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朝鮮半島自古以來就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息息相關,尤其是語言文字方面,聯(lián)系更是無法隔離。自李朝時期創(chuàng)制韓字以來,韓字逐漸擺脫漢字的束縛,自成體系,形成獨特的文字體系。然而朝鮮百姓使用的話語與漢字又存在語序不同、語義不一的特點,這更加顯示出朝鮮半島語言的獨特性。
關鍵詞:古朝鮮文;漢字;音韻學;韓字;文字形成
作者簡介:李瀟睿(1989-),男,漢族,山東濱州人,天津外國語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專業(yè)為亞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H0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8--01
一、古朝鮮文的有無
『三國史記』中有記載:“書惠康王12年北鎮(zhèn)奏曰寶露國與黑水國和,而共與新羅通和之片本書,句麗使用之北方文字分明。百濟之謙益(圣王朝人)至印度常加耶大律寺學梵文五載,洞曉梵語深攻律部后持歸五部律文,于興輪寺處譯律部七十二卷。”以上史書記載可以側面推測出三國時代的百濟時代曾出現(xiàn)過文字。
但是,既然存在著古朝鮮文,為什么沒有和朝鮮半島民眾的話語結合發(fā)展出文字呢?這恐怕和漢字的傳入有關。目前學界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關于古朝鮮文的書籍全被被燒毀,但是這種說法過于牽強。第二種說法是漢字的傳入,引起了朝鮮半島士族階層的漢學熱潮,尊漢學而廢朝鮮文,從而導致了朝鮮文的滅亡。
以上,朝鮮文曾作為朝鮮半島的文字出現(xiàn)過,由于朝鮮半島本身處于幾個分裂國家并存、并且語言文字不通的狀況和漢字傳入的沖擊,最終導致了朝鮮半島民族統(tǒng)一的同時實現(xiàn)了漢字作為統(tǒng)一性文字使用的局面。
二、韓字的制成與制造原理
關于韓字的制造,首先提到的就是李氏朝鮮時期,公元1443年頒布的『訓民正音』可以說是朝鮮半島第一次官方性的文字創(chuàng)制書籍,同時意味著朝鮮半島出現(xiàn)自己文字,通過這一措施,韓字逐漸發(fā)展,在漢文化的基礎上與本國語言融合,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韓字。
『東國正韻·序』中記載:“旁采俗習,博考轉籍,本言者廣用之音,協(xié)之古韻之切字母七音清濁四聲靡,不究其源委,以復乎正,乃因古人編韻定母,可拜者拜之,可分者分之,於是調以四聲定為九十一韻,以御制訓民正音定其音。”
韓字字母的制定是建立漢語音韻的基礎上,經與朝鮮半島民眾發(fā)音的結合,在經過一系列調整和改革之后制定出來的。這也就說明,韓字本身的創(chuàng)制正是世宗所說的“欲使人人易習,便于日用”目的上發(fā)展起來的。
并且在漢語音韻的基礎上,『訓民正音』中“初聲復用終聲”的規(guī)定,也是為了標注漢字的收音問題,訓民正音中曾使用的一部分而現(xiàn)在不使用的收音也證明韓字是在尋找適合朝鮮半島普通百姓讀記和使用漢字的目的上制造和發(fā)展的。
三、漢語音韻學與韓字形成的關系
關于標注漢字上,朝鮮半島曾先后出現(xiàn)形式不同的標記方法,其原理都是相通的,都是建立在漢字語義和朝鮮半島語言特點的基礎上利用漢字進行標注和使用的。
標注漢字上句讀和圈聲的使用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同時在創(chuàng)制韓字的過程中,句讀和圈聲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洲衍文長箋散稿』中記載:“經書句節(jié)曰句讀,中國則無方言,而尋常言語,已具文字,故於句節(jié)處,點句讀讀之,故無如我東之原文外,句讀作方言以讀之,曰懸讀也,俗稱懸吐,無此懸讀,則文意難解,故更名曰口訣?!?/p>
由上可看出,朝鮮半島所使用的口訣也是出于句讀使用上。有記載曰:“今只有吏讀,即薄牒句節(jié)處,以方言懸讀,衍成文字,便于史吏之告官。”句讀為讀漢字之用,吏讀為書寫標記之用,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朝鮮半島的書面語言體系。
而對于圈聲上,韓國語言學家安炳禧曾指出為標記破音字而使用圈聲之說,『康熙字典』中也有詞條標注“圈聲,分四聲法,平上去入?!倍鶕h字同音異義字的特點,韓字在制造時多使用假借的方法標注漢字,其中對于一字多義的問題,也多使用圈聲法進行標注和區(qū)別。
在『新增類合』中也有記載:“凡經史子集中,字之本義則不圈,別義則圈之,尚矣,今卻於上去聲,本義必圈著,只欲兒童易曉,字高低之義也。”
以上也可看出,在使用圈聲法上,在制造韓字的過程中也有不同的改動,以方便普通百姓的使用。
綜上所述,在韓字的創(chuàng)制過程中,朝鮮半島對于文字的使用上,還是處于更好地利用漢字服務于士族階層甚至普通百姓的目的上發(fā)展而來的,而漢語音韻學中的方法的發(fā)明和使用對其也有重要的作用,共同促使韓字的最終創(chuàng)制和發(fā)展。
四、結語
朝鮮半島的語言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漢字的借入與使用、在漢字基礎上創(chuàng)制的韓字、去漢字化獨立使用韓字的過程中,漢字無論在歷史上還是現(xiàn)在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與此同時,基于中華文化圈的朝鮮半島,文字自古以來也受著漢字的影響,并處于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
古朝鮮文的出現(xiàn)到消失,現(xiàn)代韓字的創(chuàng)制與發(fā)展,無一不守著漢字的影響,同時也說明,漢字對于朝鮮半島的歷史和發(fā)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也不僅說明朝鮮半島與中國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關系,也說明現(xiàn)在漢字仍是作為一種具有歷史沉淀的文字不僅影響著中國語言也同樣影響著朝鮮半島的語言使用。
參考文獻:
[1]金富軾 『三國史記』 1145年高麗仁宗二十三年.
[2]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等 『東國正韻』 朝鮮世宗年間.
[3]張玉書、陳廷敬等 『康熙字典』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3]權惪奎 古代朝鮮文? 有無[J].國語論文選,1977,P11-16.
[4]??? ???? ?? ??? ??? [J].嶺南語文學 第25輯.
[5]?? 『句讀解法』,漢文? 句讀? 懸吐,口訣 [J].民族文化 第32輯.
[6]李奎景 『五洲衍文長箋散稿』[M].民族文化促進會,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