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益萍
我愛食霉干菜,它用于葷料中,可豬可鴨可魚。家里的餐桌上,常見“干菜燜肉”,偶爾有“干菜鴨”;岳母的拿手菜,則是“干菜蒸魚”。前兩樣出自浙江,后者則源自潮州,各有各的美妙,同時都很下飯。就我個人而言,獨鐘“干菜燜肉”,只要食欲不振,食此胃口即開,又生龍活虎矣!
霉干菜的別名,有干冬菜、咸干菜、梅菜、梅干菜及干菜等。其制作的工序,清高宗乾隆乙酉(1765年)出版的《本草綱目拾遺》一書,記載杭州冬季腌菜習俗,指出:“至春分后,天漸暖,菜亦漸變黑色,味苦不堪食,以之曬作干,飯鍋上蒸黑,再曬再蒸,如此數(shù)次,乃曝之極燥,貯罐器中,可久藏不壞,名曰霉干菜,即干冬菜也?!敝劣谒奶厣?,則是“年久者, 出之頗香烈開胃,……以之下粥,大有補益”。
霉干菜食用前,須用冷水洗凈,經(jīng)刀工處理后,即可烹制食用。食療效果亦佳,中醫(yī)理論認為,其味甘,可開胃下氣、益血生津、補虛勞、已痰嗽。年久者,泡湯飲,能治聲音不出。
另,陳年的干菜又烏又香,與烏氈帽、烏篷船并稱,是紹興“三烏文化”的典型代表。當?shù)氐拿裰V云:“烏干菜,白米飯,神仙見了要下凡?!倍c肉為伍的霉干菜,解膩、增鮮、入味。燒五花肉、仔排及蹄膀,皆膾炙人口。
“干菜燜肉”一味,本是紹興地區(qū)的婦女,長年必備的家常菜。民國初年時,經(jīng)餐館的廚師改良后,精選上好的霉干菜,連同帶皮的肋條肉,加上各種調(diào)味料烹制,結果咸鮮味美,香氣濃郁,油潤不膩,吸引大批食客,魯迅即是其一。20世紀30年代初,魯迅卜居于上海,每進餐館宴客,必定點嘗此菜。在他的推波助瀾下,干菜燜肉大大知名,江南菜館莫不備辦。
此外,周恩來總理亦為浙江紹興人,生前特別愛吃“干菜燜肉”,當年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訪問中國時,即用此菜招待,貴客是否欣賞?倒是未見過相關報導。
干菜燜肉的傳統(tǒng)制作方法,先把豬肉切成方塊狀,再入水汆燙,加醬油、八角、桂皮、清水,以旺火略煮;接著放入霉干菜、白糖,改用中火燒至鹵汁收干之際,揀去八角、桂皮,扣入以霉干菜墊底的碗內(nèi),其上再置其余的霉干菜,傾入紹興酒,然后上籠用旺火蒸透即成。
此菜因霉干菜本身色呈烏黑,略帶甜味,以致香氣別具;扣肉則肉色棗紅,愈燜愈糜,腴糯適口。而吸飽油汁的霉干菜,尤其軟爛甘嫩,是老饕的最愛。
當下在各地,“干菜燜肉”極盛行,幾乎隨處可見。只要用心烹調(diào),沒有不好吃的。一旦興致來時,點嘗此一佳肴,就著白米飯吃,這種快樂勁兒,妙處難與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