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籌/周敏 文、攝/汪舒婕、程玲、周敏
?
壹城壹味壹揚州
統(tǒng)籌/周敏 文、攝/汪舒婕、程玲、周敏
YANGZHOU
城里有一個湖,算不上奢侈,然而缺了湖的一座城,尤如一座園林缺了池,不見了湯碗的飯桌,怎么看著都不滋潤。
揚州實在是個好地方,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總有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感受。半城山半城水,這里沒有地鐵,大多還是依靠自行車電動車出行。不算嘈雜的街頭,已有年頭的巷弄,隨處可見的攤位,曬太陽嘮嗑的老人,讓人平生許多好感。作為曾經的繁華之地,當?shù)厝诉€懷念著隋唐乃至明清時期「揚一益二」的光景。如今雖繁華褪去,但昔日的影子仍可在「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悠閑生活以及「三把刀」的技藝傳承中尋得一絲蹤跡。我也不知道怎么說哪里好,對一座城市最高的贊譽,大概就是愿意于此終老。
南朝文人鮑照在《蕪城賦》里說“東都妙姬,南國佳人,蕙心紈質,玉貌絳唇”。南國,指的就是揚州。
揚州自古繁華。唐代揚州是國中最繁華的城市,清代兩淮鹽商把持了全國的鹽運業(yè),富甲天下。因此,揚州詩書禮儀之家、鐘鳴鼎食之戶眾多,文人士子云集,詩畫琴書雅集頻繁。沒有困頓窘迫的生活壓力,卻有濃郁的藝術氛圍熏陶,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長的揚州女子,怎么能不優(yōu)裕從容、蘭質蕙心、氣韻生動?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凈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
古城揚州北郊,蜀岡如臥龍般蜿蜒綿亙,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剎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岡中峰之上。大明寺不僅僅是寺廟,寺廟及其附屬建筑,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于一體,是一處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
棲靈塔,塔高九層,雄踞蜀岡,塔內供奉佛骨,謂之佛祖即在此處。本焚僧大覺遺靈之言,故稱“棲靈塔”。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高適、劉長卿、劉禹錫、白居易等均曾登臨棲靈塔賦詩贊頌。可惜在唐武宗會昌三年(843)一代勝跡化為焦土。因此只能登上了現(xiàn)代重建的棲靈塔了,樓梯是鋼筋鑄成,雖然結實,但現(xiàn)代感太重,而無法體會這古塔的原來風貌。然一口氣登上九層,著實不易,亦能一覽大明寺全貌。
來大明寺怎能不燒香,倒不是迷信,心中有份信仰總是好的,香爐周圍前來燒香的人也是格外多,說明還是有很多人心中有佛,心帶誠意的。
川澤秀媚,風和雨潤,物產豐饒,氣候宜人。揚子江在身邊流淌,古運河穿城而過,瘦西湖千嬌百媚。在潤漫的季風吹拂下,這樣一方水土孕育出的飲食文化,水靈靈、翠生生,宛若一席流動的盛宴,盛宴之中,裹挾著美人、美食與美景,遙想一下?lián)P州城內古運河邊的一餐早茶,三丁包子配著滿園春色與流水……
千層油糕是揚州名吃,菱形塊,芙蓉色,半透明,糕分64層,層層糖油相間,綿軟而嫩,甜膩適口。
大煮干絲和湯包是早點中的精品
老揚州公認的最好吃的鍋貼是蔣家橋的,表面煎夠時金黃金黃的,肉汁甜甜的,一定要嘗嘗。
聽一個揚州朋友講關于吃得講究的故事,他家對面有一位老爺子,在螃蟹上市的季節(jié),每天會到市場選一只最新鮮的大閘蟹,不加任何作料清蒸。倒上一碗鎮(zhèn)江香醋,蒜頭小蔥細細切碎,加點糖,投入醋中。從上午開始,他就掏出一套家伙事,細細地把那只螃蟹犄角旮旯的肉一點點挑出來,吃完也快到中飯了,而且天天如此,每日一只。這份生活情調,是用一份內心的自在,把粗茶淡飯的市井生活過得賽過神仙。
揚州早茶便是那些隱藏揚州市井的名士遺產,第一次吃揚州早茶,我以為真的是喝茶聊天。誰知當一個“穿著”整齊褶子的菜包入口,甜鮮咸充分融合,等不及我拍照留戀,朋友已經按耐不住了。春卷做得脆軟咸淡合適,干絲入味勁道,油糕其實沒有油,一種微微的甜味沁入心肺。最后上來的一碗餃面,面條帶著手工的粗糙和勁道,湯汁用蝦籽熬制,配上重胡椒的轟炸,朋友一人就來了兩碗,她說這就是她兒時的味道,活像我回家遇到文昌雞。
揚州人說的餃面其實是“餛飩+面”, 一般在揚州吃面主要是蝦籽面(其它還有魚湯面和蓋澆面),湯是醬油的,所以比較咸,蔣家橋的胡椒放的比較多,如果不喜歡胡椒的,可以去共和春或六必居吃。
現(xiàn)在揚州早茶最富盛名的是富春,平常百姓會去共和春,而聽聞央視美食編導說,“蔣家橋”是新起之秀。不管哪家店,味道都很好,美食的技藝被揚州廚師傳承下來,但來自開頭那位老先生的美食記憶和對美食的態(tài)度,只能在上了年紀的揚州人哪里感覺到,新一代揚州年輕人,有幾個還懂得如何吃一碗好面。
揚州早茶名店
富春茶社
揚州市廣陵區(qū)得勝橋街路35號(近文昌中路)冶春茶社
揚州市廣陵區(qū)豐樂下街10號
共和春
揚州市廣陵區(qū)甘泉路79號(近長途西站)
三丁包子是揚州的名點,以面粉發(fā)酵和餡心精細取勝。發(fā)酵所用面粉“潔白如雪”,所發(fā)面團軟而帶韌,食不粘牙。揚州很多老茶社一直保持這種發(fā)酵的傳統(tǒng)特色。所謂“三丁”,即以雞丁、肉丁、筍丁制成,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筍丁根據(jù)季節(jié)選用鮮筍。三丁又稱三鮮,三鮮一體,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饑。以這三丁作餡,鮮、香、脆、嫩俱備,皮子吸時了餡心的鹵汁,松軟鮮美。餡心軟硬相應,咸中帶甜,甜中有脆,油而不膩,是揚州點心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