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電影《聚焦》于2015年底上映,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波士頓環(huán)球報》下有一個專門進行獨立調查并就調查內容作出深度報道的欄目“聚焦”。羅比·羅賓森是“聚焦”欄目的編輯,該欄目還有其他三名成員,分別是薩夏·菲弗,邁克爾,馬特·卡羅爾。新上任的環(huán)球報總編輯馬蒂·巴倫指派羅賓森和他的團隊緊跟天主教牧師性侵兒童的案件。這一案件之前被報道過,但卻不了了之。團隊成員起初也未對此案件有特別重視,但隨著調查的深入,案情不斷抽絲剝繭,團隊成員發(fā)現(xiàn)這不是一起簡單的涉及某個牧師性侵兒童的個性事件,而是覆蓋整個波士頓、整個美國、甚至全世界的天主教內部自上而下的體制痼疾。教會的勢力是龐大的,已滲透到了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聚焦”團隊在調查過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但他們堅守媒體人的職業(yè)操守,想盡一切辦法,最終通過細致入微、鍥而不舍的調查采訪,獲得了確鑿的證據,通過近600篇的丑聞報道對天主教的這一體制問題進行了徹底揭露,最終迫使波士頓地區(qū)的天主教主教辭職。影片根據2003年獲過得普利策獎的報道事件改編,一上映便獲得影評人和觀眾的好評。
電影本身采用紀錄片的手法,沒有過分的情緒渲染,平靜而克制地記敘和表達方式是本片的最大特色。一部影片精彩與否要靠故事支撐,而每一個故事的講述要由人物去表現(xiàn),本片在人物刻畫上十分成功。首先,這部電影不是由一兩位領銜主演去表現(xiàn)故事沖突?!熬劢埂笔且粋€團隊,雖然有羅比·羅賓森作為領隊,但團隊內四人各有分工,重要性可謂不分伯仲,這對表演提出的要求是大家要保持一致,某個人物刻畫的太強或太弱都凸顯戲劇化,打破影片的記錄風格。在這一點上,本片的人物刻畫是很出彩的,我們看完影片后腦海中存留的是“聚焦”團隊一絲不茍、渾然忘我的工作狀態(tài),不是某一個大牌演員。其次,作為電影敘事內斂氣質的體現(xiàn),本片在人物刻畫上采取了主要人物露臉,次要人物出聲這種表現(xiàn)方式。總而言之,本片的人物刻畫很好地體現(xiàn)了電影一貫的內斂克制,但人性的掙扎卻未有半點缺損。下面對本片的人物形象作一分析。
一、 社會的守望者還是旁觀者——記者
通常我們把記者定義為社會的守望者,他們肩負“告知、啟示、監(jiān)督”的責任。具體而言,“告知”即新聞記者秉持新聞客觀性的信念,準確、及時、公正地進行新聞報道,向受眾傳遞密集有效的信息,滿足他們對信息的渴求?!皢⑹尽奔磳姺睆碗s的各種社會現(xiàn)象進行透徹、清晰的分析,以解受眾心中之惑?!氨O(jiān)督”即媒體用準確尖銳的曝光來展示丑惡、揭露弊端,以喚起公眾對社會陰暗、腐敗現(xiàn)象的驚醒與正視,通過媒體監(jiān)督來凈化社會環(huán)境,維系社會機制的正常運轉,促進國家健康有序地發(fā)展。
除了職業(yè)身份外,記者還是社會里的普通人。他們在面對強大的社會陰暗面的時候,會有猶豫、迷惘、退縮,成為事件的旁觀者。真正的記者不是神一樣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在經歷了“旁觀者”的退縮、猶豫后,最終選擇做社會的“守望者”。他們不會被這些東西打倒,他們會默默堅持,直到實現(xiàn)自己的新聞理想。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既有“守望者”的堅持,也有“旁觀者”迷惘。這種角色刻畫比單純的英雄式的頌歌更加真實,更難能可貴
本片的主要角色是“聚焦”團隊,羅比·羅賓森作為領隊,資歷最老,經驗也最豐富。他是團隊調查的掌舵人,團隊成員分工及工作進度都由他安排。他頭腦冷靜,對事物有全局觀,對《波士頓環(huán)球報》而言是業(yè)務骨干,對“聚焦”團隊成員來說是可信賴的領導。薩夏·菲弗是唯一的女性員工,主要負責和本案的受害人接觸,爭取從他們那里獲得性侵兒童的天主教人員的情況,邁克爾是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對記者工作充滿熱情,他負責與曾經起訴天主教人員的律師接觸。馬特·卡羅爾在影片中是性格溫和的老好人,他精于案頭工作,負責信息的整理、比對。這四個人雖然性格迥異,但都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
但是記者也是人,他們不能靠空氣活著,現(xiàn)實對理想的壓榨也在影響著他們。新任總編輯馬蒂·巴倫的到來加劇了大家對于裁員的擔憂,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就要通過提高報紙的發(fā)行量來實現(xiàn),而要做到這點,對媒體人而言可能意味著要放棄關系國計民生、大眾利益的一些新聞,而去追求博人眼球的名人八卦、社會奇聞等娛樂信息。不僅如此,對于報道的內容也要求快,因為他們永遠擔心被其他同行捷足先登。在這種背景下,媒體人所追求的新聞專業(yè)主義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電影中當總編輯馬蒂·巴倫提出要繼續(xù)調查報道神父性侵兒童案件時,大家都覺得沒有必要,甚至當馬蒂提到關鍵律師時,其中一名記者甚至說這名律師有點古怪。確實,在這樣的媒體背景下,新聞人考慮事情有更多現(xiàn)實的考慮,很難靜下心來發(fā)掘一則報道真正的新聞價值。但是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那樣,真正的記者是那些在彷徨猶豫過后不畏現(xiàn)實洪流,勇于堅持真相的人們。在電影中,教會的當權派和報社總編輯談話,并暗示如果他們一意孤行的話也是在以卵擊石,因為教會的勢力遍布各行各業(yè)。面對這樣來自強權的聲音,“聚焦”團隊的成員無疑顯得無權又無勢,為了他們的飯碗,他們完全可以選擇放棄,但是他們沒有,相反,在后續(xù)的調查過程中無論遭遇多少阻力,他們從未想到放棄,而是用自己的真誠、毅力和對大眾知情權的責任心去觸動那些已被教會影響的關鍵人物。
二、 育人者與毀人者——神父
美國是一個信仰大國,教會擁有無上尊崇的地位。神父本應是社會的道德標桿,為信徒的生活指點迷津,起到育人救人的社會責任。但在現(xiàn)實中,一些神父卻偏離了自己的方向,本應教化人們向真向善,卻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過錯。善惡就在一念間,對于片中報道的這些神父,在他們性侵幼童時,他們便從育人者變成了毀人者。
在電影中,神父的形象基本上是反面角色。勞主教代表的是整個教會勢力,他們對于下屬神父犯下的過錯不是調查追究,令其改正,而是一味的包庇、縱容。他在和環(huán)球報總編輯的會見中頗有意味地暗示教會的勢力范圍極大,意思擺明要向挑戰(zhàn)教會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外,影片中沒有直接出場但是整部影片的焦點所在:性侵幼童的神父。他們的數量之多、范圍之廣無法用具體的表演來傳達,相反,影片中借受害人之口,借記者的調查數據來刻畫這群人,他們披著神職人員的外套,欺騙侵害虔誠的天主教徒,給受害者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傷害。
如果電影中的神父形象停留于此,那么這樣的角色刻畫便過于單薄、過于臉譜化。人性都是復雜的,很難用是非黑白定義清楚。該片通過另外兩個角色對于神父形象進行了更深的挖掘和表達。一個是記者薩夏·菲弗采訪的一位性侵兒童的神父,這位神父的出場就讓人出乎意料。身理年齡已經是老年人的他面部神情卻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樣子。而當薩夏問起當年他性侵兒童的事情時,他完全沒有悔恨之意,而是一臉無辜的樣子,說他做的事情不能定性為強奸,因為他自己被強奸過。這個人物到此停止,但是最后一句沒來得及解釋的“我被強奸過”放大了教會的黑暗,人們不禁猜想,層級森嚴的教會到底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啊。而就神父本身而言,侵害過幼童的神父中又多少又是教會體系的受害人。他們侵害別人,但他們自己也是受害人。這一切就像是個惡性循環(huán)一樣無法抽離。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神父形象,是影片中的精神分析學家理查德·賽培。他曾經是天主教的一名神父,后來同一名修女結婚,轉而進行精神分析研究工作。這個角色在電影中沒有現(xiàn)身,是通過受害人的推薦和電話訪談呈現(xiàn)的。在30多年的時間里,賽培專門研究性侵神父和他們的受害者。在他的研究中,有6%的神父性侵兒童,這一事實教會不僅知道,而且有意隱瞞。為了將這一事實公之于眾,他遭到了教會的惡意丑化。結果不言自明,在教會的強大勢力下,他的發(fā)現(xiàn)仍不為人知。在整部電影當中,前任神父賽培這個角色是整個天主教的神父群體當中的正義代表,是教會中極少數清醒著的人。雖然面臨的環(huán)境困難重重,但他從不畏懼,默默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他有著堅定的信仰,堅信真相必將大白于天下,正義必將得到伸張。而在此之前,他們只需要默默耕耘,不問前程。
三、 正義的發(fā)聲者還是罪惡的幫兇——律師
律師在影視劇的形象一般分兩類,一類是排除萬難,為受害人伸張正義、討回公道;一類是為了名利,不顧社會正義,想盡一切辦法鉆法律的空子,與邪惡勢力沆瀣一氣,迫害無辜。在“聚焦”這部電影中,律師這個角色不是非黑即白的。電影中出現(xiàn)了三位律師——米奇·加拉貝迪安和埃里克·麥克力什,他們都是神父性侵兒童案件受害人的代理律師。但是這兩位律師處事風格完全不一樣。米奇·加拉貝迪安剛正不阿,積極為案件的受害人奔走上訴,即使受到教會的威脅也從不低頭。埃里克·麥克力什年輕有為,無論代理什么樣的案件,他的注意力更多在自己身上——如何通過案件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第三位律師是吉姆,他是羅比·羅賓森的老友,在神父性侵兒童案件中是教會方的代理律師。
無論站在哪一方,這三位律師從職業(yè)道德方面都是無可指摘的,但是面對這樣的案件,律師作為普通人,也會面臨良心的拷問。在職業(yè)的要求和良心的掙扎中,他們最后的表現(xiàn)截然不同。米奇·加拉貝迪安這種律師無論到哪里都是少數,他們一身正氣,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但他們人數太少了,在面對像神父性侵兒童的案件時,他們的奔走是徒勞的、他們的發(fā)聲是微弱的,他們的堅持是悲壯的。埃里克·麥克力什和吉姆則代表了大多數的律師,他們有職業(yè)操守,但他們都是普通人,遇到這種和強大勢力對抗的事情時,他們的內心會掙扎、動搖,但權衡之后,理智告訴他們如果站在正義的一方,結局無異于以卵擊石,因此他們最后妥協(xié)放棄,不知不覺中成了罪惡的幫兇。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對他們批評指責,認為他們是投機者。善與惡說起來很大,但具體到現(xiàn)實中,不同的選擇往往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機遇。對于普通人而言,大家普遍的追求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體面的生活,于此,無論選擇哪一方,都不輕松。電影中對埃里克·麥克力什和吉姆的刻畫完全體現(xiàn)了這一點。埃里克·麥克力什并不是個徹頭徹尾的投機者,5年前剛代理這類案件時,他曾經把性侵神父和受害人的名單寄往環(huán)球報,但石沉大海。吉姆在片末意味深長的問羅比·羅賓森:“你當時在哪?”都反映出他們曾經的糾結與掙扎。
結語
“聚焦”是一部成功的紀實類新聞題材影片,通過講述“聚焦”探團隊揭露神父性侵兒童丑聞這個真實事件,探討了新聞調查、宗教信仰、正義與罪惡等主題。這部電影的成功體現(xiàn)在兩方面:第一,電影冷靜克制的拍攝手法和平實細膩的人物刻畫為同類題材的影片提供了新的拍攝角度,跳出了既有的戲劇化沖突的窠臼;第二,這部電影不僅講述了一個頗為震撼的故事,還承載了一定的社會責任。它的動人之處在于記者出于職業(yè)操守,對真相的執(zhí)著和堅持。如果說每個職業(yè)都有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面,那么記者這個職業(yè)在保持客觀性的前提下,不畏強權,克服險阻,致力于捍衛(wèi)民權,推動社會進步,不得不稱之為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