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
“奇葩證明”危害幾何?
□任紅禧
“開證明”已是人們日常辦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社保、住房、養(yǎng)老、就業(yè)、上學、入托、參軍、轉業(yè)……大大小小的生活事務,都離不開“一紙證明”。然而,類似證明“你媽是你媽”“菜刀確實已經丟失”等“奇葩證明”,不僅讓人啼笑皆非,甚至會直接、間接地產生多方面的負面影響。
加重群眾負擔。據《人民日報》報道,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名準備出國打工的中年男子就曾遭遇這樣一次“欲哭無淚”的“奇葩證明”——在他需要辦理的各種手續(xù)中,包括一項出生證明公證,而辦理該公證需要提供父母的結婚證。可該男子的母親年過七旬,父親亡故,結婚證早已遺失。為此,該男子跑了一星期、花費數千元,公證依然沒有辦下來。
據新華社組織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辦一個手續(xù),有13.1%的人跑了10趟以上,3趟以下就辦完的只占28.7%。而在這其中,如果遇到的是“奇葩證明”,更是難上加難。
“奇葩證明”的泛濫讓群眾疲于奔命、怨聲載道,可謂“勞民傷財”。這種擾民行為無疑加大了群眾的辦事成本。更重要的是,“奇葩證明”的要求給辦事群眾乃至企業(yè)增加了重重障礙,耽誤了當事人、相關人或企業(yè)的寶貴時間,在無形中對經濟發(fā)展造成了消極影響。
增加行政成本。負責開具各類證明的部門主要是社區(qū)居委會和基層派出所。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市政府審改辦相關負責人在對21個社區(qū)居委會摸底調查后發(fā)現,由居委會日常開具的各類證明多達240余個。一位參與調查的工作人員表示:“其實這個數量還不完全準確,因為各區(qū)所轄的居委會開具證明的類別、數量不盡相同,就像家庭困難的證明都能有十多種。由于沒有相對一致的標準和口徑,導致證明五花八門?!?/p>
而在派出所,各類開具證明的需求也讓“警察蜀黍”們哭笑不得。2015年8月,網絡連續(xù)曝光三起基層派出所吐槽“奇葩證明”的事件,警方所發(fā)出的“純粹是增加老百姓補辦證件的麻煩”“難道有犯罪前科的人就不可以買房嗎”“請公證處公證人員來塘下派出所進行核對”等為民張目的聲音也在網絡上備受贊譽。一個叫張欽的民警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現在很多地方‘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的要求都是不必要的。比如說就業(yè),難道人家坐牢出來就不能再找工作了?我前幾天還遇到一個到餐館打工的,也要求開具‘無犯罪前科’證明,真讓人哭笑不得。開這個是我們的職責,但有些地方確實不需要。”顯然,泛濫的“奇葩證明”給社區(qū)居委會和基層派出所增加了很多額外工作負擔,大大增加了行政運行的成本。
降低管理科學性。《人民日報》曾報道這樣一件事:很多人曾為開證明而發(fā)愁,但在武漢工作的王先生卻因一張“太好開”的證明而產生疑惑。北京戶口的王先生準備去日本旅游,而通過旅行社辦理簽證,需要到派出所開具外地戶口異地居住證明。在派出所,王先生只說了自己的姓名、居住地址,對方就給開具了證明。證明如此好開,令王先生感到費解:“全憑我說,這證明的可信度由誰來保證?為什么非要這樣一張無用的證明?”
這種擔憂并非多余,如果有不法分子冒名頂替,是不是也就可以輕而易舉拿到相關證明或個人信息?制度存在的意義本來是為了強化監(jiān)管,可如此一來,卻因存在各種漏洞而變得名存實亡。有些證明如果僅僅是無意義的一道程序、一種形式,也就變成了地地道道的無效證明,反而容易給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機。
損害政府形象。公眾對政府最直接的了解和評價主要來自對政府部門尤其是窗口單位服務情況的觀察。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0.5%的受訪者及身邊人曾遭遇過“奇葩證明”,58.0%的人認為“奇葩證明”的出現是因為相關工作人員缺乏職位擔當,46.7%的人認為這是服務主體與客體的倒掛,46.2%的人將其歸因為誠信缺失,44.7%的人直言,這是一些政府職能部門服務意識匱乏……
顯然,“奇葩證明”現象嚴重損害了政府部門的形象,各類“奇葩證明”得不到有效清理,必然導致當事群眾對政府及相應窗口單位服務的不滿。2016年3月2日,全國政協(xié)委員、江西省政協(xié)副主席劉曉莊表示,盡管中央政府三令五申簡政放權,但相關部門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出了差錯就推給開證明的部門,“這本質上是不敢擔當、推卸責任以及不作為的懶政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