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窯洞,就是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眼睛,忽閃忽閃的。
“來,來,回窯里坐下說?!碑斈阕哌M陜北人家小院,就可以聽到這樣幸福滿滿的招呼。陜北民居以窯洞為主,好客的主人總是喜歡把熟悉的親戚朋友,或者遠方客人,招呼到自家窯里說話訴事,才算是盡到東道主的責(zé)任。很多來過陜北的人感慨地說:“早知道陜北這樣美,何不早些日子來陜北看看,來了陜北不去看看或者住一次陜北窯洞,等于沒來陜北。”
陜北窯洞,黃土高原上獨一無二的存在。多少年來,陜北窯洞是一張?zhí)厥獾臉撕?,亮堂堂的名片,正如說起北京,與四合院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說起山西,以喬家或者某家大院為榮,當然,說起陜北,絕不會遺落別具一格的陜北窯洞。樸素而凝重的陜北窯洞就是勤勞樸實的陜北勞動人民的智慧結(jié)晶,人類以定居方式生活的一塊活化石。走近陜北,在平川、溝壑,或高山、坡上,一院院,一孔孔,放眼望去就是一道道靚麗的風(fēng)景,依山而建的窯洞像樸實憨厚的陜北漢子剛毅地矗立著,靜靜地守望著這塊獨天厚地的熱土。
陜北窯洞,歷史悠久。最早始于周代的窯洞為半地穴式,到了明末清初,仿土窯模式建起了石砌或磚砌窯洞。早期,勤勞的陜北人依山挖洞,用智慧修葺毛胚子,根據(jù)生活的需求建起院落,直至一個完整的院落呈現(xiàn)在眼前。風(fēng)風(fēng)雨雨幾千年,陜北窯洞的修建技術(shù)和規(guī)模一直在進步,但原有的建筑風(fēng)格一直恪守不變,猶如熱情好客的陜北人的為人處世。一般一院地方有三孔窯洞居多,也有一孔或兩孔甚至五孔七孔為一院的,很少有人修建四孔或者六孔窯洞為一院,意在避開四六不成材的俗語。所有窯洞中,正中間的一孔或兩孔住人,一孔儲藏糧食和儲存農(nóng)用工具及雜物,或用作其它。院前寬敞,可以種蔬菜或圈養(yǎng)家禽。院落收拾得干干凈凈,筑圍墻,或栽棵樹,種些多樣花草,這一院地方就顯得格外顯眼。腦畔形式多樣,皆以地形不同而千姿百態(tài),主人也會將其合理利用,景象也就不一了。家底殷實的大戶人家的窯洞,自然是建筑風(fēng)格獨特,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的院落了。
一般常見窯洞有土窯洞、接口窯洞、石窯洞、磚窯洞。今在陜北依然能看到許許多多破損不堪的土窯洞,居住土窯洞的人少之又少。從陜北人起初挖洞只為安身,到建窯洞滿足各種各樣生活需求,這一發(fā)展史見證了陜北人的生活從貧窮落后邁向幸福大道的光輝歷程,展現(xiàn)了陜北勞動人民和民間巧匠的審美追求。走進院內(nèi),幾孔窯洞修建的整整齊齊,統(tǒng)一灰藍色,勾出錯落有致的潔白線縫,之所以說是勾出,是因為磚塊或石塊用石灰泥粘接,濕潤那會用抹布或塑料袋子,輕輕地來回摩擦幾次,便可見一目了然的痕跡,用不了有人去畫去刻。你會發(fā)現(xiàn)窯洞的窗別具一格,陜北人親昵地稱為窗格格。窯洞內(nèi)的全部采光均通過窗戶透進去,每孔窯洞的窗戶做工非常精致,千姿百態(tài),均為雕刻的鏤花空格,巧妙地鑲嵌著形式美觀的圖案,潔白的糊窗紙襯托下,顯得尤為美觀??梢?,民間巧匠是多么巧妙,蘊含著華夏祖先遺留給后人的智慧。窯洞布置就各不相同了,窯掌或靠窗戶盤著炕,其他裝飾就看細心的主人如何布置了。
窯洞的變遷經(jīng)歷了從原始穴居到人工穴居、半穴居。起初簡陋的一兩孔土窯洞保障了人的住宿和家禽的喂養(yǎng),若能修起籬笆圍墻足以說明這個家庭的富裕與勤勞。從簡單的土窯洞,到在窯洞口裝飾磚塊或石頭,稱之為接口窯,再到用磚或石頭箍的窯洞,叫磚窯或石窯。時下,陜北人的生活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窯洞成了陜北人居住的高雅居所,神圣的居所。修建起來的大都是磚窯洞和石窯洞,格外的壯觀。數(shù)孔窯洞為一院,一院又一院的地方猶如重要的圖標雕刻在黃土地上,即使一條條崎嶇的山溝,一座座荒蕪人煙的塬,有了窯洞有了人家,這塊土地就有了靈性,顯不得一點孤獨。稀疏的窯洞群形成了一個自然村,或者一個行政村,可親可敬的村里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日日夜夜守護著窯洞。
陜北土窯洞以冬暖夏涼而聞名。樸實的陜北人就愛住窯洞,就像樸素的窯洞,誰都無法說得清楚陜北人祖祖輩輩居住在這塊熱土上的理由。這大概就是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的原理,或者說是海德格爾的詩意棲居。在陽坡,或在背洼山的窯洞,放眼去看,一孔孔獨一無二的造型和錯落有致的院落,吸引住了許多來陜北的客人,從不同側(cè)面了解它獨特的奧秘,甚至住進陜北人家,舒舒服服住一宿。熱情好客的陜北人,只有你進了陜北人家的院子,他們都會親熱地說:“來,來,有事沒事回窯里坐一會兒?!比羰强腿擞屑笔乱k,匆匆地離開,主人會遺憾地說;“你看你,來了一回我家,連我家窯里沒進去坐一下?!蹦闳羰亲∠聛?,沒幾日,對普普通通的窯洞有了非同尋常的感情,迷戀上這塊神奇而魅力的地方,惜其身居都市不知陜北這片世外桃源之美。祖祖輩輩的窯洞恩惠了陜北人以及陜北以外的人,于是,陜北窯洞成了人們向往的住所,陜北成了人們向往的地方。
曾經(jīng)聽到有人說有窯洞不一定是陜北,但陜北是與窯洞無法分開的。的確是這樣,在中國,說起陜北,許多人自然會說到窯洞,談到紅色歷史。1935年,中央紅軍來到陜北,鄉(xiāng)親們的一句“來,你們進我們窯里坐下?!卑堰h道而來的親人迎接在吳起,之后在瓦窯堡、在楊家?guī)X、在棗園、在小河、在吳堡……十三年里,這些可愛的人就居住在溫暖且樸實的窯洞里。多少國內(nèi)外友好人士和知識青年,風(fēng)塵仆仆,來到陜北,住進了溫暖的窯洞,盤腿坐在熱乎乎的炕頭上。陜北窯洞見證了中國革命,默默無聞地給中國革命家提供了養(yǎng)精蓄銳的居所。在血與火的歲月里,陜北窯洞里譜寫了一曲曲壯麗歌曲,在普普通通的土窯洞抉擇了中國命運。時下,這些為中國革命做出巨大貢獻的土窯洞、磚窯、石窯洞或接口窯,雖然裝飾發(fā)生了變化,但窯洞精神和窯洞文化依然在,一年四季,無數(shù)人懷著敬畏之心前來致敬。
哦,陜北窯洞,陜北人的家。
有人說,在陜北以外也能見到成規(guī)模的窯洞,其實,細看的人會發(fā)現(xiàn),陜北窯洞不論是外觀建筑風(fēng)格,還是室內(nèi)的裝飾,均與其他地方的窯洞有差異。也許比不了山西某家大院的規(guī)模磅礴,比不了沉式窯洞的隱秘,比不了四合院的結(jié)構(gòu)獨特,但是陜北窯洞,小巧玲瓏地鑲嵌在黃土高原上,居住者隨時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一切美好天地。有許許多多曾在堅實的窯洞里挑燈夜戰(zhàn),走出了小山溝的人,客居他鄉(xiāng)的窯洞或者高樓大廈,誰能忘記窯洞恩賜的恩情?時常會牽掛著陜北窯洞,似乎有一根無形的線,窯洞的某一個地方牽著一頭,心的最深處牽著另一頭,無論世事如何變幻莫測,而窯洞,在陜北成為一種無可替代的精神財富。
陜北以外的人愛上了陜北,愛上了陜北的窯洞。時下,陜北人利用陜北以外人看好陜北窯洞這一良機,建起了休閑情趣的農(nóng)家院,環(huán)境優(yōu)雅的居民小區(qū),豪華典雅的窯洞賓館,氣勢磅礴的窯洞群。從表面上是改變了傳統(tǒng)依山挖洞只為居住的習(xí)慣,而真正的給陜北人帶來了經(jīng)濟收入的同時,是對具有民族特色的窯洞的延續(xù)與改進,反映了陜北人用勤勞與智慧追逐新生活的偉大創(chuàng)舉。
黃土高原是塊深情厚重的土地,黃土高原因有了窯洞而有了靈性,窯洞因依偎在黃土高原的溫暖懷抱而獨具魅力。多少年過去了,陜北窯洞依然是陜北人生生不息、悲喜共溶的安居寶地。星星點點的窯洞傲立在連綿渾厚的黃土高原上,點綴且美飾著陜北大地,給人以雄厚的美,深情的眷戀。
風(fēng)趣詩意的陜北寒冬
一年四季,陜北的冬天是寒冷且有意義的季節(jié)。別看陜北的冬天是寒冷的,也許天底下最為有意義的冬天就數(shù)這里了。若是漫步在河槽潔白的冰帶上,或站在偶爾恩賜的一場大雪中,絕對富有詩意和激情,愜意無比。正是這種獨一無二的存在,陜北的冬天才有了別具一格的味道。
村子里的老黃狗就是沉靜的破壞者,嘶啞的叫聲打破了夜的寧靜,緊接著另一條狗也跟著叫了起來,這刺耳的狗叫聲之后,狗倒悠閑地臥在門道不啃聲了。黎明前的雞呀鴨鴨以及山鳥的鳴聲,似乎是農(nóng)村最好聽最迷戀的自然音樂,給冷嗖嗖早村增添了絲絲無影的暖色,或者說跳躍的色彩。陽光這個懶家伙懶洋洋地撒向大地,村莊就動了起來。小院里,小路上,斷斷續(xù)續(xù)有人活動:挑水,撿柴,生火,放雞鴨,掃院……而冬暖的窯洞里一陣忙乎過,便開始院外生活。圈養(yǎng)的羊啊豬啊牛啊,陸續(xù)出動了,一下把死寂寂的村莊點綴活了,慢慢地蠕動開了。
村莊就是這樣的。有動有靜,美哉,奇哉。
清晨的村莊,行人明顯少了,稀稀疏疏出行的人裝飾得嚴嚴實實。有雪的光顧也好,沒雪的蒞臨也罷,一大早的山丘、溝壑或者院子的墻角墻梁、干枯的草木上落上一層層薄薄的白霜。推門而出,寂靜的山村,輕而易舉地感覺到冬天帶來的干冷,裊裊飄升的炊煙像剛剛吐出的口氣,慢慢消失在瓦藍的天空。一馬平川的田埂上,偶爾一兩個拾糞的農(nóng)人忘卻了刺骨的寒風(fēng),恪守農(nóng)人勤勞的秉性,為不久就要來臨的春天做著充分準備。太陽跳了大約有一竿子高了,村莊就熱鬧了起來。似乎寂靜了多時的村莊,活躍地動了起來。悠閑的陜北漢子與婦女坐在向陽的坡里,曬著太陽,說著事兒。清早忙著罩在嘴邊的口罩早已揭去,貪婪地追著陽光,暖呼呼的陽光照得她們笑了,俊俏的樣子使人陶醉。搓著雙手行走和站在門口跺腳的人停下來了,喜笑顏開,咋看去像是逢上一生中最高興的事兒。陽光顯然消弱多了,遲遲不起色,無精打采,夏日里的焦裂與秋日里的溫婉消失的找不到一點點跡象,沒有一點火熱的感覺。中午或者下午的光澤也不起色,剛剛感覺到陽光的傲慢了,時光已至傍晚,散牧的羊兒草包水足,急匆匆地上了圈院,靜靜地哺育著小羊。
院墻上的紅辣椒和玉米架上金黃的玉米恪守原有的本色,偶爾隨風(fēng)擺動的紅辣椒發(fā)出了呼呼的聲音。一群孩子穿著厚厚的棉襖玩得正起興,大人的一聲吆喝,他們擦干凈長長的鼻涕,搓著雙手回到大人身邊,留戀地望著煙囪里裊裊升起的炊煙以及他們辛辛苦苦修造的泥房子、公路、泥碗筷,畫下方方正正的格子。屋子里裊裊熱氣精靈般地鉆出窗戶、門縫,飄著飄著找不到一點影子,與空寂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一股醉人的飯香味撲鼻而來。窗臺上的南瓜、紅薯,被霧水清晰過一般,濕潤了,也凈亮了。打濕的窗欞紙立刻結(jié)起了一層薄薄的冰,毛茸茸的,潔白潔白的,多么可愛呀!沒來得及擦干凈洗碗筷手的婦女在門縫里揚長脖子剛喊一聲老黃狗的名字,老黃狗就咿咿呀呀叫著向主人緩緩走來,搖著毛茸茸的尾巴。一群大紅冠子公雞,撲閃著翅膀,在玉米架上飛來飛去,幾只胖嘟嘟的母雞,在黑黝黝的肥豬旁邊爭吃散落的米粒。
從遠遠的山崗到寂靜的村落,以及條條蜿蜒的羊腸小道與黑玉帶柏油公路一片蕭條。對面山上青春活力十足的麥苗從早晨到漆黑的夜晚毫不遜色,它與栽植的常青樹是冬天唯一的一片綠,錯落有致的麥苗任憑寒風(fēng)的侵襲,把它原有的綠毫不吝嗇地獻給枯燥的冬天,毅然站立著,接受大黃風(fēng)與皚皚白雪的考驗。枯燥的冬日仿佛接收到了豐厚的禮物,興高采烈地呼喊著。往日風(fēng)光的樹木和花草脫掉了嬌艷的禮裝,光禿禿的枝干在干冷的寒風(fēng)中微微顫抖,有幸遺存的幾片葉子像是一個膽小的孩子,緊緊依偎在枝干的懷抱中,不敢露出全部身子,偶爾露出頭看看外面變幻莫測的景象。曾經(jīng)散發(fā)著濃香的莊稼收割了,在打麥場留下了稀疏的腳印,只能留下想象秋的豐收。赤裸裸的田野孤苦伶仃地接受一場又一場寒風(fēng)的洗禮。一場場寒風(fēng)侵襲過后,光禿禿的田野似乎堅強起來了,毫不變色地等待風(fēng)和日麗的春天。風(fēng)的猛起,雜草碎葉與光禿禿的山丘上零散土粉苦苦掙扎,最終未能戰(zhàn)勝風(fēng)的倔強,成群結(jié)隊地被狂妄的風(fēng)追趕著翻山越嶺,迫不得已地跑到山腳的暗坑暗角里,悄悄地藏起來。不幸中有著萬幸,一些隨風(fēng)的細枝葉醞釀并發(fā)酵著,正準備為即將來臨的春天獻出最后的余力;一些優(yōu)質(zhì)的黃葉子正被一群群潔白且肥胖的山羊啃咬著,牧羊的老人圍著白羊肚手巾唱著陜北人永遠唱不完唱不夠的信天游;一些肥大的枝葉被出行的人和玩火的孩子點著,圍成一圈取暖。堆積起來的土壤也成了孩子們玩耍的最佳地方,蹦跳著踩在上面軟綿綿的,像是剛剛從沉睡中蘇醒的春土。河灣里的柳樹、楊樹,靜靜地陪伴河槽里細長細長的冰帶,似乎是七仙女下凡故意擺放下潔白的圍巾,刻意裝飾寂寥且漫長的冬日。小朋友們裹著圍巾,戴著手套,在冰毯上滑冰車,溜冰,追逐,樂呵呵地玩著。臉蛋紅了,手麻了,一個個忘乎所以,其樂融融。牧羊的后生,揮著鏟子,在那陽坡上唱著信天游,飄進了熱炕頭納鞋底的俊女子耳朵。
一場及時雪恰到好處,了卻了陜北人日夜期盼的愿望。有人說陜北的冬天少了雪是沒有意義的,也是最遺憾的,有雪的冬天才是真正的冬天。的確如此,皚皚白雪遮蓋了千溝萬壑,山連山的陜北大地,無論是靜靜的村莊,還是熱鬧非凡的街市;無論是綠油油的麥田,還是光禿禿的山野,統(tǒng)一著上雪白的羽絨服,難分真相,大雪覆蓋的陜北像是一位濃妝出嫁的少女一樣美麗迷人。這時候也是小孩子最開心的時刻,一群群毛孩子忘卻了冬日的寒冷,戴著手套和可愛的帽子,穿著厚墩墩的棉襖在雪地里跑來奔去,堆起一個個可愛至極的雪人,熱火朝天地打雪仗。大人一聲接一聲的吆喝喚不回去他們,一個熱呼呼的巴掌拍在屁股上了,他們還邊哭泣邊說:“誰也不許動我的雪人!誰也不許動我的雪球?!彪S后,靜靜地趴在書桌上寫下或者畫下陜北冬天有雪的喜怒哀樂。
雪,最終還是去了。背洼地里的殘片在黃風(fēng)的吹拂和塵土的掩埋下,變得黯淡無光,向陽的坡上留下濕潤的跡象慢慢地消失的渺無蹤影。漸漸地,山山崖崖與村莊又還原了本色。黃昏,牧人趕著啃完野草的牛羊叫著,奔著,樹枝上成群結(jié)隊的麻雀把美妙的歌聲留給了黃昏的樹枝和村人,從這邊飛向那邊,又從那邊飛在這邊。暗淡的村莊與山丘,像一位剛毅的戰(zhàn)士,靜靜地堅守在千溝萬壑中。自然中的一切美,都在它們眼下,從來不會錯失一場獨具匠心的美。
夜來了,一切靜謐了。窯洞里的燈亮了,就是村莊睜開的眼睛,忽閃忽閃。他家的亮了,她家的滅了,似乎在漆黑的夜里村莊與什么嚴肅地對話。月亮躺在了村莊的上空,村莊徹底睡了,凄美而安詳。偶爾有老黃狗的叫聲,半醒半睡的男人撩起窗簾望一眼自家的院落。急來的風(fēng)慌忙又去了,夜又恢復(fù)了起初的寧靜,讓你不得不有了探知的欲望。
【作者簡介】張亞寧,男,1983年12月生,陜西省子長縣人。西部散文學(xué)會會員,陜西省散文學(xué)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作品散見《北方文學(xué)》《延河》《北方作家》《人民日報》等百余家報刊雜志。散文入選《中華散文精粹》《2014年全國精短美文選》等,獲第二屆孫犁散文獎。出版《命根》《一地花兒》。現(xiàn)供職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