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凱++鐘寶華
摘 要:從“中職教育要給學生以希望和自信”這一視角出發(fā),來闡述兩個問題:“給學生以希望和自信是中職教育的靈魂”以及怎么樣“給學生以希望和自信”,并就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中職教育;德育;希望;自信
中圖分類號:G711;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8-0043-01
在一線教育多年,有一種現(xiàn)象引起了教師對教育的深思:開學初,學生滿懷希望而來;放假時,學生懷揣失望而歸。其實教師和學生都努力了,為何還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教師又如何才能解決由這一現(xiàn)象引起的問題呢?結(jié)合學生和當前教育的現(xiàn)狀,教師認為:只有讓中職學生擁有希望和自信,他們才能在未來自己的道路上有所選擇,進行自我管理。這是因為,給學生以希望和自信是教育的靈魂。
一、給學生以希望和自信是中職教育的靈魂
靈魂是虛無的,但又可理解為思想與精神的精髓所在。希望和自信何以能成為中職教育的靈魂呢?教師認為有以下幾點理由。
(1)中職學生的起點低,基礎較差,挫折感和自卑感較重,期待改變。因此,希望和自信是他們重塑靈魂的重要根基。他們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多數(shù)屬于弱勢群體,他們受到的批評指責較多,他們的需求和煩惱得不到老師、同學的充分關注,少有機會以成功者的形象去體驗人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這些學習經(jīng)歷,以及社會、學校的評價尺度在他們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帶給了他們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因此,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心里都彌漫著與其年齡不相稱的悲觀、失意、消極和迷惘。他們十分希望獲得別人的贊揚,重新燃起奮進的信念。如果教師寄予積極合理的期待,學生就會根據(jù)自我信念來理解老師對自己所持信念的含義,從而形成自我期待,成為推動他們行為的內(nèi)在動力。
(2)在中職教育的整體規(guī)劃中,銜接著從學生角色到社會角色的轉(zhuǎn)變。在初中畢業(yè)與走向社會走向成熟的心態(tài)轉(zhuǎn)變過程中,中職學生的兩個重大方向,一是求學繼續(xù)深造,二是工作投身社會。相對于高中到大學的進程而言,中職學生的角色變化來得更快更徹底。在快速變化的角色轉(zhuǎn)變中,更多的選擇要求學生要認真把握好自己的未來。在這個時候,希望和自信猶如前進路上的一盞明燈,給他們的前進帶來更多的發(fā)展可能。
(3)相對高中生而言,中職生的思想成分和行為準則相對復雜和多樣化。希望和自信在學生學習實踐過程中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更有利于學生擺脫過去的一些不當思想的束縛。在某種程度上,中考的失利反映了學生原有的一些情況,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自身因素如懶惰、自控力差等因素,社會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的產(chǎn)物對他們的誤導,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中職學生。希望和自信在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學生的轉(zhuǎn)變,根本上是自身的對自我行為及思想的理解能力提升,面對各種誘惑和不良習慣,唯有從內(nèi)心深處噴發(fā)出來的力量,才能徹底改變過往的陋習。
二、全方位多途徑給學生以希望和自信
(1)正確處理轉(zhuǎn)折點,做好中職生的思想銜接。上了中職后,一方面,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得到了發(fā)展,為他們接受復雜事物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由于中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與高中不同,又使得中職教育與高中教育產(chǎn)生明顯的差異。高中教育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在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上,盡可能通過高考進入大學學習。而中職教育帶有明顯的職業(yè)傾向,學生在入學時就已經(jīng)選擇了自己的專業(yè),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教育模式更像一個針對對象而簡化的大學教育架構。
(2)給學生以希望。一是打通思想壁壘,指向未來光明前路。相對于高中生的高考目標單一性而言,中職生的選擇其實更多,這就需要給學生的未來描繪一個藍圖。由于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和閱歷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學生個體藍圖的繪制必須要有教師的幫助,不可太高,也不能太低,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二是掃清前路上的障礙。中職生的年齡大多數(shù)是15歲~18周歲,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好奇心大、學習理解能力強、易塑性好,進步快,退步也快。因此,指引光明的前路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
(3)給學生以自信。一是充分發(fā)揮校團委、學生會、學生社團的職能作用,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用先進的道德文化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校團委、學生會、學生社團的作用不僅僅是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內(nèi)心境界。而學生會、社團的積極分子更受用人單位歡迎,其中之一就是他們更加自信和具備優(yōu)良品質(zhì)。所以,教師應該著力培養(yǎng)某一同學某一方面的能力,從而樹立他的自信。二是辨證看待學生,多方面評價學生,切忌看到學生一方面的缺點就全盤否定該同學,這是不可取的。教師只有放大學生的優(yōu)點,才能用其優(yōu)點來改造缺點。
三、結(jié)束語
常言道:“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教育有法中的“法”指的是什么呢?應該指教育的靈魂,即給學生以希望和自信。教無定法中的“法”又指的是什么呢?那是指具體的教學手段、技巧和方式。但萬變不離其宗,要感受到靈魂的無處不在,教師只有讓希望和自信在學生的心中發(fā)芽,才能帶給他們更多的希望和自信。
參考文獻:
[1]閔清,黃曉初,張麗.中職生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職教論壇,2011(06).
[2]艾建勇.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素養(yǎng)[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