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6-0241-02
閱讀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在現(xiàn)實的信息社會中,要獲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閱讀也是最重要的手段。通過閱讀,讀者能獲得情感的體念、美的享受。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材料的解讀,而獲得情感的歷練。當然這種歷練過程,包括對美的感悟與品味。在生活中美是處處存在的,只不過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的能力,開啟學生通過閱讀去感受美、領悟美、體驗美的眼睛,從而喚醒學生自己的個體審美注意,積累審美素質。
那么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美育有什么樣的方法與途徑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品味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美的感知力
審美感知是指審美感覺和審美知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培養(yǎng)的,就是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學生的感覺是學生感官對文本的個別屬性的反應,是一切閱讀活動的心理基礎。如果在文本閱讀活動中,學生感覺遲鈍,就無法完成對美的感知。而知覺是感官對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應。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之上的一種情感體驗。學生在語文閱讀時,必須充分調動聽、視、觸、嗅、味多種感官去品味文本創(chuàng)設的意境,才能體會感知到美之存在。例如朱自清的《春》如果不引導學生充分調動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全方位去感受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的美的話,是不能感受到文中創(chuàng)設的春雨之寧靜,春風之柔媚,春花之瑰麗,春草之嫩綠,更感受不到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另外,學生的審美感知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在引導學生品評閱讀文本材料,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從文本之中課堂之中拓展開去。在生活實踐中去感受品味美之存在。文學形象與文學美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處處有美的存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雙眼和心靈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更利于學生對美的感受經驗的積累。以此來豐富學生美的素養(yǎng),以此來進一步促進在語文閱讀中的審美感知。脫離了生活的語文閱讀中的美育,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是語文閱讀中美育實施要千萬注意的東西。
第二,感悟閱讀,豐富學生的美的情感閱歷
審美情感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起來的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特殊的情感反映形式。是學生個體心靈對客觀的人與事的心靈態(tài)度體驗。
審美情感閱歷不是一朝一夕的產物,而是在學生不斷的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起來的情感體驗。它始終與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審美想象、審美創(chuàng)造相結合。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文本塑造的意境中,可以獲得諸如喜歡、悲哀、憤怒、恐懼、憂郁等種種復雜情感,從而豐富學生自身的情感閱歷。例如學生閱讀《濟南的冬天》感悟對祖國熱愛之情;閱讀《藤野先生》體驗友誼的純真之情;閱讀《祭妹文》品味骨肉間的血肉親情;閱讀《梅花嶺記》感受對國家事業(yè)的正義之情;閱讀《最后一課》品悟愛國主義的精神如此等等。這樣的閱讀引導就自然會不斷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美選擇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審美情感的不斷發(fā)展提高。
另外,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文字是民族歷史文化的沉淀。學生通過語文閱讀教學的引導,能在感受美的同時,領悟文字中的價值和精神追求,體驗各個時期不同的美的形象,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閱讀中享受自然,體驗人生,經歷苦難曲折,步入更高的思想境界,領略無限的意境風光。那種美的享受,那種美的情感閱歷,就如小草沐浴在細雨如絲的春風中一樣。學生在享受文本塑造出的美的同時,教師更要引導學生的情感享受向深處發(fā)展,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一些嚴肅的而又不是唾手可得的問題:生活道路如何選擇,人生價值如何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何在,如何善待生命,如何善待自然如此等等,把學生的美的情感感悟引入學生靈魂上市的更高層次,這是語文閱讀教學美育的更高目標。
第三,審美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美的想象力
審美想象是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更深層次的審美心理。是學生在語文閱讀中,把從文本中感知到的文字表象加以加工改造并重新組合,構成的全新的,屬于學生個體的獨特感受的審美意象。
在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學生對文本中塑造的美有了感知、吸收、積累的基礎之后,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品味、感悟最后通過豐富的想象構建屬于學生自己的審美意象。使學生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心靈得到凈化,靈魂得到熏陶。
審美想象力也是一種認知功能。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審美想象力是根據(jù)文本語言的表達或描繪,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有關文本塑造形象的想象。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借助于想象來感知文本塑造的美的意境,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容,也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第四,拓展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美的創(chuàng)造力
拓展閱讀,一是從內容上拓展。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針對課本文本的閱讀,更是針對廣闊的文學文本的閱讀。從內容上拓展的原因是,能選入語文課本的文學作品畢竟是少數(shù),還有大量的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散落于課外。因此不能把學生的審美眼光僅僅局限于課內的文本閱讀之中。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閱讀審美經驗的積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美育也由此延伸到課外。首先,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如是否喜歡購書,是否喜歡閱讀,喜歡閱讀什么書,了解的目的是加強針對性引導。其次,教師要經常推薦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給學生提供美育的精神糧食。使學生能不斷豐富美育閱歷積累審美素質。第三,開展課外活動,把學生的審美眼光從書本引向社會生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文本作品中的美的形象均源于生活。學生能在文學作品的閱讀中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美的習慣,更應把這種習慣引向社會生活,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從而激起對生活的熱愛與創(chuàng)造美的激情。
二是從理解上拓展。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更主要的是理解文本。理解文本就要展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由此拓展開去,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學生想象意境與文本塑造意境對話;學生想象意境與作者心中意境對話。這些對話無論是聯(lián)想想象還是創(chuàng)造想象都含有豐富的創(chuàng)造因素。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可以預先設計開發(fā)性預習作業(yè):“走進朱自清”----朱自清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有哪些生活經歷?他有哪些重要作品等等。學生在查資料的過程中與作者展開對話。就會深入了解朱自清的身平經歷、個人思想。了解到朱自清不接受美國救濟糧而餓死就會被她偉大的人格與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所感染,從中受到教育。具體到文本閱讀中,應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走進朱自清的內心世界。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美的素質培養(yǎng)是時代的需要,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語文閱讀教學中重視美育也是可能的可行的。語文教師就是要利用語文課本及其它語文課程資源中多種多樣的形象美,把握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閱讀學習的個性,運用形象化的現(xiàn)代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美的情感,引導學生進行獨特的個體審美體驗,引導學生一步步地積累美的感悟、美的情感,從而形成學生自身的美育素質。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要充分運用文本中描繪的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所蘊含的高尚而優(yōu)美的情感,從學生心靈深處打動學生,在情感上陶冶學生靈魂,激發(fā)學生對真善美的愛,對假丑惡的恨。通過不斷積累的美的素質,形成學生自己的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為創(chuàng)造和諧、幸福、美好的社會主義新型小康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是時代交付給語文教學的歷史責任。作為第一線的語文教師也應承擔起這份責任,使語文閱讀教學走上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