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大
從成詞過程看“巴不得”與“恨不得”的區(qū)別
李偉大
“巴不得”與“恨不得”語義相近,但用法殊異,蓋因二者成詞過程不同。“巴不得”是“巴得”的否定形式,“恨不得”是“恨|不得+VP”重新分析的結果?!鞍汀奔扔小芭瓮绷x,又有“營求”義,“巴不得”可以分為兩類:“巴不得1”偏重“迫切盼望”,“巴不得2”偏重“求之不得”?!鞍筒坏谩焙汀昂薏坏谩敝挥性谀承┱Z境下才可以互換,考察成詞過程可以對相關問題作出統(tǒng)一解釋。
巴不得;巴;恨不得;詞匯化
“巴不得”與“恨不得”的區(qū)別是學界討論較多的問題。較早對“恨不得”與“巴不得”的語義和語法特征進行描寫的是呂叔湘先生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①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第47頁。后來學者們對二者語義及用法的描寫、分析越來越細致,如陶煉觀察到“恨不得”不表示“急切希望”,“‘恨不得’與‘巴不得’不是同義詞或近義詞:‘恨不得’用來引出說話者對當事人的某種情狀的強烈程度的形象化描述;而‘巴不得’則是表示當事人的真實愿望?!雹谔諢挘骸兑舱f“恨不得”與“巴不得”》,《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遺憾的是,學者們都以描寫為主,沒有注意到這兩個詞成詞過程不同,因此也就不能對二者語義及用法上的區(qū)別作出解釋。在談到“巴不得”與“恨不得”的區(qū)別時,學者們的共識是“巴”與“恨”的詞義對二者有很大限制,如李茉莉注意到:“在表示‘迫切盼望’這一意義時,它們往往要受到‘恨’‘巴’詞義本身的限制,其不同是與其本來意義密切相關的?!雹劾钴岳颍骸丁昂薏坏谩迸c“巴不得”》,《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李廣喻也指出二者的區(qū)別“與在未詞匯化之前的結構構成成分‘恨(遺憾)’和‘巴(盼望)’的意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④李廣喻:《跨層結構“恨不得”的詞匯化及其他》,《古漢語研究》2010年第1期。但他們都沒有深入討論“巴”的詞義,也沒有認識到“巴不得”的成詞過程與“恨不得”不同。李廣喻討論了“恨不得”和“巴不得”的詞匯化問題,但并沒有從成詞過程的角度對二者的區(qū)別作出解釋,對“巴不得”的詞匯化過程的討論也值得商榷。我們認為,“巴不得”是“巴得”的否定形式,本文考察“巴不得”的成詞過程并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一)以往的研究及存在的問題
“恨不得”是“恨|不得VP”的詞匯化,①王燦龍:《詞匯化二例——兼談詞匯化和語法化的關系》,《當代語言學》2005年第3期。②董玲玲:《“V不得”的詞匯化及其例證》,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這一點沒有爭議。關于“巴不得”的來源,李廣喻推想,“原來作為線性結構的‘巴不得’與‘恨不得’一樣是在‘V不得V’的句法環(huán)境中詞匯化的?!痹撐恼J為,不論在意義上,還是在形式上,“恨不得”與“巴不得”都有平行性:“首先,同‘恨不得’無法作‘不得恨(痛憾)’分析一樣,‘巴不得’也不能作‘不得巴(盼望)’分析,否則便與目前的詞義相悖,‘不能盼望’顯然與‘迫切盼望’無衍生關系。其次,同‘恨不得’有同義形式‘恨不能’一樣,‘巴不得’也有同義形式‘巴不能’?!筒坏谩c‘恨不得’有一致之處,而與‘怪不得’、‘舍不得’等是有區(qū)別的。這似乎能說明‘巴不得’的詞義是經由‘盼望(卻)不能(做某事)’語用推理而來的。”③李廣喻:《跨層結構“恨不得”的詞匯化及其他》。該文注意到了“恨不得”、“巴不得”都與表可能的“X不得”不同,但A、B都與C不同,并不是A與B相同的充分條件,因此并不能認定“巴不得”與“恨不得”就是相同的結構。關于第二點,根據(jù)李茉莉的觀察,實際上“巴不得”較少說“巴不能”。④李茉莉:《“恨不得”與“巴不得”》。更為重要的是,李廣喻也提到,“所查及的文獻中沒有見到‘巴不得’作為句法結構的用例”,所以關于“巴不得”的詞匯化過程與“恨不得”相同只是一種推測,這個問題還有繼續(xù)探討的必要。趙文敏認為,“‘巴不得×’最初的結構是‘巴X不得’,‘巴’先與賓語X結合,然后‘不得’作為可能補語修飾‘巴×’,由于‘得’的意義虛化后,位置變得很靈活,‘不得’的位置由賓語之后前移,插在動詞‘巴’與賓語之間,形成‘巴不得×’”。⑤趙文敏:《“巴不得”“恨不得”使用的異同和不對稱》,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然而,該文亦未提供“巴×不得”作為句法結構的實際用例,僅是一種推測。
(二)“巴不得”的詞匯化過程
在討論“巴不得”的來源時,很多學者都指出“巴”本身即有“盼望、等待”義,而忽略了“巴”還有“謀取、營求”的意思,清錢大昕《恒言錄·單字類》:“不足而營之曰巴?!庇美缭龑殹肚亍返谒恼郏骸盀榘湾X毒計多,被天公生折磨?!痹谟懻摗鞍筒坏谩睍r,“巴”的“營求”義是不能忽視的。
我們認為,“巴不得”是“巴得”的否定形式,這能夠很好地解釋“巴不得”的語義特征以及與“恨不得”在語法上的差異。
“巴得”在宋代已有使用,如:
(1)巴得西風起,吾亦問前程。(宋吳潛《水調歌頭·出郊玩水》)
(2)房櫳深靜難成寐。夜迢迢、銀臺絳蠟,伴人垂淚。巴得暫時朦朧地,還又匆匆驚起。(宋葛長庚《賀新郎·隱括菊花新》)
例(1)中“巴”為“盼望、等待”義,例(2)中“巴”是“營求”義,即好不容易朦朧睡著,又被驚起。
元明時期“巴得”仍然使用,如:
(3)巴得次日天明,齊將田資定計殺秦王人兵,告招討:“恁地恁地,殺秦兵報仇。”(《秦并六國平話》卷下)
(4)想人生總是一南柯,也須要福氣消磨。則守著心田半寸非為少,便巴得分外千錢枉自多。(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
(5)不指望成家立計,則尋思賣笑求食,早巴得個前程你便宜。(元劉時中《中呂·紅繡鞋·勸收心》曲)
例(3)中,“巴得”為期盼義,(4)(5)兩例中,“巴得”為求得義。
“巴得”中“得”是“得到、達成”的意思,“巴得”與“贏得”、“求得”結構一致,與“求得”義近?!鞍偷谩庇袃蓚€意思:一是盼望達成,如例(1)(3);二是謀求得到,如例(2)(4)(5)。
“巴得”與“求得”義近,“求得”的否定形式是“求不得”,如:
(6)漢皇重色思傾國,玉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長恨歌》)
(7)孟子以雞犬知求為喻,固是。但雞犬有時出去,被人打殺煮吃了,也求不得。又其求時,也須遣人去求,這個心,則所系至大,而不可不求,求之易得,而又必得。(《朱子語類》卷三十四《仁遠乎哉》)
上兩例中“求不得”是“求得”的否定形式,即“求之不得”義?!鞍筒坏谩笔恰鞍偷谩钡姆穸ㄐ问剑纾?/p>
(8)功名二字,真真弄得人頭錯眼亂,沒處叫冤,任你就念破五車書,詞傾三峽水,弄不上一個秀才,巴不得一名科舉。就辛辛苦苦弄上了,又中不得一個舉人?!保髫短鞙惽伞返诙兀?/p>
例(8)中“巴不得”與“弄不上”、“中不得”結構相同,可以參證的是,文獻中有“巴到”一詞,與“巴得”義近,其否定形式為“巴不到”,如:
(9)我想你兒子媳婦,都是四十邊年紀的人,尚不曾奉承你吃一碗安樂茶飯,我們連夜生育,今日三朝,明朝滿月,巴到他十歲五歲,好一口氣哩!總然巴到成房立戶,怕如你兒子媳婦一般樣子,依舊養(yǎng)不著父母,卻不是空帳。(明天然癡叟《石點頭》第十一回)
(10)李紈禁不住滴下幾點淚來,一面拭淚道:“你不知,東西不矜貴,因是他老子遺下的手澤。我苦苦的管教他這幾年,雖然還巴不到讀書成名,今兒有志觀光克承父志,也不枉我撫孤守節(jié)一番?!保ㄇ鍤w鋤子《紅樓夢補》第七回)
從下面例子的對比可以看出“巴得”和“巴不得”的聯(lián)系:
(11)只聽得太公兩口兒一夜啼哭,他睡不著,巴得天明,起去問他。(《水滸傳》(百回本,下同)第七十三回)
(12)當夜武松巴不得天明。早起來洗漱罷,頭上裹了一頂萬字頭巾,身上穿了一領土色布衫,腰里系條紅絹褡膊,下面腿絣護膝,八答麻鞋。(同上,第二十九回)
(13)巴到天明,備了馬,作謝了,再不說一句別的話,悄然去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
(14)陳秀才有這一件事在心上,翻來覆去,巴不到天明。(《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
例(12)中的“巴不得”是“巴得”的否定形式,例(14)中“巴不到”是“巴到”的否定形式,其“盼求不得”的意義仍比較實在。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巴不得”與“巴得”是從不同的角度說同一件事,都有一個“盼求”的過程?!鞍偷谩笔菑慕Y果實現(xiàn)的角度說“得”過程的不易,強調營求的過程;“巴不得”側重盼求而不可得,從以下兩個方面對當事人與事件的關系進行描述:
A.事件未實現(xiàn)時,從盼望事件實現(xiàn)的角度,通過描寫事件未實現(xiàn)時當事人“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的情狀來說明對結果的期待。如:
(15)窮漢每將綽號稱,把頭每表德呼。巴不得登時事了干回付,向庫中鉆刺真強盜,卻不財上分明大丈夫。(元劉時中《正宮·端正好·上高監(jiān)司》曲)
例(15)中,“巴不得”是“迫切盼望”之義,記為“巴不得1”,“巴不得1”具有以下特征:
①張先亮,唐善生:《試論“巴不得”與“恨不得”》,《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6期?!鞍汀睘椤芭瓮绷x;
②當事人迫切盼望事件(稱為“XP”)發(fā)生;
③XP未發(fā)生,對聽話人來說是未知信息;
④XP不能前置作話題,“巴不得”的賓語不能懸空;
⑤不能接“的”構成“巴不得的”或修飾名詞;
⑥前面可以加“真”,說成“真巴不得XP”。
B.事件已經實現(xiàn)或已被提及時,用以表達謀求都不可得的結果卻出現(xiàn)了,這個結果對當事人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多半是意外得到的。如:
(16)[莫翁]算計已定,私下對雙荷說了。雙荷也是巴不得這樣的,既脫了狠家主婆,又別配個后生男子,有何不妙?(《二刻拍案驚奇》卷十)
(17)[彭大云]我本意自來謝你,那周公見說,替我備這紅酒。我是窮漢,巴不得他替我備禮,豈知他這酒是肯酒,紅是紅定?(元王曄《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二折)
上例(16)(17)中“巴不得”不是“迫切盼望”的意思。例(17)中,莫翁與丫環(huán)雙荷私通致其懷孕,雙荷怕被主母知道送命,不知所措,要莫翁想個辦法。莫翁定計要把雙荷嫁出去,這正是雙荷求之不得的,這個計策雙荷事前根本不知道,是意外料之外的,也就不可能“迫切盼望”。例(17)中,周公替彭大備禮謝別人的救命之恩,在這之前,彭大是想也想不到的,是意外得到的,也就無所謂盼望了,這里“巴不得”是求之不得的意思。張先亮等也注意到了這類句子,指出這類句子“表示已然的愿望或某事實現(xiàn)正合某人的希望,一般有一個先行句提出這一愿望或表明這一愿望已實現(xiàn)?!雹傥覀冇X得這里不必強調“愿望”,事件未發(fā)生時可以稱愿望,而事件已發(fā)生很難說當事人是否想過,只能說因事件對當事人有利而是他求之不得的。我們將上述用法記為“巴不得2”,“巴不得2”具有以下特征:
①“巴”為“謀求”義;
②事件XP是當事人求之不得的,并且多是意料之外的;
本文關于“巴不得1”與“巴不得2”的區(qū)分與李茉莉一致,李文分別稱為“盼望”型與“盼得”型。但李文因拘泥于“巴”的“盼望”義,沒有注意到“巴”有“謀求”義,所以對“巴不得2”有一種“強烈的欲求得到的心態(tài)”的解釋也就顯得頗為牽繞:“從‘巴’的本義來看,‘巴’具有‘期待、盼望’的意義。此處的‘待’如同‘守株待兔’‘待業(yè)’一樣,并不只是消極地等待,而是在期待中以求得到?!圆淮浴摹瑯颖硎镜氖恰枰囊馑?。”①李茉莉:《“恨不得”與“巴不得”》。一言蔽之,就是因為“巴”本就有“謀求”義。
“巴不得2”與“求之不得”義近,用法也大致相同,略有區(qū)別的是,“巴不得2”后可接XP作賓語,而“求之不得”一般不能再接XP作賓語,否則與“之”在語義上重復。與“求之不得”的這種相似性也從側面說明“巴不得”就是“巴得”的否定形式。李廣喻指出,“‘求之不得’發(fā)生詞匯化與語境的改變有關,當其用于現(xiàn)實語境時,表示‘求之未得’;當其用于虛擬語境時,表示‘想求都求不到’,隱含‘迫切盼望’之義?!筒坏谩脑~匯化或許與此相似。”②李廣喻:《跨層結構“恨不得”的詞匯化及其他》。“巴不得”與“求之不得”經歷了相似的詞匯化過程,但“巴不得”的詞匯化與語境虛實無關,從上例(1)-(5)來看,“巴得”本身就能夠用于虛實兩種語境之中,“巴不得”也是在這兩種語境中詞匯化的。另外,“巴不得”的詞匯化過程可能受到了“恨不得”的類推影響。
因為“得”最初是“獲得、達成”的意思,所以“巴不得”又可說成“巴不到”、“巴不著”,“得”并不是表可能義的助詞,這就可以解釋李廣喻觀察到的“巴不得”不能作“不得巴”這一語言現(xiàn)象。
(一)“恨不得”的分類
根據(jù)“恨不得”后接成分VP的虛實不同,可以將其分為兩類:
A.恨不得1——表迫切盼望,所接VP是有可能實現(xiàn)、比較靠譜兒的事件,繼承了“恨|不得VP”結構的用法,如:
(18)貫乃曰:“宮中何從得錢?”京又嘆曰:“朝廷乃如此不應付耶!國家府庫,如山如海,皆上物也?!必灱葰w,大播此語,于是宮人近習,人人恨不得蔡內翰即日為相矣。(陸游《家世舊聞》卷下)
(19)見軟地兒把金蓮印,唐土兒將繡底兒踏,恨不得雙手忙拿。(元楊朝英《雙調·水仙子·東湖所見》曲)
B.恨不得2——所接VP是無法實現(xiàn)的事,是一種夸張式的表達,用來“引出說話者對當事人的某種情狀的強烈程度的形象化描述”。①陶煉:《也說“恨不得”與“巴不得”》。如:
(20)去時節(jié)村桑,恨不得一跳三千丈;今日你著忙,將軍!可不男兒當自強。(《元刊雜劇三十種·諸葛亮博望燒屯》)
(21)那文若虛身邊有了銀子,恨不得插翅飛到家里,巴不得行路,卻如此守風呆坐,心里焦燥。(《初刻拍案驚奇》卷一)
(二)“巴不得”與“恨不得”的互換問題
人們能夠感受到“恨不得”與“巴不得”意義有相同之處,這是因為“恨不得1”與“巴不得1”語義相近,而人們觀察到二者的不同之處多是“恨不得”與“巴不得2”的區(qū)別,所以雖對現(xiàn)象的描寫較細致,但很難作出統(tǒng)一解釋。
1.某些語境下“巴不得1”與“恨不得1”可以互換
“巴不得”與“恨不得”成詞過程不同,所以兩者可以互換的情況很少,只有“巴不得1”和“恨不得1”在某些語境下可以互換。②雖然二者可以互換,但仍有語義差異,這種語義差異與“巴”和“恨”的語義有關,李茉莉對“恨”作了細致的分類,可參考。如:
(22)幾乎所有的收藏家都會喜歡向人們炫耀自己的收藏,巴不得人人都像他自己一樣喜歡他那個寶貝。(張潔《漫長的路》)
(23)芳契喝一口咖啡,“我現(xiàn)在明白為何人類要恒久尋找長春不老的秘方?!薄翱吹贸瞿闳詾槟俏迥隉馈!彼鲜遣豢显徦人∥迥辍7计蹩粗?,“現(xiàn)在不止那五年了,十年前我愿與你同年,十年后巴不得比你小十年?!保ㄒ嗍妗蹲限痹浮罚?/p>
上兩例張先亮等認為只能用“巴不得”,③張先亮、唐善生:《試論“巴不得”與“恨不得”》。根據(jù)我們的語感,這兩例可以用“恨不得”,是“巴不得1”和“恨不得1”可互換的情況。為此,我們做了一個調查,將兩個例句以填空的形式讓被試選擇用“巴不得”或“恨不得”,并設置了一個干擾項“真希望”,下面是調查結果:
表1 “巴不得”與“恨不得”使用情況調查表
調查結果支持了我們的判斷:第一,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試直接選擇了“恨不得”。第二,有部分被試選擇了干擾項“真希望”,可見,這里要表達的就是“迫切希望”的意思,屬“巴不得”與“恨不得”可互換的情況。在例(23)中,“巴不得”與“愿”對言也表明此“巴不得”是迫切希望的意思。值得玩味的是,例(22)有3名被試原來選擇了“巴不得”,后來改為“恨不得”,有5名被試原來選擇了“恨不得”,后來改為“巴不得”。例(23)有4名被試原來選擇了“巴不得”,后來改為“恨不得”,有5名被試原來選擇了“恨不得”,后來改為“巴不得”,這說明,雖然二者在某些語境下可以互換,但受“恨”與“巴”的影響,仍有細微的語義差別。
2.“巴不得1”因類化構詞與“恨不得2”同義
陶煉觀察到“巴不得”有時與“恨不得”同義,①陶煉:《也說“恨不得”與“巴不得”》。如:
(24)幾乎每一個消費者對造假者都是恨之入骨,巴不得將他們碾碎而后快。
(25)他把口袋里裝滿鹽,高興得忘記了饑餓和疲勞,巴不得插上翅膀飛回家去。
陶文所舉的上述“巴不得”的用例都能換成“恨不得2”。根據(jù)上文的分析,“巴不得1”與“恨不得1”語義相近,“恨不得2”是“恨不得1”引申的結果,所以“巴不得1”也可能引申出“恨不得2”的用法,江藍生指出:“同義詞、近義詞之間的類同引申是詞義發(fā)展變化的又一規(guī)律,這是因為詞義的演變不是單個地、孤立地進行的,往往在聚合關系中受到相關詞語的影響,從而會在各自原有意義的基礎上進行類同方向的引申(有人稱之為同步引申),產生出大致相同的引申義?!雹诮{生:《語詞探源的路徑——以“埋單”為例》,《中國語文》2010年第4期。關于這種詞語間的“相因生義”或“類同引申”學界討論頗多,可參考周俊勛、吳娟《相因生義的條件》(《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的相關介紹。因為“恨不得2”常用,所以“巴不得”這種用法并不常見。陶煉也認為:“按照我們自己的語感,會覺得應該用‘恨不得’才順暢,而且它只占我們所考察例證的10%弱?!雹厶諢挘骸兑舱f“恨不得”與“巴不得”》?!鞍筒坏谩钡倪@種用法元明時期已經出現(xiàn),如:
(26)他那里苦廝纏,好教我越怒嗔。我巴不得兩三朝飛到泉州郡,可甚的沿路只逡巡。(元無名氏《馮玉蘭夜月泣江舟》第一折)
(27)宋江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中,飛也似獨自一個去了……石勇分說道:“他聞得父親歿了,恨不得自也尋死,如何肯停腳,巴不得飛到家里?!保ā端疂G傳》第三十五回)
(28)嚇得孟夫人一聲冷汗,巴不得再添兩只腳在肚下,管家婆扶著左腋,跑到繡閣,只見女兒將羅帕一幅,縊死在床上。(《古今小說》卷二)
現(xiàn)代漢語中“巴不得”出現(xiàn)占“10%弱”的“恨不得2”的用法是近代漢語中“巴不得”用法的殘留。另外,張先亮等指出的“在有些語義條件下,‘巴不得’與‘恨不得’可以互換”④張先亮,唐善生:《試論“巴不得”與“恨不得”》。也屬這種情況,所舉語例中“巴不得”皆可換成“恨不得”,但“恨不得”不宜換成“巴不得”。趙文敏用“現(xiàn)實希望”和“虛擬希望”來解釋這個問題,“表示虛擬希望時,既可以用‘巴不得’也可以用‘恨不得’;只有表示現(xiàn)實希望時,一般才只能用‘巴不得’;所以,這里用‘巴不得’也是可以的?!雹葳w文敏:《“巴不得”“恨不得”使用的異同和不對稱》。但這種區(qū)分無法對表“虛擬希望”時“巴不得”使用比例遠遠低于“恨不得”作出解釋。
3.因成詞過程不同,“恨不得”受到更多的語法限制
雖然現(xiàn)代漢語中“恨不得”已經詞匯化,但“不得”后須強制出現(xiàn)VP這一語法要求仍未擺脫,這就是“恨不得”不能單用及后面不能接名詞、代詞、數(shù)量值等成分而只能接動詞性成分的原因,這也導致了“恨不得”不能直接加“的”修飾名詞。另外,很多論著指出,“恨不得”的賓語不能是否定式,實際上“恨不得”后不是絕對不能接否定成分作賓語,只是受到一定的條件限制。如:
(29)[盛怒之下,父親說]我恨不得沒你這個兒子!
(30)[兒子得知為供自己上大學父親借了高利貸,對父親說]我恨不得不上這個大學。
張先亮、唐善生(2002)也認為“‘恨不得’可接含有否定意義的賓語”,如:
(31)他這樣對待我,我恨不得不幫他辦事。
(32)我爹說恨不得快點沒脈。(馮驥才《一百個人的十年》)
“恨不得”是“恨|不得VP”詞匯化的結果,受到原結構的影響,“不得”后的VP要求是不可控的,才會因“不得”而恨,而“不做什么事”往往是可控的,沈家煊(1999)指出:“要做什么事(肯定)總有做不到的可能,而不做什么事(否定)一般沒有做不到的可能。所以‘恨不得’的賓語不能是否定式?!雹偕蚣异樱骸恫粚ΨQ和標記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6頁?!跋胱鍪裁础蓖y以控制,而“不想做什么”可控性強,所以否定形式與“恨|不得”語義要求矛盾,事件可控性越強就越不能作“恨不得”的賓語。而“不做什么事”不可控時,則可以放在“恨不得”后作賓語,以上諸例中,“沒你這個兒子”、“快點沒脈”不可控,所以用“恨不得”很自然,而“不上大學”、“不幫他辦事”具有一定可控性,所以聽起來沒有前者自然。
從漢語史角度考察詞語來源對解釋詞語意義和用法具有重要意義。從“巴不得”的成詞過程來看,構詞成分的意義對詞的意義和用法具有一定的影響;從“恨不得”的成詞過程來看,詞匯化前結構的語法語義限制對詞的用法亦具有一定的影響。正因為“恨不得”與“巴不得”成詞過程不同,才導致二者在語義語法方面有很大差別。
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明清白話小說常用詞用字研究”(11100—31610130)
李偉大,男,1982年生,文學博士,中山大學中文系講師(廣州5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