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靜[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 鄭州 451100]
論詩的平淡美
⊙陳琳靜[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 鄭州451100]
詩有華麗美,也有平淡美。春山鳥語花香,妖艷嫵媚;夏山蔥蔥郁郁,蒼蒼翠翠?!蓺w于華麗。秋山氣韻幽幽,空靈明凈;冬山曠達邈然,沉靜健穩(wěn)。——可歸于平淡。平淡,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謂之“沖淡”。這是一株脫盡浮艷的花,它不裝腔作勢,不弄姿色,不爭奇斗艷,而每以其天然資質(zhì)之色和素樸純凈之美為人稱是。
詩歌美學平淡美
詩有華麗美,也有平淡美。古人說:“山有四時之色:春山冶艷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洗,冬山慘淡而如睡?!保ü酢读秩咧隆罚?/p>
春山鳥語花香,妖艷嫵媚;夏山蔥蔥郁郁,蒼蒼翠翠?!蓺w于華麗。
秋山氣韻幽幽,空靈明凈;冬山曠達邈然,沉靜健穩(wěn)。——可歸于平淡。
然,或華麗之于山,或平淡之于山,均不失其美。山之美,是謂“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王充)。
看來,蘇東坡還是比較辯證唯物主義的。他來到杭州,發(fā)現(xiàn)了西湖的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蔽骱拿朗撬蚕⑷f變,千姿百態(tài)的。詩人似乎奈何不了它,于是請出了西施,即以西施比譬西湖。西施究竟有多美?無從考證,也無需考證。蘇軾說她,平淡的裝束也美,濃麗的粉黛也美。這算是把西施的美寫絕了,把西湖的美也寫絕了。
從藝術美學上看,平淡與華麗屬一對矛盾范疇。它形似矛盾,實則各有千秋。魯迅喜歡簡練樸實,主張“少雕琢,去粉飾”,但他也說:“其實暢達也有暢達的好處,正不必故意減縮。”還有李白。李白有雄放奇麗的《蜀道難》,也有平樸質(zhì)實的《贈汪倫》。還有杜甫。杜甫有色彩瑰麗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也有文采平實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里先談詩的平淡美。平淡,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謂之“沖淡”。這是一株脫盡浮艷的花,它不裝腔作勢,不弄姿色,不爭奇斗艷,而每以其天然資質(zhì)之色和素樸純凈之美為人稱是。蘇東坡說:“漸老漸熟,乃早平淡?!蓖醴蛑f:“平淡之于詩,自為一體?!保ā豆旁娫u選》卷四)姚鼎說“:文章之境,莫佳于平淡?!雹僭娙朔空撛娊^句云“:吐語操辭不用奇,風行水上繭做絲。眼前景物口頭語,便是詩家絕妙辭。”這首詩論本身就頗具平淡美。如此等等,都道平淡的好。
這是因為,平淡,不是單調(diào)平庸,不是浮泛淺顯。相反的,是詩人的藝術修養(yǎng)和思想修養(yǎng)同時成熟后,才能具有的一種氣斂神藏、內(nèi)蘊外樸的藝術特色。這是因為,這“平”,是平中有奇的;這“淡”,是淡中見濃的。這是一種爐火純青的美,返樸歸真的美。
對了,這平淡,“其實不是平淡,乃絢爛之極也”(蘇東坡);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②。
原來這平淡之中還有許多不平淡呢,個中消息,前人亦早有窺探。
南宋葛立方《韻語陽秋》云:“大抵欲造平淡,當自絢麗中來,落其華芳,然后可造平淡之境。”
清人袁枚《隨園詩話》云:“詩宜樸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樸;詩宜淡不宜濃,然必須濃后之淡?!雹?/p>
古代有一首民歌:
東邊一棵樹,
西邊一棵樹,
南邊一棵樹,
樹,樹,樹,
挽不住郎舟住。
前三句指物辨向,平實單起。接下,一連三聲“樹”,音調(diào)鏗鏘,節(jié)奏急促,內(nèi)蘊激情難捺。于此,活脫脫跳出一個癡情女子,她留不住離去的丈夫,只得把希望寄托給眼前的拴船的大樹了。每棵樹,都曾寄托她挽留丈夫的深情,可又沒有一棵樹能幫她的忙;反過來,她卻對樹發(fā)出深沉的怨怒了。這首小詩,也可算夠平淡了,但其中愛多濃,情多深!此正謂“發(fā)纖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④。
當代大詩人艾青的美學主張即追求詩的平淡樸素,追求語言的口語化。他稱詩的平淡之美是“擲給空虛的技巧的寬闊的笑”,他認為“深厚博大的思想,通過最淺顯的語言表演出來,才是最理想的詩”。(《詩論》)因此,艾青寫詩盡可能地用口語,盡可能地做到“深入淺出”。比如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從語言上看全用口語寫成,算是平淡極了。但這平淡之中蓄有多少至性深情,大半個多世紀以來它撼動了多少人的心呢!
“作詩無古今,欲造平淡難?!边@是宋人梅堯臣的慨嘆。(《讀邵不疑學士詩卷》)
應該說,詩的平淡美,屬于一種更高級的美。因此,它要求詩人必須有至性深情,又有驅(qū)遣錘煉語言文字的功力。
清黃子云《野鴻詩的》云:“縱極平常淺淡語,以力運之而出,便勃然生動。”⑤黃氏強調(diào)的“力”,即作詩之功力。
清施補華《峴俑說詩》云:“凡作清淡之詩,須有沈至之語,樸實之理,以為之骨,那可不朽,非然,則山水清音,乃流于薄。”⑥
當然,這沈至之語,這清淡之詩,是要詩人費一番錘煉功夫的。袁枚說:“求其精深,是一半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就是這個意思。張向陶在《船山詩草》中也說:“敢為常語談何易,百煉工純始自然?!?/p>
不過,這種錘煉,不是往富麗華貴處煉,而是以平淡的審美原則,在遣詞用字上,盡可能地深入淺出一些、平白質(zhì)樸一些,做到蘊藉深衷,銜旨遙遠,而又平易清淡,出語如話。亦即劉熙載所說的:“要往活處煉,非往死處煉也?!?/p>
我國著名大詩人白居易的詩之所以流傳甚廣,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作詩“不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而力求通俗平易。所以劉熙載贊:“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雹吖旁娙绱?,新詩亦然。請看,“長江黃河淚兩行”,可謂平白如話,但其中多少悲痛,多少情思!
蘇軾有云:“好奇務新,乃詩之病?!钡拇_,若以“奇語”為佳,一味追求奇語,而忽視煉意,其詩句職能像臃腫的胖子一樣“色厲內(nèi)荏”。賈島的“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兩句,寫了三年,詩人自鳴得意,大發(fā)感慨:“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但由于意境不高,他人卻覺平常。
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雹噙@里的“常語難”,就難在“用常得奇”上。
沈德潛說:“古人不廢煉字法,然以意勝而不以字勝。故能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鄙蚴鲜侵鲝垙钠降胧忠詿捯?。
記不清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讀過這么兩句民歌,那是一位婦女痛悼她已故親人的悲歌:
山在水在石頭在
人家都在你不在
這貌不驚人的兩句,實則表現(xiàn)了平淡美的兩個重要特征:一是情真意切,二是平白質(zhì)樸。
山,水,石頭,人家,你。四個“在”,一個“不在”。用字也真是太平常不過了。然而,你再品品那“在”與“不在”之間,包孕著、起伏著多么驚心動魄的至情。這就是平淡美的力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保ㄍ醢彩┢降鳛橐环N歸真返璞的美,它不是一開始學詩就能把握的,而需要有雄厚的生活基礎和一定的藝術功力。不然,“火候未到徒擬平淡,何啻喜丸?費盡咀嚼,斐然滿口,終無氣味”。
劉熙載在談到書法藝術時指出:“學書者始由不工求工,繼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極也?!肚f子·山水篇》:‘既雕既琢,復歸于樸?!品?!”⑨這叫否定之否定。
就作詩而言,追求平淡之美,也往往有這個過程。
陸放翁云:“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保ā妒咀印罚?/p>
蘇東坡云:“大凡為文,當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這些都是經(jīng)驗之談啊。
蘇東坡自己寫詩追求平淡之美,也這樣教育后生。一次,有個青年人帶著詩稿請教于蘇軾,蘇軾看完詩稿后,針對那青年人好奇勿實的弊病,隨即寫了兩首五言小詩予他。其一:“字字覓其險,節(jié)節(jié)累枝葉;咬嚼三十年,轉(zhuǎn)更無交涉?!逼涠骸昂饪诔龀Q?,法度法前軌,人言非妙處,妙處在于是。”第一首是批評,批評那后生寫詩患在“覓奇險”;第二首是引導,引導年輕人寫詩應追求“常言”的平淡之美。這些無疑也是值得借鑒的。
①鄭奠、譚全基編:《古漢語修辭學資料匯編》,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585頁。
②④北大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下,中華書局1982年10月版,第2次印刷,第34頁,第34頁。
③袁枚:《隨園詩話》上,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9月第2版,第150頁。
⑤⑥梅堯臣:《讀邵不疑學士詩卷》,鳳凰出版社2009年版。
⑦⑧⑨《藝概·詩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78頁,第65頁,第168頁。
作者:陳琳靜,碩士,鄭州工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與現(xiàn)當代文學。
編輯:張晴E-mail:zqmz0601@163.com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詩趣理論及詩趣形態(tài)研究》(13BZW015)
[1]何文煥.歷代詩話(上)[M].北京:中華書局,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