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禎
美國硅谷,在谷歌總部的一間報告廳里,長條形熒光燈下,陳一鳴(Chade-Meng Tan)端坐在椅子上,瘦長的身體打成蓮花座。他提醒面前的同事們,注意呼吸,“我們感覺到肺部先是裝滿空氣,然后排空空氣”,接著,讓他們閉上眼睛。
整個報告廳陷入沉寂,只有一群人閉著眼睛,沉默。
幾分鐘后,陳一鳴打破寧靜,告訴大家這次禪修課結束了。大家眨眼睛,彼此笑了一下。
谷歌并不是唯一“擁抱”東方禪修的高科技公司。在整個硅谷,禪修都被認為是程序員們新的咖啡因,一個能解放生產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新“燃料”。而根據《時代》周刊的報道,近些年美國各地的學校、醫(yī)院、律師事務所、政府機構、公司和監(jiān)獄開靜坐班的越來越多。不但西點軍校開了冥想課,就連湖人隊教練杰克遜(Phil Jackson)在換衣間里和隊員們討論的話題也關于禪修。
只是,美國人的禪修,與中國人有很大不同。
禪修也講投資回報率
陳一鳴在2000年加入谷歌,員工編號107,一開始從事移動搜索研究。但在接觸到禪文化后,這位前技術人員開始嘗試將禪修與互聯(lián)網技術結合,為企業(yè)定制培訓課程。
接受美國《連線》雜志采訪時,陳一鳴稱自己多年來,不斷嘗試移植禪修課程,不過感興趣的人并不多。一直到2007年,他把冥想方法用提高情商來包裝,一時間谷歌員工對禪修課程的需求突飛猛進。
如今,陳一鳴已然成為谷歌公司的知名員工。作為“尋找內心自我”禪修課程的創(chuàng)始人,他在谷歌成立“搜尋內心自我”的領導力培育學院,為公司建立了一系列員工培訓提升課程,全部融合了禪修內容。在谷歌,已有上千名員工參加過“搜索內心自我”的培訓,還有400多名員工登記,排隊參加“突破自我與如何用好自身能量”的課程。
同樣,F(xiàn)acebook和Twitter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也把冥想練習,作為新興企業(yè)文化的核心特色。他們在公司辦公室舉辦禪修會,還在工作過程中安排禪修。被稱為“智慧2.0”的硅谷年會聚集了上千個來自Facebook、Twitter和LinkedIn的具有禪修精神的技術專家,他們在會上交換如何在大數(shù)據時代保持平靜的小竅門。
不過,硅谷的禪修,并不是用來探討生命的無常。企業(yè)家與工程師們希望重新塑造硅谷的企業(yè)文化。他們并不關注生死輪回,更不理會涅槃。禪修被他們拿來當做工具應用,用以提升自身價值,并提高勞動生產力?!案呖萍脊緦ΧU修的投入同樣也經過投資回報率的核算。”肯尼思·福樂克,舊金山一位有影響力的禪修老師說:“現(xiàn)代人禪修的目的是要鍛煉大腦,讓大腦像一鍋湯一樣,起合適的化學反應?!?/p>
比爾·端恩,原本是位梳著大背頭的谷歌高級工程師,2013年申請轉崗,專注于幫助公司更多人學習禪修。他的禪修課名為“神經自我黑客”,主要目的是幫助谷歌滿腹牢騷的工程師提高情商,緩解工作壓力。
在谷歌公司,工程師人才集中,但工程師們往往最缺乏情商。很多人輕易把一般性的爭吵,視為“你死我活”的情感決斗。陳一鳴說:“大家都知道禪修對個人事業(yè)發(fā)展有幫助。每家公司的老板同樣也知道,如果公司員工的情商高,公司一定發(fā)大財?!?/p>
非宗教性時尚
美國人開始關注來自東方的禪,最早從1893年就開始了。這一年,芝加哥舉辦“世界宗教會議”,來自日本的佛教僧人鈴木大拙身著傳統(tǒng)僧袍,在一群身著西裝的宗教人士中極為扎眼,這喚起了美國人對佛教最初的興趣。此后,佛教,尤其是日本禪宗便在美國逐漸立足。
鈴木大拙西渡傳禪后,真正將禪宗在西方推而廣之的,是另一位日本禪師鈴木俊隆。鈴木俊隆于1959年5月到美國推廣禪宗,在舊金山建立了全美第一家禪修中心——舊金山禪修中心,并在加州卡梅爾谷地成立了西方第一所禪修院,開始在萬里之外的異國,從頭教導西方人念誦心經、打坐……鈴木禪師的禪修在上世紀的六十年代還成功吸引到當時美國社會的時髦群體披頭士的關注,很快就在美國掀起了一股禪宗熱潮。
美國人追捧鈴木禪師,主要是因為其倡導的禪修與傳統(tǒng)佛教保持了一定的距離。與美國弟子們的對話中,他不乏詼諧與睿智。
一個學生坐在蒲團上,問道:“什么是地獄?” “地獄就是你不得不用英語朗讀。”鈴木回答。當笑聲漸漸停息,問者依然面露疑惑,鈴木說道:“地獄不是懲罰,而是鍛煉?!?/p>
鈴木俊隆在1960年代接納、度化了無數(shù)邋遢不修邊幅的“垮掉的一代”年輕人。
臺灣學者陳元音《禪與美國文學》中指出:與西方傳統(tǒng)信仰迥然不同的是,禪宗注重切近人生的問題,也即如何止息煩惱、獲得快樂自在的生命。此外,作為亞文化的一種,不少美國人認為禪修是件很酷的事。
至今舊金山禪修中心仍頗負盛名,每天都有很多美國當?shù)厝藖磉@里學習生活。禪修中心坐落在舊金山市中心一條繁華的街道上,是棟典型的美國花園式建筑。佛堂內簡潔明亮,四周是寬大的美式落地窗戶,地上鋪著日式地毯。供桌和佛像也都頗具西方特色。
美國流行的一種禪修方法是正念。一個禪修者手中握著一粒葡萄干,感覺它變黏軟,然后張開手觀察它的光澤、紋理,再放進嘴里,用舌頭感受其凹痕,最后用牙齒緩慢地將它撕裂、咀嚼,這便是一種用葡萄干培訓正念的方法。正念意為“當我們契入某個對象并與它成為一體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它”。
據《時代》周刊統(tǒng)計,截至2014年底,超過5000所學校中的上百萬的孩子開始學習這些社交和情緒管理方法。一些正念學校也相應成立。很多學生和商人發(fā)現(xiàn),進行禪修練習之后,在社交和情緒上有了更強的處理能力,他們不僅更加成功,還更加快樂。
在加州的伯克利,法庭上也采用了正念,以便陪審團在正念的狀態(tài)下做出更正確的審判。商業(yè)方面更是如此,谷歌、Facebook、Twitter的領導人都在練習正念,同時還培訓成千上萬的員工。福特汽車公司老板明確地意識到需要正念帶來的穩(wěn)定和清晰,才能更好地決策。美國著名禪修教師、喬布斯的禪修導師康菲爾德說:“NBA比賽中,芝加哥公牛隊、洛杉磯湖人隊都有專門的正念教練。在橄欖球這項運動中,西雅圖隊也配備了一名正念教練,幫助球員更好地發(fā)揮。”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將近1000名擁有證書的正念減壓教師在美國以及世界上30多個國家教授正念的技巧(其中也包括禪修)。 而禪修,是達到正念的必要途徑。
正念的最終目標是讓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正在處理的事情上。人們可以通過正念集中精力進行工作,銀行巨頭摩根大通甚至建議客戶通過正念來進行消費活動。因此,正念的提倡者認為,花幾分鐘慢慢觀察并品嘗一粒葡萄干并不顯得愚蠢,這項技能包含了21世紀的生存與成功之法。
打坐,不是宗教是科學
于是,禪修在美國開始有了科學的色彩。美國人對靜坐產生興趣,有著深刻的醫(yī)學原因。2014年,美國國家補充與替代醫(yī)學中心稱,將近40%的美國人針對特殊狀況或者整體健康,在使用禪修等非西藥和非傳統(tǒng)保健方法。
《毀滅性的情緒》一書的作者柯爾曼(Daniel Coleman)說,過去三十年來,有關靜坐的研究已經告訴人們,靜坐作為抗壓或降壓的方法十分有效,新的研究更令人振奮:靜坐可以訓練心靈,改變人的腦部結構?!袄?,靜坐可以疏通腦部的血液循環(huán)。”他說,“和動手術比起來,坐在墊子上便宜多了?!?/p>
美國人向來有簡化高深學問的本領,他們摒棄了禪修中諸多務虛的儀軌、環(huán)節(jié),更多關注靜坐這一行為。
實際上,早在1967年,創(chuàng)立“身心醫(yī)學中心”的哈佛醫(yī)學教授本森(Herbert Benson)就檢測出禪坐“入定”后身體的系列變化:消耗的氧氣比平時少17%,每分鐘心跳數(shù)目減少3次,Theta腦波會增加。Theta腦波在四到八赫之間,是入睡前出現(xiàn)的腦波。靜坐者不會真正睡著,能保持警覺。
本森后來就此推出了暢銷書《放松療法》,該書說,靜坐者會回避“對抗或逃避”的反應模式,此一模式是由緊張所導致,靜坐者能夠達到更沉靜、更快樂的境界。他說,他只是把數(shù)千年來人類一直在使用的降壓技巧,從現(xiàn)代生物學的角度提出解釋。
德寧格(John Denninger )是“身心醫(yī)學研究所”的現(xiàn)任所長。作為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的一位精神病學家,他正在主持一項為期五年的研究工作:這種古老的修行,對長期處于壓力下的大腦活動是如何產生影響的。按照研究所的說法,由于“壓力”導致的疾病,占據了美國60%—90%的就診原因。而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算,由“壓力”導致的缺勤、人員流動和工作低效,使美國公司每年損失至少3000億美 金。
伴隨著禪修與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的結合,這門帶有東方神秘色彩的宗教活動,引發(fā)了新一輪的熱潮。在《時代》周刊的報道中,那些熱衷冥想的“弄潮兒”,不乏一些大腕級的身影,如高盛集團和美孚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比爾·喬治(Bill George)、喜劇演員杰瑞·宋飛(Jerry Seinfeld)。而新聞集團董事長魯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也在推特上透露,有意加入冥想者的人群,一試身手。
對于他們,打坐不意味著宗教,而關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