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臺灣原住民族的教育政策探討

2016-07-04 09:34龍雪娜羅天豪
亞太教育 2016年19期
關鍵詞:教育政策臺灣

龍雪娜 羅天豪

摘 要:臺灣原住民族教育在歷經(jīng)荷蘭、清朝、日本、國民政府等外來殖民勢力的入侵及主流政權的政策統(tǒng)治、同化后,于國際化浪潮與本土意識、文化多元主義興起下,原住民才得以擁有發(fā)聲的機會,原住民族教育問題探討在臺灣一直是教育革新的關注焦點。因此,本文主要討論臺灣原住民教育政策的法源、形成背景及發(fā)展現(xiàn)況,最后為能有效開展原住民族教育,提出建議:第一,積極落實法令與政策,第二,學校課程與教材應采多民族觀點納入原住民歷史與文化以及第三,加大培育原住民族高等教育多元人才的力度。

關鍵詞:臺灣;原住民族;教育政策

中圖分類號:H6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7-0294-02

臺灣原住民族教育在歷經(jīng)荷蘭、清朝、日本、國民政府等外來殖民勢力的入侵及主流政權的政策統(tǒng)治、壓迫、同化后,于國際化浪潮與本土意識、文化多元主義興起下,原住民才得以擁有發(fā)聲的機會①;因此,原住民族教育問題探討一直皆是原住民族教育革新的關注焦點,原住民族教育成效一直深受臺灣社會地位、經(jīng)濟等外在條件及內在動機所影響,更常因文化不利之原因,而使其教育成效不佳。因此,本文主要討論臺灣原住民教育政策的法源、形成背景及發(fā)展現(xiàn)況。

一、臺灣原住民族教育的法源依據(jù)

根據(jù)臺灣教育部(1997:10-17)的《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報告書》②,對1940年代以后臺灣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發(fā)展階段的分類,說明臺灣原住民族教育政策形成之歷史脈絡及各階段政策的要點③。

(一)山地平地化時期(1945~1962年)

此時期為了鏟除日據(jù)時期皇民化運動對臺灣原住民所遺留的影響,因此主要的教育目標在于學習漢族的語言、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社會規(guī)范,并推行國語文、生產(chǎn)技能,讓臺灣原住民擁有祖國認同④。

(二)融合整體時期(1963~1987年)

此時期依據(jù)1963年的“山地行政改進方案”,以促進原住民族和一般社會融合為主要的目標,其在學制上,強調消除原住民的特殊性而加強學制的一致;在語文上加強國語一元化的推行與母語的禁止使用;在課程上,采取內容統(tǒng)一的漢化課程⑤。

(三)開放發(fā)展時期(1987年之后)

1997年政治解嚴后,原住民族教育開始朝向一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臺灣當時政治的解嚴不僅松動權威的政治體制,也讓臺灣的本土意識得以抬頭,諸如:1988年由原住民代表、學者專家、行政人員而成立“原住民教育委員會”,及自1991年起,花蓮、屏東、臺東、新竹等地之師范學院⑥陸續(xù)成立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1994年憲法增修條文對“山胞”正名為“原住民”;1996 年原住民條款入憲;1998年為保障原住民教育權,立法通過《原住民族教育法》等,均顯示原住民族教育已邁向一個全新的里程碑⑦⑧。基于此,臺灣原住民族專屬的第一個“法律”專法——《原住民族教育法》,于1998 年5 月28 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年6 月17 日公布后實施⑨。法條內容分為七章,共33 條,分別包括:第一章 總則(第1-9條)、第二章 就學(第10-17條)、第三章 課程(第18-20條)、第四章 師資(第21-24條)、第五章 社會教育(第25-27條)、第六章 研究、評鑒及獎勵(第28-31條)、第七章 結語⑩。

二、臺灣原住民族的相關教育政策

根據(jù)臺灣的《原住民族基本法》第1條:“根據(jù)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之規(guī)定,政府應依原住民之民族意愿,保障原住民之民族教育權,以發(fā)展原住民之民族教育文化,特制定本法?!钡?條:“原住民為原住民族教育之主體,政府應本于多元、平等、自主、尊重之精神,推展原住民族教育。”從上述法源可得知,臺灣在推動原住民族相關教育事務,從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施政計劃乃至配套規(guī)劃等均有法律保障與規(guī)范。因此,本文整理臺灣原住民族的主要教育政策,說明如下:

(一) 臺灣早期的原住民族教育方案或政策(日治時代至1999年)

原住民族教育歷經(jīng)不同歷史背景與階段,在日治時代實施“蕃童教育”,原住民族幼童就讀日本專門設置之“蕃人公學?!保辉趪裾畷r代實施“國民學校體制”,將原住民族學生視同一般國民平等對待。1949年訂定“臺灣省教育廳改善山地教育設施三年計劃”;1951年公布實施“改進山地教育實施方案”;1952年實施“臺灣省各縣加強山地教育行政設施要點”;1963年訂定“山地行政改進方案”;1980年公布“臺灣省加強山地國民教育辦法”;1993年訂定“發(fā)展與改進原住民族教育五年計劃”;1998年繼續(xù)推動“發(fā)展與改進原住民族教育第二期五年計劃”并納入教育改革行動方案實施,編列??顖?zhí)行原住民族教育工作。同(1998)年,由臺灣領導人公布《原住民族教育法》,奠定原住民族教育法制基礎B11。

(二)臺灣當代的原住民族教育方案或政策(2000年至今)

教育部為推動“教育改革行動方案-加強原住民族學生教育”,于2003年召開“全臺教育發(fā)展會議”中,以“尊重原住民族主體性,發(fā)展原住民族教育”做為工作目標;2004年修正公布《原住民族教育法》;2005年核定“發(fā)展原住民族教育五年中程個案計劃”(2006-2010年)。由于臺灣社會發(fā)展快速,原住民族教育成果為臺灣社會進步之重要指標,為促進多元文化之理解與尊重,政府不斷致力于提升原住民族學生在各級教育的學習競爭力,培育多樣人才。2010年臺灣教育部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共同研擬《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白皮書》,修訂“發(fā)展原住民族教育五年中程個案計劃”(2011-2015年)為配套措施,具體改善各級各類學校原住民族教育環(huán)境,預期消弭城鄉(xiāng)落差,提升原住民族教育成效B12。

三、臺灣原住民族教育政策實施情況

提升全民教育程度為臺灣政府的教育施政主要目標,原民會2009年針對臺灣15歲以上的原住民進行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1985至2008年間原住民完成高中職學業(yè)者增加了15.68個百分點;同時期原住民國小教育程度者則分別為40.22%、35.88%及26.98%,在政府努力推動原住民族教育下,24年間原住民族僅具國小學歷者減少了13.24個百分點,可見政府在推動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已在原住民族當中發(fā)揮作用B13。雖然臺灣原住民族的教育水平在臺灣教育相關單位及法令的支持與開展有明顯的成長,但是推動臺灣原住民族教育時,仍然存在問題與難處,以下針對幾個問題加以說明之。

(一) 《原住民族教育法》的適切性問題

臺灣《原住民族教育法》自1998年公布實施至今,為原住民族教育實施情況的確帶來許多正面影響,但卻也產(chǎn)生許多問題,包括與其他教育法令之間的捍格,究其原因,除了臺灣教育部與原民會的職責分野不清,該法令的施行細則與配套措施的不完備,都是衍生問題的重要原因B14。根據(jù)問卷結果顯示,透露出具有原住民本身對于《原住民族教育法》十分陌生,九成以上的臺灣原住民并不太熟悉。

(二) 原住民教育的主體性

在1996年,臺灣教育部舉辦的“原住民教育會議”中,揭橥原住民教育目標為:“建立原住民教育體制,開展原住民教育特色,提升原住民教育質量,邁向多元文化新紀元”建立符合原住民文化特色的教育體制,成為該次會議的重要結論B15。但是,目前學校正式教育的教材,仍然大多數(shù)是以漢族的視角為出發(fā)點,無法反應原住民族文化的真正內涵,對原住民族的認識,也多流于零碎和片斷B16B17,所以現(xiàn)今教育系統(tǒng)中需要致力于開展原住民主體性,消弭教科書中對于原住民族的失真與刻板印象或偏見。

四、結論與建議

臺灣原住民民族教育推動已逾20年,比較過去學校中禁止講族語,以及限制民族文化教學之政策,如今已在法令中規(guī)定成為學校的必修課程,以及補助、鼓勵的教育活動,都顯示推動原住民族教育的成效,但是臺灣未來在推動原住民族教育更應多加重視法令的普適性、彰顯原住民主體性,所以本文建議可從幾個方面著手:

(一) 積極落實法令與政策

政府相關教育機關或單位需因應臺灣原住民族自治的現(xiàn)代趨勢與發(fā)展,來增訂并修訂原住民族教育法涉及民族教育自治事項之相關條文;然后更要逐年檢視并適時修訂《原住民族教育法》中之相關條文;最后配合法令之修訂,研訂原住民族教育之整體政策。

(二)學校課程與教材應采多民族觀點納入原住民歷史與文化

現(xiàn)在在各教育階段的課程中,政府相關教育機關或單位需修訂各級各類學校之課程內容,以符合法令之規(guī)定,并且要以多元民族觀點,落實相關課程教科書的審查機制,以呈現(xiàn)原住民族歷史文化及價值觀。

(三)加大培育原住民族高等教育多元人才的力度

為能夠讓原住民族能夠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政府相關教育機關或單位需要定期評估原住民學生升學優(yōu)待措施,培育原住民各領域多元專業(yè)人才,尤其在教師培育的開展與設置,例如臺中教育大學為了讓原住民族地區(qū)重點學校,能挹注更多具有專業(yè)且有民族素養(yǎng)和語言認證的原住民籍教師,因此辦理原住民籍師資公費碩士專班招生,這些制度的推動都將有助于原住民族教育的提升與改善。

(作者單位:成都師范學院)

基金項目:2014年新建院校改革與發(fā)展研究中心一般項目 “臺灣師范院校轉型及其政府協(xié)同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研究”(項目批準號:XJYX2014B07)研究成果。

注解:

①顏國梁.原住民教育現(xiàn)況,問題及發(fā)展趨向[J].臺灣教育,2004(626):17-24.

②臺灣教育部.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報告書[M].臺灣教育部,1997.

③鍾佳玲.原住民族教育政策之執(zhí)行現(xiàn)況研究-以花東地區(qū)原住民小學教師執(zhí)行為例[D].臺南:臺南大學教育經(jīng)營與管理研究所,2006.

④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多元文化教育[M].臺北: 空大,2001.

⑤周維萱.紐西蘭原住民教育政策之研究-以毛利教育為例[D].臺北:臺灣師范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2002.

⑥花蓮、屏東、臺東、新竹等師范學院皆以改制為教育大學。

⑦周維萱.紐西蘭原住民教育政策之研究-以毛利教育為例[D].臺北:臺灣師范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2002.

⑧臺灣教育部.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報告書[M].臺灣教育部,1997.

⑨馬賴古麥.原住民族教育法之回顧與展望[EB/OL].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92.htm

⑩童順發(fā).原住民教育的情況-淺談制訂原住民法之意義[J].教改通訊,1995,17/18,54-55.

B11臺灣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白皮書[M].臺灣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

B12臺灣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白皮書[M].臺灣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

B13臺灣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白皮書[M].臺灣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

B14周惠民.臺灣社會變遷下的原住民族教育: 政策的回顧與展望[J].臺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fā)展 (頁 259-296).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0.

B15周惠民.臺灣社會變遷下的原住民族教育: 政策的回顧與展望[J].臺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fā)展 (頁 259-296).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0.

B16孫大川.族群觀[J].體檢國小教科書 (頁 179-186).臺北市: 前衛(wèi),1993.

B17浦忠成.原住民教育改革的思考前提[J].原住民教育季刊,1996 (1): 62-68.

參考文獻:

[1]周惠民.臺灣社會變遷下的原住民族教育: 政策的回顧與展望[J].臺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fā)展 (頁 259-296).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0.

[2]馬賴古麥.原住民族教育法之回顧與展望[EB/OL].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92.htm.

[3]鍾佳玲.原住民族教育政策之執(zhí)行現(xiàn)況研究-以花東地區(qū)原住民小學教師執(zhí)行為例[D].臺南:臺南大學教育經(jīng)營與管理研究所,2006.

[4]臺灣教育部.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報告書[M].臺灣教育部,1997.

[5]臺灣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白皮書[M].臺灣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

[6]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多元文化教育[M].臺北: 空大,2001.

[7]周維萱.紐西蘭原住民教育政策之研究-以毛利教育為例[D].臺北:臺灣師范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2002.

[8]顏國梁.原住民教育現(xiàn)況,問題及發(fā)展趨向[J].臺灣教育,2004 (626): 17-24.

[9]童順發(fā).原住民教育的情況-淺談制訂原住民法之意義[J].教改通訊,1995,17/18,54-55.

[10]孫大川.族群觀[J].體檢國小教科書 (頁179-186).臺北市: 前衛(wèi),1993.

[11]浦忠成.原住民教育改革的思考前提[J].原住民教育季刊,1996(1): 62-68.

猜你喜歡
教育政策臺灣
我國教育公平的內涵與實施策略
捍衛(wèi)“臺灣”?美學者炒作舊書有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