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曉麗
我特別喜歡吃苣荬菜,喜歡它的淡淡清香和原汁原味的清苦。不過我不喜歡到市場上買苣荬菜,而是喜歡自己親手挖。
說到苣荬菜,我總能想起聽老人講過的一個故事:很早以前,有一位叫蘭香的姑娘遠(yuǎn)嫁他鄉(xiāng),常常想念媽媽。可是,既然嫁到夫家,就要相夫教子,每天做不完的家務(wù),蘭香生了女兒后,就越發(fā)地想念媽媽。
初春時節(jié),她帶著女兒來到野地挖野菜。餐桌上,蘭香的男人問蘭香,這些長得像野蒜一樣的野菜叫什么名?蘭香吃了幾棵野菜信口說,叫響麻菜(想媽菜)。不知道是被野菜辣的還是想媽的滋味不好過,她流淚不止。夫君有些不解,親口嘗嘗,那響麻菜想還真的是辣得讓人流淚。
過一段時間,蘭香又從野地里釆回新的野菜,那野菜一扯斷就有潔白的奶漿滲出,和媽媽的乳汁一樣,可吃到口里卻是特別的清苦,男人嘗了一棵連忙吐掉問:這是什么菜啊?太苦了!蘭香一邊大口吃一邊感慨地說,這是苣荬菜(請媽菜)!雖然苦,但可以敗火解毒,你看還有乳汁呢,就像親娘一樣,苦口婆心,離開多遠(yuǎn)都忘不了親娘啊。
媳婦蘭香的話,深深地打動了男人的心,他終于明白了,媳婦先后采來的野菜,分明是告訴他:她想媽媽了!于是,男人不再說話,第二天,他就悄悄套上馬車,來到百里外的丈人家,接來了丈母娘。蘭香看到親娘,開心得笑出滿臉的淚花。連連說,晚上還吃苣荬菜(請媽菜)!
每每想起這個故事,我都會想,那個心思靈巧的蘭香姑娘也和我一樣,是吃苣荬菜長大的。在家鄉(xiāng)的一年四季,都有苣荬菜的影子。春天,苣荬菜剛破土的時候,是淡紅色的,那時的苣荬菜特別嫩。經(jīng)過一冬天的滋養(yǎng),它的根部是白白胖胖的,當(dāng)然也特別苦,但那苦味特別好吃。
夏天,是苣荬菜的生長旺季,大地里的苣荬菜連成了片,即使剛剛采摘過,不到三四天,一場雨后,就又遍地都是了。只要你找到一棵苣荬菜,都不用站起身來,附近肯定會有一大片苣荬菜,一會兒就會挖一大筐。傍晚,當(dāng)我們拎著沉甸甸的一大筐苣荬菜回家,一進(jìn)院子,家里的公雞、母雞就往身上撲。它們也喜歡吃苣荬菜,苣荬菜剁碎了拌苞米面是它們最愛吃的,吃到嗉子都撐歪了,血管都漲起來還不肯停。媽媽見此情景,就趕緊把雞食盆收起來,不然,這些貪嘴的傻瓜會被活活撐死的。
一直到了深秋,大地里的苣荬菜還在源源不斷地供養(yǎng)著我們。新長出來的嫩芽人吃,老葉就喂雞。吃苣荬菜的雞愛下蛋,而且,下的蛋都是深紅色的,可以當(dāng)喜蛋送人呢。
上個世紀(jì)的60年代初,苣荬菜又有了一個新名,叫“救命菜”。據(jù)母親說,那時候人們吃不飽,便采集大量的野菜甚至樹皮來填肚子,結(jié)果吃多了,渾身浮腫,臉色紫青。這時有人無意中挖到苣荬菜給病人吃,結(jié)果中毒癥狀頓消,于是人們叫它“救命菜”。
我的童年就是在天天挖苣荬菜和吃苣荬菜中度過的。我對苣荬菜的喜愛是別人無法理解的——無論走到哪,看到苣荬菜我都會驚喜地彎下腰采摘。苣荬菜養(yǎng)育了我們那一代人,讓我們明白,清苦,也是會滋養(yǎng)人的。
責(zé)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