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欣
一、背景
近年來,由于大量的新教師入職,為了讓他們快速進入角色,在區(qū)教研室的安排下,我們形成了校際聯(lián)片的教學研究模式。在這樣的研討模式中,新教師有更多的機會鍛煉,同時也讓老教師們有了更多的教學新思考。
短短一年半的時間,一位新教師在經(jīng)歷了這樣的教學研究后,迅速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以淡定從容的心態(tài),扎實穩(wěn)定的教學基本功,穩(wěn)穩(wěn)地立足在三尺講臺上。
二、第一次合作備課
由“借”到“創(chuàng)” 做巨人肩膀上的矮子
早在12世紀,伯納德就說過:“我們都像坐在巨人肩膀上的矮子?!比缃襁@句話還能在沙特爾市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的窗戶上找到。在指導程老師第一次上課的過程中,我就深刻地體會到做好“巨人肩上的矮子”對于一名新教師的重要性。
剛工作的老師,對學生、課程體系以及學科的知識體系都還沒有形成整體的概念,對教學現(xiàn)狀與教學理論之間的差異也沒有清楚的認識。因此在確定了課題之后,我們經(jīng)歷了由“借”到“創(chuàng)”的過程,做了一次“巨人肩上的矮子”。
“借”教案——直接借用現(xiàn)成的教案來上課,試上后發(fā)現(xiàn)由于教學風格不同導致演繹的“神形”俱滅;集體討論后,對教案做了大幅的調(diào)整,“用”了大家的合理建議,設(shè)計合理了,教案也成熟了;第二次試教,又因為是“別人的語言”,教學“層次”不夠清晰,過渡語說得也很別扭……就這樣,一次次地修改和融合,我們總結(jié)出了適合新教師的備課流程:“備”流程、“背”問題、“(拷)貝”評價過渡語的“三bei”法則:
1.“備”流程,形成課的“主干”
將一節(jié)課的主體活動整理成流程,把整節(jié)課的模塊搞清楚,哪些是必須在課堂上呈現(xiàn)的,哪些的前后順序是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調(diào)整的,哪些是可以在最后時間多的時候補充的,哪些是最后時間少的時候可以去掉的……這樣,課的主干清楚了,教師對一節(jié)課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2.“背”問題,形成課的“枝葉”
在每一個模塊中,都會有指導探究活動的內(nèi)容和一些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這些引導語和問題既要學生能夠明白,又要便于教師自己的表述。因此,在對提問和引導語的設(shè)計上,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磨合,改動多次之后,形成了最后的提問文本。對于新教師,這些主要的問題是一定要“背”的,把主要的問題背清楚,到了課堂上說出來才能讓學生明白你要他們干什么,觀察什么,匯報什么。
課的“主干”上多了這些“枝葉”,就顯得茂盛多了。
3.“拷貝”評價過渡語,讓“課”上開滿“花”
與老教師相比,新教師缺少的是多年積累下來的課堂組織能力,這是需要時間的,沒有辦法速成。于是,在聽老教師上課的時候,我們建議新老師另準備一張紙,專門記別的教師評價學生的語言和過渡的語言,然后把這些語言“拷貝”到自己的課堂中。這些“經(jīng)驗和智慧的結(jié)晶”用到了課堂中后,果然為課堂增色不少。
三、第二次合作備課
搭好通往成功的“梯子”
狄更斯曾說過:“成功好比一架梯子,‘機會是梯子兩側(cè)的長柱,‘能力是插在兩個長柱之間的橫木。只有長柱沒有橫木,梯子是沒有用處的?!币粋€學期很快過去了,在新學期里,程老師又要在短短兩周的時間里試著獨立準備一節(jié)公開課。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檢驗合作備課的教研效果,雖然合作備課的老教師參與了,但降低了參與度,這次,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程老師的努力和成長顯而易見。
工作一年中,接連的公開課、賽課、小班化驗收課,迅速地讓這個新老師成長起來。這就好像已經(jīng)搭了一個梯子,“機會”的長柱已經(jīng)立好,只要將“橫木”補齊,就能夠站在高處眺望風景了。這“梯子上的橫木”就是教師的“內(nèi)功”,課堂語言、對學生的評價以及教師的個人魅力和課堂上情感的流露,都會為教學增色不少。
1.第一根橫木:口頭作文,訓練自己的語言表達
記得“口頭作文”原是南京曉莊師范(現(xiàn)南京曉莊學院)的一項必修課。每周一次的即興演講時間曾是令每一個曉師人心有余悸的。但正是這樣嚴格的班級展示活動,極大地鍛煉了每一個人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應(yīng)變能力。
因此,如果你缺少這一根“橫木”,就把它補上吧,定好題目,自己說,錄下來自己聽,相信假以時日,口頭表達能力會越來越強。
2.第二根橫木:復(fù)述,鍛煉自己的理解能力
每一個新教師在剛剛步入課堂時,都會困惑為什么老教師們的評價語言那樣豐富,很容易就能抓住學生回答的重點,并清楚地復(fù)述出來呢?其實這考驗的正是教師理解能力和復(fù)述能力,科學課堂是個開放的課堂,學生的小組活動和討論探究會產(chǎn)生很多的思維火花,在交流反饋的時候需要教師正確理解學生的觀點,并用大多數(shù)學生能聽懂的語言復(fù)述出來。一個好的老師會很快抓住學生回答的要點進行復(fù)述,讓學生明白老師是認真傾聽并聽懂了自己的回答,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活動中,并讓學生樂于表達。
這一根“橫木”是相當重要的,如果你缺少它,就盡快補上吧??梢院蜕厦娴目陬^作文結(jié)合起來,聽一個科普節(jié)目,將節(jié)目中的觀點和知識復(fù)述出來,既鍛煉了傾聽、理解語言的能力,又鍛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3.第三根橫木:評價,積少成多讓學生樂學
與課堂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相比,新教師缺少臨場經(jīng)驗和課堂應(yīng)激能力,常常在學生回答時出現(xiàn)預(yù)設(shè)不到的情況時手忙腳亂,這個時候,豐富的評價語言就能夠彌補不足。評價可以肯定、否定、鼓勵,甚至引導學生加深思考……豐富多變的評價語言絕對會上課堂變得更加精彩。
因此,這一根“橫木”是一定要有的,聽課時多備一張紙,記錄好的評價語和過渡語,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你就會牢牢地抓住這根橫木。
四、后記
僅僅一年半的時間,由“用”到“創(chuàng)”,成功地做了一把“巨人肩上的矮子”;一次次的課堂實踐中,發(fā)現(xiàn)自己“梯子”上缺少的“橫木”……實踐、歸納、總結(jié),教學風格慢慢成形,步入正軌。
“寶劍鋒從磨礪出”,在合作教研中,新教師慢慢掌握了教學技巧,當他們將這缺少的“橫木”裝上自己的“梯子”,相信他們一定會登上高峰,看到更美的風景。
【作者單位:南京曉莊學院第一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