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旭
摘 要: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電影《青春祭》,改編自張曼菱的小說《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導演張暖忻在對角色進行處理時,將原作中的傣族少女“碧郎”改名為“依波”,并大幅刪減了“依波”的鏡頭,從這點也看出了在電影改編中少數(shù)民族女性角色的獨立與隱退。
關鍵詞:青春祭;少數(shù)民族電影;改編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4-0119-01
《青春祭》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一部講述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電影,由于故事發(fā)生在云南西雙版納,電影中呈現(xiàn)了不少傣族的民俗風情,因此一直被作為上世紀少數(shù)民族電影的典范,本文僅從電影對小說中“碧郎”這一人物角色的改編,來分析少數(shù)民族女性角色在電影改編中的意義與作用。
在小說《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中,碧郎的首次露面是在傣寨打壩時婦女們搶奪花枝時,碧郎在搶花枝的過程中敗給了自己的母親,“碧郎沖上去,朝著她母親落下的一大塊披巾,狠狠地跺了一腳?!保憧梢娝娜涡耘c潑辣,小說中李純這樣描述她的容貌與性格:“碧郎的杏眼、豐唇看來十分溫柔,骨子里卻是活潑,熱辣辣的,頑皮搗蛋,毫不容情。打壩時,她用泥塊和小普毛(小伙子)開仗,把人家雪白的襯衫弄一塊污泥,她卻一點不抱歉,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了?!痹陔娪袄?,李純與依波的首次見面卻是在挑水的路上,鏡頭先從依波的背影切入,然后是她回眸的笑臉,接著是展示其婀娜身姿的背部特寫。相比小說,電影中的依波給人的第一印象更為神秘、成熟,片中的旁白這樣介紹:“依波是寨子里最漂亮的姑娘,她像個公主一樣,美麗、傲慢”,而這一評價是從小說后文中的某一情節(jié)而來的,與原著中李純對碧郎的第一印象不同。
小說中碧郎取笑、捉弄“我”的情節(jié)與二人之間在各種場合下的較量在電影中都被刪掉了,李純與依波的第二次獨處是依波來到李純的小屋,原著對于這段的描寫十分細致,“碧郎冷淡地翻看著桌上的畫報,黑亮的眼里放出驚喜的光來,嘴里輕嘆著:‘啊嘎!……啊嘎!她問我:那座幾十層的大房子在哪里?還有那許多有顏色的象花一樣的魚在哪里?”,可見碧郎與其他傣寨少女一樣的童真,對外面世界充滿了好奇,對城市中的工業(yè)制品也有著強烈的向往,“她走近我從家里帶來的鏡臺,用手撫摸那鏡面上凸起的花紋,又左右地照著自己的影子。她還偷偷地用眼角掃了一下我的床,死命盯著那塊提花大枕巾兩眼。”此刻李純的心理活動也很復雜,她盼來了一個可以改編她長期以來在碧郎面前自卑的機會,向從來沒走出過傣寨的碧郎展示一下現(xiàn)代文明的產(chǎn)品:“我心里正盤算著,還有什么可以拿出來招待這位稀客。把她挽留住,仿佛就是我們長期較量的一個勝利?!?,“我要讓她知道,她在水田里,在河灘邊上,在山坡上所取笑的我是什么樣的人,是不是就該讓她那樣地小看?”但碧郎接下來的變化卻打破了她的幻想,“碧郎站在屋子中不動。她那雙帶長眼梢的眼睛又往四下里一瞬。但這已經(jīng)不是那種驚羨的神色,它又恢復了那種愛嘲弄人的光彩?!保又阆旅钏频馗嬷魅杖ズ屠先私M去菜園。緊接著又是李純的一段心理活動:“碧郎站在屋中宣判我的那一刻,她簡直就像公主一樣地驕傲。她好像看穿了我這小屋里的世界,比起她們終年奔忙在其間的綠水青山來,是多么微不足道?!?,從這一情節(jié)可以看出李純與碧郎之間復雜的關系,可以說是小說中頗為精彩的一段描寫。但電影中所呈現(xiàn)的情節(jié),只是依波來到李純的小屋,在李純的熱情介紹下翻看了畫報,便冷淡地起身,對著床邊的鏡子照了兩照,留下一個明日讓李純和老人組去菜園的命令便傲慢而去了。并沒有展示出那段復雜、精彩的心理活動,使得這一重要情節(jié)一閃而過,并沒有呈現(xiàn)出原作者張曼菱筆下的深意。
小說中碧郎這個人物是貫穿故事始終的,她與“我”的感情是在嬉戲、打鬧、勞作與較量中慢慢變好的,在“我”與大哥的初遇中出現(xiàn),在“我”與任佳的感情糾葛里出現(xiàn),是一個對情節(jié)發(fā)展起重要作用的人物。但電影中的依波卻僅僅出現(xiàn)了幾次,她從心里接納李純是從李純穿上筒裙那一刻開始的,電影中依波的最后一個鏡頭是在李純救治吃了毒蘑菇的安虎時,而且還可以看出她對李純并沒有深深的崇拜與信任。但在小說中,碧郎染上瘧疾后,卻明確向迷信的母親表示:“我只吃耶弄(姐姐,同上文中的“節(jié)隆”)的藥?!?,可以明顯看出碧郎對李純的依賴與信任。
相比其他角色來說,導演張暖忻對于依波這一角色的處理是最不忠于原著的,在小說中碧郎是經(jīng)過從李純的對頭到玩伴,繼而再到朋友、妹妹的轉變的,她與李純之間復雜的交往過程,可以看出李純對于傣寨的人、事、物從排斥到接納,再到熱愛的心理變化。而電影對這一情感暗線的處理卻略顯簡單粗暴,在電影中依波多是作為李純漢族形象的對立面出現(xiàn)的,她有著強烈的人格,渾身充滿著野性的力與美,與李純的情感交流甚少,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傣寨少女的代表人物,而不是作為李純情感發(fā)展的附庸。從情節(jié)上看,在電影《青春祭》中傣族少女依波的戲份相比小說是大大減少了,但是從人物的作用上來說,依波這一角色卻從李純的感情世界中被獨立出去了,成為一種少數(shù)民族女性的代表,如果在電影的改編上對依波這一角色的處理更細膩一些,就不會給人以角色的隱退和情節(jié)的割裂這些觀感,或許這是張暖忻導演的一個遺憾也未可知。
參考文獻:
[1]張曼菱.有一個美麗的地方[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