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活在中國北方廣袤區(qū)域的游牧民族,采取一種簡潔明快、程式化的表現(xiàn)方式,用青銅澆鑄出各種動物形飾并制作成動物紋飾牌。他們以飛禽、走獸、家畜等種類繁多的動物紋樣為題材,裝飾刀、劍等武器的柄端,或制作出隨身攜帶和使用的精美透雕飾牌。這些飾牌大多做工精細(xì),小巧玲瓏,追求神似而又不拘泥于動物本身,顯示出了較高的文化藝術(shù)水平。這種顯示北方游牧文化的精美獨(dú)特飾牌在我國北部長城地帶多有發(fā)現(xiàn),其中寧夏南部的固原地區(qū)有較多的出土,其中不乏精品。如虎噬鹿金扣飾,生動而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自然界動物咬斗場景。其中后肢翻轉(zhuǎn)的動物紋樣是歐亞草原的特色紋樣,約于戰(zhàn)國中期自西向東傳人中國北方地區(qū),成為當(dāng)?shù)亓餍械膭游锛y樣?;⑹陕乖煨偷呐骑椩诒狈降貐^(qū)戰(zhàn)國晚期的遺存中有較多的發(fā)現(xiàn),尤其以甘肅和寧夏地區(qū)為多。這種類型的早期神獸紋樣出土于黑海北岸庫班河流域,時間為公元前5世紀(jì)晚期至前4世紀(jì)早期,屬斯基泰人所有。中國北方地區(qū)的這種神獸紋樣應(yīng)是對歐亞草原上流行的這類神獸紋樣的吸收與借鑒,經(jīng)研究表明,這類動物紋金腰飾牌鑄造成型,與草原上流行的捶揲成型工藝不同,應(yīng)當(dāng)是以秦國工匠為代表的中原工匠吸收借鑒草原文化因素的新創(chuàng)作。這類長方形腰牌飾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晚期,當(dāng)時主要流行于中國北方地區(qū),佩戴者多是草原上層人士。同時,有些青銅牌飾,在獸頭頸部、尾端飾有勾喙猛禽頭紋樣,是歐亞草原流行的紋樣傳人中國后,經(jīng)本地工匠融合借鑒的結(jié)果。
固原博物館收藏有不少青銅(金質(zhì))牌飾,其特征顯示出了自身多元文化風(fēng)格,具有濃郁的區(qū)域特征,為研究中國北方青銅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豐富的實(shí)物依據(jù)。
虎噬鹿金扣飾
1981年寧夏固原縣頭營鄉(xiāng)坪樂村出土,直徑3.1厘米。金質(zhì)。扣飾整體呈半圓球形,鑄造成型,背面有一固定用鈕。正面浮雕出兩虎兩鹿,構(gòu)成兩組相同的虎噬鹿圖案。兩虎分別咬住兩鹿頸部,兩鹿雙眼圓睜,后肢朝上翻轉(zhuǎn),相互交纏(見圖1)。
虎噬鹿青銅飾牌
1987年寧夏西吉縣陳陽川村出土,長12.4厘米,寬6.5厘米。青銅質(zhì)。此牌飾是中國北方地區(qū)草原民族的腰帶組件,整體為透雕虎噬鹿圖案?;A眼睜,虎右前爪攫住幼鹿肩部,張口露齒噬咬幼鹿胸部。幼鹿圓眼,長耳,四肢蜷曲,作驚恐掙扎狀。虎肢體健壯,額前部附一環(huán)扣,長尾翹起貼于背部,上飾麥穗紋,尾末端為一勾喙猛禽頭,身上裝飾有聯(lián)珠、圓點(diǎn)、弧線等紋樣(見圖2)。
虎噬鹿鍍錫青銅飾牌
1984年寧夏彭陽縣白楊林村出土,長8厘米,寬4.5厘米。青銅質(zhì)。此飾牌是中國北方地區(qū)草原民族的腰帶組件,整體為透雕虎噬鹿圖案,具有濃郁的草原文化特色?;⒆鱽辛睿瑘A眼,橢圓形大耳,張口噬咬小鹿頸部。小鹿四肢蜷曲作掙扎狀?;⒅w健壯,背上有一勾喙猛禽頭,長尾下垂,上飾麥穗紋,尾末端為勾喙朝上的猛禽頭,勾喙猛禽頭生兩尖耳(見圖3)。
怪獸紋金飾牌
1996年寧夏固原縣中河鄉(xiāng)出土,金質(zhì)。長6.2厘米,寬4.7厘米。為腰帶組件,模鑄成型,背面有一固定用鈕。怪獸的身子為大型貓科動物,頭部似狼,上唇朝上翻卷,露出鋒利的牙齒,鬃毛由頭部延伸至背部,長尾下垂,上有凹陷孔,原來應(yīng)為鑲嵌裝飾物(見圖4)。怪獸面頰、肩部、臀部等裝飾螺旋紋,是戰(zhàn)國晚期中國北方地區(qū)常見的裝飾紋樣。
翼馬紋金飾牌
1980年固原縣三營鄉(xiāng)出土,金質(zhì)。長6.9厘米,寬4.5厘米。為腰帶的帶頭,模鑄成型。長方形,帶有繩索紋邊框,邊框內(nèi)淺浮雕有一翼馬。翼馬呈騰空飛行狀,低首,圓眼,三角耳,前肢后屈,后肢騰空朝上翻轉(zhuǎn),蹄形足,尾下垂,末端裝飾有帶耳的勾喙鳥頭。馬背裝飾有6只帶耳的勾喙鳥首,肩部、臀部等裝飾螺旋紋(見圖5)。
鎏金虎紋銅扣飾
1993年固原縣潘家莊農(nóng)場出土,長8厘米,寬5厘米。青銅質(zhì),表面鎏金。長方形的塊板上留有邊框,內(nèi)浮雕一虎低首作行進(jìn)狀。虎體肥大健碩,低首,圓眼外凸怒睜,巨口張開,利齒外露。額前一辮狀物沿脊平貼背中部,束端飾勾喙鳥頭,尾下垂(見圖6)。背面平素,有兩橋形系扣。
透雕動物紋咬斗青銅飾牌
1999年彭陽縣草廟鄉(xiāng)張街村出土,長7.6厘米,寬4.9厘米。青銅質(zhì)。整器略呈長方形,造型為一獸,圓眼,粗頸,張口露齒噬一幼獸。獸身陰刻細(xì)線、飾渦紋,體健碩,長尾下垂,前肢彎曲踩踏幼獸,后肢呈蹲踞狀(見圖7)。
透雕動物紋青銅飾牌
1999年彭陽縣草廟鄉(xiāng)張街村出土,長7.4厘米,寬4.5厘米。青銅質(zhì)。整器略呈長方形,素面。造型為一獸,三角眼,短耳直立,張口露齒噬一幼獸。體肥碩,長尾下垂,尾端上卷作站立狀(見圖8)。
透雕雙鹿青銅飾牌
1987年固原縣彭堡鄉(xiāng)撒門村于家莊墓出土,長3.4厘米,寬3.1厘米。青銅質(zhì)。構(gòu)圖為兩鹿交配狀。一鹿前后足收攏作站立勢,豎耳回首目視后方;另一鹿有環(huán)形角,前肢搭在前鹿臀部(見圖9)。背面平直。
透雕動物紋青銅飾牌
1989年固原縣楊郎鄉(xiāng)馬莊村楊郎墓出土,長9.5厘米,寬5厘米。青銅質(zhì),略呈長方形。造型為一獸,素面,圓耳,粗短頸,低首,口噬一獸。體肥碩,長尾卷曲貼于背中部,四肢交錯呈行進(jìn)狀(見圖10)。
透雕動物紋青銅飾牌
1989年固原縣楊郎鄉(xiāng)馬莊村楊郎墓出土,長9.5厘米,寬5.2厘米。青銅質(zhì)。整體造型為一獸,素面,粗短頸,圓耳,低首,張口噬一幼獸。體肥碩,長尾上卷搭于背中部,四肢粗壯交錯呈行走狀(見圖11)。背面有三個橋形鈕。
透雕虎噬鹿青銅飾牌
1989年固原縣楊郎鄉(xiāng)馬莊村楊郎墓出土,長8.1厘米,寬4.5厘米。青銅質(zhì)。整器為素面虎噬鹿紋?;⒘⒍诸i,圓眼高凸,張口露齒噬一幼鹿背部,左前后爪踩于幼獸頭部,長尾下垂。幼鹿立耳,圓眼睜,四肢彎曲作掙扎狀(見圖12)。
雙鳥形青銅飾牌
1989年西吉縣新營鄉(xiāng)陳陽川村出土。長6厘米,寬4.3厘米。青銅質(zhì)。上部為兩鳥回首相對,圓耳,圓眼凸起,長喙彎勾,鳥尾展開相接如花瓣。下部圓牌中間突起上浮雕一團(tuán)身小獸(見圖13)。背面有豎鈕。
透雕動物紋青銅飾牌
1989年固原縣楊郎鄉(xiāng)馬莊村楊郎墓出土,長12厘米,寬6.3厘米。透雕佇立狀虎,素面,小耳,凸眼,肢體雄健,長尾下垂,張口吞噬一卷曲小獸?;⒖谇胺礁揭环叫涡】郗h(huán),扣鉤外突(見圖14)。背面有橋形鈕。
透雕動物紋青銅飾牌
1987年固原縣頭營鄉(xiāng)雙臺村出土,長9.1厘米,寬5.8厘米。青銅質(zhì)。整體造型近長方形,兩獸前半身反向連接,圓眼,三角形立耳,形似張口露齒噬一小獸,后半身簡略呈S形(見圖15)。
雙鳥紋青銅飾牌
1987年固原縣彭堡鄉(xiāng)撒門村于家莊墓出土,長4.6厘米,寬1.8厘米。青銅質(zhì)。雙鳥頭相背連接,體呈S形。圓眼,圓耳,長喙彎鉤,頭頂部冠狀(見圖16)。背面有一拱形鈕。
子母豹透雕青銅飾牌
1982年固原縣楊郎鄉(xiāng)大北山出土,長5.3厘米,寬5.3厘米。青銅質(zhì)。透雕雙豹圖案,造型為大小兩豹相對互抱。大豹彎身屈肢卷尾,前后足相疊,圓眼,立耳,口微張,前額緊貼小豹下頜(見圖17)。形象生動傳神,表現(xiàn)母子親情。小豹腹側(cè)有一凸鈕。
透雕鹿紋青銅飾牌
1989年固原縣楊郎鄉(xiāng)馬莊村楊郎墓出土,長13.7厘米,寬8.2厘米。青銅質(zhì)。鹿作蹲踞狀,前后肢內(nèi)屈,蹄相連,昂首前視。短吻前伸,短頸,鋸齒壯大,角向后延伸與背部相連,短尾上翹(見圖18)。整體扁平,造型簡略。
透雕鹿紋青銅飾牌
1989年固原縣楊郎鄉(xiāng)馬莊村楊郎墓出土,長13.8厘米,寬11.3厘米。青銅質(zhì)。鹿作奔跑狀,前肢后屈,后肢前伸,蹄相連。長吻,短頸,鋸齒壯大,角向后延伸與背部相聯(lián),短尾上翹(見圖19)。造型簡略。
虎噬鹿鍍錫青銅飾牌
2012年固原市原州區(qū)出土,長10.4厘米,寬5.4厘米。青銅質(zhì)。透雕佇立狀虎,小耳,短粗頸,肢體雄健,長尾下垂,尾端及頸部飾鳥頭紋。右前爪踩踏一仰面屈肢幼鹿頸部,張口露齒作噬狀。整器表面鍍錫,飾勾云紋、圓點(diǎn)紋(見圖20)。
透雕虎噬羊青銅飾牌
2012年固原市原州區(qū)出土,長8厘米,寬4.4厘米。青銅質(zhì)。透雕虎作佇立狀,小耳,粗頸,三角眼,肢體健碩,長尾下垂,尾端及頸背裝飾長喙彎鉤、圓眼的鳥頭。左前爪踩踏一蹲踞狀小羊頭部,虎張口露齒作噬狀。羊圓眼,大卷角,仰首。器身飾勾云紋、圓點(diǎn)紋,虎尾部、頸部飾連鎖紋(見圖21)。
透雕虎噬羊青銅飾牌
2012年固原市原州區(qū)出土,長9.5厘米,寬4.8厘米。青銅質(zhì)。整器扁平呈長方形,器身用渦紋、點(diǎn)紋刻劃出一蹲踞形虎,低首,三角耳,圓眼,張口露鋸齒噬一幼獸,長尾下垂(見圖22)。造型簡潔,古樸。
透雕虎噬鹿青銅飾牌
2014年固原市原州區(qū)出土,長10.7厘米,寬5厘米。青銅質(zhì)。整器扁平呈長方形,造型為一佇立狀虎,短耳,粗頸,圓眼,體健碩,張口露齒噬咬幼鹿腹部。幼鹿圓眼,長耳至背部,后肢抵虎頸部,作掙扎狀。虎長尾下垂,上飾繩索紋(見圖23)。
透雕羚羊青銅飾牌
2014年固原市原州區(qū)出土,長4.5厘米,寬4.3厘米。青銅質(zhì)。羚羊低首,圓眼,口微張,肢體健壯。扁平環(huán)狀角與尾相連接,短尾上翹,蹄狀足(見圖24)。造型生動逼真。
牛紋青銅飾牌
2014年固原市原州區(qū)出土,長5.4厘米,寬5厘米。青銅質(zhì),一組兩件,兩件構(gòu)圖一致。長方形,邊框飾麥穗紋,中間透雕一佇立牛形圖案。牛低首,圓眼凸起,彎角向上,肢體健碩,長尾下垂(見圖25)。
(作者單位:寧夏固原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