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晟(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山東 泰安 271018) 張旭光(國科司達特集團 北京)
?
自控設備與人工哺乳犢牛增重效果比較
董旭晟(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山東 泰安 271018) 張旭光(國科司達特集團 北京)
哺乳是犢牛培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哺乳質(zhì)量影響犢牛的生長發(fā)育和健康。良好的犢牛哺乳以科學的哺乳計劃為基礎,隨著犢牛的生長發(fā)育和固體飼料采食量變化,適時調(diào)整每天的哺乳量。哺乳操作做到定量飼喂、安全衛(wèi)生、奶溫適宜。當前,多數(shù)奶牛場采用人工哺乳方式,哺乳用具以奶桶或奶瓶為主。受工人責任心和哺乳管理不嚴格的影響,群欄哺乳階段常出現(xiàn)哺乳用具不衛(wèi)生、奶溫不易控制、哺乳不均勻、哺喂犢牛用乳存在安全衛(wèi)生隱患等問題。
飼喂站是自動控制的犢牛哺乳系統(tǒng),具有個體識別、自動控溫、自動消毒、個體定量哺乳功能,既節(jié)省人工,又能有效地保障哺乳質(zhì)量。本研究的目的是觀察飼喂站群欄哺乳的效果,與人工群欄哺乳進行比較。
1.1 時間地點 對比試驗于2015年10月22日至2015年11 月14日在德州嘉利荷奶牛場進行。該牛場初生犢牛第一周單欄飼養(yǎng),一周后群欄飼養(yǎng),哺乳期60d。
1.2 試牛分組(1)對比試驗在群欄飼養(yǎng)犢牛進行,選擇初生重相近的群欄飼喂犢牛48頭,其中30頭犢牛采用飼喂站哺乳,18頭犢牛采用人工哺乳,兩組犢牛固體飼料投放方式和數(shù)量相同,自由飲水。(2)飼喂站哺乳犢牛,每天每頭哺乳限量為12kg。哺乳達到當天限量的犢牛,飼喂站自動識別,拒絕哺乳。人工哺乳犢牛由多乳頭哺乳奶桶供乳,哺乳2次/d、約20min/次,期間自由飲奶,有爭搶哺乳的現(xiàn)象。
1.3 統(tǒng)計及分析(1)兩組犢牛移入群欄(初生后1周)后即采用不同方式哺乳。本試驗對兩組犢牛23d的生長速度進行了觀察。于觀察開始前和結束時分別稱量記錄兩組犢牛的體重,計算觀察期的日增重。(2)用SAS(V8.2)軟件,Linear Modes分析中的The GLM Procedure程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統(tǒng)計模型為y= a+bx+μ,其中a為平均值,b為處理效應,μ為隨機誤差。P≤0.05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
兩組犢牛平均初生重分別為36.40和36.61kg,差異不顯著(P>0.05)(表1)。飼喂站和人工哺乳犢牛觀察開始平均體重分別為59.50和61.22kg,飼喂站組較人工哺乳組平均低1.72kg/頭,但組間差異不顯著。觀察結束時,飼喂站和人工哺乳組平均體重分別為76.20和75.61kg,飼喂站組較人工哺乳組平均高0.59kg/頭,組間差異不顯著。觀察期內(nèi),飼喂站組平均日增重0.72kg,人工哺乳平均日增重0.62kg,飼喂站組較人工哺乳組高0.1kg,組間差異接近有趨勢標準(P=0.16)。觀察期內(nèi),飼喂站組由平均體重低于人工哺乳組到觀察結束時超過人工哺乳組,反映了飼喂站組增重較快,但統(tǒng)計差異不顯著,可能與觀察期較短、觀察頭數(shù)較少有關。另本場為新建場,參加試驗犢牛的母親均經(jīng)歷長途運輸應激不久,且觀察期間犢牛腹瀉較多,對觀察結果有一定影響。
表1 飼喂站與對比組對比
本文對自控設備與人工哺乳群欄飼養(yǎng)犢牛的增重效果進行了比較。飼喂站自控設備哺乳犢牛30頭,人工哺乳犢牛18頭。兩組犢牛初生重及試驗初始體重相近。在23d觀察期內(nèi),飼喂站平均日增重0.72kg,人工哺乳日增重0.62kg,兩組犢牛平均日增重差異接近有趨勢水平(P=0.16)。本試驗結果表明,飼喂站自控設備哺乳效果優(yōu)于人工哺乳。
中圖分類號:S82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1733(2016)04-0015-01
收稿日期:(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