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喜
塔斯馬尼亞島遠離大陸,是澳大利亞唯一的島州,也是最靠近南極的島嶼,還是《加勒比海盜》的取景地。這是一個沒有受到污染的地方,人少,景美,能徒步國家公園,能自駕車馳騁天地,也能在農(nóng)莊過恬靜的日子,吃各種美味的有機食品……我對美好生活的各種想象,竟然都在這“世界盡頭”實現(xiàn)了。
做了5天澳洲農(nóng)民
2015年,澳洲政府向中國18—30歲的年輕人開放了打工度假,作為一名超齡女青年,我只有羨慕的份兒。說來也巧,我去塔斯馬尼亞的時候恰逢收獲季節(jié),在網(wǎng)上用“沙發(fā)沖浪”搜尋住宿地,發(fā)現(xiàn)一位急需人手的農(nóng)場主Wayne,于是,我便住進了他距離塔斯馬尼亞首府霍巴特50公里的有機農(nóng)場,以勞動換取免費住宿和食物。
Wayne開著一輛藍色皮卡來接我,他45歲,因為長年從事農(nóng)場勞動,身材瘦削,精神矍鑠,行動迅猛。他一把抓起我的大包放在貨架上,招呼我上車,一腳油門,皮卡一路揚塵駛向農(nóng)場。
按照Wayne的介紹,我每天的主要工作是除草、澆水、喂馬和羊,還有根據(jù)各類蔬菜瓜果的成長情況施肥或是收割。我的腦子里情不自禁展現(xiàn)出一幅美麗的畫面:在廣袤的農(nóng)場上,每天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悠閑地喝著咖啡,餓了去地里摘點蔬菜做午飯,沒事就溜達一圈,拔幾個梅子當飯后甜點……
40分鐘之后,手機信號徹底消失,農(nóng)場到了。和我的想象差不多,這里綠樹成蔭,馬兒和綿羊在草地上慵懶地散步。背著行李走出車庫,首先歡迎我的是一些無組織無紀律的叢林蒼蠅,好在我已經(jīng)和澳洲人民一樣習(xí)慣了“人蠅共存”,用一只手胡亂驅(qū)趕一下了事。
農(nóng)場的住宿地結(jié)構(gòu)簡單,三個臥室、一個客廳,加上廚房和廁所。整體為白色調(diào),干凈、實用,一如Wayne的性格。我的房間里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張床,洗好的床單、被罩整齊地疊放在一邊。Wayne大概看出了我迫不及待想嘗試農(nóng)場工作的心情,拍拍我的肩膀說:“冷靜,好好睡一覺,明天我們會迎接艱苦的一天?!?/p>
塔斯馬尼亞的夏日,天亮的極早,我被鬧鐘吵醒,掙扎著爬起來,Wayne已經(jīng)在做早飯了。因為沒有手機信號,他唯一的娛樂就是聽收音機,此時里面正在播放爵士樂,給這個平靜的清晨帶來一絲優(yōu)美的氣息。
裝水,戴草帽,涂防曬霜,噴防蚊蟲噴霧,七點整,我和Wayne翻過鐵柵欄來到菜園,開始工作。這里種著蒜、花菜、蘿卜、卷心菜、土豆、西紅柿、豌豆等,每天都要檢查它們的生長情況,根據(jù)實際需要澆水、施肥、除蟲。今天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除草和拔蒜。這些工作聽起來并不復(fù)雜,為什么要這么早就開工?Wayne說:“在農(nóng)場工作,太陽是最大的敵人。澳洲處在臭氧洞的邊上,紫外線出了名地厲害,所以工作都盡量選擇清晨和傍晚。除草和采摘其實不算什么,擠牛奶才辛苦,凌晨就得起床,還得有專業(yè)、嫻熟的手法?!?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22/zggy201607zggy20160722-2-l.jpg" style="">
看來,農(nóng)場的工作遠沒有我想象中那么輕松愉快。
我學(xué)著Wayne的樣子,彎腰站在半米高的雜草中,用類似鐮刀的工具用力把草斬斷。烈日當頭照,蒼蠅滿臉跑,不時還能發(fā)現(xiàn)幾條不知名的小蟲在手上爬,嚇得我扔下工具就跑。5個小時過去,我才除出很小一塊面積,但已經(jīng)感覺渾身酸痛,胳膊完全抬不起來了。想起昨天腦海里浮現(xiàn)的那幅“完美畫面”,不禁啞然失笑。
欣慰的是,“勞動者得食”——早飯和午飯的有機食材都來自我工作的這片菜園,隨手從地里采一些蔬菜,加入鹽和油醋汁,就是很好吃的蔬菜沙拉,清新質(zhì)樸。
第二天,Wayne安排我包裝蔬菜。這個工作很簡單,昨天在菜園里摘的蒜,把壞的、軟的、發(fā)黑的、有蟲子的、熟過頭的統(tǒng)統(tǒng)挑出來,其余的綁在一起,稱重,打價簽,熟練了就很輕松。我和Wayne一邊聽著電臺的節(jié)目一邊聊天,聊我在澳洲一個多月的旅行,交流旅行經(jīng)驗,聽他講述農(nóng)場忙碌而充實的生活。Wayne曾經(jīng)周游過幾十個國家,還在中國生活過一段時間,在天津和福建漳州教英語。從他的言談中,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選擇回歸田園、做一個農(nóng)民,讓他感到自豪和幸福。后來幾天,在Wayne的幫助下,我和農(nóng)場那些溫順的馬兒成了朋友;我給他做了幾次中國菜,我們一起聽黑豹、崔健和竇唯,他幫我練習(xí)英語,我?guī)退麖?fù)習(xí)中文……
5天之后,我已經(jīng)習(xí)慣了這種與世隔絕、簡單重復(fù)的生活,卻又要離開了??粗詈笠淮斡H手摘下的大蒜、土豆、卷心菜、甜豌豆,竟有一絲不舍。
Tips
去澳洲打工度假
基本要求
年齡18—30歲,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和基本的英文交流能力。
工作地點
可以隨意選擇澳大利亞任何一個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通常來說,偏遠地區(qū)和農(nóng)村更需要勞工,支付的薪水也會更高,尤其是西部和中部。
打工簽證
持打工度假簽證入境,12個月有效期內(nèi)可在澳洲從事任何工作,但為同一雇主工作的時間不能超過6個月,包括全職、兼職、非正式和志愿工作。
常見的工作類型
水果工
最常見的工種,季節(jié)性較強,有的雇主是按日或按周支付薪水,例如,葡萄園的全職工作,每周大約600—700澳元(3000—4000元人民幣),也有的雇主是按照實際摘取的水果個數(shù)或籃數(shù)支付。
推拿按摩
通常都是華人經(jīng)營的店面,為顧客提供身體和腳底按摩,薪水大約每天60澳元(約322元人民幣),外加提成。
肉廠包裝員
工作環(huán)境比較冷,但并非重體力活,也有不少女性在做,薪水大約每小時18—19澳元(約100元人民幣)。
度假村和酒店清潔人員
每小時的薪水大約16—23澳元(約86—123元人民幣)。此類工作男女皆宜,無需日曬雨淋,工資卻不低,只是競爭較為激烈。
酒吧調(diào)酒師
每小時薪水高達20—40澳元(約105—215元人民幣),但門檻也高,首先要熟悉各種酒類,特別是它們的英文名;其次要有調(diào)酒技術(shù);另外,英文口語表達與交流能力也要一流——誰會愿意在酒吧遇到一個不能順暢溝通的酒保呢。
南半球的下午,有滋有味
經(jīng)朋友介紹,我借住在塔斯馬尼亞Bicheno小鎮(zhèn)的一位大叔Mike的家里。大叔熱心極了,不僅同意去車站接我,還貼心地詢問我是不是素食主義者,有什么忌口,因為他要帶我去朋友家參加每月一次的周末大餐!我馬上回消息:放心吧,我們中國人什么都能吃!
坐小巴到達小鎮(zhèn),Mike大叔正倚著皮卡的車門等我。他今年55歲,單身,在本地一家高端酒店工作,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開著一艘小型游艇帶客人巡游Coles Bay。他同時也是海釣愛好者,自家院子里就停著一艘小游艇,供他隨時出海釣魚。但這小艇的體積搭配Mike大叔壯碩的身軀,讓我覺得隨時都有翻船的危險。
一進門,Mike就迫不及待地抓起桌子上堆滿的各類零食送進嘴中,難怪路上他一直對我說,每天嚷嚷“明天就減肥”,但這愿望總也實現(xiàn)不了。Mike絕不是一個旅行愛好者,在這個只有200多人的小鎮(zhèn)一住就是大半輩子,但他對生活無限熱愛,雖然免不了要抱怨這里太多讓人眼花繚亂、欲罷不能的美食美酒,害得自己體重一路飆升,從“帥小伙”變成了“胖老頭”。
我也學(xué)著Mike的樣,隨手抓了一把零食塞進嘴里大嚼特嚼,心中暗喜遇到了“同道中人”。我樂意和熱愛美食的人做朋友,這說明他們勇于嘗試新鮮事物,且對未知充滿好奇心。我充滿期待地問起晚餐,Mike大叔一揮手:“今晚隨便吃點,要留著肚子明天大吃大喝!”于是,當晚大叔隨便炸了幾條魚柳,還裝模作樣地放了幾片標榜健康的蔬菜擺盤,隨后我倆伴隨著他那個年代最流行的民謠歌手Bob Dylan的歌曲干了4瓶啤酒。
第二天早上7點,我努力睜開緊貼在一起的眼皮,掙扎著離開溫暖的被窩,和Mike一起帶酒店的客人出海玩。這是來自紐約的一家四口,走過洞穴、峽灣,兩個孩子看到企鵝、海豚、海象等動物,興奮得直跳。Coles Bay果然美不勝收,碧藍的海浪拍打著船舷,我卻一直都在想象下午即將開始的那頓大餐到底有多豐盛。Mike說,那里是老饕的下一站天堂。
下午3點,我們來到Mike朋友的家。這里面朝大海,院子里泛著青草的香氣,隨處可見怒放的野花,枝繁葉茂的大樹下有一張長長的餐桌,亞麻桌布上擺著閃閃發(fā)亮的白色餐盤,陽光透過樹葉灑落在桌上,光斑搖曳。
女主人開始上菜了:意大利薩拉米配泡菜奶酪、白煮螃蟹、生蠔兩吃、新鮮果蔬、冷切拼盤……面對如此多的美味,有著強烈選擇困難癥的我實在不知該從哪個下手。我強壓內(nèi)心的狂喜,假裝斯文地每樣拿了一點,和大家一起坐在巨大的樹陰下,大口吞咽。鮮得無法形容的生蠔,爆破在口中的汁液帶著大海的深邃氣息;新鮮的蟹腿,輕輕咬開,肉質(zhì)甜美柔嫩;腌漬橄欖與薩拉米,肉香與果香完美交融;再來一勺水牛奶酪番茄羅勒沙拉,絲滑香濃,汁水滿溢……大家和我一起舉起一杯雪利酒或者冰過的白葡萄酒。
這個有滋有味的南半球的下午,成為我在澳洲的絕美回憶之一。在Mike大叔家住了3天,我沒再碰過速食食品,也忘了世界上還有“卡路里”這個詞。
對每個人、每棵果實都充滿感情
15天后,我回到霍巴特,此次塔斯馬尼亞環(huán)島之旅接近尾聲。來自馬來西亞的Peter大叔已經(jīng)在當?shù)刈×?8年,他決定開車帶我去看看“屬于本地人的霍巴特”。
霍巴特的薩拉曼卡市集(Salamanca Market)是南半球最大的露天市集,每周六舉行,風(fēng)雨無阻。薩拉曼卡這個地名取自于威靈頓公爵1812年在西班牙薩拉曼卡省的一個戰(zhàn)役,如今這里是霍巴特的市中心,許多老房子改為酒吧、酒店、商鋪、超市等,因為臨近港口,地理位置優(yōu)越,總是十分熱鬧。每到周六,道路不再通車,大概有300多個攤位集中于此,深淺交錯的蔬菜,奇形怪狀的南瓜,各類說不出名字的菌類,齊齊排列。當?shù)卣止膭罹用癯鍪郾镜禺a(chǎn)品,以減少因為運輸而產(chǎn)生的空氣污染。
市集售賣的產(chǎn)品,大都是本地農(nóng)夫們在自家院子或農(nóng)場種植的新鮮有機蔬菜,或是自己手工做的有機食物,既非批量生產(chǎn),也不使用化學(xué)農(nóng)藥,他們對每一棵果實都充滿感情。
這正是我所喜歡的菜市場應(yīng)該有的樣子,每個攤主都有說不完的故事。一個攤子一個攤子逛過去,沒等我們開口說話,攤主就熱情邀請我們品嘗他們的食物:晶瑩剔透的蜂蜜,鮮翠欲滴的番茄,發(fā)酵到恰到好處的葡萄酒……
逛這個市集最大的樂趣是邊逛邊吃。隨手買上一塊胡蘿卜蛋糕,立刻愛上這個味道,混合著奶酪和雞蛋的醇厚。隨后又被空氣中飄散的陣陣燒烤香味所吸引,不同口味的香腸在攤主們的精心煎烤下,鮮嫩多汁,讓人欲罷不能。還有使用當季食材手工現(xiàn)做的比薩餅,也令人食指大動。碰到不認識的本地特色蔬果,我都會買上一把,并向攤主詢問烹飪手法,打算回頭借用Peter大叔的廚房,給他展示一回融合了中國元素和本地風(fēng)味的fushion料理。
小到市集,大到整個塔斯馬尼亞島,都有著一種松弛的人際關(guān)系,或許這才是讓Peter扎根這里28年的原因。Peter今年50歲,在一家老人院做護工,離婚后,他的單身生活也十分充實、健康,周末去酒杯灣遠足,長假和幾個同樣是亞洲移民的朋友去搖籃山扎營,晚上看著星空喝酒聊天,回憶當年初來乍到時那段有些艱辛的歲月,一起欷歔一番。
我的塔斯馬尼亞之旅在霍巴特畫上了句點。離開那天,天很藍,云很白,陽光燦爛得刺眼。旅行就是這樣,總有那么一片天空,以前我不曾看過,總有那么一片土地,以前我不曾想過會有這么多平凡而有趣的故事發(fā)生。
Tips
薩拉曼卡集市
每周六的集市時間,薩拉曼卡停車場暫停使用,可以把車停在碼頭附近,或是博物館門口的停車位,按小時付費。
11:00是集市最熱鬧的時候,入口處的草坪上有現(xiàn)場樂隊演出,可以圍觀拍照。
帶上足夠的零錢。集市上的個人攤位都沒有POS機,但附近的ATM機可以提取現(xiàn)金。
塔斯馬尼亞旅行推薦
徒步搖籃山(Cradle Mountain)
面積1319 平方千米的搖籃山—圣克萊爾湖國家公園,有塔斯馬尼亞最美的自然風(fēng)光,最著名的穿越路線是Overland Track:從鴿子湖走到圣克萊爾湖,全程90千米,隨后攀登搖籃山、巴恩斷崖、奧瑟山,穿過孤寂萬年的荒原,偶遇落差從幾十米到一百米的瀑布,再與島上的有袋類居民打個招呼,最后直抵高聳入云的熱帶雨林,走完全程大概需要5—7天。這條路線受到了世界各地徒步愛好者的青睞。
薰衣草莊園(Bridestowe Lavender Farm)
薰衣草莊園位于塔斯馬尼亞東北部,是南半球最大的薰衣草農(nóng)場,生產(chǎn)與薰衣草相關(guān)的一系列產(chǎn)品,包括香皂、精油、蜂蜜、香薰及薰衣草香型的護膚品、化妝品等。
朗塞斯頓(Launceston)
塔斯馬尼亞州第二大城,街道上典雅的愛德華和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筑、超過百年歷史的公園和花園,與生氣勃勃、餐館和咖啡館林立的朗塞斯頓海港區(qū)構(gòu)成了有趣的對比。從朗塞斯頓港經(jīng)過一道木板路,可前往音佛雷斯克文化中心,那里的維多利亞女皇博物館是澳大利亞最好的博物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