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紹軍
【摘 要】
語文是社會人文學科,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科目。隨著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到來,閱讀已成為必須具備的技能。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教學應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本文將結合具體教學實例,分析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基礎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應幫助學生打好各方面的基礎,以保證今后能夠很好適應更高階段的教育。在小學語文基礎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錯誤方法
當前,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使用的閱讀教學方法有誤。主要表現(xiàn)為:“填鴨式”“滿堂灌”地講解,機械性地分析課文的字、詞、句含義,讓學生感到學習文章枯燥乏味、毫無樂趣;為應付考試,強迫學生一字不漏地背誦課文;只要求學生學會朗讀,不注重學生聽說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造成學生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不強,不會寫作文。
二、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閱讀能提高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小學生掌握必備知識技能的重要渠道。通過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使小學生學會搜集處理文字信息,增強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提高語言交際能力,豐富其人文精神內(nèi)涵,加強其文化道德修養(yǎng)。
三、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培養(yǎng)濃厚的閱讀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濃厚的閱讀興趣能夠讓學生帶著積極求知的心態(tài)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才會精力充沛、全神貫注。比如在學習《長江之歌》這篇課文前,教師應引導學生搜集關于描寫長江的優(yōu)美文字資料,或者通過欣賞長江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對長江的雄偉壯闊有深刻的感官體驗。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小導游”的角色,寫一段簡單的解說詞向“游客們”熱情解說。也可以讓學生們充當“旅游節(jié)目主持人”,為“觀眾們”耐心講解長江的圖片和視頻。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從而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去閱讀《長江之歌》這篇課文。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進行實踐的能力。當學生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就會帶著積極求知的欲望去閱讀課文,從而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二)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是指不需別人強迫和自己醒悟,就能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的各種行為。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在閱讀實踐中逐漸養(yǎng)成。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做到:堅持每天閱讀;閱讀注意力要集中;學會邊讀邊記,邊讀邊思考;學會查閱工具書;要有目的計劃地進行閱讀。
(三)教會各種閱讀方法和技巧
教師在訓練學生閱讀時,應教會學生各種閱讀方法和技巧。一篇文章,至少要學會四種閱讀方法,掌握四種閱讀技巧。第一遍通讀,讓學生將文章從頭到尾大致瀏覽一遍,了解其大概內(nèi)容,獲得其第一印象。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迅速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第二遍跳讀,可以把文章中細枝末節(jié)的內(nèi)容先放一邊,緊緊抓住文章的主心骨,重點分析理解和掌握文章各個段落的要點。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用筆將不理解的地方用線條或各種符號勾畫出來,以便用作提問。文章一時讀不懂的地方,不要停頓,可以暫時跳過,往后繼續(xù)讀,以保證閱讀的連貫性,等整篇閱讀完后,再回過頭來慢慢思考問題;第三遍精讀。要學會仔細閱讀,認真思考。將文章中難讀難寫的字牢記于心,將文章中有講究的詞語細細咀嚼,將文章中有深刻內(nèi)涵的句子反復琢磨,重點理解;最后寫讀,學生在讀懂整篇文章,掌握各個知識點后,教師應要求學生做摘抄,寫讀后感。這樣做,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積累知識的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能提高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用技能、技巧的能力。
(四)突出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自由充分地閱讀。要提倡學生用心去閱讀,用各種感覺器官去體驗,引導學生讀出真情實感,讀出情趣味道,讀出心得體會。教師要善于營造個性化的閱讀氛圍,學生只有在不受拘束的自由氛圍中才能保持良好心境,才能獲得獨特的閱讀感受,從而提高閱讀領悟能力;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強調突出其主體地位。比如教師在講《九寨溝》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設計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是在大自然中自由飛翔的小鳥,帶著一顆愉悅的心情,像鳥兒一樣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課文中所描繪的九寨溝的神奇美景。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只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閱讀的主角。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設計,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體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交流互動,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激發(fā)學生敏銳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允許學生質疑,鼓勵學生提問,提倡學生廣泛討論和自由發(fā)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構建和創(chuàng)造意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五)有效開展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教師可以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給學生,也可以讓學生互相推薦好的閱讀書籍。教師要經(jīng)常組織讀書活動,可用組織評比交流的方式來開展。學生通過讀書活動的交流學習,能提高閱讀數(shù)量和閱讀質量,從而提高審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結 語】
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每個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性內(nèi)容的講解,更要注重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金麗艷.重視閱讀教學 提高語文素養(yǎng)【J】.吉林教育,2012(1)
【2】馮愛軍.以讀為本 提高語言能力——淺談如何搞好語文學習中的閱讀【J】.商情,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