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娟
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電視新聞編輯
馬連娟
(安丘市廣播影視中心 山東省安丘市 262100)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電視新聞編輯發(fā)展而言,既是沖擊與挑戰(zhàn),又是發(fā)展的實際機遇。所以電視新聞編輯要通過創(chuàng)新去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在明確自身優(yōu)勢的基礎之上,針對目前的新聞發(fā)展趨勢進行相應的創(chuàng)新與轉變,以此適應電視新聞編輯的基本發(fā)展需求,增強電視新聞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
1.1 海量化
互聯網的鏈接使得各種信息相織成網,百度中輸入一個新聞事件相關訊息可以達到上百條,多種新聞定制以及各種付費手機短信資訊,使觀眾身處一個比以往更加信息爆炸的時代。
1.2 快捷化
新媒體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快捷化,一個簡單的照片配上說明,幾分鐘就能上傳至網絡共享。微博微信的出現,更加擊垮了傳統媒體的時效底線,幾乎每一件新聞大事發(fā)生的同時,都有微博在記錄,被轉發(fā)。
1.3 互動化
新聞的影響力除去媒介品牌的影響外,也正在更多地取決于受眾的參與度。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聞傳播方式帶有強烈的互動性。在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受眾,每個人也可以成為新聞發(fā)布者、新聞評論者,受眾的聲音與意志正在更多地影響著新聞事件的延伸。
1.4 良莠不齊化
在享受著微博帶來的快捷與平等同時,謠言和陰謀也開始進駐微博。在網絡傳播中,每一個用戶都可以成為信息發(fā)布源,然而由于謠言特點一般都會結合社會熱點,受眾具有獵奇和圍觀心理,更容易被轉發(fā)和散布,導致造謠、欺詐、網絡犯罪等屢見不鮮,所以,多數人一邊上網,一邊警惕,使得網絡這種自由的媒體可信度大大降低。
編輯作為受傳者,與普通讀者接受傳播是有區(qū)別的,這種區(qū)別在于,編輯所接受的信息未經選擇和加工,真?zhèn)蝺?yōu)劣并存,而且數量更多,涉及面更廣,編輯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也更加多樣、復雜。隨著新媒體時代到來,傳統電視新聞編輯理念、角色與功能已經無法適應新媒體環(huán)境,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成為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從“單一型編輯”向“復合型編輯”轉變,以滿足社會和觀眾的需求,切實擔負起時代所賦于的使命與責任。
2.1 編排方式單一
在傳統新聞媒體的影響下,電視新聞的播報形式長期不變,導致新聞的編排形式比較單一。單一的新聞編排方式易使受眾出現收視疲勞,對新聞信息的傳播產生消極的影響。而造成電視新聞編排方式單一的原因就是新聞制作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力。
2.2 內容空洞
目前,很多電視新聞所播報的內容缺乏實際意義,內容空洞而又枯燥,不能吸引受眾參與其中。同時,新聞的客觀評價比較多,脫離了受眾生活,大量堆積時政新聞,使得很多經驗性的稿子被反復編排。久而久之,降低了電視新聞吸引力。
2.3 傳統的電視新聞不能與受眾互動
在傳統電視新聞編輯模式下,受眾在新聞事件傳播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新聞接收者,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研發(fā),越來越多的移動設備可以接收電視新聞,其互動性是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所不能實現的。
3.1 實現新聞編輯角色的轉型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新聞工作者不再僅僅是新聞內容的加工者。從當前形勢來看,我們需要對新聞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在新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下,大數據思維逐漸被新聞編輯所需要。當前新聞信息的數量是巨大的,通過大數據可以對這些信息數據進行分類和整合,并且通過大數據來分析和了解不同受眾的需求。這樣不僅能夠達到新聞信息精準投放的效果,同時還能提升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質量和效果。電視新聞和互聯網的有效結合,能夠讓受眾達到更好的體驗。另一方面,使得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內容更加豐富。在新媒體時代下,受眾逐漸成為了新聞信息的發(fā)布者之一,并且在其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因而在設置電視新聞節(jié)目內容的時候,可以將這些原創(chuàng)內容加入其中,這對提升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影響力有著很大幫助。
3.2 注重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編排
在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所承擔的責任也有所增加。作為新聞工作者,不僅需要對新聞如實傳播,同時還需要進行相應解析和評論。除此之外,精巧的編排能夠使得新聞產生更多閃光點,有助于新聞傳播。一方面,要實現編輯思路和播放形勢多樣化。例如在新聞節(jié)目中,實現現場和背景的有效結合,使得電視新聞播報更具新意。而在另一方面,新聞的編排要達到錯落有致,也就是根據不同新聞內容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新聞播放形式,新聞之間的串聯要合理恰當而不顯突兀,從而給觀眾帶來新的體會,改變他們對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看法。
3.3 將科學技術應用到電視新聞編輯中
近些年來我國科學技術水平有了明顯提升,這些新技術和新知識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在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中,也可以將其應用其中,實現電視新聞編輯的創(chuàng)新。
(1)在制作方式上,傳統制作方式已經逐漸被新技術所取代,例如虛擬演播廳和三維動畫技術等,可以讓電視新聞以不同方式展現在觀眾面前。而在剪輯過程中,這些可以讓電視新聞編輯更加精致,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2)包裝方式,科技魅力是無窮的,也更能吸引當前觀眾目光。新技術應用可以提高節(jié)目的現代性,使其更加符合觀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3)傳播方式,當前新媒體傳播方式多樣而快速,電視新聞編輯同樣可以與之相結合,建立互聯網工作平臺,讓觀眾能夠參與到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中。觀眾可以通過更加便捷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新聞的需求以及對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看法,這些都是電視信息節(jié)目取得發(fā)展不可缺少的元素。
媒體時代確實會對電視新聞編輯造成相當大的影響,但是與此同時,電視新聞編輯也需要抓住其宣傳主流價值觀等基本特點,加強編輯創(chuàng)新,使之在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浪潮之中立于不敗之地。電視新聞編輯可以通過豐富新聞內容,明確電視新聞編輯的發(fā)展方向,在編排方式與編輯技術上尋求新的創(chuàng)新,提升新聞工作者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完善對于新聞觀眾的實時反饋與評價環(huán)節(jié)等多種方式,加強電視新聞編輯創(chuàng)新,促進電視新聞編輯的進一步發(fā)展。
[1]喻琳.研究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技巧和創(chuàng)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4,6(11):27,29.
[2]孫曉霞.新聞采編創(chuàng)新路徑探討[J].中國報業(yè),2014(18):82~83.
G222.1
A
1004-7344(2016)31-0274-01
2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