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進,曹立春(.淮陰工學院 管理工程學院,江蘇 淮安 3003;.清河開明中學,江蘇 淮安 300)
?
初中學生手機依賴現狀的調查研究
張國進1,曹立春2
(1.淮陰工學院 管理工程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2.清河開明中學,江蘇 淮安 223001)
摘要:采用《中學生手機依賴量表》對470名初中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近一半的初中生存在著手機依賴現象,且主要表現在突顯性上。初中生在性別、年級、學習成績、家庭經濟狀況等人口學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在獨生子女、區(qū)域等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
關鍵詞:心理健康;手機依賴;調查;初中生
目前,“低頭族”隨處可見,《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認為,移動電話和智能手機已經超過個人電腦成為中國人訪問互聯(lián)網的最常用設備,截至 2015 年 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 5.94億,其中,初中生所占比例達36.5%。手機的便攜性、即時性、美觀時尚和強大的多功能性給初中生帶來了便利和放松,同時,也致使心智發(fā)育不成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的初中生產生了手機依賴。
手機依賴(Mobile Phone Dependence,MPD)又稱手機成癮,是指個體因為使用手機行為失控,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癡迷狀態(tài)。[1]它并不是指對手機本身的依賴,而是由于反復使用手機游戲、網絡、短信、拍照等功能的異乎尋常的行為方式,導致個體痛苦危害工作學習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手機依賴實質上是一種行為成癮(behavioral addiction)。[2]手機依賴行為導致初中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功能明顯受損,因而,探討初中生手機依賴的狀況,有助于我們引導初中生合理利用手機、預防手機依賴,促進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研究對象
對某中學470名學生發(fā)放了問卷,收回有效問卷450份。其中男生325人、女生125人;初一134人、初二191人、初三125人。
(二)研究方法
1.初中生手機依賴量表[3]
初中生手機依賴量表,由王小輝編寫,共 16個條目,分為3個維度:戒斷性、突顯性和強迫性??偭勘淼摩料禂?0.889,量表各維度的α系數0.696-0.816,分半信度介于0.724 和0.784 之間。量表總分及分量表得分越高說明手機依賴程度越深,量表信效度較好
2.施測與數據處理
借助上自習課的機會對被試進行團體施測。數據采用 SPSS13.0進行處理。
(一)初中生手機依賴總體狀況
459名初中生手機依賴總分及分量表得分的描述統(tǒng)計結果見表 1。初中生手機依賴總均分為36.8584,其中最低分為16,最高分為80。
表1 初中生手機依賴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
量表采用5點計分法,每題得分大于3分的,即判定有手機依賴傾向。對手機依賴及各維度平均分大于3分的初中生人數進行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表2 初中生手機依賴及各維度的人數
結果顯示,手機依賴平均分大于3分的初中生占總數的49.02%,說明將近一半的初中生不能夠正確認識和使用手機,已經存在手機依賴現象。在各維度中,突顯性最為明顯,表現為當事人日常過度使用或查看手機的行為特征。
(二)初中生手機依賴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比較
1.不同性別、獨生子女與否、不同地區(qū)的初中生在手機依賴上的差異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 t檢驗,對不同性別、獨生子女與否、不同地區(qū)的初中生在手機依賴上進行差異分析見表 3,結果顯示,女生在手機依賴總分與各維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但男、女初中生僅在強迫性維度存在顯著差異;非獨生子女初中生在手機依賴總分與各維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獨生子女初中生,但非獨生子女與獨生子女初中生在手機依賴以及各個緯度上沒有顯著性差異;來自城鎮(zhèn)的初中生在手機依賴總分以及各維度上的得分高于來自農村的初中生,但來自城鎮(zhèn)與農村的初中生在手機依賴以及各個緯度上沒有顯著性差異。
表3 不同性別、獨生子女、城鄉(xiāng)來源狀況的初中生在手機依賴總分及各維度的檢驗
否(n=247 37.372±13.464 13.575±6.600 14.648±4.637 9.150±4.449 F 0.389 1.235 1.363 0.097 P 0.428 0.402 0.329 0.892區(qū)域 城鎮(zhèn)(n=78) 37.936±14.571 13.910±6.970 14.526±4.670 9.500±4.583農村(n=372) 36.718±12.759 13.226±6.303 14.446±4.469 9.046±4.327 F 1.916 2.201 0.044 0.769 P 0.455 0.393 0.887 0.405
2.初中生手機依賴的年級差異比較
采用方差分析,對不同年級的初中生在手機依賴上進行差異檢驗見表 4,結果表明,不同年級的初中生在手機依賴、戒斷性、突顯性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強迫性上沒有顯著差異。兩兩比較發(fā)現,在戒斷性、突顯性與手機依賴上,初一顯著低于初二與初三,初二與初三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在強迫性上,初一、初二、初三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4 不同年級初中生在手機依賴上的差異檢驗
3.不同學習成績初中生在手機依賴上的差異比較
采用方差分析,對不同學習成績的初中生在手機依賴上進行差異檢驗見表 5,結果表明,不同學習成績的初中生在手機依賴、戒斷性、突顯性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強迫性上沒有顯著差異。兩兩比較發(fā)現,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與優(yōu)等、中上、中等、中下成績的學生在戒斷性上均存在顯著差異,優(yōu)等、中上、中等、中下成績的學生兩兩之間均沒有顯著差異;在突顯性上,只發(fā)現中上成績的學生與較差成績的學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在手機依賴上,結果顯示,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與中上、中等、中下成績的學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而與優(yōu)等成績的學生沒有顯著差異。
表5 不同學習成績初中生在手機依賴上的差異檢驗
4.不同家庭經濟狀況初中生手機依賴上的差異比較
采用方差分析,對不同家庭經濟狀況的初中生在手機依賴上進行差異檢驗見表6,結果表明,不同家庭經濟狀況的初中生在戒斷性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手機依賴、突顯性、強迫性上沒有顯著差異。兩兩比較發(fā)現,只有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學生與較差的學生之間在戒斷性上存在顯著差異。
表6 不同家庭經濟狀況初中生在手機依賴上的差異檢驗
(一)初中生手機依賴狀況的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近一半的初中生不能正確認識和使用手機,存在著手機依賴現象,遠遠高于王小輝(2011)[3]、房香蓮(2013)[4]等人的調查數據(15.36%、4.1%)。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寄宿在民辦中學的留守者。他們大多都是寄宿生或留守孩子,受管教的機會比較少,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加上民辦學校為己私利而降低對學生使用手機的要求、放松管理。這些學生大多與祖父母或其他親戚生活在一起,他們對孩子的手機使用疏于監(jiān)督與限制,另外,其父母由于常年在外,一方面,對管理孩子手機的使用鞭長莫及,另一方面,為方便與孩子聯(lián)系允其使用手機,但卻忽略了對其開展正確認識與使用手機的教育。
初中生手機依賴主要表現在突顯性上,即當事人日常過度使用或查看手機。初中生自我意識高漲與成人感強烈,使得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欲與探索精神,此時,手機網絡恰恰給其提供了求職與探索的平臺;另一方面,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對外界的不信任與不滿意,常常使其感到非常孤獨與寂寞,然手機網絡的便利性、隱匿性、宣泄性、互助性等特性使他們閉鎖的心理打開了一扇門,為其得到關心與幫助的渴望找到了對接點。
(二)初中生手機依賴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
在性別上,女生的強迫性得分顯著高于男生。強迫性主要表現為當事人具有強烈的手機使用愿望和沖動而難以自拔,甚至出現錯覺。研究結果表明,女生比男生表現出更強烈的手機使用愿望與沖動。進入青春后,女生有著更多的秘密與困惑,需要與父母、同學或其他朋友保持聯(lián)系以獲取更多的傾訴與社會支持,由于距離的問題,手機成了僅有的交流媒介,不快與壓力的解決與釋放又強化了她們使用手機的愿望與沖動。本研究的調查對象大多為留守兒童,長期與爺爺奶奶或親戚一起生活,他們沒能及時了解到她們成長需要,這種情況又加強了她們與手機聯(lián)系的緊密性,稍有動靜她們便會聯(lián)系到手機,出現多次錯覺。
手機依賴及其各維度在是否獨生子女、區(qū)域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是因為,手機已成為大眾消費品,并且價位與功能關聯(lián)不大,使他們都能較早地、較頻繁地使用手機。本研究以留守兒童為主,父母為方便聯(lián)系孩子允許使用手機,但父母的監(jiān)管又不到位,又沒能及時傳授如何正確認識與使用手機的相關知識。城鎮(zhèn)與農村來源的初中生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可能還因為本研究城鎮(zhèn)初中生的樣本太少,致使樣本的代表性不強。
不同年級的初中生在手機依賴、戒斷性、突顯性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且表現在初一顯著低于初二與初三,在強迫性上沒有顯著差異,支持了王小輝的觀點。在手機依賴及其各維度上,不同年級學生的得分大致隨年級的升高呈上升趨勢。大多學生初一時才開始使用手機,此時他們還帶有小學階段的童真,雖出現了叛逆,但仍會接受教師與家長的建議與教育。隨著手機使用時間的增加,自我意識的高漲與成人感的強烈,一方面形成了很多手機使用的習慣,另一方面他們對成人的教育也將置之不問,再加上手機的便利性使之成為與人交流的重要工具,最終使他們的手機依賴逐漸加深。同時,結果還顯示,在戒斷性上,初三學生的得分低于初二學生的得分,有悖于大趨勢。我們認為可能是因為初三即將面臨中考,學業(yè)壓力較重,教師與家長均對使用手機管教較嚴,且對其無法正常使用手機時進行心理疏導,避免出現比較強烈的情緒情感反應而影響到學習成績。
不同學習成績的初中生在手機依賴、戒斷性、突顯性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強迫性上沒有顯著差異。成績較差的學生手機依賴程度顯著高于成績中等上下的學生,雖也高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但不顯著;成績較差的學生在戒斷性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其他等級成績的學生,在突顯性上的得分顯著高于中上成績的學生,雖高于其他等級成績的學生但不顯著。這說明成績較差的學生手機依賴程度最高,在無法正常使用手機時變現出的情緒反應更為強烈,其行為被手機使用所主宰。與電腦相比,手機具有迷你性,不易被教師與家長發(fā)現,加上功能強大,擴展性能強,使學生幾乎不受時空限制地使用,加之長期不良的學習習慣于較差的自制力,致使其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勢必影響其學習成績。另外,成績較差的學生可能被教師邊緣化,被家長冷落,不能感受他人的關注與溫暖,在此情況下,他們可能求助于網絡的虛擬社會,以此獲取自己的存在感,進一步加深了對手機的依賴。
在突顯性上,只發(fā)現中上成績的學生與較差成績的學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在手機依賴上,結果顯示,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與中上、中等、中下成績的學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而與優(yōu)等成績的學生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表明,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學生在戒斷性上的得分顯著高于與較差的學生,其他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學生比較差的學生在無法正常使用手機時表現出更強烈的情緒情感反應。這可能是因為較好家庭條件的學生家長,覺著現在條件好了,對孩子的一些要求應該盡量滿足,容易在客觀上形成溺愛型或放任型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家庭環(huán)境,父母對孩子手機的使用疏于監(jiān)督與限制,也沒有教給如何正確認識和使用的相關知識。
(一)近一半的初中生不能正確認識和使用手機,存在著手機依賴現象,且主要表現在突顯性上。
(二)初中生在性別、年級、學習成績、家庭經濟狀況等人口學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在獨生子女、區(qū)域等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1] 師建國.手機依賴綜合征[J].臨床精神醫(yī)學 2009,19 (2):138-139.
[2] 徐華,吳玄娜,蘭彥婷等.大學生手機依賴量表的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1):26-27.
[3] 王小輝.初中生手機依賴現狀及與社會支持社會適應性的關系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1.
[4] 房香蓮.中學生手機依賴的現狀及其對學業(yè)成績、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16)02-0097-05
收稿日期:2016-03-04
作者簡介:張國進(1980-),男,山東菏澤人,淮陰工學院管理工程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曹立春(1982-),女,山東聊城人,清河開明中學教師,碩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