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孫 莉
年味
文丨孫 莉
一進臘月,就盼著過年。年的記憶,載著童年的歡愉慢慢綻放。臘八一過,盛滿年的味道開始充盈心間,一切似乎久遠,仿佛又在眼前。記得兒時過年,遵義置辦年貨要提前兩個星期或者一個月,那個時代物資匱乏,要等到過年才可以吃上糖果,糕點,還有做成各種美味的肉,于是,盼望過年成了心中最幸福的一件事。
計劃經(jīng)濟時代,物資供應緊張,所需的東西都要憑票購買:布票、肉票、糧票……平時沒得吃的穿的,過年便要轟轟烈烈準備一番。扯花布、做新衣,就連準備的過程都是滿心的歡喜,因為只有過年,才能穿新衣放炮仗。
九歲那年的春節(jié),母親答應為我添置新衣,往日的新衣都是姐姐們“下放”的“新衣”,這一年終于有了屬于我自己的新衣,格外激動。記得那一天很冷,好不容易熬到商店開門的時間,母親就拿著布票帶我到當時遵義最繁華的新商店二樓選花布,我選了粉紅色的棉布,清楚記得母親付了八塊錢。 回到家里,我興奮不已,盡管“新衣”只是罩在棉襖外面的一層,里面的棉襖“下放的”,但剛開始穿當大衣穿,過兩年,就是合身的棉襖了。母親剪布搗鼓縫紉機的時候,我就和父親坐在火爐邊用裁下的碎布打布條,爐盤上是為過年準備的花生瓜子,我就坐在父親身邊,看他拉著碎布,手在布條上舞動,不一會整齊勻稱的布條就做好,父親會從廚房弄出一杯小酒,提前感受年的味道。
接下來就是盤扣了,父親會預先盤出很多的形狀讓大家選擇,最終會成全九歲女孩對美的追求。當母親把新衣做成,父親會把盤扣先固定在準確的位置,母親一針一線再把它縫上,新衣便做成了。
新年在期待中到來,我穿上了第一件屬于自己的新衣裳,走街串巷,見到熟悉的人便打招呼。那一年我九歲,一直到上大學,每年過年,父親母親都要為我添置一件新衣裳,依然是父親做盤扣,母親當裁縫,我坐火爐邊。
幾年前父親病危,醫(yī)生說盡量撐到過完年吧。于是在大年夜的晚上,我們在病房包餃子,看春晚,和他過了最后一個除夕。臨走前夕,父親說找根布條來說,我教你打盤扣,你會了可以用紅布來做,變化一下就是中國結(jié)??上沂冀K沒學會,小時候以為父親會一直守在身邊,一直為我打盤扣,待有一天無力時,才明白,親情是會分開的。至今仍不能忘懷父親指尖在布條上穿梭的情景。每每看到盤扣的衣服,總是說不出的喜歡,那是年的味道,父親的味道。經(jīng)歷了人生的春和夏,靜靜聆聽歲月的過往,輕輕翻過所有的日子,年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