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州木偶戲在廣東省高州市已流傳近500年歷史,在粵西以及我省戲劇音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州木偶戲已被列入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高州木偶戲最有特色的音樂設計體現(xiàn)出民間藝術豐富文化內(nèi)涵,是南國一朵璀璨的藝術奇葩,被人們稱譽為“百年古傀儡時代新經(jīng)典”,富有粵西風格,本文就此探究木偶戲音樂的藝術特點。
[關鍵詞]木偶戲音樂 高州
高州木偶戲于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高州市也同時分別被中國文化部授予“中國民族民間(木偶)藝術之鄉(xiāng)”和廣東省文化廳授予“廣東省民族民間(木偶)藝術之鄉(xiāng)”。高州木偶戲具有鮮明地方特色,被人們稱譽為“南國奇葩”,是廣東省稀有劇種,尤其是“單人木偶戲”,在400年前明朝萬歷年間就一直活躍在高州城鄉(xiāng),400多年來,它一直是民間迎神賽會,游藝民俗文化活動主要戲種之一。清代道光年(公元1821年)高州府《化州志》均有記載:“元宵節(jié)期,觀光者于門外沙洲搭棚弄傀,以潤飾太平”?!俺卟济深^號女巫,搖鈴撾鼓唱偶于?!睆倪@些史料中看“唱偶”與“弄偶”都是與高州木偶戲直接有關連,“唱偶”指的是“唱木偶腔”,而“弄傀”則是演木偶戲。而每年在紀念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誕辰節(jié)中演出的木偶戲是最多的,甚至還專門設“高州木偶一條街”來演出木偶戲,其中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冼夫人傳奇》的木偶劇,連續(xù)演出長達半年之久才結束??梢?,高州木偶戲在民間文化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木偶唱腔與木偶音樂亦同時在民間中流傳甚廣,老少成宜,人人都會哼上幾句。至今在高州,其唱腔音樂在民眾中普遍流傳。
一、高州木偶戲音樂歷史淵源及發(fā)展
而高州木偶戲是從明朝萬歷年由福建傳入的布袋戲發(fā)展而成,后因“琢木成偶”而得名。因其鄉(xiāng)土味十足,頗具地方特色,能一直在民間中流傳幾百年不衰,經(jīng)許多專家們評價高州木偶戲時,都一致推崇備至,認為其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以及民間音樂價值。高州木偶戲(民間稱“傀戲”、“傀仔戲”)的音樂和唱腔,長期流傳于高州和粵西地區(qū)。
高州木偶戲現(xiàn)在最活躍在高州市境內(nèi)的潭頭、大井、曹江、長坡、泗水、分界、潘州等16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按地理條件分布,單人(即一人一臺戲,又稱“扁擔戲”)木偶戲多流行于山區(qū),其它地區(qū)除了中班、大班居多之外,這些木偶戲班多活躍于城鄉(xiāng)。
高州木偶戲音樂原生態(tài),其音樂屬戲曲音樂中的曲牌(連綴)串體,還經(jīng)常套用高州山歌小調(diào),起腔多用“依呀嚇”,或“依呀哩”來引腔及襯詞拉腔,襯托氣氛,高州山歌能融入到木偶腔之中來唱,是該地方一大特色和創(chuàng)舉。雖然,這些木偶腔的曲調(diào)聽起來很“原生態(tài)”,但經(jīng)過當?shù)啬九祭纤嚾碎L時間的琢磨和加工,逐漸將高州山歌吸收到木偶唱腔音樂之中,加入鑼鼓擊樂從而使唱腔更古樸、富于情感,善于抒情敘事說唱,使其旋律更優(yōu)美動聽,唱詞更通俗易懂,音樂膾炙人口,男女老少皆愛聽愛唱,原因就是它的魅力是“高州木偶音樂”濃厚的地方特色和藝術風格。
二、 高州木偶唱腔、戲曲、音樂體系連綴獨有風格
高州木偶音樂至今還保留許多“原生態(tài)”的成分。唱腔與音樂的表演都是“原汁原味”的原始質樸的唱腔風格。長期以來,高州單人木偶唱腔里,樂器主要是用擊樂鑼鼓伴唱,自然地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木偶腔”體系。幾百年來能形成這樣一個民間劇種,是較為罕見的,而木偶中班(2—6人)則采用樂隊伴奏,樂手都是多面手的,吹打拉唱,樣樣兼顧,演出時忙得不亦樂乎。吹打樂以三吹樂器的大、小角(高、中、低音嗩吶)為主,喉管、二胡、揚琴兼用之。木偶大班(10--30人以上)則在民族絲竹樂器基礎上,領奏用高胡,其次有三弦、椰胡、月琴、秦琴、三弦、橫簫、洞簫等。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受到“革命樣板戲”的沖擊,樂隊增加了西洋樂器,電子琴、色土風、大提琴、單簧管等,打擊樂也在民族擊樂大鑼、小鑼、曲鑼、大鈸、小鈸、木魚、曲尺基礎上增加了定音鼓、電子鼓等。
高州木偶唱腔戲曲音樂屬“板體”,兼有詞賦小調(diào)式曲牌,唱法多樣,分男、女聲獨唱,男女異聲同調(diào)、同唱,男聲用韻拉腔為“伊呀嚇……”女聲用駁尾為“呀嚇”。(其實這里套用了“高州山歌”駁尾唱法)。男用真嗓唱,女則提高聲音用假嗓唱,有時為了劇情需要男女聲都可套用真假聲結合唱,悲凄時,套用高州山歌《紅淚怨》;喜慶歡樂時,套用高州山歌《豐收調(diào)》;勞動時,套用高州山歌《擔柴歌》、《擔鹽歌》,唱到男女傾訴愛情時,套用高州山歌的《高州情歌》調(diào)來表露情意綿綿和愛意,這些都運用得十分得體,恰到好處。木偶腔還可加上口技,遇千軍萬馬出征時,模仿馬嘶聲、馬啼聲;遇(趕集)趁圩時,那人聲鼎沸的聲音都模仿得維紗維肖,生動精彩,令人叫絕。在音樂唱腔設計方面,有中板、慢板、快中板、慢中板、緊板、倒板、哭板、嘆板等,低音時,委婉冗長;高音時,高亢激昂;拖腔時,起承轉合,逗人有趣,與劇情貼切吻合得天衣無縫。例如《陳世美不認妻》中的“呀嚇……呢個可惡嘅陳世美呀……該打(呀嚇),真系慨打(呀嚇……)該打!”這一連串的拖腔加襯詞,再加上音樂襯托,很能打動觀眾心弦,觀眾加深印象,使劇情風趣橫生,在激烈的鑼鼓聲中使觀眾樂不思返。
三、高州木偶戲鑼鼓與音樂民族調(diào)式的運用
高州木偶戲唱腔屬于說唱音樂的范疇。根據(jù)史書記載,我國說唱音樂的正式形成是在隋唐時期,所以,高州木偶戲音樂是有一定歷史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種藝術形式迎合市民各階層的口味,在民間中得以廣泛流傳。單人木偶腔多以鑼鼓音樂伴奏,節(jié)奏簡單明快,其以“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咚鏘鏘!”的鑼鼓譜為主,其它則按劇情變化,在這基礎上略加改動。例如,過門分長過門和短過門;長過門則將這鑼鼓譜重復一次,而短過門,就不用重復,直截了當。遇上文戲與武戲鑼鼓卻分得格外清楚,武戲時,是用急速節(jié)奏型;文戲時,緩慢且中速,男角上場多用高邊鑼,顯得粗亢有力,女角出場多用小鑼釵,顯得文靜端莊,而木魚和曲尺多用于伴唱時打擊節(jié)奏。該唱調(diào)尚有三種:“羽調(diào)”是代表性的主要調(diào)子,間或用“宮調(diào)”、“角調(diào)”、“商調(diào)”、“征調(diào)”,邊唱邊擊鼓,一般由“羽調(diào)”連成一個音樂唱腔套數(shù),然后再在套數(shù)中逐段構成一個完整的唱腔環(huán)節(jié)來渲染劇情,使唱腔音樂富有變化和創(chuàng)意,能夠鋪墊和敘述式,或伸延更多、更大、更廣、更復雜的戲劇情節(jié),以達到演出場合熱烈氣氛,使觀眾感受到美的享受。
四、高州木偶腔的說唱音樂表演及演唱手法
高州木偶腔的說唱藝術中,唱腔文學創(chuàng)作占有主導地位,而音樂的作用是烘托唱詞唱出來。
1、半說半唱和唱中半說的唱腔,在高州木偶唱腔中常見于敘述故事時,就采用這種形式。一種是普遍用音樂伴奏,前半句說,后半句唱的形式。
2、似唱的說的唱腔。高州木偶腔的說唱音樂唱腔的設計,往往是用大鑼鼓將節(jié)奏旋律與語言緊密連湊起來,形成一種既是唱,又像說的唱腔。這種唱腔多用于緊急情節(jié)中,激動場面或全面高潮處,近似粵劇中的(十字清)快二流,其速度較快,旋律起伏不大,但每字之間銜接非常緊密,不能隨意插字,它充分利用語言特色把旋律唱得準確與自然。
3、有一種木偶腔配上音樂,在唱主要唱句時,既是唱也是說,既說也是唱,旋律性不太強,而拖腔與襯詞中則旋律很明顯地加強,而在這些地方加上伴奏,增加力度,這種現(xiàn)象在木偶腔音樂上也很普遍。
五、高州木偶戲唱腔與音樂設計的藝術特征
高州木偶腔的說唱音樂表演及演唱手法大約以下幾種: 其一是單口唱(即是單人木偶),由一個演員擔任演唱與操作,還可以自兼伴奏,有“一人一臺戲”之美譽,這種由一人演唱的單人木偶戲在高州地區(qū)很受歡迎,演員主要是劇情故事的唱講者,演出過程中加上鑼鼓,唱做念打便成一臺戲。高州木偶戲的音樂伴奏基本分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過門音樂”,另一部分是“唱腔伴奏音樂”?!斑^門音樂”包括前奏,引子和間奏以及大小過門音樂。木偶中班和大班使用大笛較多,大笛聲音高吭嘹亮,伴奏效果甚佳,戲開場多用大笛吹奏《六國大封相》、《大開門》《小開門》來渲染氣氛,引人駐足前來觀賞,其時在提示演出開場時也多吹奏。在演出過程中,隨著劇情變化人物故事的展開,場景不同,人物不同,吹奏的音樂也有所不同;吹奏《大開門》《小開門》是為官員特定音樂;吹奏《一錠金》、《百花亭鬧酒》為拜堂音樂;吹奏《得勝令》為班師勝利回朝音樂;吹奏《雁兒落》為上吊或投河自盡、悲哀的音樂;吹奏《蕩舟》為撐船的音樂??偠灾?,這些木偶腔的伴奏音樂,是隨著人物、場景、情節(jié)、場次等變化,使吹奏的曲牌也有所不同,這是高州木偶唱腔伴奏音樂設計技巧方便的又一大特點。
結語
高州木偶戲與木偶戲音樂在廣東戲劇中一枝獨秀,具有民族、民俗學研究價值。高州木偶戲乃是匯集了音樂、唱腔和劇本多元素的民間戲劇藝術,是優(yōu)秀的人類精神文化遺產(chǎn),它不但是南國一朵奇葩,它的音樂藝術也是中國民間藝術瑰寶?!跋扔锌颍笥腥藨颉?。高州木偶戲音樂和唱腔對我們今后研究戲劇發(fā)展史,戲曲音樂發(fā)展史,民族文化史,社區(qū)史和建設新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周澤明.高州木偶戲唱腔與音樂設計.廣東社會文化,2006(4);
〔2〕黃鶴儀.化州志.清朝道光丁亥年;
〔3〕吳釗,劉東升.中國音樂史略.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2)。
作者簡介:柯柳(1988--),女,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地方特色音樂文化?,F(xiàn)任高州市木偶戲傳習所音樂演奏員、木偶操作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