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話題】理性 見義勇為 生命意識
時事引讀 >>
“兩個小伙伴被沖到河心,9歲小學生去救人而失去生命,你贊同這種做法嗎?”2016年5月4日,《廣州日報》報道,廣州天河區(qū)一所小學布置了這樣一堂德育測試作業(yè),測試結果顯示,五、六年級學生中,不贊同者較多;低年級中,贊同者較多。這堂德育測試課也由此引發(fā)各界關注。對此,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青少年教育專家張慶鵬表示,救援是專業(yè)的事,不提倡未成年人在危險環(huán)境下去施救,要讓孩子知道保護自己最重要。
素材聚焦 未成年人盲目救人不可取
“學校應該做的是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最為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們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專業(yè)救援資源,例如,可以撥打110、119電話,或找到有救援能力的大人去救助?!睆垜c鵬如是說。同時,他進一步強調,這并不代表讓孩子們變得冷漠。教育應該讓他們有善心,有愛心,但是要講究方法,而且在他們能力所及范圍內實施。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2015年頒布的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已刪除了“見義勇為”的字樣。有評論稱,這是更人性化和尊重生命的表現,當下社會也已達成了“不提倡未成年人見義勇為”的共識。
素材鏈接 不該發(fā)生的悲劇
2011年6月,在廣西巴馬縣發(fā)生了一件事情,9歲小學生楊勝與其他十多個同伴到河里游泳,其中兩個小伙伴被沖到河心,楊勝奮不顧身游到河中施救,成功將小伙伴救起,但由于年幼體弱,體力不支,自己卻被急流沖走。
【考場仿真試題】對于9歲學生舍命河中救人這件事,你怎么看?請結合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一個9歲的孩子,在看到自己的小伙伴在水中垂死掙扎的瞬間,能夠毫不猶豫、奮不顧身地伸出援助之手,其思想境界之高,令我們成年人為之汗顏、為之欽佩!然而,孩子畢竟只有9歲,自己還當屬被保護之列。如此小小的生命,又怎么能夠承受得了救人之重!由此可見,在“學校無小事,事事關安全”的今天,我們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蒼白與缺失。值得欣慰的是,新頒布的《中小學生守則》已刪除了“見義勇為”字樣,這是個體生命意識的回歸,表明當下社會已經對“不提倡未成年人見義勇為”達成了應有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