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師二代”謝幕,京劇往何處去?

2016-07-11 19:47:07李少威
南風窗 2016年11期
關(guān)鍵詞:梅葆玖京劇大師

李少威

2016年4月25日,梅葆玖去世:5月8日,李世濟(程硯秋義女)去世。加上2012年張學津、2015年馬崇仁,“大師二代”們正在密集地進行人生謝幕。

他們的藝術(shù)人生按續(xù)前朝,同時身上又流著京劇巔峰時期的大師血脈,他們見證過一個劇種的輝煌,也是離這一劇種的精神內(nèi)核最近的一代人。

所以他們的離開,渲染著歷史的蒼涼。

尤其是梅葆玖,其父梅蘭芳先生在民國、共和國的京劇歷史上都曾領(lǐng)袖群倫,他本人頗得父親真?zhèn)?,一樣是梨園巨擘,而且“玖先生”之后,梅氏一門再無繼承本門藝術(shù)的后來者。

這讓許多非親非故的人們悲從中來,一位朋友對此的總結(jié)可謂貼切:不由自主的悲傷,是對一段精彩的歷史、一種無上的精神、一派高貴的藝術(shù)的真情致敬。

更深沉一點的思索,指向京劇的現(xiàn)狀與未來。

“大師二代”的唯一性

一些社會名流認為,梅先生的離去,是“京劇界的一大損失”。這很官樣,也不應(yīng)該是悲痛的因由,但這提醒了我們一個還在糾結(jié)著的問題:梅葆玖是“京劇大師”嗎?

很早以前,人們已經(jīng)把這一光環(huán)安到老人家的頭上。如果他是,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梅葆玖已經(jīng)可以在藝術(shù)成就上比肩梅蘭芳?

梅葆玖本人從不接受“大師”稱謂,他認為“那樣很雷人”,“我父親才是真正的大師”。

另一位老京劇人譚元壽,甚至不愿意被稱為“表演藝術(shù)家”,理由是一樣的:“如果我是,那我父親是什么?”

其父譚富英先生是“馬譚楊奚”四大須生之一,是沒有疑義的京劇大師,而譚富英的祖父譚鑫培,則是譚派的開創(chuàng)者。

我們從他們本人的態(tài)度上看到的是“前人總比后人高明”的價值堅持,這是典型的經(jīng)驗主義思維方式,事實上與中國祖先崇拜的傳統(tǒng)一脈相承。

京劇誕生于農(nóng)業(yè)社會,農(nóng)業(yè)的特點在于按照一個個農(nóng)業(yè)周期,一造結(jié)束又開始下一造,每一造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變化,所以年紀越大,實用的經(jīng)驗就越豐富,人的社會價值越高。

“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在實踐中總是“果不其然”的,大的層面上,朝代更迭,一造又一造,不斷循環(huán);小的視角看,京劇亦不能外,大師們開宗立派,創(chuàng)立了一種風格與程式,定型了一些經(jīng)典劇目之后,后學者基本全盤模仿。

人們從模仿開始,大部分人也是在模仿上結(jié)束。模仿之嚴格,不但在于發(fā)聲,甚至連一個眼神、一個指法都極盡講究。最古板的,乃至于在舞臺上走幾步都要苛求,這在電影《霸王別姬》中曾有描寫。

言慧珠學梅派的時候,曾在梅蘭芳先生登臺表演的時候拿個本子坐在臺下,將每個身段、眼神都記錄下來,梅先生就批評她說,這樣不是梅派。

盡管大師們反對死板的模仿,但后人在一座座精神的“神壇”面前往往不敢擅自創(chuàng)新,所以離大師越近的人,藝術(shù)成就越高。因為他們最有條件模仿,同時又被大師們要求有所突破。

梅葆玖就是離大師最近的人中的一個,這構(gòu)成了像他這樣的“大師二代”們的唯一性,幾乎不可能被同門超越。梅葆玖10歲時開始學梅派,就是因為被父親認定為連外形都最像自己。

無論梅葆玖這一代能不能被稱為大師,他們一定是造詣最高的,至少是神韻最像大師的。所以看梅葆玖的戲,最接近看梅蘭芳。梅葆玖沒有子女,他的子侄輩中也沒有梅派傳人,他的離開,就是梅氏絕唱。

世家藝術(shù)輝煌謝幕,加上梅先生謙謙君子的風范,他的離去怎能不教京劇愛好者們悲從中來?

一個群體的自我建構(gòu)

京劇從來都是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的行當,一個名角形成,他就能挑起大梁,養(yǎng)活一個戲班子。所以在過去,大師是如此重要,璀璨的群星,一同照亮一個劇種的來時路。

中國戲曲興盛史有800年,而存在史則有數(shù)千年,其中的大部分時間里,戲曲藝人的自我是迷失的,因為社會地位實在太低,甚至于“此身非已有”。在臺上被熱情贊賞,在臺下被無限貶損,這就是“戲子”的宿命。

從北魏到清朝,一直存在一個社會身份叫“樂戶”,一般是罪人的家屬,身體被“沒收”,編入樂籍,這是賤籍之一,代代相傳不可改變,連參加科舉的權(quán)利都被剝奪。一些有地位的人家,也會自己組織戲班子,以備禮儀宴會之用,但藝人也只是他們的私產(chǎn)。

直到清代雍正時,賤籍才被廢除,原來的樂戶也成了“正戶”,被承認為一般“人民群眾”的一員,戲曲的生命力被解放。于是,乾隆后期徽班進京、徽漢合流、京劇形成,“同光十三絕”以降,大師輩出。

擺脫賤籍,戲曲藝人才有機會爭取更高的社會地位。政治上的“賤民”標簽雖已撕去,但社會的心理慣性依然強大。京劇的發(fā)展史,事實上是戲曲藝人作為一個群體在歷史上努力定義自我的戰(zhàn)斗。臺前風光無限,臺后灰頭土臉,臺上是帝王將相,臺下是九流賤民,社會角色上的撕裂,使整個行當都在社會排斥的壓制中精神漂泊,缺乏自我認同。正是一代又一代大師們的接力,共同結(jié)束了嚴酷的社會歧視處境。

譚鑫培在慈禧太后面前備極寵榮,滿朝公卿爭相追捧,被稱為“粉墨王侯”,連梁啟超都稱他為“四海一人”。這種前無古人的社會地位,基本瓦解了戲曲藝人們原有的卑微的心理結(jié)構(gòu),他們的自我開始站立起來。

發(fā)端于清末、鼎盛于民國的市場化、商業(yè)化過程,讓京劇擺脫了傳統(tǒng)戲曲依附于官僚貴族的地位,而獲得了獨立生存的能力。一些高水平的藝術(shù)家在商業(yè)宣傳的輔助下,常常可以在一夜之間成為“大明星”,隨之而來的財富與聲望,讓歷來“笑貧不笑娼”的中國人漸漸無話可說。

這個群體最終完成自身的文化建構(gòu),是在民國時期,時逢亂世,國家內(nèi)憂外患,他們得到了展現(xiàn)自身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shù)臋C會。梅蘭芳、楊小樓、蓋叫天、程硯秋這些名角們甘冒性命之虞,誓不為日本侵略者唱堂會、搞宣傳的高風亮節(jié),把整個群體的精神認同提拔到了民族氣節(jié)的高度,并被載入史冊。

自古說“戲子無義”,而在民族危難之際,涌現(xiàn)了許多鐵骨錚錚的“戲子”。所以應(yīng)該注意一個細節(jié),民國以前,名角普遍被稱為“老板”,因為名角一般都是一個戲班的班主,“老板”是一種基于物質(zhì)地位的尊稱,而后來,他們開始被稱為“先生”,是一種文化意義上的承認,說明他們已經(jīng)被中國的主流社會完全接納了。

熱愛京劇的人們,不但熱愛它的藝術(shù)體系,同時熱愛大師們的故事,這是一種精神按續(xù),也是對梨園子弟進行社會化的素材。事實上到今天為止,京劇的傳承方式雖然有了現(xiàn)代學校的理性設(shè)計,但傳統(tǒng)的師承脈絡(luò)依舊十分講究。這種鏈條關(guān)系可以讓后來者直達前人的精神境界,不斷維護著一個心理上的共同體。

京劇的文學體制、表演體制、傳承體制和運營管理體制在封建社會的最后一抹余暉下定型,但后來急劇的社會變遷,卻讓這種剛剛確立的體系失去了進一步發(fā)展的社會條件。當最為鼎盛的時代過去,大師落幕之后,整個體系迅速成為了后來者的負擔。

這就產(chǎn)生了好幾代讓人尊敬同時也讓人心酸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像堂吉訶德一樣,悲壯地對抗時代的崩潰。

某種意義上講,包括梅葆玖先生在內(nèi)的一些德高望重的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人生都是被京劇共同體所“綁架”的,因為他們自賦了一個角色使命——“為往圣繼絕學”。為了傳承、發(fā)揚京劇藝術(shù),殫精竭慮、夙夜憂思,然而各種努力事實上都只是對一種歷史遺存的裱糊,盡管忠誠的后學者可能不愿意承認。

所以人們哭梅葆玖,某種程度上哭的是一種精神的遠行,一種藝術(shù)體系的輝煌歷史進一步遠去。

成為了負擔的“身段”

很多人都在談?wù)?、惋惜京劇的衰落,但從文化屬性上說,今天京劇其實正處于歷史上地位最高的時期,崇高到它是否配得上這一地位都存在疑問。

無論內(nèi)行還是外行,但凡說起京劇,動輒稱“國粹”。這正是值得憂慮之處,一門技藝被視為神圣,一方面表明它事實上遠離了大眾,另一方面表明它將繼續(xù)遠離大眾。

今天的行家們對京劇歷史地位的闡述,其實帶著一些想象和夸張的成分。

比如,人們總是感嘆如今的年輕人不喜歡京劇,而當年京劇是如何如何的萬人空巷,但是,“當年”的年輕人真的都愛看京劇嗎?在很多電影、電視劇里,都有復(fù)原大戶人家請戲班子到家里唱戲的場景,各種年齡段的人們表現(xiàn)上具有一致性:都是孩子們追逐嬉鬧,年輕人眉目傳情,只有老年人聽得入迷。

中國京劇院的一位原院長曾在與大學生互動時被問到“現(xiàn)在大學生都不喜歡京劇”的問題,他回答說,你錯了,不是今天的年輕人才不喜歡京劇?!?0年前我坐科學戲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觀眾都是老頭,我也問了跟你一樣的問題,我的老師的回答和我現(xiàn)在的回答一樣,他們坐科的時候,觀眾也都是老頭?!?/p>

也就是說,今天把“年輕人不喜歡京劇”作為給“京劇之病”開藥方的依據(jù),可能方向上就是錯誤的,京劇在基因上就不是屬于年輕人的藝術(shù)。

程派當紅青衣張火丁說過一句話:“京劇不是每個年齡層的觀眾都會喜愛的,必須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沉下心來欣賞才可以,聽不懂很正常。”所以她反對進行京劇改革。

的確,因為表演的程式化,唱詞的文言化,伴奏“場面”的固化,以及傳統(tǒng)曲牌格式的嚴格,京劇改革的空間其實很有限,如果要改到年輕人很容易接受的程度,就已經(jīng)不再是京劇,那改革意義何在?

京劇也不是什么“世界性的藝術(shù)”。的確有幾個外國年輕人會專程來中國學戲,也有幾個外國人能夠粉墨登場票上一段,但幾個黑皮膚的竇爾敦、白皮膚的黃天霸,和更多黃皮膚的角色并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梅蘭芳先生1930年的訪美演出取得成功,固然是因為梅郎風華絕代、技藝超倫,但現(xiàn)實的社會因素也不能忽視,當時的美國社會蕭條、沉悶、壓抑甚至絕望,人們看戲,有“口紅效應(yīng)”的影響,也有迫切尋求新鮮刺激的訴求。無論如何,與京劇的“博大精深”應(yīng)該關(guān)系不大。1981年,京劇第二次登錄美國,著名的文藝評論家梅爾·格索就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稱,京劇在美國人的眼中根本就不是令人喜歡的、充滿“異國情調(diào)”的偉大戲劇,而是艱澀的、難懂的、無趣的東西。這一評斷不但反映了美國人的看法,也反映著大部分中國人的看法。

黑格爾說,藝術(shù)中最重要的始終是它的可直接了解性。而京劇就是缺乏“可直接了解性”——它當然是美麗的,但它的首次欣賞門檻太高。

京劇是這樣一種存在:對于一張白紙的人們,它幾近無物,與人生沒有半絲關(guān)聯(lián),對于從業(yè)者或癡迷者,則狀如宗教,與人生的意義渾然一體。所以與徹底的門外漢談京劇固然浪費時間,而與入戲太深的人們談京劇,也常常只在“博大精深”上面繞圈子,極少理智的見解。

張愛玲在《洋人看京戲及其他》里寫,登臺票過戲的內(nèi)行仕女們,聽見說你喜歡京戲,總是微微一笑道:“京戲這東西,復(fù)雜得很呀。就連幾件行頭,那些個講究,就夠你研究一輩子?!?/p>

這種門戶內(nèi)的過分“自重”似乎百年不變,我在初識京劇時,高級票友們也是開口就說,這里頭講究可多著,連叫好都不是隨便叫的,叫差了會被人鄙視,然后一指前排的觀眾說,你不懂什么時候叫,就跟著前排那一群老頭叫。“這行藝術(shù)博大精深,夠你學一輩子。”

這很嚇人,如今的社會,沒有多少年輕人會愿意為了欣賞一種藝術(shù)而搭上一輩子的。把自己打扮得太特別,就越發(fā)變得高不可攀。明智的選擇是,丟掉“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后人不懂珍惜”的悲情,把往日的榮光看得淡一些,坦然接受京劇的小眾地位,專心做給喜歡它的人們?nèi)ハ硎?,也就夠了?/p>

正寫著,朋友送來了兩張梅派折子戲的戲票,仔細一看,藝術(shù)總監(jiān)還是已故的梅葆玖先生。

收尾了,看戲去了。

猜你喜歡
梅葆玖京劇大師
大師剪我也剪
京劇表演開始了
童話世界(2020年14期)2020-12-18 05:04:38
環(huán)保高效的清潔大師
中國化妝品(2018年3期)2018-06-28 06:21:20
歷史將記住梅葆玖
我的京劇之路
創(chuàng)辦少兒京劇班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45
她眼里只有京劇一件事
海峽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京劇大師梅葆玖逝世
北廣人物(2016年16期)2016-07-26 03:32:56
京劇大師梅葆玖病逝
人民周刊(2016年9期)2016-05-26 09:26:38
大師版
宁都县| 东台市| 彰武县| 通化市| 黎城县| 洛浦县| 建宁县| 湘西| 永嘉县| 罗定市| 花莲市| 漠河县| 项城市| 沙坪坝区| 长治市| 庐江县| 安乡县| 仪陇县| 措勤县| 商南县| 遂宁市| 双柏县| 高邑县| 灵武市| 贡觉县| 临高县| 沂南县| 综艺| 祥云县| 寻乌县| 托克逊县| 都匀市| 法库县| 布拖县| 阜城县| 金川县| 秦皇岛市| 吉林省| 通河县| 杨浦区| 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