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眸書
小域:
展信如面。
北京的春天快來了,花卻還沒開。
似乎有兩年沒給你寫過信了吧,時間過得真快。當(dāng)初我跌跌撞撞進(jìn)了軍校,你不動聲色撲進(jìn)了留學(xué)生大潮,從那時候起,我們明白了何謂離別,不是短暫的分離,而是生命的交集開始漸漸褪去。
我總是在悲歡間尋找平衡,而你卻總是托希冀于悲歡,這一直都是我們的不同點。猶記得那年看花落,花瓣撒落了一地的世事無常,我憶起紅樓的“葬花吟”,覺得黛玉矯情得過了頭,你只笑看我不說話。不經(jīng)歷,怎會懂得?那些日子,現(xiàn)在看來單純得可怕,好像飛在空中的肥皂泡,輕輕一戳就破了。
矛盾最深時我曾狠心說自己是個生性涼薄之人,誰知道是不是一語成讖,上大學(xué)后我忘卻了許多,而我竟也放任記憶這樣去了,也許我應(yīng)該向過去致歉吧,又或者,它本來也是打算拋棄我的。
去年的某一天,我莫名在紙上寫下這樣一句話:生活是一場歷久彌新的勾心斗角。也不知道是不是魔怔了,那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單薄且深刻的,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若你在側(cè),又該笑我了吧。
曾經(jīng)以為世上多的是永恒,把酒話桑麻的永遠(yuǎn)都會是那幾個人,然后等到現(xiàn)實的洪流把我們沖得棱角不再,才知道聚散終有時,還望青鳥殷勤代為探看。
很早的時候看過一句話:適應(yīng)孤獨,就像適應(yīng)一種殘疾。那時候覺得這話很貼切,現(xiàn)在看來卻不甚贊同,到了二十當(dāng)頭的年紀(jì),已經(jīng)漸漸開始明白,孤獨從來不是壞事,人原本就生而孤獨的,孤獨注定是陪伴我們一生的養(yǎng)料,我們應(yīng)當(dāng)享受孤獨而不是逃避它不是嗎?對于在彼岸的你來說尤其如此。
大一的時候,做過一個很荒唐的夢,夢里我接到媽媽的電話,爸爸和媽媽要離婚了。我走過荒涼的黃土路,路上有兩個行人不停地掉入土坑中,又奮力地爬出來。此時場景突然變成了老家,我和一個個親戚問好,他們問我來做什么,我告訴他們我來考試。然后我向前走啊走,手里還攥著不知道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零錢,終于走到我家樓下,場景變成我老城的舊家,叔叔出來接我,這時我還沒有感到悲傷。當(dāng)時我想,我果然是個冷血的人。待我進(jìn)門,場景又變成我現(xiàn)在的家,沙發(fā)上擺放得亂七八糟,我看見媽媽,心好像一下子柔軟了,便撲到她懷里止不住地哭了出來。媽媽還像往常一樣撫摸著我的后背,嘴里呢喃著“不哭不哭……”夢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可我的悲傷沒有結(jié)束,醒來后我繼續(xù)哭泣,明知夢是假的,卻不知觸動了我什么,無可名狀的悲傷,占據(jù)了我很長時間。后來我在日記里寫上,苦難和悲傷,都蟄伏在我的生命里,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隨時都可能與我來一場生活的博弈。
我不知道你會如何看待這個夢,也不知你是否有過相似的感受,畢竟?jié)撘庾R太深奧,只在人心深處慢慢發(fā)芽,不會滿溢,只在熱情與善意不足以包攏整顆心時流露出來。
還是說說最近吧,正在讀米蘭·昆德拉的《不朽》。難忘初讀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時的感觸——那種若有若無的,太放松怕溜走,太用力怕捏碎的時間與生命。前幾天在圖書館閑逛,正巧看見這本書,便順手借來。昆德拉在這本書中談?wù)摰娜耘f是生命的問題——生命如何能不朽?不朽的生命又是如何的?昆德拉始終在尋找自我的存在與這世界的關(guān)系,也許是國家與民族的動蕩使他活在生命的顛簸與漩渦中無法自拔吧。但實際上,這問題是每個人都在尋找的吧,不論他是否意識到,與人腦共存的這個問題已經(jīng)成為人生命的一部分。書中說,人們指望不朽,可是忽視了不朽與死亡一起才有意義。這不禁令我想起一部電影《詭絲》:一個日本科學(xué)家發(fā)明出能影響鬼的能量團(tuán),但他的最終目的是找出鬼一直存在的方式,從而讓自己不受軀體的束縛,永存于世。從前,中國有皇帝終其一生尋找長生不老藥,幾千年后人們渴望超能力,寄希望于各類超級英雄——尋求不朽的愿望總是那么強(qiáng)烈。
與生命相關(guān)的問題,人們總是在苦苦追尋。
高中時許是太過年少,太過無畏,從不考慮時光,從不考慮生死,只放肆地活著,用力地活著。水一樣流過的日子,有人被生命的不確定性帶走,他們留下的是什么呢?曾經(jīng)呼吸過的空氣中似乎也沒了他們的位置。
我害怕生命的逝去。我好像沒有告訴過你,我家養(yǎng)的那只小狗去世了,現(xiàn)在想來還如同夢一般。它剛?cè)サ哪菐滋煳揖共豢细嬖V任何人,許是不愿把這件事當(dāng)成八卦軼事傳播,又或是不愿承認(rèn),好讓它在別人的記憶中多存留幾天?我不知道,我對自己的體認(rèn)總是慢半拍。有時候我覺得命運冥冥中自有定數(shù),卻從不敢下定論,哪怕是千萬分之一的可能,我們也害怕錯過,所以很努力很努力地活著,只為那一點點可能,時間是一條線,生活卻不是。我曾在給父親的一封信中談到過,生活更像鏈條,一環(huán)緊扣著一環(huán),而我們總是害怕生活又不自覺被生活捆綁。也許,生活教會我們的,是如何筑起一道道心墻,又如何打破它。
寒假抽空去了趟云南,想必你也知道了,不論別人怎么說,麗江確實是個勝地(與外來的“艷遇”文化無關(guān)),風(fēng)景秀麗開闊,勝似畫卷。那里的一切都是純凈無瑕的,仿佛能透到人心底里去。天空一片澄澈,藍(lán)得令人驚心動魄,似乎那藍(lán)也是有重量的,拉著那天離我更近了些。這樣干凈的天,卻不見一只飛鳥,少了些生氣,多了些凝重。我漸生出些微蒼涼之感,也許是太過空曠,太過純凈所致,反而失去了安全感與歸屬感。重走茶馬古道,導(dǎo)游告訴我,這條路上沉淀了無數(shù)先人的魂魄,沉淀了無數(shù)先人的枯骨。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們腳下的這寸寸土地,是前輩們用他們帶著鮮血的腳掌一步步踏實的。當(dāng)我再次踏上這土路時,我并沒有聽見千年前的召喚,只覺肩上擔(dān)子沉重,也只有在這種時刻,才領(lǐng)會到所謂“傳承”,所謂“積淀”的涵義。大地厚德載物,人生來直立于這大地上,為的究竟是什么呢?我想,是大地在告訴我們,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就是要有生而為人的尊嚴(yán)吧,這種尊嚴(yán),絕不會因為時間的磨礪而消失,不論是千年前還是千年后,只要人類存活一天,就有一天的尊嚴(yán)在熠熠生輝。
說了這么多,也不知道你最近過得怎么樣,想必大洋彼岸有著許多與眾不同的東西吧,我倒是很樂意你對我的“文化輸出”。
對了,順便問一句,你相信宿命嗎?
最后,以白居易的《憶江南》結(jié)尾吧。
江南好,
風(fēng)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
能不憶江南?
于京城盼你歸家的
聶聶
2016年3月5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