(xù)約有300年。隋滅陳朝(589年)以后統(tǒng)一中國。隋文帝楊堅認為南京位于長江南岸,其周圍山川地貌還會蘊育誕生新霸主,割據(jù)江南,與北方朝廷分庭抗禮。六朝延續(xù)三百年就是教訓。于是下詔:“建建康城邑并平蕩耕墾,于石頭城置蔣州”。在很短一年時間里,建康主城及周圍東府、丹陽諸衛(wèi)城都遭平毀,城市中的宮殿、園林、官署、民宅等其他建筑全部拆毀,六朝時期的建康、秣陵、同夏、江乘、丹陽、湖熟諸縣被廢除,原有的居民大量被逼遷出城,只保留建康軍防城堡石頭城用作“蔣州”治所。隋朝時期蔣州管轄有三縣:溧水、江寧、當涂。

建康城市衰落蕭條之后,唐朝詩人劉禹錫面對石頭城遺址感嘆:“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痹娭忻枋隽艘幌盗猩綅弴@著歷史古城,山川依舊,但是昔日繁華的六朝都城消逝了,僅僅石頭城遺址依稀還在,臨近城墻的河水潮漲潮落,秦淮河的流水依舊拍岸,日夜向東流。

隋朝初期,南京周邊發(fā)生多次起義反隋,多者聚眾數(shù)萬,少者亦數(shù)千人。蔣州(隋朝的南京稱呼)動蕩不安,有記錄:李棱等據(jù)鐘山聚眾造反,震撼州縣,其后隋王朝派越國公、行軍總督楊素率重兵鎮(zhèn)壓,又新置溧水縣加以控制。

這一時期的南京地區(qū)的政治地位處于朝廷刻意壓制、貶低和城市自身尋求發(fā)展、強大的矛盾狀態(tài)之中;加之隋、唐兩代中國地方政治體制由郡縣制向州縣制過渡,體制多變,唐末的藩鎮(zhèn)割據(jù)、農民起義,又使南京多次易手,而致政區(qū)更迭頻繁,名稱變化復雜。

自隋開皇九年(589年)滅平陳朝,至唐末天復二年(902年),前后300余年。在此期間,隋、唐兩代蓄意降低南京政區(qū)建制,高不過為州、郡,低只置為一縣。但是,由于六朝時所奠定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基礎,隋、唐兩代南京地區(qū)經濟仍在不斷發(fā)展,不失為東南地區(qū)的經濟、文化重心之一;軍事上由于地理形勢重要,仍為南北之要沖,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圖1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圖

2 南唐時期都城選址

唐末五代,中原再次動亂,大將徐溫割據(jù)定都南京,史稱“南唐”(937年—975年),都城名“金陵”。南唐都城始建于楊吳天佑十一年(914 年),建造堅固宏偉的都城城垣,依托江南地區(qū)的經濟繁榮,物產豐富,文化發(fā)達的基礎,割據(jù)持續(xù)61年,至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南唐亡。

南唐是南京城建史上再次興旺時期。六朝時期秦淮河為城市外圍商貿和軍事防御河流,而南唐金陵城把秦淮河下游兩岸的繁華商業(yè)區(qū)和人煙稠密的居民區(qū)悉數(shù)納入都城內,先后五次擴建、加固加高城垣。南唐金陵與六朝建康相比,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為本單一的都城功能,正式體現(xiàn)了“筑城以衛(wèi)君,造郭以衛(wèi)民”的規(guī)劃思想?!俺恰迸c“市”結合,標志著南唐金陵社會經濟發(fā)展到相當?shù)乃?。城市?guī)模宏大,建筑繁華不減六朝。

據(jù)《首都志》引《客座贅語》:“前依聚寶山(今雨花臺),后枕雞籠山,東望鐘山,西帶石頭城。四顧山巒,無不攢簇。中間最為方幅。”舍去己荒蕪的六朝宮城地區(qū),以現(xiàn)代洪武路、內橋一帶作為城市規(guī)劃格局中心建設都城,同時保護直接創(chuàng)造財富的臣民生命財產。在護城河與城垣之間,還增筑了一道高五尺左右稱之為羊馬城或臥羊城的圍墻。戰(zhàn)時不僅城外居民可撤進城內,連帶牛馬羊等牲畜也可趕到羊馬城內受到保護。從而形成政治、軍事、經濟相結合的統(tǒng)一體。城市人口包括駐軍約有四十萬人。

圖2 南唐城市與自然環(huán)境布局示意圖

3 南唐“金陵”城格局

南唐金陵城的建設擺脫了六朝建康都城的舊框架,都城南移。據(jù)《景定建康志》載:金陵城“夾淮帶江,以盡地利,城西隅據(jù)石頭崗阜之脊,其接長干山勢,又有伏龜樓在城上”。都城為二重環(huán)套形制,城呈方形。

南唐金陵城沿用至宋代、元代,直到明初才有改變,故明人記述《金陵古今圖考》能較準確地反映由南唐金陵城至明代應天府城之間的變化。明代城門被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國初年,聚寶門更名為中華門,三山門更名為水西門,石城門更名為漢西門(或稱旱西門),這三個地名保留至今。清代地方志提到:“《白下瑣言》城內有三估衣廊,……今為北門橋之南估衣廊尚仍舊名?!北遍T橋在今珠江路與估衣廊的交界處。清代地方志記載,大中橋南唐是在東門外,而大中橋地名至今沒有改變。

據(jù)此可知,南唐金陵城東至今大中橋西側,南至今中華門,西至今水西門、漢西門一線,北至今珠江路南側、五臺山麓,并以烏龍?zhí)稙樽o城河之一段。在此范圍之內的南唐金陵城正位于秦淮河下游平原之中,四周是山巒。如城北的雞籠山,城東北的鐘山,城南的雨花臺,以及城西北的清涼山,后人形容之為“四顧山巒,無不攢簇”。

圖3 南唐時期“金陵”城市布局與自然地理環(huán)境然環(huán)境布局示意圖

圖4 南唐時期“金陵”城市與自然景觀鳥瞰示意

南唐金陵城的特點是將重要的戰(zhàn)略制高點置于城外。這種形勢對于金陵城的軍事防守非常不利,北宋軍隊進攻南唐時,百道攻城,南唐軍隊幾乎無險可據(jù),最終李煜攜群臣出降。南唐的這種城防布局受到后代批評。明朝立國后,改變了南唐金陵城防戰(zhàn)布局,筑內城垣之后,又建外城郭,改守城為守郭,將金陵周圍制高點全部包人外郭之內,這使城市的防御能力大為增強。

南唐時,石頭城位于都城之外。《景定建康志》府城圖中亦清楚地標明烏龍?zhí)对诔峭?,與護城河相連,而成為護城河之一段,而石頭城則在烏龍?zhí)兜奈鞅狈健?/p>

南唐江寧府城周長二十五里四十四步,以當時所用的宋尺約算,折合今尺度為14.02公里,與實測地圖量算的長度相吻合。都城共有八門,其中陸門五座,水門三座。城垣上端闊二丈五尺,約折今7.75米。南唐時期的都城、宮城基本為同一軸線,大體是北極閣與雨花臺的連線。

南唐都城的西、南兩面,以外秦淮為護城河;東面則另開城濠,連通孫吳所鑿的東渠青溪;北面護城河,過今太平橋、浮橋、通賢橋、北門橋,向西順干河沿,沿五臺山北麓,連烏龍?zhí)叮鞒鰠R同外秦淮河入長江。

據(jù)明《肇域志》載:“南京城墻高堅甲于海內,自通濟門起至三山門止一段尤為屹立,聚寶門左右皆巨石壘砌至頂,高數(shù)丈,吾行天下,未見堅厚若此者”。并引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言:“建康城李景所作,其高三丈”。明朝城墻自通濟門東至定淮門,以西至集慶門、清涼門,實際上都是在南唐城墻基礎山修建的。1991年,開鑿集慶路與鳳臺路道口時,城垣鑿斷處的橫面中央部發(fā)現(xiàn)不少南唐以前的古城磚,有些是較有規(guī)則的堆砌在里面。城磚比明代城磚尺寸小,燒制質量參差不一,尺寸也不盡一致。

南唐的御街在六朝古御街之西側,從宮城正門前虹橋向南至鎮(zhèn)淮橋,即今內橋向南中華路一條街。南唐時御街兩側開御溝,御街路面鋪磚。御街兩側是南唐時官衙集中的地方。御街南端,鎮(zhèn)淮橋東北側,今信府苑、軍師巷一帶,濱臨秦淮,設有國子監(jiān)。里巷亦俗稱為國子監(jiān)巷,相傳至今。

由宮城過西虹橋向北折,即為南唐時通向城北的主要干道,即沿今日的木料市、大香爐、明瓦廊,然后在陸家巷一帶西折又北拐,由豐富路經糖坊橋、估衣廊,而達北門。城北門當時稱玄武門,門外有護城河及北門橋。今日的北門橋即是舊橋故址。

南唐的宮城呈方形。廳堂改稱殿,宮城內有興祥等殿。建筑共2400間,周圍一千五百步,約折合今2332.5米。中主李璟于保大二年(944年)正月于宮中建成了百尺樓、綺霞閣,召群臣參觀。后來北周入侵南唐江北的淮南領土,李璟常登百尺樓以觀動靜。城周4里265步,合今天3.84公里。有東、西、南三門,無北門。南唐宮門前臨今內橋,東抵東虹橋,西達西虹橋,北盡小虹橋。宮墻周圍有護龍河,東引青溪,西取運瀆,南出宮門,過中虹橋(今稱內橋)就是御街,即今中華路,南唐官署分列于御街的兩側。宮城內有興祥等殿,中主、后主時續(xù)建有百尺棣、綺霞閣、清暉殿、澄心堂。在苑中鑿池疊石,建有小金山、瑤光殿、柔儀殿、紅羅亭、飲香亭等建筑。李后主于苑中鑿池,寬廣有一頃地。池心疊石像、三神山,號稱小蓬萊。后主常于鮮花中作亭,冪以紅羅、押以玳牙,雕鏤華麗,而極窄小,僅容兩人,每與小周后酣飲其間。又在柔儀殿中設玉太古、容華鼎,金鳳口罌諸器,皆以金玉為之,璀璨奪目,貯周后于其中。眾臣都贊嘆其美,獨蕭儼說:“恨樓下無井”。李璟問其故,答曰:以此不及景陽樓。借陳朝后主亡國之事諫李璟。

李璟還在北苑創(chuàng)修清暉殿。李后主又于南唐宮之左,清暉殿后建澄心堂,為李后主藏書撰述之所,凡機要密劃多出其間。直至北宋兵圍金陵城,分兵署旨,皆出于澄心堂。澄心堂所用的“澄心堂紙”為后世所珍。

在宮城的東北角,南唐還依靠城墻建設高臺,人稱“望月臺”,下臨護城河。20世紀30年代金陵大學教授朱偰經實地考察,確定宮城北界:“今盧妃巷北口,近戶部街處,猶有歹橋一道,半沒淤泥中,一溝自西而東,可五六丈,遺跡猶存;然蕪草叢生,溝亦垂垂干矣,以地望考之,南向正對內橋,土人稱‘虹橋’,蓋正南唐北護龍河之遺址也。此橋風景一無足取,然由此可推得南唐宮城北界?!备鶕?jù)這段考證,則南唐宮城北界是在今洪武路和戶部街交界處。

楊吳及南唐時期的金陵城防是城墻與城濠相結合的格局。當時對金陵水道系統(tǒng)進行了大規(guī)模改造,利用自然河流并輔之以人工河道,連接起完整的護城河系統(tǒng)。明代營建應天府城時,也采用這樣的格局。

南唐宮城中,還有一些佛寺建筑。李璟及后主李煜時尤為酷好浮屠,群臣附和,唯恐居后。至李后主時,宮中所造佛寺達十余處。宮中寺院有奉先寺、報恩院、抱慈院、棲賢寺、木餅寺、凈院、尼院。都是為宮人出家而設,共有僧尼八十多人,南唐時常稱佛寺為“官寺”。

4 “金陵”宮城布局結構

南唐宮城位于現(xiàn)在南京市新街口以南,洪武路、張府園一帶,宮城中軸線即是今之中華路,亦是當時作為全城規(guī)劃中軸線?,F(xiàn)在內橋即是宮城南門口御道。這條軸線偏西于六朝時期御道,南唐官署分列于御道兩側。宮城前面的東西大街是南唐時主要街道,向東即為今白下路,沿今建鄴路向西,即為貫通南唐都城的東西兩城門,與御道形成丁字形主干道骨架。由龍光門,今水西門向東,即今日的升洲路,亦是南唐時的古街道。南唐時,江寧縣衙就在城西路北,與宮城相距不遠。這一路網布局,自東晉起即已出現(xiàn),所不同的是隨著宮城南移,南北軸線自內橋起到今中華門,全長僅1.81公里左右。南唐時御街兩側開御溝,雜植槐柳,御街路面鋪磚。

楊吳及南唐時期對金陵城水道系統(tǒng)的建設與六朝時期有所不同。六朝建康側重于開鑿南北向水道,以便向宮城輸送物資。而南唐宮城南移,靠近工商中心,故無需專門開鑿向宮城輸送物資的水道。其時,在城內主要是建設環(huán)衛(wèi)宮城的河道,故稱為護龍河。南唐護龍河利用了青溪故道的一段,為其東段,又利用運瀆一段為其西段,又連接青溪、運瀆為護龍河南段。民國時期朱偰教授考訂南唐宮城北界,護龍河仍有跡可考。

1985年南京市張府園建筑工地出土長達十五米南唐宮城遺址,考古專家根據(jù)該地理位置及其形制,認定這是建于南唐宮城西護龍河段河道上的石構遺存,為南京城內首次發(fā)現(xiàn)與南唐宮城有關的遺跡。遺憾這些重要的遺址很快被挖掘,并且蓋上普通的居住樓房。

楊吳及南唐時期基本奠定了今南京市城區(qū)的水道布局,秦淮河主干道被包入城內,金陵城南部形成三條大致平行的河道格局,即現(xiàn)在所稱的中秦淮、內秦淮與外秦淮。

南唐時期的城北地區(qū),還利用自然山水地形規(guī)劃建立一些宮廷園林。園林沿用六朝舊名,稱北苑,因在南唐宮后,又稱后苑。李煜詩詞多有對于這些園林以及其中尋歡活動的描述。

從唐代開始,長江逐漸西移,石頭城的軍事戰(zhàn)略地位已大為下降,楊吳時期,徐溫在石頭城地建興教寺,南唐改為清涼廣慧寺。此地是南唐宮廷的避暑場所,至今仍有較多南唐遺跡。南宋詩人陸游游覽清涼廣慧寺時,曾親眼見到李煜“撮襟書”。后代也因清涼廣慧寺名,稱其山為清涼山。

南唐金陵大體采用唐代都城布局,宮城坐北朝南,出宮城正門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御街,即今內橋至中華門之間的中華路,是都城主軸線。南唐御街所經之處地勢低掛,楊吳擴建金陵時,借鑒六朝建康都城經驗,也在御街旁開溝,以免御街積水。

從南唐時期開始,內秦淮河畔成為金陵的文教中心之一,南唐濱臨秦淮河開設國子監(jiān)。其后,宋、元、明、清時期,此地都是學風濃郁的文化場地。明代始,此地已有夫子廟之稱。

普通居住區(qū)散布在全城,而以城南居多,從六朝起延續(xù)至南唐仍為御道以西為一般市民居住區(qū),從事商業(yè)手工業(yè)的人口較多;城東部有府第分布。據(jù)宋乾道《府志》,宋代舊城內共分20坊。

南唐官吏住宅分布在金陵城各處,后代可考者有:宋齊丘宅,在城東南隅國于監(jiān)巷,即今夫子廟地區(qū);韓熙載宅,在城南戚家山,也就是今雨花臺地;徐鉉、徐鍇兄弟宅,在城東北攝山,即今棲霞山;皇甫暉將軍宅,在今朝天宮附近的大王府巷?;矢^勛宅,在今大油坊巷。

五代十國時期金陵已經成為中國南部的巨大商業(yè)重心。商業(yè)布局除保留傳統(tǒng)的大市、小市以外,沿秦淮河兩岸臨街設置商肆,與手工業(yè)作坊相結合形成行業(yè)街市,打破傳統(tǒng)的封閉型商市格局。由于再次成為東南地區(qū)的政治中心,人口增長,金陵產生了強大的消費需求,這刺激了其本地商業(yè)貿易的發(fā)展。南唐時期,金陵城內多有一些專為居民日常生活服務的市集,多集中在城南地區(qū)。宋代的《慶元建康續(xù)志》載:“雞行街,自昔為繁富之地,南唐放進士榜于此。”可見其地是當時南唐的鬧市。這里有銀行與花行,銀行是集中打制金陵傳統(tǒng)手工業(yè)金銀制品之地,花行則是專門制作裝飾用花的地方。這些坊的集中涌現(xiàn),繼而成為商賈云集的鬧市。這些地名仍然保留至今。

5 南唐以后的城市布局影響

公元975年北宋軍隊在安徽采石磯長江沿岸登陸,圍困金陵半年以后破城。南唐后主李煜出宮城投降。李煜被逼押前往汴梁,面對美麗的金陵城以及曾經擁有的繁華生活,無可奈何,不禁感嘆:“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焙笾骼铎媳磺艚阢炅簝赡旰?,客死埋葬于洛陽郊區(qū)北山。

圖5 南唐在石頭山建“石頭清涼禪寺”,山因此稱清涼山

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詩人,他流傳千年的傷感詞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北移汴梁囚禁時候,深深懷念昔日金陵的美麗山水風景時作的。后主李煜的詩歌歷程給予南京歷史留下意蘊無窮的文化氣質。

南唐的陵墓區(qū)在都城之南,今江寧縣祖堂山西南麓,有烈祖李昪的欽陵和中主李憬的順陵。

宋朝時期,國家政治中心再次轉移北方中原,北宋予以金陵城基本完整保留,南唐宮城在北宋為江寧府署,南宋初高宗曾以府治改建為行宮,三次駐蹕。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兵入侵焚掠江寧府,金兵退敗時燒毀行宮及全城建筑,故今南京城中南唐遺跡并不多見。

南宋將領文天祥抵抗蒙古軍隊被俘,經過南京留有悲憤詩句:“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而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從元代開始,南京城市再次蕭條冷落,南唐宮城荒廢成為城市居民菜園,可是南唐時的府城垣依舊保存。

明初擴建應天府城,其城中部與南部分實際上因襲宋元以來舊城格局,即南唐金陵城格局。城市經濟中心以及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qū)實際上仍是依舊南唐金陵城的范圍。南唐宮城向南的中軸線,即正門的御街中華路,在明朝以及中華民國一千余年來,其功能格局幾乎沒有改變?,F(xiàn)代中華路依舊是南京城市南部最重要的交通路線和景觀軸線。

[1]譚其驤,等, 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M].北京:地圖出版社,1991.

[2]朱偰.金陵古跡圖考[M].北平:商務印書館,1936.

[3]賀業(yè)鋸.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史[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0.

[4]鄒勁風.南唐歷史與文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0.

[5]王能偉,等.南京舊影[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6]楊國慶.南京明代城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2.

[7]蔣贊初.南京史話[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4.

[8]蘇則民.南京城市規(guī)劃史稿[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9]吳慶洲.中國古城選址與建設的歷史經驗與借鑒[J].城市規(guī)劃,2000,(9).

[10](唐)許嵩.建康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6.

責任編輯:蔣亞林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 (937–975) is an important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Nanjing’s urban construction. After the decline of the Six Dynasties, the city was flouring and rejuvenating again. The residential areas along Qinhuai River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ity with the city wall built by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 The“city” for military defense is combined with the “town” for trade and economics,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city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poems of Li Yu, the king of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left endless culture in the history of Nanjing.

urban change ; Jinling City ; Li Yu ;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

K9

A

1674-4144(2016)-02-73(5)

姚亦鋒,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院教授,德國RWTH Aachen大學城市歷史研究訪問學者。

猜你喜歡
宮城建康都城
商山銀花
方一新《建康實錄釋詞》手稿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宮城·紅色印象》
人物畫報(2020年8期)2020-01-03 06:53:37
論漢初都城擇變過程中的空間認知
山西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宮城
中國收藏(2017年7期)2017-07-27 11:04:35
近年來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獲
東南文化(2016年4期)2016-08-22 09:35:38
金朝修建燕京汴京宮城指揮家遼陽渤海張浩
遼上京宮城遺址
大眾考古(2015年3期)2015-06-26 08:20:22
北宋都城新鄭門遺址與開封“城摞城”
大眾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07:12:10
祁门县| 西和县| 莆田市| 开鲁县| 托克托县| 丘北县| 从化市| 城市| 新田县| 响水县| 连山| 乐平市| 扶绥县| 马龙县| 右玉县| 砀山县| 绥化市| 垦利县| 米易县| 金秀| 托里县| 灌阳县| 丹阳市| 垣曲县| 赫章县| 五莲县| 时尚| 陇南市| 会宁县| 久治县| 沐川县| 福清市| 札达县| 五河县| 合川市| 太和县| 崇阳县| 凤山县| 利川市| 铁力市|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