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曉敏
摘 要: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描寫了大量人與異類的友誼故事,并且故事的主角并不只局限于男性之間。女性之間友誼故事是對純潔友誼的追求,同時表達出作者對女性生活的關(guān)照。男女之間友誼故事則是文人“白日夢”與渴求紅顏知己的書寫。
關(guān)鍵詞:《聊齋志異》;人與異類;友誼故事;寄寓
中國傳統(tǒng)文人共同的文化心理之一是對知己的渴望。關(guān)于知己的故事最早可見于《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①《詩經(jīng)·黍離》中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九歌·少司命》中有“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都表達出文人們對知己的渴求,他們們將知己作為精神上志同道合的伴侶,也把知己作為衡量、體現(xiàn)自己生命價值的一面鏡子。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描寫了大量的友誼故事,他多發(fā)生在人與異類(所謂異類,是相對于人類而言的,指神仙、鬼魂、動植物、怪魅等等)之間,并且在男性友誼的基礎(chǔ)上,擴展到女性同性與男女異性之上。本文著眼于男性同性友誼之外的人與異類的友誼故事,去探究蒲松齡對知己與友誼問題的思考與定義。
一、女性同性友誼故事
聊齋志異評論家但明倫曾說:“古君子交友之道,乃在裙釵。”顯然,這是對《聊齋志異》表現(xiàn)的女性同性情誼的贊嘆,也可看作對蒲松齡的知音之見。在傳統(tǒng)文人眼中,女人往往比男人更加單純清雅。而且,聊齋中的女性,大多是付出者,總是在無私地幫助男人,從不計較自己的得失。顯然,和男人相比,女人是更沒有功利性的存在,小說中女性同性情誼和男性同性情誼相比,無疑更為純潔,更傾向精神和心靈上的彼此激賞,更表現(xiàn)為情感上的互相關(guān)愛,也更能體現(xiàn)男人無法達到的“古君子之交”的境界。對于女性之間友誼的描寫更是表現(xiàn)出蒲松齡對真摯友誼的追求,追求那種純潔有誠摯的感情。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數(shù)《封三娘》這一篇故事。
《封三娘》中的范十一娘與封三娘在“盂蘭盆會”上邂逅,一見傾心,數(shù)次交往而成為知己。二人超越貧富懸殊、門第差異而成為閨中密友,處于深閨的官家小姐范十三娘內(nèi)心孤寂,唯有封三娘理解她,兩個美麗而精靈的姑娘好像在對方身上找到了自己,雙方從這份友情中獲得巨大的精神安慰?;蛟S她們之間有一些女性精神同性戀的意味,但其情感基石始終是閨中知友。最后,也是憑著封三娘的一力周旋,范十三娘與孟安仁一對有情人終結(jié)連理,幫助自己的閨中密友圓滿的完成婚姻這一人生大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單純美麗的女子,狐女封三娘缺少被社會認(rèn)可的家庭背景,二人卻超越了門第的限制成為了知己。她們之間的交往相比男性,不涉及利益,不考慮門第,顯得單純許多。這種真摯的友誼正是蒲松齡所追求的,通過這兩個女子能夠更加準(zhǔn)確的表達出作者對知己的渴望。同時我們能夠看到蒲松齡對社會文化等問題的反思。在封建社會,無論同性還是紅顏,男人們總是比女性有著更廣闊的交游天地,也有著更多得遇知己的機會。而女性,除了在男性的羽翼之下,充當(dāng)男人生活的道具、附庸,安慰男人的心靈,幾乎沒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也不具有獨立的個體生命價值。也因此,她們應(yīng)該比男性更渴望有自己的獨立的心靈世界。作者為女性創(chuàng)造了交友的可能性,體現(xiàn)了對女性的重視,在當(dāng)時的社會賦予女性更大的權(quán)利。并且蒲松齡也看到了,女性之間的同性情誼,一旦擦出火花,必定比男性之間的知己之情更為執(zhí)著、熱烈。故事最終是以封三娘為范十一娘找到人生的歸宿作為結(jié)局。在古代,婚姻要經(jīng)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在嫁人之前是不知道自己將要嫁給怎樣的男人,也沒有自己的選擇權(quán)利,父母為其擇偶的標(biāo)準(zhǔn)也多是門當(dāng)戶對,錢財為先。在《封三娘》中卻一改這樣的模式,范十一娘的摯友能夠不顧門第的差異,為范十一娘尋找到一個品行高尚、頗富才情的如意郎君,這是封三娘能夠幫助范十一娘做到的最具有意義的事情。在這其中也表現(xiàn)出蒲松齡對于友誼的深刻認(rèn)識與對于社會問題的思考,其中展現(xiàn)出作者的進步之處。
二、男女異性友誼故事
幾乎每一個中國傳統(tǒng)文人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個紅顏知己的美妙幻像,此類敘事是封建文人“白日夢”的體現(xiàn)。很多文人一生致力于參加科舉考試以求獲得一官半職,實現(xiàn)自己的補天理想,但是現(xiàn)實往往是不盡人意的。在現(xiàn)實的打擊之下,文人只能轉(zhuǎn)向知己去尋求滿足。因為這些女子與文人交往主要是書生的才華文思、志向追求讓她們動心,或是景仰書生的磊落胸襟、不羈的風(fēng)度。女子對于書生的認(rèn)同,給他們心靈上的慰藉。因此,在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子們普遍將得遇“紅粉佳人”視為自身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
《嬌娜》中孔生雪笠,圣裔也,為人蘊藉,工詩。這是一個具有儒家風(fēng)雅、性情敦厚的理想男性??咨鲇纹此l(xiāng),雖然一貧徹骨,但仍筆耕自立。偶識皇甫公子,與其交往,亦師亦友??咨昧艘环N怪病,胸間腫起如桃,一夜如碗,痛楚吟呻。皇甫公子請其妹嬌娜為孔生治病。嬌娜年約十三四,嬌波流慧,細柳生姿??咨娖漕伾?,嚬呻望頓,精神為之一爽,在不知不覺中嬌娜就幫助孔生削去余腫,治好孔生的疾病。后孔生與皇甫公子的妹妹松娘成親,回鄉(xiāng)、入仕、生子。多年后,孔生在郊外偶遇皇甫公子,故友重逢,悲喜交織??咨儐枊赡鹊慕鼪r,得知其已嫁人,岳母已亡,深相感悼??咨鷮赡戎g是故交與至親。在嬌娜一家遇到危險時,孔生一反書生的柔弱,為之抵御“雷霆之劫”,用生命報答皇甫一家的恩情。嬌娜醒后發(fā)現(xiàn)孔生為他們死去,大哭說:“孔郎為我而死,我何生也。”后嬌娜用丹藥將孔生救活??咨c嬌娜之間的感情一直為學(xué)者們討論,他們之間的感情已經(jīng)超出了友情,但是作者也沒有讓他們發(fā)展成愛情。我想蒲松齡這樣做是為了強調(diào)他們之間的知己之情,一種超越男女性別與性愛關(guān)系的感情,可以為彼此生死的友誼。
《香玉》講了黃生與香玉、絳雪之間死而復(fù)生、生而復(fù)死的情感糾葛,展示了黃生與香玉的深摯愛情,以及黃生與絳雪、絳雪與香玉之間的純真友情。在香玉死后,黃生悲恨至極,作哭花詩五十首,日日臨穴涕泗,對香玉的痛悼使黃生獲得了絳雪的友情,這種友情撫慰了黃生悲傷的內(nèi)心。而在香玉死而復(fù)生后,絳雪退而為友。當(dāng)黃生托化的赤芽被斫后,香玉與絳雪相繼憔悴而死,以死殉夫,以死殉友。首先香玉與絳雪之間是一種真摯的友情,她們是同心之人。絳雪看到黃生思念自己的摯友香玉才出現(xiàn)安慰自己好友的戀人,幫助黃生一起救活自己的好友,沒有一絲一毫的逾越。在香玉死而復(fù)生之后,絳雪又回到原來的位置,與自己交心之友同生同死。黃生與絳雪之間的感情也分外的干凈,連接他們的是對于好友與戀人的思念之情,因此也能相知相持。最終黃生托化的赤芽被斫后,香玉與絳雪相繼憔悴而死,以死殉夫,以死殉友,分外的感人,將友情與愛情寫的淋漓盡致。
嬌娜和絳雪與男主人公之間的友情,比男性之間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友情更顯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堅貞,她們身上的天真與純潔是最美好的品質(zhì)。蒲松齡筆下男性與女性的友誼故事正是因為要追求這種美好的品質(zhì)。通過這些故事的描寫,將知己的真諦展示給讀者,書寫真情,便分外的感人。
蒲松齡通過單純真摯的女性形象,豐富了友誼故事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強調(diào)了友誼的真摯與深情。在知己問題的思考之中,蒲松齡又注入了對儒家道德的宣揚、對科舉制度的批判與社會問題的思考。可以說蒲松齡通過對人與異類友誼故事的書寫,將對于真摯、純潔友誼的渴求,對社會文化的關(guān)切包含其中,這也正是他的進步之處。
注釋:
①楊伯峻:《列子集釋》,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162頁。
參考文獻:
[1] 蒲松齡.聊齋志異[M].岳麓書社,1988.
[2] 呂揚.聊齋新說[M].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
[3]袁世碩,徐仲偉.蒲松齡評傳[M].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
[4] 朱一玄.聊齋志異資料匯編[M].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2.
[5]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 盛偉.蒲松齡全集[M].學(xué)林出版社,1998.
[7] 王海燕.異類有情堪晤對——論<聊齋志異>異類題材的新創(chuàng)造[J].東亞文學(xué)與文化研究,2012(2).